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期.docx
- 文档编号:23735785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4.74KB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期.docx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期.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期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09期
一、单项选择题
1.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寅学制
2.综合课的结构的主要环节是()。
A.组织教学、复习检查
B.讲授新课
C.巩固新课
D.检查知识、技能技巧
3.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A.学绩测验
B.量化指标
C.教学目标
D.常模参照
4.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表达困惑。
以便日后更正或引起他人思考而写的文字。
这称为()。
A.教育智慧
B.教学反思
C.教学计划
D.教学总结
5.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包括()。
A.文化性、价值性、伦理性
B.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
C.系统性、综合性、验证性
D.客观性、创新性、文化性
6.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体性
7.发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苛勒
D.瓦.根舍因
8.“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现代社会
9.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
A.一般发展
B.全面发展
C.情感发展
D.自我实现
10.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其中()是形成班集体的基础。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必要的活动
11.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处于辅助地位,说明课外活动具有()。
A.自愿性
B.自主性
C.灵活性
D.实践性
12.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是()。
A.《理想国》
B.《学记》
C.《大教学论》
D.《论演说家的教育》
13.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有: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
A.教师上课的心情
B.教学环境的好坏
C.教学报酬的多少
D.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14.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体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指导功能
15.“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民主化
16.课程改革倡导()三种学习方式。
A.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B.自主学习、意义学习、合作学习
C.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术学习
1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8.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
B.选择课题
C.提出假设
D.制订方案
19.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不包括()。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D.接受学习
20.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
A.传授知识
B.培养技能
C.培养人
D.育德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22.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选修课
D.文学艺术活动
23.学科教学目标水平最高的是()。
A.知识水平
B.理解水平
C.分析水平
D.综合水平
24.“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25.形成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发现问题
B.分班、分组
C.调控教学
D.阶段性总结分析
26.班主任按照《学生守则》对学生行为提出要求,并使之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这属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中的()。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行为训练法
D.生活指导法
27.学生普遍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样本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示范性
28.良好班级形成的标志是()。
A.确立了班级发展目标
B.建立了班级的核心队伍
C.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D.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29.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30.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A.教师的素养
B.学校的管理
C.国家的政策
D.学生的认识
31.()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A.行动研究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32.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
课程评价具有()的功能。
A.导向、诊断、激励和预示
B.导向、诊断、决策和促进发展
C.激励、预示、决策和促进发展
D.激励、诊断、预示和促进发展
33.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
A.教育政策
B.教育价值取向
C.教育模式
D.教育方法
3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学
C.教书育人
D.管理学生
35.适合学校大规模、快速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36.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A.综合课程
B.潜在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37.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倡的从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或现象出发,通过师生问答从而让学生得到正确答案的教学法是()。
A.实践法
B.产婆法
C.讲授法
D.陶冶法
38.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
B.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39.根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1~0.3之间
.3~0.7之间
.7~0.9之间
.9以上
40.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
41.要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变成“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条件是()。
A.直接经验的参与
B.课堂教学作用
C.教师的作用
D.教材体系的建构
42.()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A.规章制度
B.学生干部
C.学风
D.科任教师
43.“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的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萌芽阶段
44.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是贯彻()原则的体现。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
C.启发性
D.最优化
45.下列选项属于班级管理常用的模式是()。
A.随机管理
B.权威管理
C.定性管理
D.目标管理
46.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测量法
47.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8.适应学生智力水平差异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是()。
A.跳级或留级
B.分校
C.班内分组
D.同质分班
49.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是()。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时间、措施设计
D.教学评价设计
50.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的对立。
A.神本位与人本位
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
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
5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或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和现代化电教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52.遵循“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的是()。
A.范例教学模式
B.抛锚式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5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A.主体性的教师观
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C.专业化的教师观
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54.()形式的课外活动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班级活动
55.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虽然在文字表达方面几经变化,但是其基本精神一以贯之,这就是()。
A.坚持社会为本
B.始终弘扬个性
C.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D.培养专业人才
56.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B.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
C.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
D.以传承文化为目标的授受关系
5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是()。
A.主体性评价观
B.专业性评价观
C.发展性评价观
D.生成性评价观
58.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
5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A.天津水师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60.《礼记·中庸》中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现代教育论中的()。
A.教学过程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61.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群众性活动和()。
A.科技活动
B.文艺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62.知识按其表征形式,可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感性知识
63.为体现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原则,学生评价信息的来源有()。
A.成绩
B.调查
C.活动计划
D.教学计划
64.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道德教育
D.社会教育
65.新课程的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
A.发现学习
B.机械学习
C.操作学习
D.有意义学习
66.人的本质特点在于()的统一。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交往性与道德性
C.受动性与能动性
D.选择性与创造性
67.下列关系中,属于教育基本活动规律的有()。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68.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此时要注意的地方有()。
A.一律严格要求
B.注重宣传和教育
C.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D.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69.教育要素包括()。
A.教育影响
B.教育形态
C.教育者
D.学习者
7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主要有()。
A.有利于形成学生群体意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C.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D.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71.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A.教育目的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儿童的年龄特征
D.教师实际水平
72.美国当代着名教育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73.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
A.先进的教育理念
B.良好的教育能力
C.一定的研究能力
D.广博的文化知识
74.学习的指导教育的特征至少包括()。
A.是以培养人的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B.是人类特有的人事活动
C.是人类社会传递经验的活动
D.是人类个体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75.针对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判断题
76.在新课改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77.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生产力。
()
78.卢梭认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全都变坏了。
”由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
()
79.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只能是正向的、促进的。
()
80.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已从量性评价逐渐转向质性评价。
()
81.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
82.班级中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相互影响,班主任不仅要重视班级正式组织,还要重视班级非正式组织。
()
83.教学模式是为课程设计、教材设计、课堂教学建立的一种结构。
()
84.新课程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
85.在课程评价领域,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比较注重细节的分析,旨在寻找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使课程更加趋于合理。
()
86.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应优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教育。
()
87.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对话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
88.为突出材料的本质属性,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变式来呈现学习材料。
()
89.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考虑促进学生问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
90.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
91.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
92.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之中。
()
9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特点之一。
()
94.德、智、体、美、劳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本构成。
()
95.学习是教育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的目的。
()
四、材料分析题
96.一位老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举了个例子:
古代有个人,他的妻子得了重病,但有一种药能救她的命。
而这种药却很贵,这个人根本无法筹足买药的钱。
于是他想法把药偷了出来,救了妻子的命。
这位老师进而引导学生回答这个人该不该偷药。
一部分学生回答“应该”,另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应该”。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点评。
材料中,该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为()。
A.传递—接受式
B.引导—发现式
C.示范—模仿式
D.情境—陶冶式
97.“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
材料中的话对我们进行教育工作的启示是()。
A.要因材施教
B.要对学生循循善诱
C.要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
D.要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98.小强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是一个理解能力特别强、善解人意的学生。
他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学校里吃“小饭桌”,自己很会照顾自己。
他每天总是早早地收拾好作业本,将交作业的情况很细致地汇报给科任老师。
但他常常捉弄同学,拿走他人的文具盒、乘车卡等物品。
他属于那种在师长面前和师长背后表现出完全两面性的学生。
如果你是小强的班主任,你该怎么做?
()
A.深入了解小强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B.对小强不管不顾。
放任自流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D.利用正反面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对小强进行教育
99.李老师在教“体积的意义”时,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设疑:
“为什么瓶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
”这个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知识块被激活了,他们各抒己见,当学生就到底跟什么有关而激烈争论时。
李老师看准时机,及时组织学生探究这个现象。
材料中李老师的教法运用了()。
A.争论设疑法
B.联想法
C.比较法
D.引趣法
100.有人认为,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班级授课制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也不利于因材施教。
因此,我国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应重新回归个别教学。
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恰当的有()。
A.我国人口众多.目前还不能广泛采用个别教学
B.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回归个别教学
C.我国人均教育资源并不丰富,班级授课制能节约教学资源
D.个别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
101.新教师王老师在上入职后的第一节课时,尽管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紧张,她的教学过程显得匆忙,语速快,也没有关注到学生。
最后还没有按时下课。
你认为王老师今后在教师能力素养方面应首先提高()。
A.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自我调控能力
102.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根据相关教育理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备课时无法预见到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见机行事,就顺势而为,以摆脱尴尬.引导学生讨论是为了拖延时间,直接导致这堂课无标准答案
B.教师备课时无法预见到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但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有效处理了突发事件,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机智
C.学生敢于在课堂上不遵循教师要求,表明这个学生平时就不遵守纪律,胆大妄为,目无师长,无视权威,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个性
D.学生敢于在课堂上不遵循教师要求,表明这个学生平时学习就思维独立,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不从众。
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表达自己的意见
103.某中学学生正在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
上课开始时。
教师给学生发放10多种世界各地不同自然灾害的相关材料,其中包括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产生的危害及当地居民防护的措施等,学生分组阅读这些材料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自然灾害。
在各组学生发表见解,并达成一致看法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讨论,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人们面对自然灾害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样的自然灾害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同危害的原因。
此材料中,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启发式教学法
B.阅读指导法
C.讨论法
D.情境教学法
104.新学期伊始,学校决定小张老师担任初一
(一)班班主任。
开学之初,小张老师决定选拔班干部、组建班委会。
对学生们推荐的班干部人选,她认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有的学生虽然组织能力强,但学习成绩不太好,有的学生人际关系好,但她认为这个学生有点顽皮。
她反复研究了全班同学的资料,对每个学生的品德状况、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没有同意学生们的推荐意见,自己选了几个她心目中的好学生做班干部,指定了班长。
但班级搞了几次活动之后,学生们对这几个班干部特别是班长有很多意见。
后来索性不支持这几个班干部的工作了。
小张老师意识到.自己选拔班干部方法出了问题。
请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分析,材料说明()。
A.张老师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B.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C.班级管理应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D.班级管理需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105.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四种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僧侣祭司,应该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这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种姓,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
从学校教育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古代印度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有()。
A.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B.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
C.学校教育制度具有象征性
D.教育的多元化
参考答案及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招聘 考试 中学 教育 理论 综合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