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691067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69.03KB
届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
《届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迎来送往,乃人生常态;依依惜别,是人之常情。
若徒有形式,送别便沦为一种累(léi)赘;若灌注了真情,送抑或不送,都让人悄(qiǎo)然动容。
B.古人形容长得漂亮可以用“玉树临风”“沉鱼落燕”,形容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
(pín)”“獐头鼠目”;而患上“语言贫乏症”的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矮穷矬(cuó)”“颜值低”。
C.年轻人职业选择不应摒(bìnɡ)弃传统智慧和价值理念,既要避免急功近利,也要警惕“懒就业”甚至一味“啃老”,尊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才能提升能力、积累职业资(zī)源。
D.面对信息泄露、徇(xùn)私舞弊、数据造假等隐患,只有让行业监管水平和个人风险防范意识同步上升,才能真正筑牢安全堤坝,让各种违规行为无空可钻、无机可乘(chèn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自然的启示》被中国科学家推介为20世纪的科普佳作之一,曾获“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其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书荣。
王先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撰写了这本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
【乙】针对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似乎“高深、枯燥”的科学内容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科学不再那么神秘、拒人千里。
同时,这本书也告诉我们:
现在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科研产品,很多是借鉴了自然的启示而研究出来的。
对普及仿生学知识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
【丙】《自然的启示》全书共分九章,包括生物的时钟和罗盘、模仿眼睛的仪器、检测气味的电子鼻、生物定位和通信、生物化工、新的能源、神经和计算机等。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介B.司空见惯C.喜闻乐见D.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原创歌曲《消愁》在酷狗音乐上线后,曾造就连续四个月蝉联单曲畅销榜冠军的记录,毛不易个人微博的粉丝量也从比赛前的200多一跃涨到了400多万。
B.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在生命的最后16年,扎根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使得他的名字在学界广为传诵。
C.调查显示,目前70%的家长倾向于选择北美外教,因为口音更纯正、教学方式更活泼,同时也是子女留学的首选地;20%的人愿意选择英国或澳洲外教,而愿意选择亚洲外教的比例仅为4%。
D.正因为音乐可以左右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决策,因而一些高级商场选择播放优美的轻音乐和古典音乐,以提高消费的可能性,增加顾客驻留的时间。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如果信仰缺失,①,就会造成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犯罪率上升。
信仰是道德自律的内
驱力,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强烈地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激发人的道德力量;而道德观念与道德
力量,也会通过信仰体系得到推广与普及,从而使其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②。
信仰
与道德自律都具有主观性:
③,有包容、统摄其他意识形态的能力,具有主观性;人
在道德自律的过程中,也不可能离开自己的主观意志力、主观意念。
6.欣赏漫画《城市罐头》,按要求完成题目。
(6分)
(1)结合漫画标题,用简明的话概括右边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字。
(2分)
(2)漫画所反映的现实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写一段抒情性文字。
要求:
至少
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80个字。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材料一: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
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
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改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
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
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俗。
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的月饼,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
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所重视。
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
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
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
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
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
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
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
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摘编自范如国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7.下对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
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
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
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应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月亮里的水
李晓春
月光如水。
映着路上两个影子。
长的是母亲,短的是我。
田野上,空荡荡。
飘来飘去的火眠虫,在夜空里呢喃着田野和村庄的秘密。
月光唤醒了蛰伏在我身体深处的精灵,它们在我的胸腔里游走奔突,最后,变成欢乐的云雀,从我的喉咙里飞出来——“火眠虫,照天空,飞到西,飞到东……”
“儿子,别唱!
”母亲回过头,轻声阻止。
我吐了吐舌头。
其实,母亲也爱唱歌。
而且,唱得比我好听得多。
但母亲今晚不会唱。
因为,唱歌会暴露我们的“秘密”。
不多久,我们来到水渠边。
水渠流淌着银光,袅袅的雾气,渲染出迷幻玄秘。
母亲静静地站在月辉下。
我也静静地站在月辉下。
如在平时,我早就捋光衣裤,“扑通”一声跳入水中。
但今夜不能。
今晚,我是母亲的“保镖”。
母亲慢慢地走下渠埠头,缓缓地和月色水光融为一体。
母亲解开乌梢蛇似的长辫子,头一甩,辫子便天女撒花般散落开来,她俏立水中,弯下腰,脸几乎贴到水上,黑黑的长发越过头顶,“哗”地流泻到水中,爆发出欢快的尖叫声。
①弯腰濯发的母亲,此时,犹如天上那一轮明月,昳丽动人!
火眠虫在夜空中翔舞,蛙潮一波接一波涌来,我心里又涌起了唱歌的冲动。
“花蓝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
一阵明亮、悠长的歌声,从水面上传来。
是母亲在唱。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南泥湾》,不知道郭兰英,以至于在很多年后,我再次听到郭兰英的原唱,崔健、梦鸽的翻唱,都没法找回那夜听母亲唱歌的感觉。
母亲的歌声水一样漫过来,我醉了。
歌声中,母亲在渐渐下沉,渠水渐渐漫过母亲的腰,溢过母亲的胸口。
母亲的衣服缓缓鼓起,水莲花一般在水中绽放。
②月亮在母亲没入水中的一刹那,耀出眩目的光华。
水渠亮如白昼,我听到水渠也欢唱起来——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注】
母亲从水中站了起来。
母亲脱掉了厚厚的花布衫,胴体上闪烁着琥珀的光泽,似涂抹着羊脂。
她的长发湿漉漉地散披在圆润的肩膀、胸脯上。
她的乳房依然雪山一样高耸,月亮一样丰满。
这一刻,我不敢正视。
我甚至想逃离。
但是,片刻后,我的眼光又重新聚集到母亲的身上。
母亲的身上闪耀着圣洁的月辉,充满神性,它像一把钩子,牢牢地钩住了我的心。
母亲快乐得像个孩子,她甚至忘记了我的存在,旁若无人地玩起水来。
她用小木盆舀起渠水浇到脖颈、胸脯上,渠水顺着母亲的脖颈向下流,渠水流过高山,流过平原,最后滚落到水渠中;母亲把水泼向天空,胸房因双臂的挥动而欢快地抖动,她“咯咯”笑着,笑声闪着珍珠的光芒,在水面上,在月光里,欢快地奔跑跳动。
清凉的渠水涤清了母亲身上的尘垢,冲走了春夏凝结在她身上的疲惫和沉重。
“呱!
”一只夜鸟从头顶上飞过,留下一声清啼。
鸟声中,母亲停住笑,倏地没入水中,四下顾盼。
田野上静阒无人。
“吓死了。
”母亲拍拍胸口站起来,笑吟吟地向我走来。
我看傻了。
此刻,我多想重回婴儿,找回那份久远的甜美和幸福——母亲说我小时候很犟,晚上大哭大闹,但她只要把乳头塞进我嘴里,哭声就会戛然而止。
现在,母亲就站在我面前,许多模糊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清晰,许多温暖在一点一滴唤回。
我情不自禁地向母亲伸出手去……
“儿子。
”母亲把我从臆想中拽回。
“儿子,来,给姆妈擦擦背。
”母亲没有发现我的羞赧和慌乱。
她转过身去。
我突然有些兴奋,这就是我渴望拥抱的身体。
一股幸福的电流瞬间流遍我的全身……
我把手掌贴到母亲湿凉的背上,用力地擦,我擦得很上心,我要把母亲身上所有的尘土、汗渍擦干净。
“好有劲啊!
”母亲夸我。
在母亲的夸奖声中,我更加起劲地擦起来。
然而,当我的小手触摸到母亲的肩膀时,我惊愕了。
母亲的背光洁细腻,她的肩膀却出奇地粗糙干硬。
我知道,这是一担担稻谷、玉米,一担担柴木压磨出来的。
我轻抚着母亲粗糙干硬的肩膀,情不自禁地展开双手,紧紧搂住母亲的脖颈,把脸牢牢地贴在她的背上……
夜凉如水。
回村的小路上。
有两个人,走着的是母亲,背着的是我!
【注】《南泥湾》歌词。
10.文中两处有关歌唱的描写共同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3分)
1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
(6分)
12.简析“月亮”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
(5分)
13.联系全文,简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赠唐仲言序
[明]钟惺
吾乡杨修龄侍御尝告我曰:
“华亭有唐汝询字仲言者,五岁而瞽,今五十余矣。
自五岁后至今,闻人诵辄记,记又能解。
又能以其所记且解者,自出而为诗文。
又注古之为诗文者,各不下数十万言。
计五岁以后所记且解者,皆人之口所授于其耳,其耳所授于其心者之积也;五岁以后所出为诗文及注古之为诗文者,皆其心所授于其口,其口所授于人之耳与手者之积也。
其类既多,其体既备,其立意又皆以该且核①为主。
既已剖析疑义,欣赏奇文,至字之音如东冬、清青之属,问其形,不识如故。
”予闻而异之。
居二年,予过白门,适晤其人。
质之修龄先生所言,皆是。
后仲言归华亭数月,复晤予,诵予《集俞园》诗“霜后芙蓉犹有露,冬前杨柳暂为烟”之句。
予凄然为诵其全什②,察其审
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何者?
凡仲言所为,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③也。
数十年中,以其心听命于其耳,以其耳听命于人之口。
人之口一不至于其耳,则耳无聪,因而其耳不至于其心,则其心不灵。
人之喜人诗文而自为诵者,为己也;转以诵于人者,为人也。
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矧为人诵乎?
故曰:
仲言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也。
寄于所不可必,其势宜不能多且久。
然能使人之为仲言诵多且久于其自为诵,数十年中如一日、如一人者,仲言之诚所为也。
夫其审听而哀问者,诚也。
吁!
为仲言者,亦极难矣!
凡得之难,则守之坚。
得之难,守之坚,则其口、耳出入之际,虽欲加择焉,而非惟不暇,且不敢。
欲加择焉而有所不暇且不敢,故能积。
是仲言所以该且核之故也。
【注】①该且核:
广博又翔实。
②什:
篇。
③寄于所不可必者:
寄托在不是一定能办到的事上。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出而为诗文自出:
自己创作。
B.质之修龄先生所言质:
质问。
C.其势宜不能多且久势:
情势,形势。
D.而非惟不暇不暇:
来不及,没时间。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又能以其所记且解者秦以攻取之外
B.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也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以其耳听命于人之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D.凡得之难,则守之坚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个人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唐仲言虽能写作各种类别、文体的文章,但碰到读音相同的字,他并不能作出区分。
B.唐仲言从小双目失明,但他不仅能诵记、写作,还笺注了大量诗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对他在文学上的天赋,作者既赞叹又羡慕。
C.这篇赠序叙议结合,叙述简练、议论精彩,特别是对仲言文章“该且核”的原因的分析,既合理,又饱含深深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D.唐仲言的事迹,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为学者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在作者眼中,“诚”是使他获得他人帮助的关键原因。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予凄然为诵其全什,察其审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5分)
译文:
(2)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矧为人诵乎?
(3分)
译文:
18.用“/”给下面这段话断句。
(3分)
君子浴德澡心力行善道而表里洞达人皆了然其有善一日月之明也其有过亦日
月之食也必如是而后渐合至真矣。
(《诚伪》)
(二)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19—20题。
(8分)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①咫尺:
此处喻春天的短暂。
喜迁莺·燕归来
(宋)仇远
三叠曲,四愁诗,心事少人知。
西风未老燕迟归,巢冷半干泥。
流红句,回文字,除燕知,谁能记。
一声却到画楼西,云压小鸿低。
19.《迎燕》与《喜迁莺·燕归来》两首作品中,燕与人的关系分别是和。
(2分)
20.简析两首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学而》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论语·季氏》)
21.解释第三则材料中“便辟”“善柔”的意思。
(2分)
便辟:
。
善柔:
。
22.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孔子交友之道的理解。
(4分)
(四)古诗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
’”(《论语》)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王勃《滕王阁序》)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苏轼《赤壁赋》)
(4),。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
(5)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韦庄《菩萨蛮·其二》)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人认为,压力是负面、有害的,它损害健康和活力,影响表现和效率,阻碍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避免给自己压力。
另一些人认为恰恰相反,压力是正面、积极的,它有助于健康和活力,提升表现和效率,推动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压力。
调查显示,85%的美国人认为压力对健康、家庭生活和工作有消极影响;75%的中国内地上班族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比去年更高(该比例位列全球第一);超过50%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很大。
我们究竟应该有意识地给自己压力还是选择尽可能地远离压力?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8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答案】A(B.沉鱼落雁;C.一分;D.无机可乘chénɡ)
2.【答案】C(喜闻乐见:
喜欢听,乐意看。
不合“书本语言”这一使用对象。
A.推介:
推荐介绍。
B.司空见惯:
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D.从“生物的时钟和罗盘”“生物定位和通信”看,此处“和”使用正确。
)
3.【答案】A(“一等奖”“和三等奖”均应置于引号外)
4.【答案】B(A.“造就记录”搭配不当,可改为“创下记录”;C.偷换主语,“同时也是子女留学的首选地”缺少主语;D语序不当,应为“以增加顾客驻留的时间,提高消费的可能性”。
)
5.【参考答案】
①就会导致一些人不能做到道德自律(“道德自律”必须出现,意思对,即可给分。
)
②信仰与道德自律相辅相成
③信仰是最高的意识形态(能写到“信仰是一种意识形态”即可给分。
)
6.【答案示例】
(1)大量城市人口居住空间逼仄,犹如生活于罐头之中;城市生活与自然远离,犹如罐头中的食品与氧气隔绝。
(其它言之有理者,亦可给分)
(2)城市的天空被高楼瓜分得越来越窄,而我们是一群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无奈的飞鸟,呼吸着浑浊喧嚣的空气,用几缕瘦弱的阳光,抚平烦躁的日子,在夜深人静时回忆曾经自由飞翔在森林中的自己。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0分)
7.【答案】C(“导致消亡”无中生有,缺乏依据。
“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
8.【答案】B(A.“无法”以偏概全,原文是“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C.“成了必然趋势”无中生有。
D.关系倒置,是为了使传统节日能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从材料三看,“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和“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无关”。
)
9.【参考答案】
(1)文化层面的意义:
①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②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
(2)人的精神层面的意义:
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滋养和精神慰藉(或“可以使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3)国家层面的意义: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第一点2分,其余两点各1分。
(二)(20分)
10.【参考答案】为优美的自然而欢乐、陶醉;赞美动人的母亲。
(“欢乐”“陶醉”“赞美”各占1分)
11.【参考答案】该段运用各种手法刻画了母亲优美的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赞美。
(1分)
(1)借“解”“甩”等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濯发动作的优美。
(1分)
(2)运用比喻,将长辫子喻成乌梢蛇,写出了头发的黑和长(1分)。
(3)运用比拟,将长发拟作流水,用“流泻”写出头发的顺滑;用“爆发出欢快的尖叫”,写出了母亲内心的快乐。
(3分)如答“运用叠词”,也可给1分。
12.【参考答案】
(1)为母亲和“我”的秘密活动渲染了优美诗意的氛围。
(2)将母亲置于月色下刻画,烘托了母亲优美的形象。
(3)将母亲暗喻为月亮,赞美其“圣洁”和“神性”。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
)
13.【参考答案】
(1)勤劳。
(“出奇地粗糙干硬”的肩膀)
(2)开朗。
(尽管“疲惫和沉重”,却爱唱爱笑)(3)保有一份不受年龄限制的纯真。
(“快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七彩 阳光 联盟 上学 期期 联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