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docx
- 文档编号:23695624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24KB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docx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阅读·积累”教改初探
引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这首千古流传的读书诗《活水亭观书有感》生动地告诉我们:
由小小方块字集成的汉文书籍,就像一面巧夺天工的“水镜”,它清澈深邃,闪耀浮动,能够映照出自然和社会的“天光云影”,通过阅读鉴赏,可以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思想活水”。
而通过本次“阅读·积累”教改实践,我校语文老师对前两句诗有了新的体会,我们觉得,引导学生阅读美文积累语言、思想,就如打开了像“半亩方塘”样的一面镜子,发现里面映照出的风景就如“天光云影”一般美不胜收,令人欣喜。
其实,阅读和积累,是个老话题,但也是语文老师在忙于应试教学中无暇顾及、经常忽视的话题。
我们本次教改的宗旨是“老话题,新思考,实做法。
”希望学生
“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
在阅读中充实,在积累中受益。
让阅读与积累浸润语文学习。
”
一、教改的缘起
(一)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文无它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欧阳修)……从古到今,语文学习与阅读是唇齿相依的,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
唯有多读书、多积累,才能使我们的语文学习找到突破口。
语文学习需要慢功夫,语文成绩和能力提高都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是要水滴石穿,潜移默化。
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就必须不仅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且注重课后阅读积累的“效果”。
因为语文能力更多是靠课外读书读报,练笔摘抄,背诵朗读,点滴积累而不断提高。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增大背景知识储备,更应当给予学生方法指导,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的延伸,使二者有机结合。
比如说,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五分钟学生讲话,内容可以设置为每日一则成语,或每天向大家介绍一部文学作品,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5分钟,学生的课外就要大量阅读积累。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
“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他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少数,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数,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可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注重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
局限于小课堂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不可能高效。
课内的语文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才阅读不到三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也是有限的。
所以语文教学要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同时明确强调初中阶段应完成260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
“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只有广泛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提到“少做题,多读书”,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很早以前就根据自己的读书、教学经历提倡过,他说:
常有家长问我,学语文有没有诀窍。
我悄悄地告诉他,当然有,那就是“少做习题,多读书”。
听了我的话,对方往往不理解:
“考试就是做题目,不考你看了多少书,怎么能少做练习呢?
”
他说,为什么要少做练习?
因为现在练习的内容大多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与语文水平无关的所谓的“知识点”,一些根据“知识点”对文章作的似是而非的分析。
这些题目有的连大学教授、作家也做不好;而且常常是这个老师出的题目,那个老师做不出;那个老师出的题目,这个老师做不对。
因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可以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
你为了得高分,天天跟着老师和参考书的答案转,天天做练习,疲于奔命,不但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做过考过就算数,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以后做新的习题时,还是不知所云,还是要重新“猜题”。
这样,语文水平怎么会提高呢?
再说把大量时间花在这种无用的练习上,孩子看不到成就,很快就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和畏惧心理,这样语文怎么能学得好呢?
相反,多读书就不同。
这里说的读书,包括两种方法,一种叫精读,一种叫泛读。
精读就是选些好的文章,好的诗歌,在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反复读,读到朗朗上口,读到背得出。
这样一篇一篇积少成多,腹中渐富,以后可以触类旁通,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会提高。
写起文章来,有了模仿、借鉴的样子,词汇也丰富了,句子也通顺了。
泛读,就是多看各种书,哪怕是武打书,也要比做那种稀里糊涂的练习强。
书读多了,会自然而然从中吸取养料,渐渐长了见识,书中的丰富内容,往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
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将受益终身。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想快反而慢,欲速则不达。
(三)学生课外阅读与积累的现状:
诗圣杜甫有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是,由于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深入普及,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大受影响。
再加上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偏重,特别是到了初三阶段,大量的习题训练占据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广泛阅读。
顾不上课外阅读,积累的东西就微乎其微,语文水平难以提高。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
经老师们分析,存在以下特征:
1缺乏兴趣,阅读量少。
由于科技日益发展,电视电脑在家庭广泛普及,学生对于形象、有趣、富于变化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游戏爱好要高于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因此学生宁可随意看电视、玩偷菜、聊QQ也不选择看书。
2缺少时间,课业负担重。
初中生在校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大量的作业。
在家除了正常的家庭作业外,有时还要做家长布置的教辅类作业,课余时间被各种作业挤占,几乎没有阅读文学书籍的时间。
3盲目择书,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彩。
4方法不当,费时低效。
5不注重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未养成。
由此可见,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尚处于消极、盲目、低效状态,改变此种局面迫在眉睫。
(四)语文教师的工作状态。
在新课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设计出理想的语文教育的模样:
它应是工具性、实践性、人文性、创新性结为一体的很诗意的一门课程。
由此展开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鲜活生动的多姿多彩的最幸福的教育,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景。
但审视当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
恰恰相反,语文课堂已成了思品教育的道场、成了教师传输应试技能技巧的大卖场、成了师生合作表演的走秀场、成了大量训练应付考试的演兵场。
教师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这次第怎一个“累”字了得。
谁之过?
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合理的不能做,不合理的又逼着你去做,特别是常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的老师们,往往整一年,都在疲于赶教学进度,传授应试技巧,已经没有真正的教书育人的感觉,发出的感叹往往是“我已经不会上课了!
我已经不会教书了!
”感觉自己就是个“工匠”。
面对令人头疼的现状,为了教师工作的尊严和幸福,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我校老师努力在语文教学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寻平衡点,期望能带着应试的镣铐,跳出优美的舞蹈。
平衡点哪里找?
我们分析了当下语文的一个症结: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课外这一块广阔的领域丢给学生,课外阅读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有的教师虽然进入课外阅读指导领域,但缺乏理论引导和实践经验,造成学生课外阅读涣散,课外阅读成效不高。
找到了症结,我们再去对症下药,我想,即使不能起死回生,起码能减轻一点病痛。
二、教改的实施(阅读和积累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为了清晰条理,分开介绍)谈到阅读,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教授的一段话: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说他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就完成了。
(营造书香校园晨诵午读暮省)(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在他的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他多次提到阅读的重要性。
(一)阅读:
引学生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去。
1、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不是让学生“读书”,而是让学生“想读书”,也就是引起学生读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俗话说: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常读书的教师自然流露的文采会让学生耳濡目染而喜欢读书。
我们在倡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常常自己带头读书,看完后与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好文章,就在班级读给学生听,与他们共同赏析;关注新闻时事,围绕社会热点和学生交流讨论,这样,我们及时地把自己的阅读信息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阅读态度及方法融于其中。
在老师的带动引领下,学生也逐渐以积极的心态进入课外阅读。
如果把语文老师比作牧羊人,我想我们应该“放学生到水草最丰美的地方去”,而不是把他们禁锢在语文课本内,练习册内,模拟试卷内实行圈养,语文水平的提高靠老师讲,学生记就能完成是不现实的,必须得在大量的阅读中去揣摩,去濡染。
2、保证信息源。
①提供充足的课外读物。
学校图书室的书常年闲置,学生难以借阅,教改开始后,学校下大力气整治。
现在安排专门人员每月为学生借阅一次。
还注意利用寒暑假时间,顶着图书可能流失的危险,提倡假期借书阅读。
这样定期借阅,既保证让馆内图书发挥作用,又保持内容的相对稳定。
学生互相交流所借图书,大大扩大了阅读空间,提高了藏书使用率。
九年级的老师摒弃试题的征订,用心良苦地为学生选择了《满分阅读》这一杂志,期望学生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介绍《满分阅读》
②编订教师推荐文集。
为丰富阅读教材,根据学生课外阅读与语言积累,我们分七、八、九三个年段确定教师推荐课外阅读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投身课外阅读。
七年级:
国学经典系列,国学系列的形成是因为七年级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所接触的文言文比较少,而初一阶段课堂和考试中均出现较多文言文,没有一定积累是难以很好解读的,基于这种情况,七年级语文组把比较浅显的国学经典作品作为语文积淀的根本,培养阅读的能力,达到育人的效果。
八年级:
卷首语系列,八年级的卷首语系列主要是注重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感悟青春……
九年级:
最美文系列,最美文【1】系列主要是想实践“阅读课程化”的教改目标,著名作家茅盾说过:
“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
”最美文系列的编制以主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家,更多的作品,注重经典阅读的引导。
这一系列总共分为六个主题:
《日暮乡关何处是——故土难离》、《恰同学少年——青春年华》、《此情可待成追忆——挚爱亲情》、《江山如此多娇——锦绣河山》、《一枝一叶总关情——自然物语》、《江山代有才人出——千古风流》。
每一个主题编排时,都设计了短小精致的序言。
如第一编《日暮乡关何处是——故土难离》,序言是······当有一天我们背起行囊,踏上通往理想的征途,家园就成了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每一次回首,我们都能从那里找到温暖和力量。
无论你飘得多远,都有一根线牵着,那就是故乡情。
里面的文章包括宋长征的《老瓦,乡村湛蓝的羽毛》、刘川北的《亲亲,我的麦子》、《种在乡间的年》等等。
同一主题编排时我们也争取做到古今中外、不同体裁兼顾,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如《恰同学少年——青春年华》系列,选择了培根的论说文《论青年与老年》,席慕容的散文《那一轮月》、诗歌《青春》,王蒙的诗歌《青春万岁》,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五篇文章,错落有致的选择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③编订学生推荐文集。
同伴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让学生能分享阅读成果,交流阅读心得,更为了激发学生的信心,让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老师们引导学生编订太阳语文集【2】。
此次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阅读活动的大踏步前进。
九年级学生即将迎来中考,所以请他们多推荐中考热点作家(如林清玄、周国平、史铁生、龙应台等)的作品,既丰富了阅读量,又大致了解亲近了这位作家,为读他的作品打下了基础。
同学们推荐了周国平的《做一个终生读者》、《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习惯了失去》,林清玄的《时到时担当》、《一心一境》、《常想一二》等意蕴深刻的文章,并撰写了推荐语。
学生积极性很高,为文集设计了漂亮的封面,认真寻找好文章和大家分享。
示例中的这两段推荐语虽然稚嫩,但也令人欣慰。
特别是凌佳秀,这位女生成绩中等偏下,职校招生的时候,很想选择喜欢的专业早点去就读,但是他的父亲一定要她留下来考高中,在剩下来的学生中,她的排名是倒数第二,与其他同学相差不止一两步的基础使她步履维艰,在备战中考的日日夜夜里,她能坚持用笑容面对,我想这篇文章应该也发挥了一点作用吧。
要想学生学好语文,就把他扔到“文字的汪洋大海里”吧!
这里我还要特别提出的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热情、推荐热情持续燃烧,教师注重及时表扬,细致表扬。
在刚开始美文推荐的时候,我每天详细记录两个班级中好文章的推荐者,在课前展示他们推荐的文章,朗读其中的精彩语段。
记得九(7)班王栗波同学当时推荐了马德的《总需要等待》这篇文章,我在班级中大力表扬他,他是典型的偏科学生,语文很难考到优秀分,没想到从这次以后,他阅读的兴致浓了不少,原先回家连语文书都懒得翻,连基本的名著、作家都不太清楚的理科生(每次上课同学们提到的人名和书名,他都是一脸茫然),课桌上开始出现一些名著和《意林》《读者》这些杂志了,有时也能和同学相互交流阅读的一些想法了。
语文成绩在一学年里有了很大的进步,中考语文125分,虽然不是特别高的分数,但对他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了,最后如愿考进柯桥中学。
三、积累: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在《劝学篇》里这样告诫我们。
没有日积月累,就没有学生的语文功底。
我们语文老师常常自嘲地说:
“学生语文学的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靠的是学生自己的天赋和积累。
”这也道出了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学生实际,老师们设计了各种语言积累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其中的主要的几种。
①阅读积累卡。
课外阅读任务布置下去后,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成为一纸空文。
如何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有效地完成课外阅读目标,是我们研究的主要任务。
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课外阅读积累卡【3】。
学生读课外书常常是走马观花,多数是匆匆浏览一遍就算完成任务。
但要完成阅读积累卡,就必须经过认真阅读、思考。
这样把读与写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做笔记就是一种写作练习,常写能丰富学生语言,常写就能熟能生巧。
写笔记也是培养认真读书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要是有了认真读书的习惯,将终生受益无穷。
示例:
格式介绍,及改进措施。
学校定期举行阅读积累卡的评比展示活动,班级张贴和学校宣传窗的大面积展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积累热情,“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再次得到了印证。
②言语心声。
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能走向深入,除了阅读积累卡,我们组还特意设计了“言语心声”【4】系列,即由老师、学生共同提供美文,请学生阅读后,用几句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思想。
示例:
阅读积累之言语心声
(一)《勇敢的宣言》
要求:
结合下面所读的短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一言心得”时间精诚、精练、精彩
学生言语心声示例:
谁也无法打败笑容----金佳瑜
一个人在于不断地经历困难不断的战胜困难,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哪怕是面对困难,就是一种欢乐的精神,要用微笑面对生活。
------王金标
面对困难,我们要笑着面对,即使流泪,我们也要笑着流泪。
因为笑是一种力量,让我们永放生命的精彩;笑是一种武器,可以同一切困难作斗争。
-------宋嘉莲用太阳般的微笑看雨后的彩虹,那时的彩虹你会觉得是看过最美丽最耀眼的彩虹。
生命中的彩虹也总在风雨后尝试笑着面对吧。
--------张琳
老师们及时批改反馈学生的心得体会,让这项活动焕发出了活力。
③课前3+3。
第一个三是课前齐读美文,文章由学生自己选择推荐,要求是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个三指的是每日轮流的名言警句赏析【5】。
我引导学生在每节课前轮流在黑板右方固定位置板书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注明作者,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谈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其他同学在其演讲后,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全班齐声朗诵加深印象。
长期积累希望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思想素养。
我想,“一日不多,十日许多”,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效果。
④小组循环阅读。
为了让学生增强阅读的兴趣,营造人人阅读,人人积累、思考的良好氛围,娄彩萍老师尝试着采用小组循环【6】阅读方式。
按照上中下均衡搭配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四五人,进行循环阅读。
每位学生轮流推荐美文,在阅读后撰写推荐语,并且还需认真研读上一位同学推荐的文章,做好读后感。
在循环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宽了阅读视野,还加强了同学间的读书交流,得到共同提高。
而且这样以阅读、积累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积累,使阅读、积累、写作三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效果良好。
推荐示例:
快乐的标准
香港的记者曾问过亚太首富李嘉诚:
“君以为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赚钱一刻是何时?
”李嘉诚回答说:
“开一间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灯下与老伴一张一张数钞票。
”
李嘉诚的答案令记者措手不及。
但这真是妙答啊,一点都不做作。
快乐的标准是一根可以无限拉伸的橡皮筋,你的欲望越大,它拉得就越长,快乐的标准也就越高。
李嘉诚是智慧的,把快乐的标准降下来,降到人人都能拥有的境地,那就快乐了。
推荐语:
当你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遥不可及时,那么每天你总会在失望中度过,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完成自己所定的目标,这样还谈什么快乐呢?
当你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触手可及时,你总能享受到完成目标的喜悦。
所以说快乐的标准是自己欲望的长度,当你没有过高的欲望时,你便会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读后感:
读《快乐的标准》有感
快乐人人都想拥有,但每个人对快乐的定义是不同的。
有些人认为拥有名利才会让自己变得快乐,有些人认为一劳永逸,不用工作是快乐,但这些都很难,以致于他们生活在煎熬之中,觉得生活毫无快乐可言。
其实快乐就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身边,包围着我们。
快乐的标准就和你的欲望一样,欲望越大,标准就越高,快乐也越难得到;降低自己的欲望,你越容易得到快乐。
快乐其实没有标准,快乐其实很简单,拥有的就是你快乐的财富,学会满足就是快乐的基础。
在这个活动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班的徐东海同学,刚开始的推荐语和读后感都不太理想,后来娄老师抓住他闪光的一两句进行大力表扬,本子上的评语整组同学乃至全班同学都能读到,所以激发了他阅读的浓厚兴趣和极大信心,对语文这门学科也产生了热情。
后来这位成绩中等,语文中下的同学,中考竟然取得了130分好成绩,令人惊喜。
⑤其他常规活动。
读书小报和学生读书笔记的评比展览是我校语文教改的常规活动,定期的评比展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交流、展示风采的平台,为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动力。
(像每学期读书笔记的评比展览)(校园诗社征集的诗刊)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带动了一大批同学投身阅读、写作的海洋。
积累是个耗时费劲的差使,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慢火熬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积累到一定量才会发生质变,收获惊喜。
但是古语有云: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也许有时“笨办法”,才是“有效的好方法”。
相信积累到最后,学生广泛涉猎,储藏丰富,定能厚积薄发。
三、初期教改的效果
1、锻炼了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阅读教改带给我们最大的喜悦是学生阅读氛围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案头多了林清玄、周国平、刘心武,多了《论语》、《水浒》、《意林》……经典正慢慢地走进他们的生活。
“胸有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虽然我们的学生还不能做到这一步,但一本本言语心声的合集,让我们领略到稚嫩文笔中闪耀的光芒,学生推荐文集(太阳语)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们欣喜地发现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收获了一串串最美的珍珠。
2、学生人文素质与应试成绩的双赢。
实施教改的时候,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特别是九年级。
初期教改,教师、学生精力投入最多的就是九年级。
到现在中考结束,我们初三老师终于舒了一口气。
这届学生八年级期末的语文成绩在县内考评三项都是C,到九年级上册期末,我们有了明显改观,平均分和合格率达到了A和B,令人担心的优秀率在中考中也大大提高,学校统计成绩时显示,语文成绩比其他学科进步更大,超过了县内中考重高录取率前列的学校。
这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也坚定了继续前进的信心。
四、存在问题和打算
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
1、虽然阅读量增加明显,阅读质量也有所体现,但是效果不显著,初中生课外阅读积累是一项长期工作,必然要求教师学生要有耐心的准备。
2、如何提高家长参与力度,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积累的循环系统。
3、研究中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对特殊学生的研究,有待于加强个案研究,建立起个案追踪档案。
4、在网络时代,如何通过网上进行资源共享,丰富学生的网络阅读。
下一步打算:
1、改进阅读积累卡,使之更适应学生的阅读需要;
2、各类活动反馈需更加及时,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最大激发并且能持久直至成为习惯;
3、各项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渐使教改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变外力推动为内在需求,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附学生反馈建议:
(一)关于课前演讲
1、我觉得课前演讲挺不错的。
课前演讲可以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水平,在演讲过程中,还可以增大我们的胆量,我觉得课前演讲的形式可以改一改,让演讲的学生选同学自由发言。
——鲁钰颖(演讲后的师生评论形式有待改进)
2、课前演讲很好,不仅能鼓励我们多去看书,锻炼我们对美文的鉴赏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演讲水平。
在演讲时,要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感受上,老师一定要鼓励我们表达对演讲者的感受,其实关键是提高我们对语文的兴趣,那么课前气氛活跃了,对正式上课也有好处。
——顾佳瑶(课前演讲的重点要突出)
3、我觉得课前演讲的记录本可以稍微修改修改,每一篇课前演讲记录后空出一页,然后就放在一个地方,让学生有想评论的就可以在那本子上写。
——陈少青
(演讲记录本内容要增加,形式要改进)
4、我认为课前演讲很不错,它能给我们繁忙的读书生活增添一丝乐趣,能让我们在轻松的下课时间多一个话题,能在上课时多一份紧张和期待,渐渐地增强我们的自信,让我们对课堂有一个预热期。
我觉得演讲记录本上应该让演讲的同学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
——黄路飞(演讲记录本上的内容要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 云影 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