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
- 文档编号:23690712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74KB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0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0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18
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生代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奇美之境——谈流行书风
伍立杨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书风,当代的流行书风从形成至蔚为大观,是在上世纪的最后十年。
它与传统书法的区别,在于字距行距的突破传统范式。
结字的时候,因字赋形,揖让之得体,收放之多变,似在不经意间涉笔成趣。
空间位置的倾斜,字的互相拗救,发挥到极致,字幅的整体气氛是散逸.疏放.悠远。
间架安排,则是线条生涩,信手为字,仿佛乱石铺街一样。
而其大体的气象,则是朴拙含明快,优游出顿挫。
既敛气而蓄势,也纵放而取姿。
一番恣纵,一番勒控,一番停蓄,一个字即是一个有机体,浑浩流,生意纷披。
九十年代初,这种风格跟星星美展一样,迭遭非议。
卫道者以传统书法自居,提出流行书风不能成立的依据,撮其大要,是说它对传统的背离.脱落。
以为跟古人的初衷.古人的经验大不一样,甚至全然对立。
其实这是一种绝对的误解。
清代文学家汪容甫以为:
读书十年,可以不通。
不通二字,俗人多不能解,实则非读书积年有得,又肯虚心者,不能出此言。
晚清的文论名师林纾,更肯定地说:
文章只要有妙趣,不必责其何出。
其人都是深得艺术辩证法神髓的高手。
这种不通的境界,在书法而言,就是涩味。
由那出神入化的涩,带出机趣的讲究,带出美术性造型的意味。
这其中,有思想,有内涵,最为突出者,乃是它的美术性。
因为美术性,造成线条的永不寂寞,似闻变征之声,士为之泣;又闻羽声,人为之怒。
它有调动人心的力量,令其自然生感。
晚清时节,书法之道已烂熟,欣赏趣味超前宽泛,刘熙载《艺概》即问世于斯时。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他说:
以欹侧胜者,暗中必有拨机关者也。
他说: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不工者,工之极也,他又说。
——他的通达.奇警.博大的辩证法,也全然可以用来解释近时代的流行书风。
流行书风的创造性是和它的美术性一而二.二而一的。
如老杜诗歌中的随心所欲的倒装句式,神龙变化的语序,流行书风是将碑学帖学融会贯通而加以重构。
它对传统的理解与所谓功底派不同,功底的末流往往流于复制描摹,多失神采。
也有接近古人的,但观者反不谓奇。
为什么呢?
力不足而强为之,气力也就在那过程中衰竭穷尽了。
也有对传统自得其神,加以综合,辩证地杂糅了多味元素,走得很远,却并没邯郸学步,也没有望故乡邈邈,归思难收,而是随时可以来去自如,毫无局促之态。
这就是流行书风。
在它那里,传统相应变为一种隐藏得很深的伏脉。
而且书家也更重视另一种传统:
如秦汉木简.晋人尺牍.砖瓦文字.墓志碑刻——跟民国初年的文学情形相似,六朝小赋.佛经文字.晚明小品.敦煌变文.小说传奇等等,大规模重新发掘,被重新赋予美学地位,艺术生命的价值,随之更为厚重,经久不灭。
1.以下对流行书风特点的述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突破了传统书法在字距行距上的旧有模式,而每一字的书法结构则按文字本身特点或揖或让,或放或收,似在不经意间涉笔成趣。
B.它只讲究每一个字的内部笔划的倾斜,使该字在整体上呈现散逸.疏放.悠远的气
氛。
C.它的间架结构安排,似乎随意而为之,显得线条生涩,如乱石铺就的街道。
但从大体上看,却朴拙中含有明快,优游处显出顿挫,浑然成一体。
D.即使是一个字,它都追求浑浩流,生意纷披的境界,或恣纵,或勒控,或停蓄,形成一个有机体。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卫道者对流行书风进行了种种的责备,他们否定流行书风的主要依据是认为流行书风背离了中国书法的传统,甚至与古人的初衷和经验背道而驰。
B.引用清代文学家汪容甫读书十年,可以不通一语,旨在说明流行书法讲究出神入化的涩,讲究机趣,讲究造型,并不追求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沟通。
C.现代书法流派中的所谓功底派他们的作品也有接近古人的,但因为他们的作品一味强调摹仿而失去了书法应有的气力和神韵,所以不为观者称赞。
D.流行书风也珍视传统,但它不是邯郸学步式的摹仿,而是在学习传统书法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书法艺术的价值经久不灭。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星星美展和流行书风一样也是出现于九十年代初的艺术流派,它也因突破传统的束缚讲究创新而受到卫道者的非议。
B.在论证书法创新的必要性时引用了晚清的文论名师林纾的话,是因为他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C.刘熙载《艺概》问世于晚清书法之道已烂熟,欣赏趣味超前宽泛的时节,是一部专论书法的优秀论著。
D.书家要重视如六朝小赋、佛经文学、晚明小品、敦煌变文、小说传奇等传统文学,是因为这些传统文学中有许多好的书法艺术作品,通过学习可以使流行书风更具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登西台恸哭记
(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
明年,别公漳水湄。
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
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
又后三年,过姑苏。
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
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
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
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
午,雨未止,买榜江涘。
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
还,与榜人具祭器。
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
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
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
其始至也,侍先君焉。
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
复东望,泣拜不已。
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
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
魂朝往兮何极?
暮来归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
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
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
榜人始惊余哭,云:
值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
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
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
夜复赋诗怀古。
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
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观。
余曰:
呜呼!
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
若神之助,固不可知。
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
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
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
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
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选自《晞发集》
【注】南宋末散文家.诗人。
1276年文天祥起兵,他率兵投效,署谘议参军。
后被俘遇难,却不仕元,漫游两浙以终。
本文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为哭祭文天祥而作。
唐宰相鲁公:
明谓唐颜真卿,实指文天祥。
开府南服:
在南方设立办事机构。
榜:
船桨
渰浥浡郁:
云气蒸腾的样子。
《秦楚之际》:
《史记》中有《秦楚之际月表》,列举秦楚汉之间的大事。
谢翱欲仿其体例著《季汉月表》。
季汉实指季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悲歌慷慨
慷慨:
情绪激昂
B.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
适:
恰好
C.与榜人具祭器
具:
准备,置办
D.气薄林木
薄:
稀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对文天祥缅怀之情的一组是(
)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
悲歌慷慨
憩祠旁僧舍
江山人物,眷焉若失
竹石俱碎
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
A.
B.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登高哭祭的形式,字字呜咽地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殉难的悲恸之情,对文天祥的悼念和对元专制统治的怵惕,决定了本文隐讳曲折的艺术表现形式。
B.为这次西台恸哭,谢翱与友人作了精心的筹划和安排,文中对这一过程的描述深刻细致,表现出对文天祥情感的深沉炽烈。
C.本文通篇不言祭者为谁,以无特指的公指代;同登西台者为谁,亦不明示,仅以甲乙丙称代。
这样写的根本原因是内心过于沉痛,不忍直接提及。
D.薄暮,雪作风凛和明日,益风雪的两次风雪描述,渲染了氛围,景中传情,表现了凄冷的心境。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榜人始惊余哭,云:
值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
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
(6分)
(2)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观。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忆秦娥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8.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情怀的是哪一句?
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5分)
9.结合诗句谈谈作品最有特色的修辞手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阿房宫赋》唐杜牧)
(2)民生各有所乐兮,
。
,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战国屈原)
(3)
,影布石上。
,俶尔远逝。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5)
,千嶂里,
。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25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
笛声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
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
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
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
我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
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
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
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
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
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
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
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
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
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
自然是没有结局的。
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
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983年5月(选自林清玄散文集《鸳鸯炉》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以微微的雨开篇,与结尾雨早停了呼应,而且也为后文笛声的出现作了铺垫。
B.文章第三段,把树林和竹林进行对比,突出了竹林毫无规则的特点,表达了对树林的喜爱之情。
C.竹子上面有水渍,竹叶有间隙,因风的作用,发出尖利如笛的声音,所以说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
D.后来又去了几次竹林,但都无福再次聆听到美妙的笛声,表达了对这种笛声的喜爱以及无法再次聆听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说明是一个无福之人。
E.本文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竹子喻为乐器,把风喻为指挥家,把风吹竹.雨打叶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喻为笛声,表达了对这种声音以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风雨中的笛声有什么特点。
(6分)
(3)简析文中穿插朋友偏爱蝉的歌唱故事的用意。
(6分)
(4)文章结尾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学过的诗文举一个例子来具体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25分)
被历史铭记的总统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独立革命运动的一位积极领导者和组织者,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
他前后从事政治活动近六十年之久,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杰斐逊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
他起草的《废止限嗣继承法规》,沉重打击了从英国带到美洲的封建主义残余。
他起草了《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规》,并使这一法规在州议会获得通过,实现了政教分离。
杰斐逊任总统期间,美国从法国人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使美国领土扩大近一倍。
他还派遣远征队西行,使美国的西部边界伸向太平洋海岸。
他执政期间进行过一些民主改革,领导了反对亲英保守势力.争取保持资产阶级民主的斗争,起了积极和进步作用,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杰斐逊为争取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利而进行了坚强的斗争,这位总统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人民之人。
他认为,一个共和政府必须尊重人民的言论自由,并从法律上加以保障,人们如果没有思想自由及表述思想的自由,人就只能是一架肉的机器,只能靠外力活动。
他认为,一个政府只要本身公正廉洁,是不怕报纸攻击的,更不会因为恶意攻击而倒台,所以,要提倡出版自由,他指出,出版自由的益处很多,特别是它可以防止野心家篡夺国家大权。
在殖民地时代,宗教极其不自由,政府强迫人民信仰国教,杰弗逊提出宗教自由要求。
他有一个名言:
我的邻居说上帝有二十个或者没有上帝。
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害。
既没有掏我的腰包,也没有打断我的腿。
在美国的历史学家看来,杰弗逊是一位近乎天才式的人物,一个真正的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他的兴趣是如此广泛,堪称美国积极人生态度的浓缩版。
除了8年总统和《独立宣言》起草者的角色之外,杰弗逊还是颇有造诣的提琴手.建筑师.农业专家.品酒家.发明家,对植物学.建筑学.畜牧学.气象学.机械工程等都有深入研究。
也正是杰弗逊,为南卡罗来纳州的农民引进了优良的稻种,也最先给美国的餐桌上引进了橄榄油.通心粉.葡萄干.香草和美酒。
杰弗逊对知识的渴求,成为一个传奇。
与他同时代的人曾感慨的说,还从未见过像他这样每事必问的人。
1962年12月,肯尼迪总统在白宫接待了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
他在欢迎辞中这样说:
除了杰弗逊总统在总统官邸单独就餐外,你们是在那集中过的最卓越的天才。
对于同样多才多能的肯尼迪总统来说,这样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
杰弗逊还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
他有自己的书库,而在一次家里发生火灾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量购书,重建书库,并且在两年内就建好了。
至于建筑,更是杰弗逊颇有心得的学科。
他所设计的弗吉尼亚议会大厦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件新古典主义作品,并成为各州公共建筑的榜样。
对此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给杰弗逊的评价是,他是美洲第一个土生土长的伟大的建筑师,是第一位制作施工图和建筑施工设计的美洲人,也是第一位用艺术眼光进行建筑的美洲人。
像他在政治活动中一样,杰弗逊巧妙地把欧洲风格和北美风格融会在了一起。
为了保持头脑清醒,杰弗逊每天骑马1-2小时,即便在白宫的岁月,他也常常外出,徒步走进民众之中。
有意思的是,杰弗逊广泛的人生爱好,对于他心平气和地离开权力之巅,也有着微妙的心理影响。
一般情况下,从一个手握大权并且有着极高民望的总统一下子落到一位普通的民众,不是一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空虚.寂寞,都是常有的。
但对杰弗逊来说,这些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
事实上,在离开首都的路上,杰弗逊就已表现出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很好的履行了对祖国的责任之后,他渴望有一个更具活力和自由的生活空间。
而由于爱好广泛,等待他的也不可能是一个寂寞的晚年,这与那些退休之后就不知道干什么好的纯官僚有着天壤之别。
不仅如此,由于杰弗逊在政治生涯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自律和智慧光芒,在他退隐之后,仍然吸引着各方面人士络绎不绝地前来拜会,蒙蒂赛洛也很快成为群众聚会和娱乐的场所。
人们因杰弗逊而来,因坦诚的交流而快乐。
杰弗逊的晚年,也由于他爱好广泛所保持的活力及人际往来的频繁而显得异常充实,他思想的敏锐绝不亚于在白宫的岁月。
如今,他与外界往来的数万封信件,已成为历史学家的巨大宝藏,而他人性的光辉.对生活的热爱也具有历史的穿透力。
无数人因对权力的贪婪而被历史长河湮没,只有很少的一些人,被历史铭记......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5分)`(
)
A.因为人不是一架肉的机器,不能只靠外力活动,所以,杰弗逊认为,一个政府只要本身公正廉洁,是不怕报纸攻击的。
B.文章引用肯尼迪总统的欢迎词,旨在表达肯尼迪总统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卓越的才华由衷地赞颂。
C.杰弗逊的政治风格之一是,巧妙地把欧洲风格和北美风格融会在了一起。
D.从总统到普通民众,对杰弗逊来讲,并不是难以接受的事情,他心平气和地离开了权力之巅。
E.本文通过对杰弗逊的介绍,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知识渊博.造诣精湛的维护人民权利的总统形象,他是美国人民心中的伟大的英雄。
(2)怎样理解第二段中这位总统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人民之人’?
(6分)
(3)结合文本,谈谈杰弗逊退休之后,与那些纯官僚有何区别?
(6分)
(4)结合文本探究杰弗逊总统被历史铭记的原因,并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夜之间,风云际会,由于吉尔吉斯斯坦军方临阵倒戈,不过几千人的骚乱竟然迅
速推翻了该国的现政权。
B.这个城市很是繁盛,百业齐全,但米珠薪桂,幸好段云飞收入稳定,才不致衣食无
着。
C.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证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普遍改善,市
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
市委书记言之凿凿地说。
D.文天祥辗回到永嘉,面对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心中感慨万千。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1998年5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典礼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这就是985工程的思想源头。
B.据美联社报道,一架以太阳能为动力的飞机,4月7日以快速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飞向天空,开始了它的首航,在不消耗一滴燃料的旅程中,通过了一项重要试验。
C.借鉴美国著名脱口秀明星节目《深夜秀》为范本的《壹周立波秀》共制作了六期,由脱口秀表演及嘉宾现场访谈两部分组成。
在脱口秀部分中,周立波先生以其特有的方式对2009年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了盘点。
D.50年一遇的大雪给哈尔滨人的生活带来困扰:
塑料大棚被销毁,机场.高速公路被封锁,小学和初中有史以来第一次因下雪放假一天。
15.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
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并将紧接在虚词之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4分)
谣言在传递过程中遇到智者,经不起仔细推敲。
智者听到谣言后的反应是运用独立思维进行理性判断,进而得出结论,并不轻信谣言。
每个人都能将谣言封杀在自己的嘴中,那些不确切.不客观的信息的传播速度会减缓,甚至停止。
因为
就
往往
如果
16.阅读某省份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构成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年份
项
目2000年2005年2007年2009年
食
品59.6249.1340.7136.69
衣
着6.585.575.165.03
居
住13.9115.4720.0327.02
家庭设备4.234.524.424.51
医疗保健3.245.247.159.81
文化教育7.8111.0618.1822.72
其他商品2.763.143.243.08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省绝大多数农民十年间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不要出现具体数据)一是
,二是
。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6分)
17.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某中学某班将召开以我心中的世博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将下面这段开场白补充完整,要求紧扣主题.语言简明得体.至少运用两种修辞,50字左右。
(4分)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召开以我心
中的世博为主题的班会。
我宣布以我心中的世博为主题的班
会现在开始。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
在海上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市 第九 中学 届高三 第三次 高考 模拟考试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