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方案讲解学习.docx
- 文档编号:23729931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55.41KB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方案讲解学习.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方案讲解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方案讲解学习.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方案讲解学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方案
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3、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的特点。
【学习方略】
1、利用文中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的好处。
2、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所体现的文艺色彩,理解沙漠里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戳穿()玄奘()蜃楼()戈壁()
酷热()蔚蓝()万顷()倒映()
2、辨形组词
燥磨戈蔚
躁摩弋慰
3、填写短语
单枪()马光怪()离汪洋万()
空中楼()可望而不可()海市()楼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描写沙漠的名句,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诗扩展成一段写景的话。
(不少于100字)
5、文中提到《西游记》中的人物,请你选取一个人物,说说这个人物的性格,并举例证明。
二、阅读理解与赏析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
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
在现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
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
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
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中行走似的。
据说,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6、“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的意思是,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7、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
(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
8、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四个?
9、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
10、从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看,这篇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
说说这种文体特点。
【拓展探究】
学完本文,并结合了解的课外知识,用一段话,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沙漠的知识,它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十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2、培养语言能力及对其所运用的生动语言进行正确说明;
3、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及作者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事物隐秘的愿望。
【学习方略】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中列举的几个典型事例,并体会其作用。
2、再读课文,体会结构安排的巧妙,语言的准确生动。
3、探究文中遗留的问题,哪些已有答案,哪些仍在争论中。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啁啾()阐释()窒息()迥然()
笃信()宽宥()嗣后()翌日()
2、根据意思写成语
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
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
人的足迹很少到的地方。
()
3、写出关于知识的名言两句
①
②
4、把下面词语连成一段话
饶有兴趣悠扬寂静
5、下面的小故事给人怎样的启示?
请你用一段议论性的话为这个故事作结。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被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
两只旧钟“滴答”、“滴答”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
“来吧,你也该工作了。
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就吃不消了。
”
“天哪!
三千二百万次。
”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
办不到,办不到。
”
另一只旧钟说:
“别听他胡说八道。
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一下就行了。
”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
”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滴答”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多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二、阅读理解与赏析
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
无论堵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蝉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颤动躯壳或其它什么部位。
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其折断,欲止住蝉鸣。
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声音一道窒息。
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
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6、“笃信”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相信”替换吗?
7、他在认识蝉鸣的过程中态度发生了那些变化?
8、为什么细致描写他寻蝉的发声原理的过程?
从中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9、“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照应上文哪句话?
(二)
从前有一人,生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但他天资颖慧,生性好奇。
他喂养了许多鸟雀,饶有兴味地欣赏其啁啾,聊以自娱。
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皆好听极了。
一日晚间,他在家听到附近传来一种声音,十分悠扬,遂臆断为一只小鸟,出去捕之。
路上,遇见一位牧童,正在吹着一根木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开,使木管发出了那种响声,宛然喈喈鸟语,不过发音方式迥然不同。
他惊诧不已,并在好奇心驱使下,送给牧童一头牛犊,换取了那支笛子。
他通过思索意识到:
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
他决定离家出走,意欲经历一些其它奇事。
10、文中写“他天资颖慧,生性好奇”有什么作用?
11、文中说小鸟和笛子的“发音方式迥然不同”,根据文章所述,请用清晰的语言讲述他们各自的发音方式。
12、人类知道的知识愈多,他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也愈多。
请根据自己的体会举出实例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13、读了本文,我是这样理解的:
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就会向你敞开。
请你参照加点的字,将画线的部分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拓展探究】
进一步探究声学、天文学方面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也可以探寻其他学科发展过程及现在的新困惑。
十三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3、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
【学习方略】
《活板》
1、结合文下注释,扫清文字障碍。
2、通过朗读、复述、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核舟记》
1、反复朗读,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细节描写,揣摩雕刻家匠心独运的构思,领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2、注意积累文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文言虚词和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加点字注音
更互()贮()炀()砥()
和纸灰()燔土()讫()瞬息()
器皿()罔不()贻()有奇()
2、解释加点的字
持就火炀之:
()以纸帖之:
()
第二已具:
()每韵为一帖:
()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高可二黍许()()()启窗而观()
3、指出通假字
已后()若止印三二本()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
4、翻译下面句子
⑴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⑵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⑶用讫再火令药熔
⑷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⑸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有四大发明,还有很多其他的发明,请你举出一个例子,介绍这种发明。
说清楚这种发明的过程、作用及影响。
(除去指南针和印刷术)
二、阅读理解与赏析
(一)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6、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以纸帖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不若燔土为余群从所得
7、选出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
满铁范为一板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不以木为之者则以纸帖之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8、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有/奇字/素无备者B若/印数/十百千本
C用讫/再火令/药熔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9、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A其法:
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10、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文意说说活板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关键是:
①②
(二)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2、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
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
(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14、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15、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拓展探究】
根据文章的内容用纸板、棋子、小铁盒等造出活板。
十四叫三声夸克
【学习目标】
【自我测评】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学习方略】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划分段落,理清思路。
2、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知道所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3、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3)说出对这篇课文的感觉。
基础知识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丁____(zhào)中___(jìn)闭
泄()气隧()道
2、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
(2分)
快乐是什么?
小草说:
快乐就是尽我的一份力量去给大地妈妈披上一件最美的绿装。
花儿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树说:
快乐就是为夏日的人们撑开大伞,遮挡灼热的阳光。
呵,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赏析
经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寿命很短,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基本粒子。
这些基本粒子的质量大小差别很大,可以根据质量的大小来分类。
还有另一种分类方法,它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一类是强子。
电子和中微子属于轻子,轻子的数量比较少,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其中包括质子和中子。
面对数量如此多的强子,科学家又在思考了:
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
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科学家从实验室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
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
这时候,科学家也只有发挥想象力了。
美国科学家盖耳曼提出了一个“夸克模型”,说是所有的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
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
因为在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
“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
”盖耳曼把夸克借用过来,无非是一语双关,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3种夸克。
想象固然浪漫,盖耳曼提出夸克模型却是经过理论分析的,而且分析得很有道理。
慢慢地,盖耳曼的理论被大多数人接受了。
这等于承认了盒子里有东西。
知道了有夸克这种物质,那就得把它找出来。
要把想象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并不容易,找了20年,也没发现夸克的踪迹。
人们有点泄气了。
没想到1976年,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
J粒子的J与中文的丁字非常相似,这也是给这种新粒子命名的妙处。
新粒子的发现,引起种种猜测,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
这一发现,又唤起了寻找夸克的热情。
1976年以后,对夸克又有了新的认识,说夸克不止3种,还有第四、第五、第六种,理论更深入更复杂。
这时又有了一种说法:
为什么夸克不能脱离其他粒子而独立存在呢?
这真是怪事,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自由,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夸克吗?
还有人说,物质的最小结构也许就到此为止了。
盒子里装盒子,发现的盒子已经不少了,按顺序是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在研究夸克的时候,发现夸克与3这个数字特别有缘,3呼夸克,3种夸克;夸克的种类多了以后,夸克又可以分成3个组,人们把这种组叫做“代”,也就是夸克有3代。
可是,夸克的第三代里还缺一个夸克,它叫顶夸克。
1994年4月6日,在费米实验室,终于发现了顶夸克的存在。
在费米实验室,有一个加速器,地下的环形隧道长达6.4千米。
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先后有900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终于找到了顶夸克。
这一发现,证实了夸克是存在的,证实了顶夸克是第三代。
新的发现,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为什么只证实了顶夸克的存在?
“3”字有什么意义?
而最基本的问题仍然是:
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
盒子里还有盒子吗?
3、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从文中找出相关文字来说明。
答:
4、下列判断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寿命短,容易转化。
基本粒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一类是强子。
质子和中子属于强子。
B、所有的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
这是美国科学家盖尔曼在“夸克模型”中提出来的。
C、J粒子是由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在1976年发现的。
因为“J”与“丁”相似,故命名为“J”粒子。
D、物质的最小结构可能不是夸克。
5、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
请根据课文填写物质的盒式结构图。
根据课文内容你能将上图中的“?
”换成一个疑问句吗?
6、假如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作如下改动,表述的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
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断盒子里有东西。
改为:
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___
7、发现夸克的过程,共用了五个“又”字,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8、寻找夸克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我们从科学家身上感受到了可贵的科学精神。
联系课文谈谈,你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科学精神?
【拓展探究】
查阅资料,了解物质结构方面的更详尽的知识,和同学交流。
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本文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解说事理的方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学习方略】
1、自读课文,了解这篇科普说明文的中心意思、写作思路及说明方法。
2、将本文的学习和调查实践、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自我测评】
基础知识与运用
1、注音
褪色()充沛()灼伤()裸子()
并蒂()分泌()花卉()花蕊()
2、解释词语(4)
充沛:
振奋:
耀眼:
花卉:
3、填空组成短语
活力充()繁()后代生气蓬()
红紫烂()尔()我诈渐渐()色
4、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或作用
1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②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渐褪色。
5、写出选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显著的成果。
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
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的标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有什么特别之处?
好在哪里?
7、说出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莱特兄弟在试飞成功后前往欧洲旅行,在法国举行的一次欢迎酒会上,各界人士纷纷要莱特兄弟演讲,莱特无奈,只说了一句:
“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文中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写句子: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
二、阅读理解与赏析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
红紫烂漫的春天,多么活力充沛,生气蓬勃。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是我们对它的赞叹和歌颂,同时也不妨对它作一科学的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
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是。
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
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9、划出开头描写性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
10、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11、“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一句中“它们”指代()
A.花儿B.物质基础C.红花和红叶D.花青素
12、花青素和花的关系是()
A.决定花的种类B.决定花的变化C.决定花的色彩D.决定花的形态
13、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
14、给“花青素”下一个定义
(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
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
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15、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16、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7、填表
细胞液
花青素的颜色
酸性
碱性
中性
【拓展探究】
学习课文的结构方法,对课文学习中存疑的内容,以及在调查实践中形成的新认识,另设题目,写出相关的花卉知识短文。
第三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写出下列汉字或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yì()断戈()壁chuō()穿宽yòu()
花卉()灼热()dǔ()信zhì()息
2、完成下列成语:
茫无际可望而不可人迹至
优柔断随心所海市楼
3、根据要求,修改下面有语病的一段话。
①为什么要学习呢!
②这是因为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而实验有可以检验知识本身的真伪。
③人的天性就如野生的花草,学习则好比修枝剪叶。
④不仅如此,精神上的许多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善。
(1)为使话题统一,应删去第___句的________
(2)为使上下句关联词使用连贯,第_____句应修改为________
(3)为使用词准确,应将第____句的______改为_______。
4、下面一句话中的括号内应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我们(①)认识什么事物,(②)必须全面去看,(③)要看到它的正面,(④)要看到它的反面,否则(⑤)不能有较完全和正确的认识。
A.①如果②就③既④又⑤都B.①即使②也③虽④更⑤却
C.①无论②都③不但④还⑤就D.①不管②就③与其④不如⑤也
5.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
字印不用的时候,就(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它,每韵的每一帖,(分别放在木格里)。
B.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用木料刻制字印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不易拿下来。
C.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想要印,就在铁板上放上一个铁框,然后一个紧挨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拿到火上去烧。
6、依据下列例句的格式,再写二个句子:
美是什么?
美是失意时朋友的一句鼓励;;
。
7、口语训练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
同学张敏看见后说:
“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
”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方案 讲解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