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3703897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9.65KB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执教:
教学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内容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强调整体感知课文。
本课的教学强调从整体着眼,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情感与态度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课时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导学设计
教学个性化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7个生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1.导入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
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
(板题、读题)。
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
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检查自学:
1)读生字,正音。
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
(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
)板书:
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
)
4.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
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
在小组里交流。
5.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板:
坚决地说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
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板:
忠于革命)
导读:
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
(练读)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板:
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板:
视死如归)
出示:
多媒体课件。
体会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导读:
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板:
瞅了瞅没说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板:
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
(联系上下文)
导读:
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
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试一试。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设计
练习把全文朗读好。
第
(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导学设计
教学个性化设计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
指名回答。
(从李大钊的言行中,体会到他忠于革命,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分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
(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
6、进一步深化:
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7、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
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
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教学课题
11* 灯光
教学内容
11* 灯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
作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
情感与态度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课时重点
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导学设计
教学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
教师提问:
① 你见过什么灯?
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
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 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
有了这些灯
生活又变得怎样?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全中国。
)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
⑴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
”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练笔:
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板
书
设
计
现在千万盏灯“多好啊!
”
战斗开始前
11.灯光往事战斗开始时
战斗开始后
现在璀璨的华灯 又想起
教学课题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情感与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导学设计
教学个性化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
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
分几层意思讲?
每层意思是什么?
(用小黑板挂出来。
)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
(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导学设计
教学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
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
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
(因果)
(3)学生练习:
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
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
(宗旨:
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
“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
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
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
重于泰山
(5)板书(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
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4)思考:
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
(因果)
(5)思考:
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
“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
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
(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教学课题
13*一夜的工作
教学内容
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2、深入解读教材,正确引导学生“解疑”。
3、抓住课文的难点进行教学。
4、把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
情感与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生虽然学过几篇歌颂总理的文章,但总的来说,要培养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有些困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导学设计
教学个性化设计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了解总理生活的简朴
教学目标:
1、感受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崇高品质。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3、了解总理生活的简朴,并能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了解总理生活的简朴,并能仿写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课题《一夜的工作》,读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二、熟悉课文
1、自读课文5分钟,注意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了解你最想了解的东西。
2、反馈:
你了解了什么?
顺带检查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把最后两节读二遍,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有什么联系?
2、指导朗读最后两节(女同学,轻声的,男同学声音响亮地)
3、带着“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句话,读读课文1-7节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4、有感情的朗读。
5、片断练写
把这些组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词句,删掉一些词句)以“周总理的生活是多
么简朴”为开头写一段话。
6、交流。
课堂小结
通过朗读,我们学习了语言,通过练笔,运用了课文语言,变成了自
己的语言,这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
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的字词。
2、多音字组词。
3、近反义词。
第
(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导学设计
教学个性化设计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2、学习描写总理工作劳苦的句段,并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总理工作是多么劳苦?
提示:
(1)从工作时间上看:
"我今晚上……""……就听见公鸡哦哦地叫明了。
"
(2)从工作量上看: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厚厚的一叠文件说:
'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
(3)从工作态度上看: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是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
在研读中区别三组词的意思和用法。
2、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3、把这些句段组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词句,删掉一些词句)以“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为开头写一段话。
4、交流
5、联系全文,想想“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6、作业:
2.3.4.5
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13.一夜的工作
生活简朴——陈设简单、食物简单
工作劳苦——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态度认真
教学课题
积累运用三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与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2、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习作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课堂上交流。
2.由于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不必重新创设情境,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以及习作后的讲评上。
情感与态度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课时重点
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教学难点
1、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2、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导学设计
教学个性化设计
教学内容:
完成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教学过程: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
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
(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
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
(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
(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
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
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
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
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
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
(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导学设计
教学个性化设计
教学内容:
完成写作。
教学目标:
1、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2、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做到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第三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