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实录.docx
- 文档编号:23722323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09KB
赛课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实录.docx
《赛课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课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实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赛课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实录
《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实录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叫做《手术台就是阵地》。
据我了解,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下面王老师来检查一下。
师:
(出示一组词语:
继续连续陆续)谁来读一读?
(生读这一组词语)
师:
(接着出示一段文字:
1939年春,著名的齐会战斗打响了。
战斗激烈,我军的伤员从战场上抬下来。
白求恩不顾环境险恶,坚持留在手术台旁工作,他工作了69个小时。
)如果你能够把这几个词语恰当地填入括号中,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
谁来试一试?
(生一边读,一边填空。
教师相机评价)
师:
我们再来看下一组词语,(出示:
黑烟滚滚弹片纷飞敌机盘旋爆炸烧着)谁来读一读?
(生读词语,正确,但是缺乏情感)
师:
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看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
这组词语都是描写战争场面的。
师:
说得好!
有人说词语是有温度的,词语是富有情感的。
谁能够通过读词语就让我们感受到那炮火纷飞、黑烟滚滚的战争场面呢?
(指名两位学生读词语,均读出了情感,教师相机评价)
师:
把这些词语放回到课文当中,你还能读出它的情义吗?
(出示下列三句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2.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
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挂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师:
我们再来看最后一组词语,(出示:
镇定敏捷沉思争分夺秒)你发现这组词语都是写谁的?
生:
白求恩。
师:
白求恩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的主人公。
有谁知道白求恩是什么人呢?
生:
他是个医生。
(板书:
医生)
师:
从题目上看,他还是个什么人?
生:
他还是个战士。
(板书:
战士)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两张照片,(出示照片:
教师旁白)这是白求恩在加拿大的故居,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幢精致甚至豪华的二层楼房。
而这是白求恩在中国居住的地方。
同学们,当这两张照片并列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生:
白求恩在加拿大住的房子那么好,为什么要到中国来住这种土房子呢?
生:
白求恩为什么放弃了那么优越的生活,要到中国来呢?
师:
是呀,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一个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你们思考:
白求恩是在什么情况,或者说是在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
(播放录像,附旁白文字:
1937年底,法西斯主义的阴云笼罩欧洲。
德、意、日三个轴心国结成政治同盟,随后在亚洲发生了震惊全球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无辜的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被集体扫射、刀劈、火烧、活埋,恐怖的恶讯很快传遍世界。
据一位历史学家估算,这场屠杀的受难者,他们流的血总重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装满2500个火车车皮。
“这世界就要成为一个屠宰场了,屠宰的中心就在中国!
”说这话的人是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他是在二十世纪人类最黑暗的时刻来到东方的。
在中国人民最苦难的日子里,他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
)
(师出示句式,请学生填空。
在的时候,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
)
生:
他是在二十世界人类最黑暗的时候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
生:
在中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候,白求恩来到了我们身边。
师:
如果把“困难”换成“苦难”或者“饱受磨难”就更准确了。
生:
在恐怖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亚洲的时候,白求恩来到了中国。
生:
在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
师:
是呀,在我们的民族面临着被肆意杀戮,我们的土地被恣意践踏的时候,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很自然地就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记叙了他在中国的战场上为战士们做手术的情形。
刚才我们说,白求恩是个医生,也是个战士。
如果说,他是个医生,他是个怎样的医生呢?
如果说他是个战士,他又是个怎样的战士呢?
请你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答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下来。
(生默读课文,自学标画、批注,约6分钟)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思考、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
我觉得白求恩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医生。
我是从“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睛布满了血丝”这句话看出来的。
他为了抢救战士们的生命,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师:
也就是说,从他的劳累中你读懂了他的尽职。
(板书:
尽职)
生:
我觉得白求恩是个勇敢的战士。
课文中说“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白求恩十分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情况那么紧急,但是白求恩还在镇定地做手术,就说明他非常勇敢。
(教师板书:
勇敢)
师:
我听出来你在强调“镇定”这个词。
“镇定”是什么意思呢?
生:
冷静。
生:
镇静、坚定。
生:
临危不乱。
生:
遇到紧急情况不慌张。
师:
你们说得都对!
请认真地想一想:
白求恩是凭借着什么如此镇定呢?
生:
凭借他的高超医术。
师:
你从哪里找到的依据?
生:
课文中说“敏捷地把弹片扔在盘子里”,这就说明他做手术熟练。
师:
(板书:
医术高超)你很会发现,也很会表达。
生:
我觉得还凭借着他对工作的负责。
师:
(板书:
负责)请你说说看。
生:
环境那么险恶,他都镇定地做手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医生,而医生必须要救死扶伤。
师: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是白求恩完全可以呆在后方的医院里救治伤员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白求恩来到中国后做了一个调查,他发现战士们的死亡率太高,往往不是因为伤势过于严重,而是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伤员从战场上抬下来,再抬到后方医院往往要经过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于是白求恩决定,一定要把医院建在前线,这样战士们就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说到这里,你们再想想看,白求恩的镇定还源自于什么呢?
生:
源自对战士的爱。
师:
那是对生命的敬重。
(板书:
爱)
师:
一个“镇定”让我们读懂了这么多,请你们再来读这段话,我相信你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
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生:
我觉得白求恩既是个勇敢的医生,又是个勇敢的战士。
我是从课文的第三段读懂的。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
“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白求恩觉得他无论生死都要和战士们在一起。
师:
你们有没有发现,除了这两句话,白求恩在沉思过后还说了什么?
生:
(读课文)“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
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
师:
白求恩是在部长恳求他离开,沉思过后说这番话的。
那么,谁来讲一讲,什么叫“沉思”?
生:
就是“想”。
师:
“思”是“想”的意思,怎样的想才叫“沉思”呢?
生:
静静地想。
生:
默默地想。
师:
白求恩到底在想什么呢?
生:
他可能在想,如果我留在这里,的确很危险,可能会失去生命,但是我走了,战士们怎么办?
生:
他可能在想,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就不能离开我的阵地。
师:
那个时候,战士们在发起冲锋的时候常常会喊着这样的口号——同志们,冲啊,白求恩大夫就在我们身边!
你说,白求恩听到这些,他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
他会想:
“我是战士们的精神支柱,如果我离开了,战士们就会感到失望。
”
师:
白求恩想到的是胜利的希望啊。
同学们,请你们再来读这一段话。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
(出示图片)你们现在看到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在那个破败的小庙里为战士们做手术的情形,读到的是白求恩在日记中写过的一段话,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读。
生:
(齐读)“优秀的外科医生只能在战地培养!
如果为了安全,呆在加拿大是最安全的,我也不需要别人来保护我的安全。
我是来参加战斗的。
如果我被炮弹击中或者掉下悬崖,不需要任何人为我负责。
作为一名外科大夫来说,我的岗位是前线,而且是最前线,谁阻止我,谁就是我的敌人!
”
师:
同学们,白求恩说:
“谁阻止我,谁就是我的敌人!
”现在,师卫生部部长在阻止他,他的助手在阻止他,被他救治的伤员可能也在阻止他,那么他真的把这些人都当作敌人了吗?
生:
不是!
师:
你从哪里找到的答案。
生:
他说“谢谢师长的关心”,说明他没把我们当作敌人,要是当作敌人,就不会说谢谢了。
师:
说明他能够理解我们对他的情意。
生:
“他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也说明他没有把我们当作敌人。
师:
白求恩说自己不是我们的客人,你们想一想,他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
是!
师:
我们真的想把白求恩当作客人。
当时我们的领导人毛泽东一个月的生活费是5块钱,但是党中央决定给白求恩每个月100块钱。
白求恩坚决不要,他唯一的请求是“请给我一身八路军的军服”。
他没有把自己当作客人,是当作了什么人了呢?
生:
当作一名八路军战士。
生:
当作我们中的一员。
生:
把自己当作了主人。
师:
说得好啊!
白求恩就这样把我们的事,当作他自己的事。
由于当时的医疗器械匮乏,伤员伤口化脓,白求恩就用吸管把战士伤口里的脓吸出来。
同学们,你还觉得他只是把自己当作主人吗?
他分明是把我们视同于他的——
生:
亲人。
(异口同声)
(师板书:
亲人)
师:
指名一人读下面这段话: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
“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
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
(生读得很平静,不够激动)
师: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冷静的白求恩。
以我的了解,他更是一个容易激动、激情满怀的人。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读?
(生再次读这一段话,很有激情。
)
师:
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生:
我觉得白求恩还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师:
你从哪里看出来他珍惜时间?
生:
争分夺秒。
师:
(板书:
争分夺秒)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词。
哪个字表示时间呢?
生:
分和秒。
师:
争分夺秒,争取的仅仅是时间吗?
你们想一想,他在和谁争?
到底在争什么?
生:
和死神争。
生:
和敌人争。
生:
和残酷的战争争。
师:
他争来的到底是什么呢?
生:
是战士们的生命。
生:
争来的是胜利的希望。
师:
就这样,他在手术台旁争分夺秒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69个小时。
假如我们按照时间来计算,三天三夜应该是多少小时呢?
生:
72个小时。
师:
那仅剩下的三个小时,我们希望他做些什么呢?
生:
我希望他能休息一会。
师:
哪怕只是靠在一旁闭会眼睛。
生:
我希望他能吃点东西。
师:
哪怕只是一块粗糙的面饼。
生:
我希望他能喝点水,然后睡上一觉。
生:
我希望他能赶紧撤退到后方去,那里更安全。
师:
从你们的希望中,我感受到,此时此刻我们分明也把白求恩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请你们带着对亲人的这份依恋与感激再来读课文。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
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挂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了。
担架队抬起做过手术的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师: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是否发现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在描写上有着相同的地方?
生:
都是先写战斗的场面,然后再写白求恩是怎样做的。
师: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
这样写更能烘托出白求恩忘我工作的品质。
(教师板书:
忘我)
师:
白求恩就这样忘我地工作着,在那69个小时里,他做了大大小小115例手术。
同学们,在这里我还想告诉大家,白求恩有一次在给伤员做手术的时候,不小心被割破了手指,因为卫生条件差,药品匮乏,使得伤口感染,转成了败血病。
在他来到中国1年零8个月以后,他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现在读到的这封他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信,其实也就是他的遗嘱。
(屏幕打出白求恩的遗嘱,学生默读。
教师将重点句标红,同时配以音乐和旁白)
白求恩说: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
……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
”他把他的行军床、皮鞋、马靴、马裤、箱子、器械、打字机、绷带、手表、蚊帐、食品、书籍、甚至照相机、小闹钟都分赠他人。
他还嘱咐工作人员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要比上海、香港贵两倍。
最后他说: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
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
师: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的心里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生:
(流着泪)我觉得白求恩真是太了不起了。
他本来可以在加拿大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是却来到中国,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了我们……
生:
我想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白求恩。
他是一个伟大的医生,他也是个伟大的战士。
师:
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一个大写的人!
同学们,在69年后的今天,在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白求恩的今天,我们借助《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走近了白求恩,了解了白求恩,认识了白求恩。
我想:
总有一些往事是不能忘记的,总有一些人是要我们铭刻于心的。
让我们来看一组白求恩生前的照片,想一想:
我们究竟不能忘记什么?
(播放教师编辑好的课件,展示白求恩生前的生活、工作情况,配乐旁白:
这是他来到中国兴奋地穿上八路军军服在窑洞前面和战士的合影;你们看到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他还显得风华正茂、英姿飒爽,而在一年后他就已经满头白发;这是他在给小战士看病;这是他和老百姓亲切地唠着家常;他有的时候也会饶有兴致地和哨兵一起站岗;在疲惫工作了一天之后,他也会躺在黄土高坡上仰望蓝天,我想他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吧;这一张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齐会战斗中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照片;这一张是白求恩的遗像……)
师:
同学们,从这张照片上看,白求恩有多大岁数了呢?
生:
我觉得有七八十岁了。
生:
我觉得应该是六七十岁。
师:
(眼含热泪)可是,他牺牲的时候只有四十九岁。
是什么原因使他看上去如此苍老呢?
生:
(哽咽、流泪)是劳累。
生:
而且是过度的劳累。
生:
当时条件很艰苦,我想有时候一定也还吃不饱。
师:
是呀,能够吃上一顿刀削面就是改善伙食了。
生: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总在前线工作,精神非常紧张。
师:
既要尽职尽责地做手术,又要躲避炮火的轰炸,躲避敌人的袭击,同时又可能吃不饱、过于劳累,即便是铁人,也难以承受啊!
生:
我觉得白求恩真是太了不起了!
(流泪)一个外国人,凭什么要这么帮助我们中国呢?
我觉得他不仅仅是我们的亲人,更是我们的恩人!
(热烈的掌声)
师:
(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两个大字——恩人)同学们,在白求恩面前,我觉得再多的语言都显得苍白。
我唯愿你们通过这节课对他的认识能够化作一枚种子,种植在自己的心田里。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几句话,写出你内心里最想说的话。
生在《怀念白求恩》歌曲的伴衬下,完成写话练习,大约5分钟后,指名6人汇报)
生:
我们不能忘记白求恩那花白的头发,
不能忘记他在手术台旁弯腰的身影,
我们还不能忘记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留给了我们中国,
更不能忘记他对我们作出的贡献。
(掌声)
师:
这位同学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真情流露,这样的文字打动人心。
生:
我们不能忘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不能忘记他冒着炮火在手术台旁工作的情景,
我们还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的侵略,
更不能忘记我们的人民饱受磨难的情景。
师:
你从三个方面来写“不能忘记”,这很好,如果调整一下顺序就更好了。
我建议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先写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的侵略,接着写不能忘记我们遭受的苦难,然后写还不能忘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最后写他冒着炮火忘我工作的情形。
这样就更加合理了。
生:
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
不能忘记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
我们还不能忘记白求恩在二十世纪人类最黑暗的时候来到我们身边,
更不能忘记他为救助我们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热烈的掌声)
师:
从老师们的掌声中我读到了你的精彩,但是我认为可以改动一个字。
“浴血奋战的战士”可以改成“浴血奋战的勇士”,你看行吗?
(生点头)
生:
我们不能忘记白求恩那一张苍白的脸,
不能忘记那一身鲜血染红的八路军军服,
我们还不能忘记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用无数个战士的生命换来的,
更不能忘记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掌声)
师:
我非常欣赏你写的前两句,“一张”和“一身”对仗,“苍白的脸”和“染红的军服”对仗,既富有文学色彩,又饱含真情实意。
生:
我们不能忘记那一段苦难的日子,
不能忘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那些人,
我们还不能忘记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奉献出来的一切,
更不能忘记长眠在地下的千年不朽的灵魂。
(热烈的掌声)
师:
写得真好!
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而且还有韵脚,例如第二和第四句。
我觉得如果把“灵魂”改成“英魂”可能更合适。
生:
我们不能忘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不能忘记他把我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来热爱,
我们还不能忘记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胜利的希望,
更不能忘记他是我们的恩人!
(热烈的掌声)
师:
你能从亲人和恩人两个层面来认识白求恩,我很感动。
如果把最后一句“更不能忘记他是我们的恩人”改成“更不能忘记他给予我们的恩泽”就更好了,这样既可以表达你原本要说的意思,同时还和第一句的结尾处“国”字押韵,读起来更加上口。
师:
同学们,正如你们用心写就的这些文字,我们不能忘记的的确太多太多,我们需要铭刻于心的的确太多太多。
让我们全体起立,站直身体,一起来朗诵这首《怀念白求恩》(出示文字投影,生齐读:
有一个外国人,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这是多年以前,
我们经常感动的往事,
这是多年以后,
我们重新唤起的记忆。
不远万里,你带来和平的希望,
出生入死,你拯救战争的创伤。
生生不息,你走在英雄的路上,
永永远远,你活在我们的心上。
)
师:
孩子们,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白求恩的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甚至在你们成为爸爸妈妈后,也能够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让它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
下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 手术台 就是 阵地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