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3691189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7.93KB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题
我的美术“百宝箱”
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观察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引导主题
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中的百宝箱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导入新。
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平时是怎样保存自己的美术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术资料的习惯,收集的资料是怎样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还存在哪些不足。
二、
引导设计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
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三、提示创作
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
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
还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析。
如:
书包,看看有哪些构造和功能,有哪些独到的设计,这些设计是怎样和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理解水平,自由选择方法。
四、辅导作品
教师提出百宝箱的使用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室将同学们的意见总汇,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法案。
进一步明确本的作业内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让学生设计一个“百宝箱”,也可以和平时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单纯的定位在设计制作一个学习档案袋,并提出统一、具体的使用要求。
(提示学生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五、展示评价
美术“百宝箱”制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这样的谈话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总汇,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法案。
后总结
实际上,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百宝箱”,用来盛放自己收集的综合材料和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
所以这节的起点不是很高,重点放在对作品的创意、构思上。
题
奇妙的倒影
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
了解对印的方法。
2、
能够利用对印的方法,制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3、
喜欢对印这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
出示几幅对称形的图片,欣赏;
2、
请学生说说有什么特点;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对印的方法把这些美丽的图画印出来!
二、
发展
了解对印方法:
把纸对折,涂上颜色,合起来,印一印。
即:
调色——绘画——对印
尝试对印:
引导学生在纸上尝试着对印一个图案。
发现、解决问题:
学生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室举例相关学生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让大家出主意,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
欣赏、讨论、表述:
欣赏老师的范作及教材上的作品,思考:
这些图案在内容、形式和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
添画作品。
印完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放远些,看一看,印出的东西像什么?
进行添画提示:
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还可以用几次对印的方法来完成一幅作业。
展示与评价
欣赏同学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称的图形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在对印的过程中产生的偶然的、奇妙的肌理效果。
三、
收拾与整理
四、
后拓展
将作品制成卡片或书签送给朋友或师长。
后总结
学生对印、添画后,展示作品,启发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欣赏、评价作品,引导学生说说对称图形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题
蜡染花布
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讨论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
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
2、
学生能够利用蜡笔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
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魔术激趣
出示一张“白纸”,调色后涂在纸上,然后很快就变成一幅装饰画。
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答案:
教先用白油画棒在纸上图上想要的花纹,再把颜色涂在有白蜡的地方,事先画好的图形就呈现出来了。
导入本——蜡染花布
二、
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
这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
在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简单介绍蜡染的工艺和最后的效果。
三、
指导操作
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
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
在设计制作前,演示作画步骤。
(1)
构思;
(2)
用油画棒在纸上画各种图案;
(3)
调色;
(4)
涂上较深的颜色;
()
给作品命名。
四、
学生实践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
为什么我画的图案看不清?
为什么我画的不像“蜡染”等。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让他们通过比较和尝试让学生发现:
用油画棒画图案时要用力,涂色要均匀。
题
蚂蚁的巢穴
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观察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
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一些了解。
2、
通过练习,了解和运用压、捏、搓、团等泥成型的基本技法。
3、
让学生对泥塑产生兴趣,并增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引导主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蚂蚁的了解,随着学生的讨论,展开对蚂蚁知识的探索。
二、
引导设计
把用泥土制作的蚂蚁巢穴展示给学生看。
(1)
看一看,猜一猜:
引导学生寻找并分析作品的特征以及制作方法。
(2)
找一找,试一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发现并掌握压、捏、搓、团等基本技法,让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自己总结方法,看谁找得最多。
(3)
想一想,做一做:
这一环节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
蚂蚁的巢穴由哪几部分组成?
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们的巢穴里有娱乐设施吗?
蚂蚁们也要上学吗?
(4)
评一评,说一说:
本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
辅导作品
尝试用笔棱压出横条纹,用铅笔尖扎出点状花纹,用瓶盖、尺子、手指……压出各种图形。
手指和这些平常的物品,此时变成了多用途的制作工具,而且使用方法不同,就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造型。
另外,还可利用其他物品装饰蚁穴周围,使之更合理,更富有创意。
四、
展示评价
选出夸张造型、构思独特的作品。
比比看:
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
由学生为主参评,同学间互相评价,讲一讲作品的优缺点。
五、
作品保管
泥工作品保存有一定困难,提醒学生要把作品安置在阴凉通风且不易被人碰撞的地方,待晾干后才便于保存。
后总结
泥工学生的情绪比较高涨,总会出现一些偏离教学目标的不和谐音符,值得深入的思考的研究。
题
插插接接
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讨论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
掌握插接的基本构成方法,设计、制作插接造型作品。
2、
通过运用插接方法制作纸雕塑,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前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授
、
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题
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中,上过很多的手工,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制片插接)。
2、
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
(扑克牌插接、几何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
观察范作:
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
教室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
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法代替)
(2)
剪。
(3)
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
插接。
新--标-第-一-网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
若想插接的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
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
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
布置作业
、
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
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
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接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
四、
教室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后总结
学生在创作时往往会遇到重心不稳的问题,这一点虽然已经在教学时重点处理,但是还应对学生进行帮助辅导。
题
形形色色的线
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观察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
观察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线感比较强的景物,欣赏美术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线,体味其美感。
2、
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学生喜欢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喜欢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感觉。
前准备
纸、笔
教学过程
前作业:
让学生在前搜集一些线感比较强的生活图片。
一、
认识线
引出话题:
“调皮的线藏在哪儿?
它都告诉了你些什么?
”
让同学们互相观察,从大家的身上开始寻找线条,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用线条试着来表达;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的视野逐渐扩大到自己的教室、操场、马路、等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二、
了解线
转化话题:
这些线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会发现,炼钢炉前,钢花飞溅,形成许多短促而绚丽的线,是那么地热烈而奔放;树叶的背面,网状交织的叶脉的线显得纤细而灵巧•••••••使学生认识到线也是有性格的和情感的。
三、
研究线
引申话题在艺术作品中是怎样用不同的线来表达画家情感的?
欣赏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是怎样用灵活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四、
体验线
尝试着自己做线条练习,学生作画时可选用各种表现线条的笔。
提出要求:
观察不同树皮上的花纹,试着用线条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
先认真观察、感受,去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然后在尝试用合适的线条表现出来。
指导学生用线作画时进一步要求:
用线要大胆、肯定,要轻松、活泼自如,要探索,尽量使其富有变化。
五、
品评线
对学生作品进行欣赏与点评时,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敢于生动地用线条表达,是否能探索出不同的线条形式,是否能发表自己对不同线条的感受。
后总结
学习方式是本次的重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体验和审美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题
美丽的陶瓷
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观察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
学会用线条进行陶瓷的设计和装饰
2、
欣赏陶瓷作品,了解陶瓷的有关知识,感受中国陶瓷的艺术魅力。
3、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前准备
纸、笔
教学过程
一、
认识陶瓷
、
图片展示,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他们所知道的陶瓷知识。
2、
在学生对陶瓷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深入的了解陶瓷的年代、质地、外形、色彩、线条等。
3、
引导学生去欣赏、品评看到的陶瓷图片,打开他们的思路。
二、
感受线条
、利用比较的方法,在黑板上绘出不同状态的线条,引发学生联想。
2、将无数线条密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面”,把线条变得很短很短就像一个个“点”,让学生体会线条疏密变化。
三、创作表现
创设“小小陶瓷设计师”的“陶瓷艺术作品展”的情境。
提出要求:
设计、“生产”瓷器时,注意形体粗和细、起和落、收和放的变化,在花纹设计时,运用不同的线条,尝试不同的独特的组织形式,还要注意线的疏密。
三、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陶瓷艺术作品展”交流活动。
、
请小设计师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作品中最得意的地方。
2、
请小评委们评判哪个陶瓷制品造型优美,设计最独特,线条的表现力丰富。
3、
让大家谈一谈在这节中什么时候最高兴。
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对陶瓷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审美感受,为堂上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后总结
我国悠久的陶瓷史以及很多世界领先的陶瓷技艺,英文单词hina和hina的介绍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不由得萌生民族自豪感。
题
用线造房子
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
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
学习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前准备
纸、笔
教学过程
前活动: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还可以搜集有关房屋建筑的图片、知识。
一、
初步感受
分组举行“竞聘房屋销售员”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典型的、有特色的图片进行推销,学到很多有关房屋建筑的常识。
二、
重点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造型之外,还要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
如,瓦房的瓦片、墙砖由许多密集曲线和直线构成,这本身就构成了线的疏密变化等等。
三、
表现感受
提出要求:
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
用线条画细节时,要大胆、肯定,线的长短、疏密要组织好,要有节奏和韵味。
四、
分享感受
在房屋设计好后,可以组织一个房屋竞买会。
看一看:
谁设计的房屋更受大家的欢迎?
谁喜欢哪幅作品?
把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线条的运用。
后总结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识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
所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中,也应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合理运用。
题
蔬果巧打扮
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观察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
能够运用切、插、挖、嵌等基本方法加工水果。
2、
愿意利用蔬果材料制作自己喜爱的形象。
3、
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设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水果
说说自己都见过那些蔬和水果,谈谈自己吃水果的感受和故事。
出示有关蔬果的图片,让学生看一些他们没有说到的或平常不太常见的蔬果,简单介绍产地、味道、特点等。
引导学生观察:
一个蔬菜或水果的外形像什么?
怎样能让它更像呢?
二、
分析作品
欣赏教师带来的范例和书上的学生作品。
说一说,做成的都是什么?
用哪些蔬果做成的?
是怎样做的?
学生分组商量一下要做什么,说说本组的构思。
鼓励学生不时提出疑问,寻找解决办法。
三、
创作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各种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不局限主题。
四、
欣赏作品
完成创作后选几小组从构思、制作过程和意图等方面来评述自己的作品,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怎样解决的?
这节收获了什么?
后总结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鼓励,从而保护并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热情。
题
我爱我家
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家爱家人的感情。
2、
学习黑白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3、
能制作简单的小相框来装饰自己的家。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切入新
、
教师表放歌曲《我想有个家》的音乐,设问:
为什么要想有个家呢?
2、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家充满温暖、乐趣、祥和、安宁和关怀。
二、
引导记忆
、
设问:
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喜欢自己的家吗?
为什么?
2、
分组充分讲述后教师小结:
家由两部分组成:
物的部分,有房子、有家具等;人的部分,有父母、家人等。
三、
技法传授
设问:
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
要充分熟悉了解自己加的陈设特点和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
2、
如果要同时画家居陈设和家里的人,应该选取家人平常最喜爱的活动,先画出人的面貌与活动,后画家具陈设。
3、
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家具的样式与构图关系示意图,之后观摩教材上的学生作品。
四、
表现创作
作业要求:
可用记忆画得形式初画家具一隅,或回家后再画。
第二时
进一步创作第一时的作品,画家人的生活物景。
第三时
一、
欣赏范画
、
浏览本中的范图,思考这些话和我们平时画的有什么不同。
2、
板书题,简介纸版画
二、
分析技法
、
指导学生认真读图,教师提供一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1)
这四幅画的画面上个表现了什么内容?
(2)
画面效果有什么不同?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三、
剪贴制版
提出要求:
、
画出主要人物,要求线条流畅,造型生动简练。
2、
把设计好的任务剪贴在底板上。
第四时
一、
示范印制
、
在底板上滚好油墨,再盖上白纸,用手均匀的拓一遍。
覆纸不要移动,手用力方向要一致,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太猛。
2、
把覆盖在底板上的白纸轻轻揭下,注意不要弄花画面,放在一边晾干。
3、
制作好的底板可以反复印刷多次。
二、
学生尝试
按步骤让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
作品点评
、
展示作业,并进行分析。
2、
用优秀作业布置一个“我爱我家”作品展。
第五时
一、
探究方法
分小组学习:
相框的折法和折剪立体纸花边的基本方法。
教师到各组进行指导。
二、
解决问题
纸立体花边在制作时要细心折、勒、剪、粘,使之立起后美观大方。
三、
学生制作
提示学生:
创造性的利用综合材料可以使作品变得充满趣味和吸引力。
四、
交流欣赏
后总结
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是美术教育的人物之一。
让学生在绘画中体会和感受,回忆家的温馨、家的和睦,结合家的图片以及音乐让学生充满感情的绘画,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题
做个存钱罐
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观察法
时
时
教学目的
、
能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富有特色的存钱罐。
2、
在构思和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
激趣
让学生将自己的存钱罐拿到堂上,引发存钱罐的话题:
、
存钱罐的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何特点?
2、
存钱罐的取放是怎样设计的?
3、
你带来的存钱罐适合什么样的人使用?
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师将造型与实际应用巧妙地结合,使他们感受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方便我们的使用。
二、
探讨
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师示范作品:
、
这些作品用了怎样的材料?
2、
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存钱罐?
3、
它适合给谁使用?
分析讨论的话题逐渐转到:
如何将自己的设想转化成实际的物品呈现出来?
三、
操作
进行必要的技法指导,如:
怎样在纸盒上开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等问题。
四、
实践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指导。
五、
延伸
在制作完成后,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回答予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有关存钱罐的发展历史、民俗和文学作品来增强本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题
猫儿去哪了
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时
2时
教学目的
、
通过主题创作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及绘画创作能力。
2、
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了解外貌
出示一教师的衣服,问:
上面的图案是什么?
从学生的答案中提炼猫的外貌特征、动作、姿态,适当介绍猫的有关知识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二、
展开话题
从猫本身的特点拓展到了解猫在生活中有趣的表现,问:
小猫会到哪儿去呢?
它会遇到谁?
可能发生什么事?
引导学生大胆的想,大胆的说,为下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三、创作提示
提示基本的绘画技能,你想画什么?
什么是你绘画表现的重点?
你画的小猫是什么样的?
在做什么动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美术 上册 教案 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