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乡愁》说课稿精选.docx
- 文档编号:23684662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23KB
初中语文《乡愁》说课稿精选.docx
《初中语文《乡愁》说课稿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乡愁》说课稿精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乡愁》说课稿精选
初中语文《乡愁》说课稿精选
1.《乡愁》说课稿之一
一、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情诗。
它以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它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愉悦的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首诗《我爱这土地》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这一文体的特点,对诗歌的朗读技巧也已有所把握。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听、读、品、写”四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理论和教材特点以及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2、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3、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我认为,当今社会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把“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一情感目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
《新课标》中要求:
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和审美能力的欠缺。
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应该是“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法:
1、朗读教学法
2、探究欣赏法
3、 联想教学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诗海骊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刘长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让学生说出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
由于学生对这几句诗并不陌生,所以不难得出“思乡”这一结论,于是我顺势引导:
是啊,最浓不过乡情,最重不过乡愁。
记得诗人余光中说过:
“烧我成灰,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
”在他离开大陆20余年的1971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乡愁》。
如此导入的设计意图是:
首先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写作背景的介绍则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听听那冷雨》等。
了解了作者,但使学生最为牵挂的还是诗人那浓浓的乡愁,下面就引领学生进入——
(二)诗文赏析(四个环节即:
我想听——我要读——我会品——我能写我之所以如此设计环节名称是为了想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
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
第一环节:
我想听
1、在此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提醒学生注意对朗诵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情感的把握。
2、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
语调——深沉语速——低缓感情——深挚
通过听读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第二环节:
我要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
(朗读时要把握好每一小节的情感变化,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
)
第一节回忆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忆,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
)
第二节遗憾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带有丝丝的甜蜜。
)
第三节失落痛苦(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
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苦。
)
第四节惆怅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
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
)
1、生对读
2、组内读
3、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
4、齐读
通过多种方式地朗读,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能力,接下来引领学生进入-----
第三环节:
我会品
让学生从诗的意象、结构、语言、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品评这首诗,学生自由发挥,老师适当引导。
通过大家的品读,学生感受到了它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它独特的意向。
作者巧妙地将无形的乡愁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比喻,使乡愁变得可知可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样一来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此环节形成板书,板书设计为一个中国结的样式,它象征着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解又难解的思乡情结呀!
第四环节:
我能写
让学生续写“乡愁”
将来呀
乡愁是
————————
————————
2011年4月23日余光中先生福建泉州群山村举行“华光文化名人村”奠基仪式的致辞中为39年前写的“乡愁”续写了新的篇章:
(大屏显示)
未来呀,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的欲望。
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
我顺势小节
(三)课堂小结
是啊,这湾浅浅的海峡又怎能阻隔两岸亲人的思念?
台湾政要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等相继回大陆寻根祭祖。
更为可喜的是两岸人民已于2008年12月15日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梦想。
是啊,“落叶总要归根”!
相信,通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这头”“那头”终究会成为“一头”!
到那时,我们一定会听到台湾那深情的呐喊:
“母亲,我回来啦!
”
老师饱含深情的结束语,会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
(四)作业布置:
考虑到不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我设计了必做和选作两个层次不同的作业题:
必做:
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选做:
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同学间交流赏析。
(五)板书设计:
我认为,好的板书应该体现出三个字“精”、“美”、“新”,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为本课设计了综合式板书。
这样,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再现本诗内容、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说课设计之二
乡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
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决定花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重在文本解读,在听说读品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第二课时是拓展与实践,让学生了解古今不同作家就乡愁这一主题写的不同风格与类型的诗文,还有学生自身对诗的解读与拓充。
这次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
二、说教法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欣赏法:
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四韵》和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
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
“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
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
联想法:
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三、说学法
古人云:
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
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模块,听读、朗读、品味、迁移,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就采用在课前3分钟播放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湘潭祭祖时的录像并配以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
录像的播放一方面结合时政,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歌曲《乡愁四韵》是根据余光中《乡愁四韵》所谱的曲子,播放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乡愁》的印象。
通过音画结合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情。
2、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及其作品。
总结主题:
乡愁。
(二)诗歌赏析
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环节与学法相对应
即:
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第一个环节:
美美地听——引人入胜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
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地聆听。
这时我将带领学生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
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第二个环节:
美美地读——声情并茂(本节的教授重点)
读诗更是很高雅的事,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也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
在美美地读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配乐范读一遍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的韵味。
再请一学生朗读,最后齐读。
接下来以第一节为例,分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节奏、重音、语速、语调四个方面来处理这四个章节。
(一生试读,师生评价、明确)
一读:
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
把感情加进去。
三读:
在二读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争取读得更美。
第三个环节:
美美地品——评头论足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请大家从诗的语言、结构、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说一句品评诗歌的句子。
(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四个环节:
美美地说——挥洒诗情
品味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美美地说这一环节,让学生尝试着仿句练习,以“乡愁是……”的句式说一两句或一段有诗意的话。
例如:
乡愁是一轮皎洁的明月
乡愁是(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
设计理念:
能力训练。
教学如何将抽象的意象物化成形象的东西,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深情朗读,课堂小结
设计理念:
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从内容、语言、音韵等方面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最后再以朗读结束课堂。
(四)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下节课课前背诵比赛。
设计意图:
寓教于乐,让学生自愿而又欢快地背诵诗歌,同时掌握如何完整地背诵诗歌。
在语音、感情、流畅度上下功夫。
2、课后搜集古今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准备下节课共同探讨。
3、选取课文中任选一节诗,发挥想象,给它补充情节,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
注意要突出原诗的感情——乡愁,可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
想象情节应紧扣邮票、船票等。
准备下节课共同赏析。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
板书设计:
乡愁
托物寄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普遍家国之思
六、说课结语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对于它的内涵绝非一两节课能够讲尽。
考虑到这些我决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推荐给学生选做。
1、习作园。
请以大陆小诗人的身份写一首呼唤台湾归来的诗。
2、收藏室。
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
收集有关台湾地理概貌、风土人情、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3、三味书屋。
课后阅读《余光中作品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愁 初中语文 说课稿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