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精品下.docx
- 文档编号:23686727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237.88KB
中考化学复习精品下.docx
《中考化学复习精品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精品下.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精品下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下
21、水的净化
自主梳理
一、水的净化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1.吸附
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___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______________出来。
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还可以吸附掉一些______________的杂质,除去异味。
2.沉淀
对于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
3.过滤
过滤是分离不溶性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
(1)过滤所需仪器
漏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架台(带铁圈)。
(2)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
将滤纸折叠成圆锥形,用水湿润使其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
滤纸要低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的边缘。
三靠:
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靠在滤纸的一边;盛过______________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的中上端,倾倒滤液时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漏斗的最下端要紧贴在烧杯内壁上,以免滤液飞溅。
4.蒸馏:
给液体加热,使它变成______________,再使______________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馏。
通过蒸馏,可以利用物质的______________不同来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也可以把混在液体中的不挥发性杂质除去。
答案: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答案:
吸附沉淀可溶性
2.答案:
吸附沉淀
3.答案:
固体液体
(1)玻璃棒烧杯
(2)漏斗滤纸三层
4.答案:
蒸气蒸气沸点
二、硬水和软水
1.硬水和软水
____________________叫硬水,____________________叫软水。
河水多是硬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检验
把____________________倒入水中搅拌,产生的泡沫很少,且易形成白色垢状物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软化硬水的方法
(1)生活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可使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淀析出,以降低水的硬度。
(2)实验室根据水和杂质的沸点不同,用____________________获取蒸馏水。
1.答案: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答案:
肥皂水硬水软水
3.答案:
(1)煮沸水
(2)蒸馏法
师生互动
一、净化水的方法
探究: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它们将天然水进行不同程度的净化。
见下表:
注意:
吸附不但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和臭味;常常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质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例题1】学校、家庭、办公室常用的净水器的基本原理可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装置表示。
其中所用的石子、细沙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吸附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
解析:
在净水装置中,石子、细沙起初步过滤作用,活性炭起吸附作用,布和棉花对水更进一步过滤。
答案:
过滤活性炭
绿色通道:
本题结合示意图,考查了水的净化过程。
水质情况不同,净化的处理略有不同,在解题时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针对训练:
1.下图为自来水生产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水水的筛滤加入混凝剂粗沙过滤细沙过滤
答案:
D解析:
水的筛滤、粗沙过滤、细沙过滤都是为了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加入消毒剂(如氯气),则与水及水中的微生物发生反应生成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后,会产生严重的污染。
那么该如何来处理这些污水呢?
下图是某中学环保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污水处理流程图。
(1)初步处理时,让污水流经沉淀槽,使一些较大的颗粒沉入底部形成矿泥。
在这一处理中,应该让污水的流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快”或“慢”)一些。
(2)用于再处理的处理槽底部有一层厚厚的沙,这样可以除去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这种方法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最后再通过追加处理以除去污水中的诸如重金属化合物等有害成分。
解析:
(1)污水的流速越慢,沉淀效果越好。
(2)厚厚的沙子像滤纸一样起到过滤作用。
答案:
(1)慢
(2)过滤
二、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探究:
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2)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时可引起爆炸。
(3)人们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的健康。
人们在煮沸硬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形成水垢,水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某种原来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经过加热后,形成了不溶性的化合物,所以将水煮沸可降低其硬度,减轻对人体的危害。
【例题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硬水易生水垢
B.软水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
C.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解析: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在加热时易形成水垢,且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与肥皂作用泡沫丰富。
答案:
B
绿色通道:
本题主要考查软水和硬水的性质及其鉴别。
软水和硬水的区别在于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不同,可用肥皂水加以鉴别。
针对训练:
3.科学家和医学家们调查发现,人的某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死亡率,与饮水的硬度成反比,水质硬度低,死亡率反而高,长期饮用过硬或者过软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是一种纯净物B.硬水中含较多钙、镁化合物
C.硬水放一段时间就变成软水D.凡是含有杂质的水就是硬水
答案:
B解析: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一种混合物,因其中溶解的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时间放置不会变成软水。
4.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其中,感官性指标的主要要求为:
①不得呈现异色;②不得有异臭异味;③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④水应澄清透明。
净化水时,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吸附作用而达到;后两个指标可以通过加入混凝剂反应、沉降,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而达到。
解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异味、有颜色、有毒的物质。
答案:
活性炭过滤
22、自然界的水
单元概述
水是生命之源。
数十亿年以前,最简单的生命就产生于海洋。
今天,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生命与水的认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探究水的组成的基本实验方法,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概念,进而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激发探究物质奥秘的热情;知道水的净化方法,熟悉净化水源的一般步骤,了解水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课题1水的组成
自主梳理
一、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1.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2.实验现象:
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______________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气体体积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气体体积多,体积比约_____________为。
3.气体检验:
用______________检验乙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______________检验甲管中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4.实验结论: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此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答案:
气泡1∶2
3.答案:
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
4.答案:
氢气氧气H2O2氢元素氧元素
二、氢气
1.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没有_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所以命名为氢气。
2.化学性质
氢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火焰,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_______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
3.验纯方法
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氢气较纯。
1.答案:
颜色气味难小得多小
2.答案:
可燃热淡蓝色水珠验纯
3.答案:
爆鸣声声音很小
三、单质和化合物
1.化合物:
组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和高锰酸钾(KMnO4)。
2.单质:
由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H2)、氮气(N2)和氧气(O2)等。
3.氧化物:
由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叫做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和氧化铁(Fe2O3)。
1.答案:
不同种2.同种3.两种氧元素
师生互动
一、水通电分解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
电解水的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为确保实验成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有时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水所用的电源为直流电。
(3)收集的气体量较少时,若检验氢气,可能只发出爆鸣声,而看不到淡蓝色火焰。
(4)使用氢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例题1】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C.①②D.①②③
解析:
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度;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能燃烧,且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答案:
A
黑色陷阱:
本题考查了同学们对电解水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在解题过程中,很多同学易把两端产生的气体记混,得出错误答案。
可简记作“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针对训练:
1.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答案:
D解析:
氢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都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D项表现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简单分类
探究: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物质的简单分类关系可表示如下:
【例题2】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解析:
单质和化合物属不包含关系(并列关系),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包含关系,由此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为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故正确答案应为B。
答案:
B
绿色通道:
本题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考查概念间的关系,以及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解题时要理解概念,弄清物质的简单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并能将具体物质对号入座。
针对训练:
2.饰品中的红宝石(如图)主要成分是Al2O3。
Al2O3属于()
A.氧化物B.单质C.混合物D.化合物
答案:
AD解析:
Al2O3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日前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透露,“神舟”七号将进行太空出舱活动,即航天员实施太空行走,还将进行交会对接试验,也就是建立长期沿轨道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请你从化学的视角对“神七”飞船的有关信息进行思考并解答。
(1)航天员在太空中每人每天大约需要0.9kg氧气、2.5L水、0.6kg食物,排出1.0kg二氧化碳、1.8kg水蒸气等。
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是靠发动机持续喷气的反冲作用来加速升空的。
若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写出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水、水蒸气由氢、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它们属于化合物;食物由多种营养成分组成,属于混合物。
(2)液氢和液氧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1)氧气水、水蒸气、二氧化碳食物
(2)氢气+氧气
水化合反应
23、酸和碱会发生什么反应
我们知道,酸和碱有着不同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之间会不会发生反应呢?
答案是肯定的,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实验10-9】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见下图)
现象:
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释:
产生以上现象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HCl+NaOH====NaCl+H2O
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氯化钠,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该反应要借助指示剂来观察反应进行的程度。
这是因为酚酞遇到碱溶液时显红色,遇到酸或中性溶液时显无色。
通过酚酞颜色的变化,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中性的盐。
该反应的微观解释如下图所示:
除了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外,其余的酸和碱也都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如:
2HCl+Ca(OH)2====CaCl2+2H2O
氯化钙
H2SO4+2NaOH====Na2SO4+2H2O
硫酸钠
以上三个反应的生成物:
NaCl、CaCl2、Na2SO4三种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
状元笔记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加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以及何时进行完毕。
当红色刚刚消失时,反应恰好完成。
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生活中常见的盐还有CuSO4、KCl、CaCO3、Na2CO3、KMnO4等。
以上反应的共同点是:
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像这样: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水,即H++OH-====H2O。
溶液中的溶质是酸中酸根离子与碱中的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的盐。
状元笔记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uO+H2SO4====CuSO4+H2O就不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
【示例】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2NaOH====Na2CO3+H2O
B.CuO+H2SO4====CuSO4+H2O
C.KOH+HNO3====KNO3+H2O
D.Fe+2HCl====FeCl2+H2↑
解析: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生成物一定是盐和水。
对以上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土壤风化产生的酸性物质以及空气污染造成的酸雨等,都可以使土壤呈酸性,从而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这时,在土壤中使用适量的碱,如熟石灰,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从而利于作物的生长。
状元笔记
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氢氧化钙而不用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的废水常显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
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
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常含有硫酸等酸性物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改良。
反应方程式为
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卫生
人的胃液因含有盐酸而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
如果胃酸过多,超出正常pH范围,会很痛苦,需服用碱性药物如Mg(OH)2、Al(OH)3等,使碱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无毒中性物质,从而调节胃酸的pH达到正常范围。
反应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Al(OH)3+3HCl====AlCl3+3H2O。
另外,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由于这类昆虫的分泌物是一种酸性物质,会使我们感到又痛又痒。
这时你可以涂上稀氨水、肥皂水或牙膏等物质来消痛止痒,因为这类物质是碱性的,可中和昆虫分泌的酸。
状元笔记
治理胃酸过多不能用熟石灰或烧碱,因为这两种物质腐蚀性强。
一般用无腐蚀性的碱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或碳酸氢钠等。
涂抹皮肤时也要注意不要用腐蚀性太强的氢氧化钠溶液。
【示例】食用松花蛋时常感到有涩味,这是因为制作松花蛋的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
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松花蛋时添加某种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A.食盐B.食醋C.香油D.味精
解析:
由题中给出的信息“在制作松花蛋的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熟石灰是碱,纯碱溶液显碱性,两者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有NaOH生成,这些碱性物质使松花蛋有涩味。
根据酸与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所选调味品应呈酸性,故选B。
答案:
B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我们知道,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时仅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够的,还需要确切知道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酸碱度。
怎样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呢?
化学上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其取值范围为0~14。
状元笔记
溶液的酸碱性不同于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而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
可用pH试纸来测定。
1.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见下图)
pH<7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如纯水显中性
测定溶液pH最简便的方法是用pH试纸。
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与标准比色卡上颜色相近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说明:
(1)使用pH试纸时,直接将待测液涂在试纸上,不能先用水将试纸湿润,否则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不能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这样会污染待测液。
(3)试验使用的pH试纸一般是广范pH试纸,测出的pH是1~14的整数,结果较粗略,要准确测量,可用精密pH试纸或pH计。
状元笔记
pH通常用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对于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溶液,一般直接用H+浓度或OH-浓度表示,不再用pH来表示。
故pH=0的溶液不是酸性最强的,pH=14的溶液也不是碱性最强的。
【示例】(2008南通)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解析:
A是测定溶液pH的正确方法;B操作会将待测液污染;C、D操作会将溶液稀释,影响溶液的pH。
答案:
A
活动与探究测定生活中常见溶液的pH
方法: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跟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溶液的pH如下表。
【示例】下图所示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参照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酱油呈碱性
B.葡萄汁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喝玉米粥
D.西瓜汁的酸性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解析:
根据图示物质的pH:
酱油pH为5,应显酸性,故A不正确;葡萄汁的pH为4,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B不正确;玉米粥pH为8,显碱性,而人体内胃酸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多喝玉米粥,可消除过多的胃酸,故C正确;西瓜汁pH为6,苹果汁pH为3,pH越小,酸性越强,因此西瓜汁的酸性不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答案:
C
2.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1)酸碱性与化工生产的关系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中才能进行。
(2)酸碱性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下表是几种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pH范围:
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
番茄、西瓜
棉花
大豆
甘蔗、桑树、苹果树
松树、烟草
柑橘树
茶树
pH
6.0~7.0
6.0~7.0
6.0~6.8
6.5~7.5
6.0~8.0
5.0~6.0
5.0~7.0
5.0~5.5
不难看出,大多数农作物最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有些地区是酸雨的多发区,导致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还有些地区属于盐碱地,土壤显碱性,也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雨水的pH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正常的雨水pH约为5.6,显弱酸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复习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