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字浅析.docx
- 文档编号:23703454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2.51KB
爵字浅析.docx
《爵字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爵字浅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爵字浅析
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汉字学基础
授课教师:
连冕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期: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学时:
48课时
学生姓名:
马振华
学号:
3120601133
年级:
设计艺术学系2012级
2014年1月
“爵”字字形演变及其造物关系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爵字字形的演变来分析爵作为青铜器在古代时期的地位以及造物和造字关系。
来浅析爵从字到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爵、字形、器物、礼器、酒器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汉字演变可以从现在的楷体一直追溯到目前发现历史最早的甲骨文。
爵字的流变也是大致如此。
爵字也是从早期的甲骨文、早期金文、晚期金文、篆书、隶书到楷书的阶段性变化。
下面从各个时期文字来说:
甲骨文:
字形
时期
特点
甲骨文
合6589正
合6589正
合18570
合914反
合2863
合3226正
合14768
合1895
殷商
1.从早期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爵字在甲骨文中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
2.同时爵字线条细而均匀。
具有早期汉字的特点,图画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
金文:
字形
时期
特点
金文
爵父癸卣盖(集成10.4988);
A云梦·杂抄38;
A云梦·答问113;
爵父丁卣(集成10.4942);
史兽鼎(集成5.2778)
伯公父勺(集成16.9935)
上至商代早期,下至春秋战国早期
1.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相似。
2.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
3.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好多的异体字。
篆书:
字形
时期
特点
小篆
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1.异体字大量减少字形呈现长方,奠定了汉子“方块形”的基础。
2.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转。
3.符号性增强了,图画以为大大削弱了。
隶书:
字形
时期
特点
隶书
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东汉时达到顶峰。
线条方折平直,粗细有致,结体风格横扁舒展。
成为不再象形的汉字符号。
“隶”书变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
楷体:
字形
时期
特点
楷体
产生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
完全清楚了隶书中残存的小篆的影响形成了完善的笔画系统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成为汉字的通用字体。
隶书作为古今汉字的分界,使得汉字自隶书之始有了极大的变化,古今汉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古汉字时期,爵字象形性强,定型性差,字是由线条构成,没有形成构字的元素——笔画,而在今汉字中,爵字的符号性强,定型性强,字体是由种类有限的笔画构成。
显得规整统一和和谐,充满现代汉字的美感。
1、爵字拆解
由于隶书处于古今汉字的分界点,故本人以“爵”字为例,浅析“爵”造字与造物之间的关系。
“爵”,《说文·鬯部》中记载:
“
,礼器也。
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
所以饮。
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
,古文爵,象形。
”①
①(汉)许慎:
《说文解字》,北京:
中华书局,1963。
依照此文可知爵字小篆为会意字,本人认为此字可以分三个部分,一为“
”,“象爵的青铜器的器形”,可以视为爵的形体;第二部分为“
”,为“鬯”,可以视为爵中所盛之物;右下部分为“
”,像手拿着爵。
其中的“鬯”,根据《说文》中记载:
“鬯,以秬酿郁草,芬芳攸服(从段注应为“畅”)以降神也。
”又:
“郁,芳草也……筑以煮之为郁”,可知中国古代的酒类中有一种和煮香草而成的香酒,祭祀时供神主嗅其香味。
关于这种香酒的名称,历来的经学家与小学家众说不一。
段玉裁注《说文》云:
“矩酿为鬯,芳草筑煮为郁,二者搅和之为郁鬯”,则此香酒名“郁也”,《周礼·郁人》云“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便是。
但《周礼·肆师》郑玄注云:
“筑煮,筑香草,煮以为鬯”,是此香酒又名为“鬯”,与《说文》义同。
《诗·大雅·江汉》毛传云“矩,黑黍也。
鬯,香草也。
筑煮合而郁之曰鬯。
”《礼记·郊特牲》疏引卢植和马融说、《论语·八俏》皇疏、《白虎通义·考黜》等虽然于郁、瞥之物义有不同,但也都说合郁和煮之后的酒为“鬯”①。
又根据典籍和金文常言“郁鬯”,我们认为,大约矩是一种黑黍,其所酿之酒为“矩鬯”,以矩鬯合煮郁金之类香草而成的酒则为“郁鬯”,或单言“鬯”作为这类香酒的概称。
二、造物与造字
当今学者对“爵”形器之定名,也多从“爵”一字形体演变中来。
②
甲骨文的字形虽然简练,但对器物特征的刻画极为清楚,我们只需要对照各种酒器,就可以将其明白无误的分辨出来,对照器物,现在我们可以明确看出,
的上部为柱,且带有柱帽;中部的口为“流”;下部的足有所简化。
这些特
①孙治让_:
《周礼正义》卷十七·鬯人义。
②①朱凤瀚:
《古代中国青铜器》,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
征在甲骨文体现的最为明显,金文中
、
也很是清楚。
殷商及西周早期的金文中还有一些比甲骨文更为象形的“爵”字,如殷代“爵父癸卣盖”
(《集成》10.4988),西周早期的“爵父丁卣”
(《集成》10.4942)、“爵父癸盉”
(《集成》15.9362)、“爵祖丙尊”
(《集成》11.5599),这些字形中上部“流、尾”及下部三足都非常明显,且均有手持之形。
而最为象形的要数“爵
父癸觥”
(《集成》15.9285),“柱、流、尾、足”俱全,几乎是爵形器的图画。
“爵”字在这些铭文中亦并没有做器物的含义,似乎为一族名或礼仪称呼。
综上可知,爵字是由原有“爵”这种器物象形而来。
那么如何解释《说文》称“器象爵(雀)者,取其鳴節節足足也”呢?
对此高鸿缙解释道:
“按爵古之饮酒杯也,腹小而口侈,口一端有流,另端有尾,两旁有二柱,腹旁有鋬,其下有三足,颇高。
甲金文均象器形。
而并不类雀。
雀者,字音也,雀之鸣节节足足,而饮酒贵有节知足,故其器取雀音。
小篆于原字加鬯,加又为意符,则属倚文画物之象形字矣。
倚文画物者,即段氏所谓合体象形也。
见后说文所载古文爵,今甲金文无覩,疑是战国末年雀之象形文。
”①高氏论爵之形状很是正确,但从字音方面来解释却是受到宋人影响,有些牵强附会。
这点容庚先生早已指出:
“这些解释,都不过是基于雀、爵同音,所以取雀之形,飞而不溺,或取其鸣声,知足节饮之意。
这些都是后来儒家附会穿凿之说,难以征信。
”②
又张日昇的说法很是恰当:
“金文爵爵之爵字,象爵形,无柱,不从手,其流与尾诚与雀之首尾想象,古人作器,除花纹外更喜仿禽兽之形为器形,今传世铜器亦不乏其例。
爵取雀形为之,似无不可。
至谓其鸣节节足足者,恐后儒傅会
①周法高主编:
《金文诂林》(第七册),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74年。
②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
之言而已。
其后爵之象形字抽象简化,以柱及流为其特征而变作若,篆书作,更从鬯者乃后增意符。
”①
即爵之实物器形乃是仿雀之类的鸟类而制成,故《说文》称其“象雀形”,但爵之一字却是仿爵之实物而来,间接算是“象雀形”,至于“其鸣节节足足者”,当是后来附会出来的意思。
中间的“鬯”当是后来所加的意符,表示爵中所盛之物。
综上,对“爵”这一器物的认识,从器铭中我们很难判断,而从字形的流变中我们却可以看出“爵”的大概形状特征,由此寻找出相对应的器物来。
四、爵之器形
先秦文献中并没有对爵的形状的具体描述,使得其象形部分不明。
段玉裁注订正其说以为应是“象雀之形”。
②故《说文》应为“器象雀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又引程氏《瑶田通艺录》曰:
“前有流,喙也,脑与项也,胡也;后有柄,尾也;容酒之量,其左右侈出者,翅也;近前二柱,耸翅将飞貌也;其量,腹也;腹下卓尔鼎立者,其足也。
”
后人多据此以为爵像“雀”形,如宋代《三礼图》中爵之图像,为“刻木作雀形,背负琖”③。
看来这是宋之前人们对爵之器物的认识,应是对《说文》记载的理解进行描绘而来。
北宋聂崇义集注《三礼图》中的爵④
①周法高主编:
《金文诂林》(第七册),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74年。
②(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③(宋)王黼:
《重修宣和博古图》卷十四《总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④(宋)聂崇义纂辑、丁鼎点校:
《新定三礼图》卷十二《匏爵图》,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宋代金石之学兴起,学者对各种古器物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对爵这一名称相对照的实物也有了新的认识。
如《考古图》卷五收录“父丁爵”等三足器8件,均以爵称之,并称“今礼图所载爵皆于雀背负錢,经传所不见,固疑不然,今观是器:
迩若噣,后若尾,足修而锐,其全体有象于雀其名。
又曰:
举其量有容升者,则可谓之爵无疑。
今两柱为耳,所以反爵于坫如鼎敦,盖以二物为足也。
”①可见到了宋代,在金石之学的带动下,在器形认定上,宋人尽管仍以《说文》为准绳,但已经开始抛弃固有的看法,将今之爵形器定名为“爵”。
后世的金石学家大都做此判断,如清人冯云鹏、冯云鹓辑《金石索》中“金索一”中“商斧木爵”等前四器②。
现今学界基本均同意此说法,故我们看到的青铜器名录中,“爵”就成了这种三足器的定称。
故我们对爵的器形可以做一个初步的判定:
(1)因实际用途之需要,并无相应的“流”以象征鸟首之形,但仍有双柱,柱上亦多饰有涡纹,柱间部分即可视为鸟首之变形与省略,双柱则与爵柱一样,为鸟“展翅翱翔”之意;
(2)虽无尾部以象征鸟尾,但鋬即可视作鸟尾之象征;(3)之鋬下一足外撇,其余二足之连线与扳金垂直,这一造型使器身后仰,“首”高而“尾”低,大有鸟雀“昂首阔步”之意。
①(北宋)吕大临编撰:
《泊如斋重修考古图》,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②(清)冯云鹏、冯云鹓辑:
《金石索》,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