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
- 文档编号:23707082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88.41KB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Ⅱ4矿体选矿试验1
****矿业有限公司
Ⅱ—4矿体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处
2008年11月
试验名称:
Ⅱ—4矿体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试验负责人:
试验技术指导:
试验人员:
岩矿鉴定人员:
分析检测:
报告编写人员:
报告评审人员:
试验承担单位:
报告完成时间:
2008年11月
目录
0前言1
1矿石性质简述1
1.1矿石工艺类型1
1.2矿石种类1
2样品制备1
3选矿试验1
3.1氰化浸出对比试验1
3.1.1试验物料1
3.1.2试验条件1
3.1.3工艺流程2
3.1.3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与讨论2
3.2原矿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2
3.2.1试验物料3
3.2.2试验条件3
3.2.3工艺流程3
3.2.4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与讨论4
4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建议4
5结语5
5.15
5.25
5.35
0前言
应公司技术处要求,对三采场Ⅱ—4矿体的金矿石进行全泥氰化浸出试验,其目的是确定该矿体金矿石的氰化浸出效果,并最终确定一种合理的选矿工艺,为该矿体明年准备进行的坑采提供初步资料。
试验样为该矿体自然粒级混合矿石,矿石类型为构造角砾岩(以灰岩为主)、花岗细晶岩。
试验中进行了原矿直接氰化浸出对比试验,试验浸出效果不尽人意,进而我们进行了原矿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初步确定原矿焙烧—氰化浸出为处理该矿石合理的工艺流程,在焙烧—氰化的情况下获得了理想的浸出技术指标:
1矿石性质简述
1.1矿石工艺类型
试验样为该矿体自然粒级混合矿石,矿石类型为构造角砾岩(以灰岩为主)、花岗细晶岩。
构造角砾岩大部分呈灰色、深灰色致密块状,花岗细晶岩有一定程度的风化,表面呈黄褐色、土黄色。
1.2矿石种类
矿石中含有石英等非金属矿物。
2样品制备
将试验样品分成三份,其中一份直接进行筛分,另一份破碎后筛分,最后一份备用,然后各个粒级取样分析金品味,分析结果见表1。
表1原矿各粒级金品味分析结果
由表1分析结果可看出,原矿金品味在4~5.5g/t之间。
3选矿试验
3.1氰化浸出对比试验
3.1.1试验物料
试验物料Au品味分析结果见表1。
3.1.2试验条件
试验在室外15℃温度和环境压力下进行。
氰化:
pH10~11,NaCN质量分数0.07%~0.13%。
3.1.3工艺流程
原矿筛分后氰化试验工艺流程见图1,原矿破碎筛分后氰化试验工艺流程见图2。
工艺过程:
原矿经过筛分或破碎筛分处理,然后进入氰化浸出桶进行常规氰化。
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鄂式破碎机、藤筛、氰化浸出桶等
原矿(<50mm)
原矿(<50mm)
破碎
筛分
筛分
<30mm矿石
30~50mm矿石
<6mm矿石6~15mm矿石
氰化
氰化
氰化
氰化
图1原矿筛分后氰化试验工艺流程图2原矿破碎筛分后氰化试验工艺流程
3.1.3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与讨论
原矿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见表2。
表2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原矿进行筛分后氰化浸出试验,获得30~50mm粒级浸出率为32.99%、<30mm粒级浸出率为40.34%、总浸出率为36.58%的技术指标,其浸出率是很低的。
采用原矿破碎至<15mm氰化浸出试验工艺流程,总浸出率明显降低17.54个百分点(肯定含有“劫金”物质)。
氰化浸出试验总体效果差是因为矿石中可能含有氰化浸金时的“劫金”物质(石墨、无定性炭、腐殖酸)和砷、硫等有害元素,而破碎后“劫金”物质比表面积与活性增加,使得氰化浸出效果更差,本次试验处理的这种矿石属于难浸矿石。
3.2原矿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
对于难浸金矿石在氰化浸出前一般要进行预处理,目的是使金与包裹体解离或减小矿石中“劫金”物质的影响。
对于包裹金矿石有三条途径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一是采用传统焙烧、加压氧化和细菌氧化等预处理方法,使包裹金的砷、硫化物氧化,金呈暴露状态;二是通过细磨打开包裹;三是利用其它方法对某些难浸金矿的物料颗粒造成扩展裂纹和裂缝,使金暴露。
对于含有“劫金”物质矿石一般采用传统焙烧、竞争吸附、钝化、浮选等工艺手段。
该矿体属于含金氧化矿,含泥高,不符合浮选要求,而焙烧预处理不仅可以使金与包裹体解离,还可以烧掉“劫金”物质,然后对焙砂进行氰化浸出。
考虑到生产现场和实验室现有条件,我们对备用原矿进行了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
3.2.1试验物料
试验物料采用原矿备用样品,备用样品品位取30~50mm粒级、<30mm粒级加权平均Au品位,为4.47g/t,见表2。
3.2.2试验条件
焙砂氰化浸出对比试验在室外15℃温度和环境压力下进行。
氰化:
pH10~11,NaCN质量分数0.07%~0.08%。
3.2.3工艺流程
原矿碎磨后焙烧—氰化浸出试验工艺流程见图3,原矿直接焙烧—氰化浸出试验工艺流程见图4。
焙烧:
焙烧时采用箱式电阻炉,焙烧时每隔20min开一次炉门对焙砂搅拌充氧,以使矿石中含有的“劫金”物质充分氧化燃烧,或使包裹金的砷、硫化物氧化,使金呈暴露状态。
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烘干箱、磨矿机、箱式电阻炉、鄂式破碎机、氰化浸出桶等。
备用原矿
(<50mm)
备用原矿
(<50mm)
烘干
烘干
焙烧
碎磨
<200目占90%700℃,90min
焙砂
焙烧
700℃,90min
焙砂(CaO以10kg/t加入)
破碎
<25mm
加入CaO(10kg/t)
氰化
氰化
图3原矿碎磨后焙烧—氰化浸出试验工艺流程图4原矿直接焙烧—氰
化浸出试验工艺流程
3.2.4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与讨论
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见表3。
表3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原矿直接焙烧—氰化浸出,获得浸出率为的技术指标,
采用破磨后焙烧—氰化浸出试验流程,获得浸出率为技术指标,提高个百分点,总浸出率为,较原矿直接氰化工艺流程总浸出率提高近个百分点,达到了满意的试验效果。
4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建议
参照相关焙烧—氰化浸出生产实践,建议采用的工艺流程见图5,对原矿焙烧—氰化浸出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总提金生产成本为元/t矿石。
原矿
焙烧
工艺要求:
700℃,
120min,冲空气/20min
石灰:
8kg/t
破碎<25mm
常规堆浸
含金富液浸渣
图5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流程
5结语
5.1
原矿直接氰化浸出不能达到满意的试验效果,说明该矿属于难浸矿石,经过破碎效果更差,说明含有“劫金”物质。
5.2
原矿经直接焙烧—氰化浸出,浸出率为。
原矿经过破磨后焙烧—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提高个百分点,所以控制原矿焙烧进炉粒度是必需的。
5.3
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流程原选矿指标很好,且经济效益高,建议进一步进行试验,最后生产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矿体选矿试验1 矿体 选矿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