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摘要.docx
- 文档编号:23681408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90KB
株洲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摘要.docx
《株洲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摘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株洲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摘要
株洲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摘要)
株洲市发改委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本地区煤炭、水能、生物质能等资源,努力开拓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渠道,积极推进能源项目开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能源保障。
(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010年底全市220千伏变电容量达到228万千伏安,年均增长7.5%,线路总长690公里,年均增长7.2%。
110千伏变电容量达到206.25万千伏安,年均增长5.1%,线路总长1140公里,年均增长4.5%。
“十一五”期间,株洲市区和醴陵市已开始使用忠武线的天然气,天然气管网基本覆盖两市的城市建成区,株洲市区中低压燃气管道已达895公里,醴陵市中低压燃气管道已达241公里。
2010年下半年,株洲县渌口镇开始敷设天然气管道,其他各县市均已启动天然气应用工程建设。
成品油管道输送实现零的突破,年输送量达到140万吨。
(二)能源产能明显增加。
2010年,全市原煤产量672.6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199.1万吨,年均增长7.26%。
现有水电装机总容量44.09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了26.4万千瓦,年均增长20.2%,水力发电量17.13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加了9.9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8.9%。
与此同时,市外输入迅速增长。
2010年,市外输入天然气2.896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37.35%;成品油46万吨,年均增长8%。
(三)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并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
该项目规划建设4×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和年产200万吨的煤矿,分两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建设2×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和年产200万吨的煤矿。
大唐华银株洲县龙门核电项目的可研报告26个专题,完成了5个,有7个现场工作已经结束,并具备了审查条件,剩余14个专题也正在与有资质的研究机构洽谈委托事宜。
该项目规划建设4×100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预算总投资为670亿元。
煤炭企业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0年全市煤矿矿井数114对,比2005年减少了140对。
火电“上大压小”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关停火电机组29.7677万千瓦。
(四)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十一五”时期,全市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
全市单位GDP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2.72%、5.08%、7.09%、5.38%和3.25%,与2005年相比累计下降21.46%。
火电供电煤耗332.9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5.67克/千瓦时。
电网综合线损率4.36%,继续保持较低水平。
全市煤矿矿井回采率达到90%以上。
(五)节能工程建设成绩突出。
工业节能方面,2010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99吨标煤,较2005年下降43.3%。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淘汰落后生产线113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9个。
有215家企业的工业锅炉和窑炉的燃料由煤改气或油改气,特别是陶瓷窑炉的余热利用改造不仅效果明显,而且具有行业的推广应用价值。
建筑节能方面,我市实行建筑工程节能备案工作。
2010年,竣工备案建筑总面积为171.07万平方米,其中节能建筑面积为166.75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执行率达97.47%。
农村可再生能源方面,全市目前累计推广9万个户用沼气池,55万户农村节柴煤灶,两项工程一年为农民节省开支近3.92亿元,节约能源约14万吨标煤。
交通运输节能方面,我市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市财政投入3000万元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目前全市拥有电动汽车厂商3家,已成为全国电动汽车主产地之一,市内上路行驶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已达500余辆。
我市“十二五”能源发展取得的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能源供应仍显紧张。
从电力供求方面看,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93.24亿千瓦时,最高负荷179万千瓦,实际本地发电量仅为46.4亿千瓦时,逆差超过46亿千瓦时。
根据电力需求方案,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约147.9亿千瓦时,最高负荷约284万千瓦,现有的电力装机远不能满足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煤炭供需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市每年从外地调入煤炭350~450万吨左右,受运力和产煤省份自身需求增加的影响,电煤供应紧张,制约电力增长。
另外,由于成品油资源不足,柴油在高峰季节供不应求。
天然气也受气源单一和供气量小的制约,每年冬季都分时段分区域大面积限气压产。
二是能源供应成本仍然较高。
长距离运输导致运输成本高,周转损耗大,电煤价格居高不下,高煤价致使我市火电企业连年严重亏损。
天然气由中亚和西北输入,市区工业用气价达3元/立方米左右,居民用气价2.45元/立方米。
能源价格不断攀高直接增加经济运行与居民生活成本。
三是能源基础设施仍然落后。
农网改造滞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十一五”末,全市完成农网改造的村约占93.52%,还有6.48%约109个村没有改造。
同时,已改造的部分区域农网线径偏小、线路导线过载、线路末端电压过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要求。
另外,全市电网大小网并存而且部分区域交叉重叠,农电管理体制复杂,地方电网特别是自发自供区域历史遗留问题多。
四是节能降耗问题仍较突出。
2010年全市工业耗能占到整体能源消耗的74.3%,其次是民用、农业及商业领域,达到23.4%,最后是交通运输领域,占2.3%。
株洲的工业以重化工业为主,五大优势产业有四大产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规模工业企业有60%左右为高耗能企业。
到2010年底,全市四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全部规模工业源消费量的72.5%。
因此,株洲市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是工业领域。
然而,我市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能源需求量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还有较大压力。
二、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为本,加大开发,适度超前的原则,以电力电网建设和煤矿兼并重组为重点,立足本市资源,扩大外部输入,合理能源布局,强化通道建设,并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新兴能源比重,构筑稳定、清洁、经济、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为实现株洲市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节能降耗,突出低碳发展。
大力推广节能和污染控制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把低碳和绿色发展作为能源发展的首要方针。
2、坚持适度超前,增加能源总量。
适应经济总量扩张,经济发展提速,经济效益提高,消费需求升级扩大的新时期发展要求,把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能源发展在质量上有提升,在数量上有突破,发挥能源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3、坚持调整结构,发展新兴能源。
提高清洁能源、新兴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勘探开发风电、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安全稳妥开展核电前期工作。
提升电网质量,促进输配电协调发展,逐步理顺农网管理体制。
4、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核心技术。
依托已有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实验室,抢占能源科技制高点,提高能源装备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5、坚持统筹发展,注重民生工程。
根据资源禀赋和能源需求及环境承载能力,统筹重大能源项目布局;始终把服务民生、惠及民众作为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农网升级改造等工作,扩大天然气气化率和农村沼气使用率。
三、发展目标
(一)能源生产总量目标
到2015年,全市国有煤矿煤炭产量将达150万吨,乡镇煤矿煤炭产量达620万吨,合计770万吨。
火电装机容量将达186.2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将达57.476万千瓦。
(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时同时又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需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2723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为1564.9万吨标准煤。
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要降低17%,为1.056吨标煤。
受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能源需求进一步增长,到2015年,能源需求总量要控制在2534.4万吨标准煤以下,年均增长10.12%,低于GDP年均增长13%的指标。
(三)能源结构优化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新兴能源。
力争在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的约束性指标。
规模化推广利用风电、生物质能、垃圾综合利用等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的可再生能源,提高株洲市能源结构中的新能源比例。
努力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淘汰一批布局不合理、安全条件差、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煤矿。
加快推进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作为城市环保标杆电厂的建设,市内电网以30万、60万千瓦机组为主力机组,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机组占火电比重超过98%。
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加大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降低电网损耗,改进电能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完善用户侧的负荷监控,做到“受得进、落得下、送得出、用得上”。
四、主要任务
(一)稳步发展传统能源
1、稳定煤炭生产。
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减少煤矿数量,按照“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走联合办矿,合法办矿,规模经营的道路,避免随意办矿,减少盲目投资,降低矿井开拓费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及时调整煤炭产业结构,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煤矿安全装备和管理水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煤矿技术改造总投资31665万元,资源勘探总投资1650万元,安全改造总投资19800万元,工业总产值977700万元。
(1)煤炭生产产量规划
煤炭工业”十二五”期间煤炭产量规划表(单位:
万吨)
名称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国有煤矿
100
110
120
130
150
乡镇煤矿
550
560
580
590
620
合计
650
670
700
720
770
(2)加大煤矿安全改造力度。
“十二五”期间煤矿技术改造项目11项,通过技术改造,完善矿井生产系统,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加大煤矿整合力度,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安全的煤矿。
(3)加强资源勘探。
规划煤炭资源勘探项目3项,获得煤炭工业储量300万吨,同时在已经进行生产的矿井,包括乡镇煤矿,煤层揭示比较好,见煤情况好的矿井,组织提交矿井地质报告3-5份,获得煤炭工业储量500万吨,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提供必须而且可靠的煤炭资源。
2、加快建设火电厂。
充分利用我市攸县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加快大唐湖南华银株洲火力发电有限公司作为城市环保标杆电厂的建设。
(1)重点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的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加快推进大唐攸县煤电一体化等续建项目建设。
该项目一期工程(2×60万千瓦)达产后,按照年利用小时为4500h,年发电量可达54亿千瓦时,可有效缓解湖南电力不断增长的需求。
(2)继续支持关停常规小火电机组。
“十二五”期间,株洲市将加快关停能耗高、污染大的小火电机组,确保完成关停12.14万千瓦的任务。
3、深度开发水电。
充分利用水资源,坚持科学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合理开发与保护耕地相结合,坚持鼓励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促进小水电稳步、协调开发发展,为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1)水电站建设。
我市将保持“十一五”对中、小型水电站开发的势头,加快小水电开发及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速度。
规划新建电站18座,总装机4.986万千瓦。
(2)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项目。
加快推进炎陵县电气化县项目建设。
改扩建电站1处,增容800千瓦,新增1套机组,并改造上网线路。
(3)以电代燃料工程。
积极发展以电代燃工程。
新建和改建以电代燃电站6座,电网2处,解决以电代燃人口138700人。
(4)增效扩容项目。
实施建设8座2000千瓦以上电站,59座2000千瓦以下电站。
4、加强电网建设。
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做到近期与远期相衔接、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以及实现电网接线规范化和设施标准化。
在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可靠和电能质量的前提下,达到电网发展、技术先进、装备优良和经济合理的目标。
同时,积极建设智能电网。
株洲地区“十二五”期间总投资为38.59亿元,其中220千伏投资10.27亿元,110千伏投资10.04亿元,35千伏投资5.76亿元,10千伏投资12.51亿元。
智能电网方面,株洲城区低压采集系统建设总计1.12亿元,配网自动化投资总计6703万元,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总计1500万元,换电站建设总计5000万元。
(1)35千伏及以上主网。
全市地区2011-2015年共新建22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4台,容量720兆伏安,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1台,容量18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6座,主变16台,容量708兆伏安,扩建110千伏变电站6座,主变6台,容量176兆伏安;新建35千伏变电站25座,主变25台,容量155兆伏安,扩建35千伏变电站17座,主变18台,容量136兆伏安。
改造110千伏变电站5座,主变7台;改造35千伏变电站6座,断路器12台。
株洲地区2011-2015年规划新建220千伏线路21条,架空线路长度384公里,电缆1公里;新建110千伏线路61条,架空线路长度408公里,电缆6公里;新建35千伏线路64条,架空线路长度521公里。
共改造220千伏线路1条,线路长度77.2公里;改造110千伏线路11条,线路长度101.1公里;改造35千伏线路9条,线路长度110.4公里。
(2)10千伏及以上配网工程。
2011-2015年,株洲地区新增10千伏配电变压器2350台,总容量473.1兆伏安;新增配电站内变压器12台,箱式变78台,柱上变2109台;对全市372台高损变压器进行更换改造。
新增10千伏线路435条,新建架空线路总长1809公里,新建电缆线路总长352.7公里;新增开关站8座,环网柜160座,柱上开关199台,电缆分支箱116座。
改造开关类设备117台,架空线路1298公里,电缆线路5.29公里;新建低压配电网架空线路3874条,总长4922公里,新建电缆线路1155条,总长160.9公里。
(3)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全市第二轮农网改造总投资25亿元,其中110千伏投资7.7亿元,35千伏投资3.3亿元,10千伏投资12.5亿元。
其中,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2座,线路308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43座,线路521公里;新增、改造10千伏配变3231台,线路3107公里,开关站117台;新建、改造低压线路4922公里,改造户表11.6万户。
5、全力保障石油供应。
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成品油市场整顿和规范的方针政策,本着结合市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战略思维,以方便群众、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坚持扶优扶强、淘汰落后、确保安全、规范有序,不断提升我市成品油市场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的原则,构筑一个安全高效、方便快捷,能满足全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成品油市场网络体系。
至“十二五”规划期末,全市拥有加油站509座,其中拟新建加油站166座,农村柴油供应点57座,水上加油船6条。
(1)市区加油站规划
区域
保留已有站
续建站
迁建站
改造站
柴油点
水上加油船
新规划加油船
新增规划站
共计站点数
天元区
6
5
2
1
14
28
芦淞区
9
1
9
10
荷塘区
10
7
1
1
11
30
石峰区
11
1
2
1
7
22
云龙区
4
23
27
合计
40
14
5
1
1
1
64
117
(2)各县(市)加油站规划
区域
保留已有站
续建站
迁建站
改造站
柴油点
水上加油船
新规划加油船
新增规划站
共计站点数
株洲县
26
5
17
48
醴陵市
75
27
46
148
攸县
80
30
17
127
茶陵县
35
16
51
炎陵县
12
6
18
合计
228
57
5
102
392
6、大力发展天然气。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气化湖南”的发展目标,近期规划主要依托于忠武线湘潜支线和西气东输二线樟树支线,重点建设株洲市荷塘区明照乡茶园村至炎陵313.72公里管道项目,改善株洲市南部地区的供气状况,率先实现株洲地区“天然气县县通”的目标。
远期增加西气东输三线供气,进行气源补充。
2015年株洲市天然气需求量达到12.11×108立方米。
株洲市区内支线管网的概算投资4.25亿元(不含上游主干线投资),株洲市至炎陵县支线估算总投资10亿元,各县城区管网建设估算投资5亿元。
(1)有序开发市场。
对全市天然气市场开发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保证市场开发工作有序开展,不盲目发展,特别是用气量较大的工业用户,避免加大供需矛盾。
(2)明确利用方向。
坚持以国家颁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为依据,优先发展居民用气等属于优先类的城市燃气用户;适当发展城市燃气中采暖、空调,以天然气代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和效益较好的以天然气代煤、可中断用户,调峰电厂和化工制氢项目;不发展属于限制类和禁止类的天然气化工、发电项目。
(3)多元供应方式。
对市场规模较大的城市,优先发展管道天然气,在管道建成前利用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作为过渡气源。
对市场规模较小的城镇,以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作为主要供应方式。
(二)大力开发新兴能源
1、积极发展风电。
重点建设一批风电场。
加快风电场建设步伐,支持株洲县渌鸿、炎陵大院农场、茶陵八团、茶陵枣市、茶陵云阳等风电场项目建设。
到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力争达到40万千瓦。
扶持电网薄弱或资源适度的地方,开发微型离网式风电站(以蓄电池储能),解决当地群众基本生活用电。
2、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
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质柴油、汽油,重点支持湖南中宏基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70万吨柴油、30万吨汽油建设项目。
在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等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扶持一批生物质燃料加工企业,建设一批垃圾发电厂和生物质发电厂,重点支持荷塘区垃圾填埋发电和石峰区垃圾焚烧发电等建设项目。
在集中屠宰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沼气工程,配套建设沼气发电项目。
至2015年,全市计划新建户用沼气池5万个,大中型沼气工程32处。
3、积极发展太阳能和地热能利用。
开展太阳能资源评估工作,重点在可利用建筑面充裕、电网接入条件好、电力负荷较大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进行金太阳工程重点示范。
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和无电地区推广使用风光互补电源。
积极开发浅层地热能,推广利用地源热泵。
4、安全发展核电。
继续开展株洲县龙门核电站项目前期工作。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促成省政府与中国大唐集团签订《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大唐华银株洲龙门核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促成大唐集团与中广核集团签订株洲龙门核电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同意株洲市龙门核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
5、发展新兴能源产业。
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新兴能源汽车,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汽车。
重点支持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国家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大力提高核用阀门、风机制造、动力电池等能源装备产业研发水平。
支持南车时代开发适应我省风资源特点的风力发电机组,提高风能利用效率。
支持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光伏建筑一体化研发加工基地落户株洲国家高新产业园区,加强技术攻关,着力培育市场,努力形成我市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
(三)全面推进节能降耗
将节能降耗工作作为促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强化责任考核,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重点工程,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综合协调。
1、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以服务业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产业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
2、严控“两高”行业。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建立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3、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重点在冶金、化工、建材行业继续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节能技改工程,进一步推动工业节能取得成效。
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建设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在农村重点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生产生活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设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鼓励开发、生产、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等交通工具,实施公交电动化行动和油改气工程。
在公共机构建立完善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
4、突出抓好重点用能企业。
对年综合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监管,建立覆盖全市高耗能企业的网络化、智能化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管平台。
5、加大节能宣传与产品推广。
以节油节电和全民节能为重点,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组织实施节能技术科技项目,重点在城市商业中心、公用事业机构、产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和新开发的城区,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实施电、冷、热三联供,重点支持云龙示范区职教大学城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
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汽车、节能空调等产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株洲市 十二 能源 发展规划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