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含答案1.docx
- 文档编号:23687610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1.11KB
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含答案1.docx
《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含答案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含答案1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玉楼春
无名氏
东风杨柳门前路。
毕竟雕鞍留不住。
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
小楼画幕无重数。
听得楼边车马去。
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香阁浓睡”。
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
B. “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
“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
C. “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
D. “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
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
(2)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案】
(1)D
(2)①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
②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
【解析】【分析】
(1)D项,“上句变实为虚”错误,“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倘若能用画眉的黛粉将这缱绻情愫染到更深更浓的话,那我定把这忠贞情意的画图渲染到无法渲染时为止,上句变虚为实。
故选D。
(2)本题,《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
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
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
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
《玉楼春》“东风杨柳门前路”,想来他已在情人楼上与之作过一番缠绵悱恻、难分难舍的话别,踟蹰来到门前路边,东风轻拂着袅袅柳枝,使人想起古人折柳赠别之说,更撩拨着他伤别的心灵一这是一个充满离别气氛的景。
接着,笔锋突然凭空一转,“毕竟雕鞍留不住”。
“雕鞍”,指马,实又指他自己。
这里不言其欲留,只言留不住,尤其领之以语气绝重的“毕竟”,这就婉曲且极传神地折映出他在门前长久延宕、徘徊不肯遂去的神态和欲去不忍、欲留不能的微妙心境。
“留”而不得。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
②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
【点评】
(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 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
(1)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
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来赞美元稹的正直不阿、坚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
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制鞭之竹恶劣生长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希望结束贬谪生活,共同回到京城长安的心愿;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想象,诗人提出疑问,不知何时才能同友人元稹策马归去;重逢后,望着枝叶繁茂的关树,轻敲金镫,吟唱诗作。
表达了诗人希望同友人尽早结束贬谪生活的愿望。
照应标题;收束全诗,以明心志。
【解析】【分析】
(1)“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鞭上节,节节怀着端直性,遍体露青犹有岁寒后凋心。
①运用拟人手法,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
②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
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
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
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
③承上启下。
上联写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
末尾“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
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
(2)“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我们何时才能策马同归去,在扶疏的关树下敲镫高吟?
运用想象手法,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
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
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
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
照应标题《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收束全诗。
故答案为:
⑴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
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来赞美元稹的正直不阿、坚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
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制鞭之竹恶劣生长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希望结束贬谪生活,共同回到京城长安的心愿;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⑵想象,诗人提出疑问,不知何时才能同友人元稹策马归去;重逢后,望着枝叶繁茂的关树,轻敲金镫,吟唱诗作。
表达了诗人希望同友人尽早结束贬谪生活的愿望。
照应标题;收束全诗,以明心志。
【点评】⑴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赏析诗句,我们可以从修辞、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看诗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也可以分析诗句中哪些字用得比较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整体分析诗句的语言特色。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炼句的能力。
赏析诗句的一般的答题思路是,指出所给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加以解说,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
(2)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3)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________?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4) 四围山色中,________。
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长享送别》)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答案】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3)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4)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5)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
循循、骐骥、驽马、今宵、胸臆、吟啸、蓑。
故答案为:
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⑵骐骥一跃;驽马十驾;⑶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⑷ 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⑸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
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倾 杯
(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①。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②,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鳞翼:
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
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
请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
(1)“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
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
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
(2)先直写别后水山远,书信难达的相思之苦;接着就对面设想,写佳人深居闺房,虽知游子思念自己却难以体会行客远走天涯的苦楚,委婉曲折,倍增愁绪;再借用典故转写自己日前的境遇,抒发远离往昔欢愉生活的孤独落寞;最后以景结情,写远望京华,但见远峰一片暗绿色而已,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地传达了无尽的惆怅低徊之意。
【解析】【分析】
(1)“起”,吹奏起。
是谁人迎着风站在月光下?
忽然吹奏起一阵阵的羌笛声。
用设问手法,借笛声回答,抒发旅怀,使人体会到浓烈悲凉的思远之情和吹笛人遗世独立的孤傲。
虽写愁,却画面清旷而气象高远。
(2)词的下阕抒写离愁之苦,先用“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触景生情,抒写别后的思念和因关山阻隔而鱼雁难通的离别之悲。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三句,用想象手法,写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的思念苦处。
接着“楚峡”句用宋玉的典故,暗指自己旧日的欢爱已散,再联系到目前境遇,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此时孤村独坐,对月自伤之悲。
末尾“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两句,以景结情,京华杳不可见,只见远峰清苦愁恨,融情于景地写出思年之怅惘。
故答案为:
⑴“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
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
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
⑵先直写别后水山远,书信难达的相思之苦;接着就对面设想,写佳人深居闺房,虽知游子思念自己却难以体会行客远走天涯的苦楚,委婉曲折,倍增愁绪;再借用典故转写自己日前的境遇,抒发远离往昔欢愉生活的孤独落寞;最后以景结情,写远望京华,但见远峰一片暗绿色而已,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地传达了无尽的惆怅低徊之意。
【点评】
(1)本题考查诗句的表达效果,要理解诗句含义,结合表达技巧具体分析。
译文:
野鸭飞落在霜露覆盖的小洲,大雁横越于雾霭笼罩的小渚。
清楚地勾画出一幅秋色图。
傍晚的雨刚刚停歇。
天黑了,一叶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驿店。
何人迎风站在月光下?
一阵阵的羌笛声与河岸草丛里切切的蟋蟀声交织一起,引起离愁万绪!
只为思恋。
与佳人别后,山水相隔,相距遥远,靠什么来传递书信呢?
想来绣阁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会知道浪迹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损、憔悴不堪!
巫峡幽会已逝,高阳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独、行为的放荡不羁。
眺望京都,徒然望断远方浓绿的山峰。
(2)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间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武均州:
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指洛阳。
朝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墓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
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D
(2)①驿道梨花处处盛开,②渲染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③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解析】【分析】
(1)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故选D。
(2)“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时节译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上使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面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
整理归纳以上条目就可以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驿道梨花处处盛开,②渲染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③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点评】⑴该题为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该题主要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
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
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释】①王赞,西晋文人。
②商、参:
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
③鸧鹒:
又作仓庚,指黄莺。
④师涓:
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 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 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 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曹丕《杂诗》)
B.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曹植《杂诗》)
C.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阮籍《咏怀》)
D.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古诗十九首》)
(3)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
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参考资料:
诗经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参考译文: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答案】
(1)B
(2)C
(3)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
《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解析】【分析】
(1)B项,“三至六句……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错误,这几句主要是说战争不断导致自己和亲人不能相见,没有体现“阴阳相隔”,“商参”只是用夸张的手法写相隔之久;且这几句诗表达的应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选B。
(2)A项中,通过“不能寐”和“起彷徨”可以看出战士的思归之情;B项中,通过“离思”、“孤雁”和“哀吟”可以看出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悲伤;C项中,阮籍的《咏怀》表现的是战士为了国家利益征战沙场的忠肝义胆,和本诗中体现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思乡之情不相符;D项中,通过“鸣悲”、“凉风”和“寒无衣”,天气寒冷,蝼蛄悲鸣,将士独自在外没有过冬的衣服,表现出将士对亲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婉。
故选C。
(3)先看手法上,两首诗都是通过昔日和今日的对比表现前后的变化之快和时间之快,如“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是今昔对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是今昔对比。
再看内容上和情感上,两者都是在表现战士内心的悲伤,但《采薇》中,还有战士在回乡之时对亲人团聚的期望。
故答案为:
⑴B;⑵C;
⑶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
《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
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⑵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⑶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表现手法包括:
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至于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康望湖亭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释】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
②康时:
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 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2)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
(1)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2)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
【解析】【分析】
(1)“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颔联中“片帆”“一山”,一动一静,“急”“孤”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景中含情,结合注释①分析,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2)“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表明作者有为国效力之意,然而面对自己不断贬谪的命运,却报国无门,济世无术;“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则表达诗人漂泊异乡,思乡而无法归去的悲苦之情。
故答案为:
⑴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⑵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
【点评】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写景艺术主要包括:
①修辞(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设问、反复、用典),②表现手法(对比、衬托),③多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④两个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⑤空间的角度(远近上下高低)等。
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手法,就一定要考虑“借景抒情”手法,这是最基本的手法。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注意运用知人论世和抓关键词句法回答此题。
注意注释和关键词句“孤”“许国心犹在”“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
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
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
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高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综合 经典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