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0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3730530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3.85KB
小学数学0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0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0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0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掌握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的计算方法。
2.在观察和推理的过程中探索有关0的除法及计算方法。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练习纸,圆形卡片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有关0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引入新知
1、解决什么问题用到除法?
复习平均分,请同学表述平均分的意义。
举例:
小猴种的桃树结了10个桃子,它要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
10÷5=2(个)
通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除法算式代表的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被除数是0的除法的学习
1、师:
调皮的小猴吃饱了,在树上跳来荡去,(出示情境图)突然一只小猴说“快来捞月亮,分月亮啊!
”聪明的同学们,动脑想一想,每只小猴能分到月亮吗?
2、交流想法,感悟新知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请同学表述
(1)得出结论,因为水中是月亮的影子,不是真实的月亮,所以小猴们捞到不到月亮。
”没有”用数字0表示。
(2)0个月亮分给5只猴子,每只小猴平均分到0个月亮。
用算式表示是
0÷5=0(个)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
(指着被除数的)0表示什么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0÷5表示什么意思?
等号后面的0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除号前面的0表示要分的物体的总数,5表示要分给5只猴,或要分成的份数是5份,0÷5表示把0平均分成5份,等号后面的0表示每只猴分的个数,也就是每份的个数。
学生动手练一练,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表述算是的含义,体会成功的喜悦。
(3)提升小结提出问题:
如果分给6只猴子,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分给7只猴呢?
......请同学练习纸练习,同桌讨论,教师展示孩子作品并让学生讲述。
(4)观察算式有什么发现?
预设:
被除数都是0,商都是0。
仿例练习,进一步体会0的除法意义
预设:
0除以任何数,得数还是0。
师:
概括得很精辟。
除数能不能是0呢?
预设2:
不能,5个圆形卡片,平均分给0个人,就等于没分。
没有意义,所以0不能做除数。
小结: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三、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和旧知。
四、小结谈收获:
0的除法就是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四个信息窗。
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森林聚会”、“动物狂欢”、“水中救援”、“猴子捞月”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已经认识并且体验了平均分(按照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初步认识了除法,本节课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探索。
运用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让学生亲自实践感知。
培养学生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这节课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学生在玩中更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效果分析
今天听了老师的《0的除法》一课,听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感觉到郝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郝老师以帮助小猴子分桃子情节复习旧知平均分,以“猴子捞月”引入新知,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时,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知识的迁移。
还注意对学生的评价,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
三、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大胆放手,适时引导。
教师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无一不是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操作,正是由于教师敢于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口的机会。
四、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算式的过程。
五、根据生活情境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郝老师的课我认为上得很成功,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寓教于乐,快乐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学生认识了平均分并掌握了它的两种情况,从而初步认识除法,0的除法是学生对除法认识的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2、本课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教材——童话故事“猴子捞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课知识。
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和所学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延续故事,让学生主动操作,积极思考,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大胆表述。
3、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
4、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
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的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评测练习
练习一
10个桃子,平均分给()只猴子,每只猴子分()个。
算式
练习二
0个月亮,平均分给()只猴子,每只猴子分()个。
算式
练习三
0个月亮,平均分给()只猴子,每只猴子分()个。
算式
0个月亮,平均分给()只猴子,每只猴子分()个。
算式
0个月亮,平均分给()只猴子,每只猴子分()个。
算式
练习四
请在括号里填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不得重复。
0()9=9()0
0()9=9()0
课后反思
《0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通过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比如通过学生分卡片来帮助小猴子分桃子,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引入,猴子捞月,帮助小猴子分月亮这一故事情节,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从学数学的角度,注意了数学知识的特点。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在操作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了0的除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关注全体学生,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好发展。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猴子捞月”设计的,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月亮?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从而学习0的有关除法。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除法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