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试题解析版供参考.docx
- 文档编号:23717481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61.48KB
地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试题解析版供参考.docx
《地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试题解析版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试题解析版供参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试题解析版供参考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试题(地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产业部门中,最需要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区位的是( )
A.服装加工B.有色冶金
C.汽车制造D.软件开发
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
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
完成第2题。
2.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
A.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
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
D.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图。
完成第3题。
3.图中布局合理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
完成4~5题。
4.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5.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浙江省铁路分布示意图。
完成第6题。
6.影响浙江省高速铁路选线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农业发展水平B.城镇分布
C.原有铁路走向D.地形地貌
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
完成第7题。
7.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
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
完成8~9题。
8.“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
①大气沉降 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 ④海底上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9.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
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
A.西北方B.东南方C.东北方D.西南方
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
完成10~11题。
10.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1.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B.热量C.土壤D.水分
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图。
完成12~
13题。
12.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900~1910年B.1910~1940年
C.1940~1975年D.1975~2010年
13.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
A.纬度较高B.海拔较低
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抚养比变化图。
完成14~15题。
14.图中信息反映了( )
A.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
B.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D.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
15.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预期2025年比2014年( )
A.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
B.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
C.老年抚养比明显下降
D.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
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
完成16~17题。
行政区
上海
辽宁
广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
3.14
0.26
7.86
城镇人口比重(%)
89.60
67.05
46.01
人均GDP(万元)
9.7
6.5
3.3
三次产业结构
0.5∶34.7∶64.8
8.0∶50.2∶41.8
15.4∶46.7∶37.9
16.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发展水平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7.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高新科技B.交通状况
C.自然资源D.人口规模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
完成18~19题。
18.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9.7月,控制澳大利亚中南部的气压系统属于( )
A.①B.②C.③D.④
下表为2014年全国及四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
万公顷)。
完成20~21题。
稻谷
玉米
大豆
油菜籽
全国
3031.0
3712.3
917.9
758.8
黑龙江
320.6
544.0
262.2
0
吉林
74.7
369.7
33.2
0
河南
65.0
328.4
45.4
0.5
湖南
412.1
34.6
17.0
129.8
20.从全国看,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
A.油菜籽B.大豆C.玉米D.稻谷
21.黑龙江和吉林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土壤C.市场D.交通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
完成22~23题。
22.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23.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
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
完成24~25题。
24.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
A.地堑谷B.断层谷C.背斜谷D.向斜谷
25.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①侧,光照较强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D.②侧,降水较多
非选择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________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水汽不易到达。
(2)图示区域棉花种植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该地棉花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光照强、________。
(3)矿化度(单位湖水中矿物质含量)是衡量湖水咸淡的重要指标。
图中咸海的湖水矿化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量少,造成________量小,而湖区________量大。
(4)“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该区域相关国家在能源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简述“中哈输油管道”建成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略图。
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材料二 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
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
(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_______问题。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____气候区的南界,该界线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区。
(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________,下游________。
(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图1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
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
图2为图1中乙地春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运动轨迹,黑点为春分日正午太阳位置。
材料二 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
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
(1)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
(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
(4)在图2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
29.【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
湖面海拔3196米。
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图1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
图3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
平方千米)。
土地利用类型
1977年
1987年
2000年
2010年
耕地
302
419
451
454
草地
7286
7144
7098
7096
建设用地
7
13
20
36
水域
4678
4568
4533
4575
(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
(2)说出21世纪以来青海湖水面变化的特点,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
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试题(地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软件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靠近科技发达、信息交流便利的地区;服装加工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有色冶金需要大量能源;汽车制造需要技术和资金。
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
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
完成第2题。
2.【答案】A
【解析】宜居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宜呼吸的大气。
宜居行星距离比邻星约700万千米,远小于日地距离的1.5亿千米,因为比邻星亮度比太阳暗1000倍,而该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的距离远小于日地距离,所以该宜居行星得到的光热应与地球相仿,这也是该星球宜居的原因。
地球上有无生命存在与地月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3.【答案】D
【解析】①的主导风向有南风和北风,工业区会对居住区造成污染;②的主导风向有北风和东南风,北风可能会对居住区造成污染;③的主导风向有东北风和东南风,工业区同样会对居住区造成污染;④的主导风向有西北风和东南风,工业区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居住区污染小,所以D正确。
4.【答案】A
5.【答案】B
【解析】第4题,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可以限制对土地资源的无序开发使用,通过置换土地搞建设可以保证耕地总量的平衡。
第5题,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只是对占有土地数量的调剂,对城市空间结构没有影响,土地资源具有特定的区位特征,是不能改变其空间位置,也是不能流动的。
6.【答案】B
【解析】修建高速铁路的目的是提高客运速度,经过的地区需要有充足的客源,所以高铁线路选址要依据人口数量和城市的空间分布。
7.【答案】B
【解析】地理研究小组调查的课题是水库的空间分布,首先需要明确水库的位置,全球定位系统即是确定空间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
而要对水库面积、现状、库容等信息进行调查,还需要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分布图等成果。
8.【答案】C
9.【答案】C
【解析】第8题,“垃圾洲”在海洋中,垃圾来源显然不可能是大气沉降形成,太平洋平均深度达4000多米,垃圾也不可能从这么深的海底上泛形成。
事实上来源是陆地上河流携带,还有部分是海洋运输的船只排放。
第9题,日本附近海域有日本暖流,流向东北,所以垃圾会随着洋流漂向东北方向。
10.【答案】C
11.【答案】D
【解析】第10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以东,降水量大于400mm,是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11题,甲地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乙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降水量小于400mm,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草原,二者的差异是降水量多少造成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12.【答案】D
13.【答案】C
【解析】第12题,直接读图就可以得出,1900~1910年,气温总体是下降的;1910~1940年上升了0.6℃,1940~1975年基本上没有升降,只是波动性变化了一些。
1975~2010年上升了0.8℃左右,上升幅度最大。
第13题,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由于陆地比热容比海洋的比热容小,接受同样太阳辐射就会比海洋的气温变化剧烈。
14.【答案】C
15.【答案】A
【解析】第14题,总抚养比是先降后升的,2010年之前总抚养比下降,主要是少儿抚养比下降所致。
2010年以后总抚养比上升主要是老龄化加快所致。
图中显示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反映了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
第15题,“全面二孩”后,少儿数量会增长,因为劳动年龄人口相对稳定,所以少儿抚养比会上升;老年人口会继续加快增长,老年抚养比还会继续上升;人口的总抚养比也会随着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共同增长而增长。
16.【答案】D
17.【答案】A
【解析】第16题,表格数据可见,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填化之间,没有固定的相关性,不是主要因素;人均GDP越多,城市化水平越高,存在正相关;上海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最小,工业发展规模也不是主要因素。
事实上,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值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第17题,上海现在已经处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就需要解决不协调的人地关系,经济上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18.【答案】A
19.【答案】D
【解析】第18题,中心气流上升的必须是低气压,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中心气压低、四周高的是低气压,①②符合。
第19题,7月,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澳大利亚南部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南半球的反气旋、高气压,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水平方向上气流从中心向四周逆时针方向辐散。
20.【答案】B
21.【答案】A
【解析】第20题,大豆在黑龙江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8.6%,其余的很分散;玉米的比例在黑龙江的数值是544/3712≈14.7%,整体也比较分散。
湖南的油菜籽占129.8/758.8=17.1%。
第21题,长江流域是油菜最适宜种植的地方,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这些是东北地区发展农作物的限制条件。
22.【答案】D
23.【答案】B
【解析】第22题,乌梁素海位于河套灌溉农业区的下游方向,灌区的水从上游方向流进灌区后,通过各支渠汇入下游方向的乌梁素海,最后汇入黄河。
所以乌梁素海的作用是接收、汇集灌区的余水。
第23题,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有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干旱环境,蒸发强烈;二是地下水位相对较高。
河套灌区地下水位会随着灌溉活动而上升,一旦上升到接近地表,遇到强烈蒸发,会将地下水中的盐分析出并保留于地表,产生盐渍化。
如果完善了排水系统,就可以降低地下水位,降低盐渍化的几率。
推广耐盐作物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治标不治本;增加灌溉水量,会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有机肥的多少只是土壤肥力的标志,与盐渍化无关。
24.【答案】B
25.【答案】C
【解析】第24题,从图示可以看出,两岸的岩层是不连续的,是断层造成的。
所以河谷是断层谷。
第25题,该河谷在我国境内,河流南岸是阴坡,北岸是阳坡,因坡向不同导致两侧太阳辐射多少不同,进而导致两岸土壤墒情不同,植被的丰富程度也不同。
①侧在南岸,阴坡,蒸发弱,土壤湿润,植被丰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1)乌拉尔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2)水源 昼夜温差大
(3)入湖径流 蒸发
(4)中国:
增加能源供应量;实现能源供应地多元化。
哈萨克斯坦:
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岗位。
【解析】第
(1)题,亚欧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图中为乌拉尔河。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有大气环境、海陆位置、下垫面状况、洋流性质等,本区域居于亚欧大陆中部,海陆位置决定了其降水量的多少。
第
(2)题,农产品品质优良与内陆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密切相关。
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强烈,制造大量的有机质;夜间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质少,积累的有机质多,所以该地农产品品质优良。
第(3)题,矿化度大小取决于矿物质数量的多少和湖泊中水量的多少。
而湖水的多少又取决于湖水的收支差异,收入是大气降水产生的注入湖泊的河流水,支出主要是蒸发。
第(4)题,中哈输油管道是把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输送到我国,输出地区能够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对输入地区,是得到了相应的资源,缓解了这种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7.
(1)提高
(2)南水北调 水资源短缺
(3)温带季风 东部季风
(4)修筑水库(水利设施) 开挖(疏浚)入海河道
(5)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
【解析】第
(1)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把北京过多的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到河北省的周边城市,廊坊因距离北京、天津都很近而可以优先接收这些功能,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功能,从而提升了廊坊的城市等级。
第
(2)题,图中工程是沿着太行山麓从丹江口水库向北到京津地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第(3)题,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气候上,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和北方是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第(4)题,淮河上游发源于山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很多,其中有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建设各种生态防护林)、工程措施等,工程措施在上游主要是修建水库蓄水拦洪,对于河道弯曲的中下游河段以加快泄洪为目的,可以疏浚河道,增加新的入海河道,也可以裁弯取直,对堤岸加固,束缚河水,还可以建设分洪区、滞洪区。
第(5)题,该题实际上是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
太行山麓多冲积平原,地形比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相对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可以为城市的形成、发展提供必要的粮食、副食品。
28.
(1)河流沉积物,土层深厚;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气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2)条件:
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大且稳定;地势低平,水流平缓。
原因:
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分流水运运量;产品附加值提高,宜采用公路和航空运输。
(3)原料和能源地位下降,技术和人才地位上升。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技术工艺改进,污染物排放减少。
(4)太阳运动轨迹:
日出、日落位置;正午太阳位置。
绘图如下:
【解析】第
(1)题,土层深厚与成土母质的物质来源有关系,应该是长期沉积作用才能形成深厚的土层,图中可以看出甲区域处于莱茵河下游,上游携带的泥沙物质丰富,中下游随着河水流速的降低而沉积下来。
有机质含量多少取决于有机质来源和积累的多少,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被,积累主要与气温高低、分解快慢有关系。
第
(2)题,内河航运价值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关,自然条件主要看水量大小、水位是否稳定、流速快慢等方面,这些与气候、地形有关,水运适宜运输大型、笨重的货物,而治理后的鲁尔区已经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对水运的需求降低。
第(3)题,因为治理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原来的重化工业被高新技术产业所取代。
经济发展不再依赖于本区的矿产开采,植被破坏减轻,水土流失减轻,污染减轻,河水变清。
第(4)题,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太阳视运动的轨迹,是相互平行的圆弧,夏至日昼长夜短,图中是春分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所以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平行于春分日并且昼弧长于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高于春分日的圆弧。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都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的最高点,正午太阳高度H=90˚-(50˚-23.5˚)=63.5˚。
29.
(1)沙源地:
①河谷及三角洲;湖岸。
成因:
①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裸露的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是冬季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有利于风沙输送;受甲区域以东山地(日月山)阻挡,风速减小,有利于风沙堆积。
(2)特点:
湖面扩大。
原因:
湖水补给主要来自于北部山地(祁连山)的河流;全球变暖使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河流补给量增大。
(3)风沙(沙尘暴)、土地荒漠化。
(任答一点)
草地被开垦为耕地,草原遭到破坏;冬春季节裸露地表增多;建设用地增加,风力侵蚀增强。
【解析】第
(1)题,沙源地即沙尘的来源地区。
甲区域西部是青海湖,湖床可能成为沙源地,一旦水位下降,湖床出露,即可成为沙源地;附近还有河流,河床在枯水期水位下降,也可以成为沙源地;河流注入青海湖的河口地区,会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是由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也能成为沙源地。
沙地的形成既要考虑沙的来源,也要考虑沙尘的沉积。
第
(2)题,青海湖水面变化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来源。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多少取决于气温的变化。
近年来气候变暖,冰雪融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加,所以湖面短时期内是增大的。
第(3)题,生态破坏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从表格中土地利用的变化来看,植被逐渐被破坏,耕地越来越多,草地越来越少了,而整体的水域面积在减少,裸露的土地增加,在气候干旱条件下,很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进而还会造成沙尘暴多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浙江省 普通高校 招生 科目 试题 解析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