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3682475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9.05KB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
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清白)受物之汶汶(污染)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①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秦王击轲,被八创。
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D.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4.把下列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2)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亭林,字忠清,南直隶昆山人也。
曾祖乃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
少孤,事母孝。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偶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
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诸生请讲学,亦谢之。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
凡所至之地,辄买媵婢、置庄产。
不一二年,即弃去,终已不顾。
而善于治财,故一生羁旅,曾无困乏。
东海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假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
康熙丙辰,先生适都下,两学士设宴,必延之上座,三爵既毕,即起还寓。
学士曰:
“甥尚有薄蔬未荐,舅氏幸少需,畅饮夜阑,张灯送回何如?
”先生怒色而作曰:
“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皆于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
”学士屏息肃容,不敢更置一词。
亭林先生尝勖其甥徐立斋相国曰:
“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
”此正先生自道其抱负。
一部《郡国利病书》,胥在是矣。
自汉以下,堪当此语者,殆无几人。
亭林先生《广师篇》云:
“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锡阐;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尔岐;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山;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容;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彝尊;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宏撰;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弨。
”而今乡里晚学粗识径途,便谓朋辈中莫可与语,志高气溢,不亦悲乎?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B.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C.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D.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疏是注和疏的并称。
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也包括太学生员。
C.三礼,一指祭祀天、地、宗庙之礼;二指《仪礼》《周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
D.六书指《诗经》《尚书》《礼经》《周易》《乐经》《春秋》这六部先秦古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林先生勤学善思,到了边塞亭障,就询问当地风土人情,考察地理风貌。
B.丁巳年,先生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其后六次拜谒思陵。
C.亭林先生善于管理家财,虽一生客居异乡,但没有困乏的时候。
D.先生辛苦撰写的《郡国利病书》,无处不体现着他的理想抱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2)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
尔何如?
”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赤!
尔何如?
”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
尔何如?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二)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
“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则曰居:
平日
B.夫子哂之哂:
微笑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
遇见
D.每至于族族: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秦以攻取之外
B.子路率尔而对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始臣之解牛之时邻之厚,君之薄也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而陛下说之D.辇来于秦
4.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
如会同,端章甫
A.晋军函陵B.西取由余于戎
C.燕赵之收藏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5.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不吾知也
A.若属皆且为所虏B.视为止,行为迟
C.何厌之有D.虽董之以言行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并未直接向弟子发问,而是先从自己谈起,并自然过渡到弟子的治国志向上来。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旁若无人,脱口而出,反映子路不甚谦逊的态度和直接坦率的性格。
C.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D.庖丁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也还是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妥善保藏。
7.用斜线(/)为文言文
(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中水利书
宋·单锷
窃观三吴之水,为患滋久,较旧赋之入,十常减其五六。
以日月指之,则水为害于三州,逾五十年矣。
所谓三州者,苏、常、湖也。
朝廷屡责监司,监司每督州县,又间出使者,寻按旧迹,使讲明利害之原。
然而西州之官求东州之利,目未尝历览地形之高下,耳未尝讲闻湍流之所从来,州县惮其经营,百姓厌其出力,钧曰:
“水之患,天数也。
”
按行者驾轻舟于汪洋之陂,视之茫然,犹擿埴①索途,以为不可治也。
间有忠于国,志于民,深求而力究之。
然有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末而不知其本,详于此而略于彼。
故有曰:
“三州之水,咸注之震泽,震泽之水,东入于松江,由松江以至于海。
自庆历以来,吴江筑长堤,横截江流,由是震泽之水,常溢而不泄,以至壅灌三州之田。
”此知其一偏者也。
或又曰:
“由宜兴而西,溧阳县之上有五堰者,古所以节宣、歙、金陵九阳江之众水,由分水、银林二堰,直趋太平州芜湖。
后之商人,由宣、歙贩运排木,东入二浙,以五堰为艰阻,因相为之谋,罔绐官中,以废去五堰。
五堰既废,则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或遇五六月山水暴涨,则皆入于宜兴之荆溪,由荆溪而入震泽,盖上三州之水,东灌苏、常、湖也。
”此又知其一偏者耳。
或又曰:
“宜兴之有百渎,古之所以泄荆溪之水,东入二震泽也,今已堙塞,而所存者四十九条,疏此百渎,则宜兴之水自然无患。
”此亦知其一偏者也。
三者之论,未尝参究,得之既不详,攻之则易破。
以锷视其迹,自西五堰,东至吴江岸,犹之一身也。
五堰则首也,荆溪则咽喉也,百渎则心也,震泽则腹也,傍通太湖众渎,则络脉众窍也,吴江则足也。
今上废五堰之固,而宣、歙、池九阳江之水不入芜湖,反东注震泽,下又有吴江岸之阻,而震泽之水,积而不泄,是犹有人焉桎其手,缚其足,塞其众窍,以水沃其口,沃而不已,腹满而气绝,视者恬然,犹不谓之已死,诚何心哉?
然而百渎非不可治,五堰非不可复,吴江岸非不可去,盖治之有先后。
且未筑吴江岸已前,五堰其废已久,然而三州之田,尚十年之间,熟有五六,五堰犹未为大患。
自吴江筑岸已后,十年之间,熟无一二。
欲具验之,阅三州岁赋所入之数,则可见矣。
盖震泽吐纳众水,今纳而不吐。
锷熙宁八年,岁遇大旱,切观震泽水退数里,清泉乡湖干数里,而其地皆有昔日丘墓、街井、枯木之根,在数里之间,信知昔为民田。
以是推之,震泽宽广,逾于昔时。
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锷又尝见低下之田,昔人争售之,今人争弃之。
盖积年之水,十无一熟,积空头之税,或遇频年不收,则饥饿丐殍,鬻妻子以偿王租,或置其田舍其庐而逋。
至于酒坊,处在水乡,沽卖不行,以致败阙者,比年尤甚。
皆缘水伤下田不收故也。
锷又尝游下乡,切见陂啽之间,亦多丘墓,皆为鱼鳖之宅。
且古之葬者,不即高山,则于平原陆野之间,岂即水穴以危亡魂耶?
尝得唐埋铭于水穴之中,今犹存焉。
信夫昔为高原,今为污泽,今之水不泄如古也。
(选自归有光《三吴水利录》,有删节)
注:
①擿埴:
指(盲人)以竹杖点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B.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C.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D.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行者驾轻舟于汪洋之陂陂:
池塘、湖泊B.宜兴之有百渎渎:
水渠
C.是犹有人焉桎其手桎:
捆住D.或置其田舍其庐而逋置:
购买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三吴水患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是前来调查的官员所知有限,而地方州县与百姓也并不配合。
B.作者认为应当把三吴地区的水利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从多个渠道综合解决太湖水满溢而无处排泄的问题。
C.作者认为溧阳县的五座堰被废除,导致宣州等地五六月份暴涨的山水不能导向芜湖而只能流往太湖,这是太湖水患产生的主要原因。
D.文中的“熙宁八年”中,“熙宁”是宋代皇帝赵顼的年号,“宋神宗”是他的庙号,除此之外,古代皇帝一般还有谥号及尊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观三吴之水,为患滋久,较旧赋之入,十常减其五六。
(2)以五堰为艰阻,因相为之谋,罔绐官中,以废去五堰。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抑亭墓志铭
方苞
雍正十年冬十月朔后九日,过吾友抑亭,遂赴海淀。
次日归,闻抑亭厥而瘖,日再往视,越六日而死。
始余见君于其世父文贞公所,终日温温,非有问不言。
及供事蒙养斋,始习而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
“李君君子人也。
”其后余移武英殿领修书事,首举君自助。
殿中无贵贱老少,称之如蒙养斋。
君自入翰林,再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典试云南,士论翕然。
视学江西,高安朱相国每曰:
“百年中无或并也。
”按察使李兰,以咨革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弹章亦具列其廉明。
余自获交文贞,习于李氏族姻,及泉、漳间士大夫,其私论乡人各有向背,而信君无异辞。
君被劾,当降补国子监丞,群士日夜望君之至。
既受职,长官相庆。
而莅事未弥月。
用此,六馆之士,尤深痛焉。
往者岁在戊申,君弟锺旺厥而瘖,卒于君寓,余既哭而铭之。
君在江西,丧其良子清江,又为之铭,以塞君悲。
而今复见君之死。
古者亲旧相与宴乐,而乐歌之辞乃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有以也。
君在蒙养斋及殿中,与余共晨夕各一二年,返自江西,无兼旬不再三见者。
辛亥春,余益病衰,凡公事必私引君自助,无旬日不再三见者。
一日不见而君疾,一言不接而君死,故每欲铭君,则怆然不能举其辞,丧归有日矣,乃力疾而就之。
君讳锺侨,字世邠,福建泉州安溪县人。
康熙壬午举于乡,壬辰成进士,年四十有四。
所著《论语孟子讲蒙》十卷、《诗经测义》十卷、《易解》八卷,藏于家。
《尚书》、《周官》,皆有说,未就。
父讳鼎徵,康熙庚申举人,户部主事,诰授奉直大夫。
母庄氏,赠宜人。
兄弟五人,四举甲乙科。
兄天宠,自入翰林,十余年与君相依,皆不取室人自随。
痛两弟羁死,乃引疾送君之丧以归。
君娶黄氏,敕封孺人。
子五人,四举甲乙科。
女一,适士族。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选自《方苞散文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B.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C.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D.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
古人还用“望”“晦”来标记日期,分别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
。
B.乡试,是明清科举考试的等级之一。
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乡试的人称为秀才,乡试考中后就称之为贡士。
C.诰授,指朝廷用诰命授予封号。
清朝五品以上的受封者,本身之封称“诰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封,活着的称“诰封”,死了的称“诰谥”。
D.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
明清时为七品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来对妇人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听到李抑亭突然昏倒不能言语的消息,每天两次前去探望他,经过六天后,李抑亭去世。
B.李抑亭担任江西省的视学时,高安县人朱相国评价他,认为百年间或许无人可与其相提并论。
C.李抑亭从江西返回后,和作者相聚的时间增多,二十天内多次见面。
在作者生患疾病期间更是私下予以帮助,十天内就要见多次。
。
D.李抑亭的哥哥,自进入翰林院,十多年来与李抑亭互相依靠,都没有娶妻,后哀痛两个弟弟死在异乡,于是就托病辞官护送李抑亭的灵柩回故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供事蒙养斋,始习而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
“李君君子人也。
”。
(2)按察使李兰,以咨革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弹章亦具列其廉明。
5.作者借这篇墓志铭表现了李抑亭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概括。
答案
一、
1.B2.A3.D
4.
(1)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
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
(2)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
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
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本题,“吾闻之”,“吾”是主语,“闻”是谓语,“之”是代词,作宾语,后面应断开;“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句式对称,中间断开,排除ACD。
本段话的大意为:
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
2.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①“见”,相当于“我”;
②“见”,被;
③“被”,遭受;
④“被”,通“披”,披散。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题干问“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本句的意思是:
为什么你具有美好的品德,却被放逐呢?
此处,借渔夫之口,赞扬屈原的美好的节操和志向,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A项,错在“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项,错在“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项,错在“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
“立”,即位;“咎”,抱怨;第二个“以”,因为。
第二句得分点:
“醴”,甜酒;“怀瑾握瑜”,喻指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见放”,被放逐。
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
做楚怀王的左徒。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改变草稿,屈原不给。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
“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
‘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
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
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
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
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
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
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
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渔父看见他,便问道: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为什么来到这儿?
”屈原说:
“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
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
“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
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
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
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
“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
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
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于是他写了《怀沙》赋。
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二、
1.B2.D3.B
4.
(1)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老兵和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到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2)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而后可以游览山水名胜;有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的谋略,而后可以考论古今。
详解:
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句意:
亭林先生外貌极其丑陋,性格又很严厉,改朝换代后独自去了北方。
戊戌年,游遍了的京城郊外的地方,直到山海关外,来观察大东区。
“丑怪”是一个词,是“貌”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C;“戊戌”是时间状语,应单独成句,排除D。
2.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六书指《诗经》《尚书》《礼经》《周易》《乐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文言文 专题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