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722780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192.38KB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有答案
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1.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能得到的确切的历史信息是( )
A.禹是法力无边的天神下凡
B.禹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上古时期,黄河曾经水患严重
D.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3.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
①巨鹿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据史书记载: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下列有关文成公主入藏的相关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向唐朝求婚的吐蕃首领是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入藏是在唐玄宗时期
C.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D.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6.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爱国壮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D.同仇敌忾,抗御外辱
7.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除了殖民势力B.加强了边疆管辖
C.维护了国家主权D.巩固了清朝海防
8.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和皇帝组合正确的是
A.1368年,朱元璋B.1402年,朱棣
C.1421年,朱棣D.1421年,建文帝
9.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
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
可见,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B.领导集团内部斗争
C.体制的不均等性D.战略上不断失误
10.1914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
“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
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
临时政府迁于北京。
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
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
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们基础由是始定。
”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A.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
B.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C.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
D.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11.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政治团体的分布状况。
对这些政治团体分析正确的是( )
A.领导了革命党人反清武装起义
B.推动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D.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12.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3.下图的内容是关于西藏解放历史的部分叙述。
这段话提到了西藏解放的
A.背景和人物B.时间和意义C.方式和背景D.人物和方式
14.“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
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5.有学者评论:
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国共两党的“九二共识”
16.下列史实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东方红1号”升天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③重返联合国
④粉碎“四人帮” ⑤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⑥“八六三计划”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①③④⑥⑤
17.七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下列各项与日本社会当时的改革有关的有( )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②实行中央集权
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土地属于国家
⑤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A.②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18.“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的拱门、拱顶和飞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向上延伸的方式,造成一种飞升和高耸入云的视觉效果。
教堂正面两个塔楼,屋顶尖塔直插蓝天。
”下列古代建筑符合这些特点的是()
A.麦加清真寺B.麦加克尔白神庙
C.雅典帕特农神庙D.巴黎圣母院
19.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比很大,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
在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国战败。
这些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表述了1861年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
20.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
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
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
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1.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第一国际建立,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随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
B.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注重总结国际工人斗争的经验
D.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2.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规定:
“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美国公民,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
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这一法令()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缓和了南北双方矛盾
C.使人奴隶获得了自由D.促进了美国西部开发
23.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了少数大国的意志②涉及了中国问题③确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统治秩序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了世界长久和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5.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体表现在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C.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主要指的什么?
如何评价秦朝?
材料二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退位,北周覆亡。
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
(2)建立隋朝并结束分裂局面的人是谁?
隋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创新性的措施?
材料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
定都大都,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
(3)建立蒙古政权和元朝的分别是谁?
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
创立并沿用至今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
(4)分析秦朝、隋朝、元朝的相同点有哪些?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
阶段
名称
内容
时间
第一阶段
器物阶段
器物设想
1840年—1860年
器物实践
1860年—1895年
第二阶段
________
君主立宪设想
19世纪70年代—1898年
君主立宪实践
1898年
民主共和设想
1894年—1911年
民主共和实践
1912年—1927年
第三阶段
思想阶段
欧美资本主义思想
1915年—1926年
苏俄社会主义思想
1918年—1926年
——改编自邓俊民、孙立舟《历史时间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1)“器物”指什么?
器物实践对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写出“第二阶段”的名称。
写出“君主立宪实践”和“民主共和实践“对应的历史事件。
(3)根据所学知识,概述1920年前后推动“苏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因素。
(4)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2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伟业。
一首首赞党颂党的经典旋律激励着几代人,反映出人民的心声和时代的风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民主好处多……
歌曲二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 野茫茫,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毡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克饥志越坚,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
歌曲三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歌曲四 《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救中国”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哪些努力?
(2)歌曲二体现了长征途中红军的哪些革命精神?
(3)歌曲《社会主义好》的流行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
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
(4)“走进新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中的“旗帜”指什么?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
信中他对罗斯福说:
“您已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
材料二:
1935年,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
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
“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与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有序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
材料三: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
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主动谋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目的是在于利用中国牵制和制约苏联,以便在对苏斗争中取得主动权。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一度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为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1)材料一中的“明智实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
此次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角度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3)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的积极影响。
(4)材料三中,“东方和西方”两个核心大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据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5)据材料四,概括美苏“冷战”造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5小题,每题3分,共计75分)
1.
【答案】
C
【考点】
尧舜禹的禅让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题干信息“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结合所学可知,上古时期,黄河曾
经水患严重,故C正确;
大禹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进而成功,不是有法力的天神,故A错误;
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B错误;
禹的儿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故D错误。
综上故选C.
2.
【答案】
A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本题考查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答】
根据材料“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夏、商、周时期,中国先民的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故A正确;
材料体现了对宗族观念的超越,而不是对宗族观念的强化,故排除B;
材料中主要说的是夏、商、周三族,而不是“各族”,故C说法不合适;
材料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延续,故排除D。
故选A。
3.
【答案】
C
【考点】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解析】
本题考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个知识点。
【解答】
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两次著名战役曹操都参与了,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4.
【答案】
A
【考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应熟练掌握推恩令的知识。
【解答】
据材料可知,西汉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因而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实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开始,不符合题意;
选项C与题意无关;
选项D是汉武帝思想上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答案】
B
【考点】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与吐蕃的交往.
【解答】
唐太宗时,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到达逻些,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选
.
6.
【答案】
D
【考点】
义和团运动
鸦片战争的影响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材料”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等”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题干爱国壮举都反映外来侵略,体现了同仇敌忾,抗御外辱,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
D.
7.
【答案】
C
【考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面对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1684年设置台
湾府,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其相同作用是维护了国家主权,所以答案是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C
【考点】
明朝的建立
明长城和北京城
北京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
三个皇帝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因此,明
朝迁都北京的时间和皇帝组合正确的是1421年和朱棣,故选C项,
排除对应错误的ABD项。
9.
【答案】
D
【考点】
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解答】
从材料中“犯了兵家大忌”“形同流寇”的信息说明整个运动过程中,太平军出现众多战略上失误,从而引发整个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故D正确;
材料未体现ABC项,故排除。
故选D。
10.
【答案】
A
【考点】
二次革命与袁世凯专权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袁世凯的相关信息。
【解答】
材料“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明显是对袁世凯的绝对肯定。
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袁世凯在北京天坛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为他策划中的登基称帝做了一次彩排。
所以教科书这样描述是为了支持袁世凯的专制统治的。
故选A。
11.
【答案】
C
【考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答】
联系所学,革命党人领导的反清武装起义多发生在南方,排除A项。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的中心前期是在北京后期是在上海,排除B项。
图表中遍布全国的是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并且和国外共产主义小组遥相呼应,这就为中共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所以C项正确。
国民革命是从广州出发的,由南向北进军,排除D项。
故选C。
12.
【答案】
A
【考点】
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析】
本题考查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答】
据题干“1946年1月到6月”得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不顾舆论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全面爆发,因此这个事件指的是撕毁《双十协定》,故A正确;
B选项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C选项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选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排除。
故选A。
13.
【答案】
B
【考点】
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图中内容“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提到西藏解放的时间;“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反映的西藏
解放和平解放的意义。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4.
【答案】
B
【考点】
“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教训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解答】
依据“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可知,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故选B。
15.
【答案】
C
【考点】
中美建交
【解析】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解答】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承认世界上只上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因此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16.
【答案】
D
【考点】
三大改造
“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教训
863计划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东方红1号”升天是1970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重返联合国是1971年,粉碎“四人帮”是
1976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2001年,“八六三计划”的提出是1986年。
②①③④⑥⑤顺序正确,故答案选:
D
17.
【答案】
A
【考点】
日本的大化改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
【解答】
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内容有: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②④⑤符合题意。
故选A。
18.
【答案】
D
【考点】
百家争鸣
古老神秘的文字
世界三大宗教
老子和孔子
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
古代的文学与戏剧
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阿拉伯人的贡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这座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高而尖,由竖直的线条构成。
A、B、C项的建筑都不是哥特式建筑,故选D。
19.
【答案】
A
【考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临沂市 陵县 中考 历史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