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681314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2.18KB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定远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A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
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
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
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
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
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
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
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1.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A.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B.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在媒体的热情关注和商家推动下形成回归传统的热潮,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B.我们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为时尚,许多酒店装修得古香古色,这说明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C.某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被开发作为旅游点,给商家带来了利益,也使该遗址广为人知,不一定是尊重传统文化。
D.今天我们倡导过传统节日,兴起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都必须严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荷叶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时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
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
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出荷叶的理由:
“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
‘留得残荷听雨声’。
”恍惚间,我似乎看到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
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
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
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
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或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呱咕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便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入水底,浮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
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伴音。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
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
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
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
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
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第②段中,成年的“我”见到“残荷”,被残荷吸引,联想到“雨打残荷”的诗意美,产生了留恋之情。
B.初中时的“我”,没有林妹妹聪明,无法理解林黛玉寄人篱下,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的痛楚。
C.第④段运用了拟人手法,写蜻蜓和豆娘被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迟迟不肯离去的情态,衬托了荷塘的美丽。
D.第⑤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记忆中孩童们在水中“玩耍”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
E.第⑥段先写荷叶可以煮成色、香、味、功效俱佳的荷叶粥,再写荷叶还可以用来包裹食物,别有风味。
5.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6.文章与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相比,描写的景物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琦君
八十七岁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京仙逝已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
恩师的道德文章,与他在词学上不朽的贡献,海内外已有多篇文章报导,毋庸我赘述。
在我记忆中浮现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学时代,他对弟子们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与师生们平日相处言笑晏晏的情景。
我进之江大学,完全是遵从先父之命,要我追随这位他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
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同学听来也许有点特别,我却非常熟悉。
因为父亲说的正是同样的“官话”。
他上课时讲解《文心雕龙》,特别强调四六骈文音调之美,组合之严密,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他用铿锵的乡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好听吗?
我觉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奥句子,经他抑扬顿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时容易多了。
下课后,与一位最要好的同学一路走向图书馆,一路学着老师的调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又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泰望山”,却没想到老师正走在我们后面。
他笑嘻嘻地说:
“多好呀?
在厥(这)样的好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
”
中文系同学不多,大家熟悉以后,恩师常于课余带领我们徜徉于清幽的山水之间。
我们请问他为何自号瞿禅,他说因自己长得清瘦、双目瞿瞿。
又请他解释禅的道理,他说“禅并非一定是佛法。
禅也在圣贤书中、诗词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
”后来他教我们读书为人的道理时,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横溢的比喻中,常常含有禅理,却使我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
瞿师常常边走边吟诗,有的是古人诗,有的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
他说“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能关注才会有灵感。
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
比如‘松间数语风吹去,明即寻来尽是诗’,看去多么自然,但也得细心去‘寻’呀。
”他站在高岗之上,就信口吟道:
“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
”弟子们看着他的长衫,在风中飘飘荡荡,直觉得这位老师,有如神仙中人。
大家都说:
“先生的境界实在太高,学生们及不到。
”他说:
“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
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
”在九溪十八涧茶亭中坐定,一盏清茗端来,他又吟起词来:
“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无一语,答秋光。
愁边征雁忽成行。
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
”这是瞿师的得意之作,也是弟子们背诵得最多最熟的一阕词。
瞿师小学毕业后考进有官费补贴的永嘉省立师范,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把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全部读遍。
对于诗词尤感兴趣,已能按谱填词,这就是他立志学词之始。
师范毕业后,无钱马上念大学,就暂住乡村小学教书。
在幽静的乡村里,他作了不少诗,“昨夜东风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残”,是他少年时的得意之作。
瞿师于西北大学归来后,卜居于籀园图书馆附近,几乎翻遍了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基础,立定了他一生为人为学的方针。
他谦虚地说自己很笨,认为“笨”这个字很有意义,头上顶着竹册,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
瞿师在抗战八年中,眼看河山变色,沉痛地作过几首慷慨歌词。
他也目睹许多读书人,有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屈志事敌,有的却是利欲熏心,认贼作父。
他曾作《瑞鹤仙》,以“玉环飞舞”讽汪精卫的“辛苦回风舞”。
他对于一个士子的出处进退,评定水准是非常严肃的。
自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四所基督教联合大学借英租界慈淑大楼开课。
虽然弦歌不辍,但总不免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感触。
瞿师在讲授词选时,常提起王碧山咏物词的沉咽,乃是一份欲哭无泪的悲伤,比起嚎啕大哭尤为沉痛。
他回忆杭州,怀念西湖与之江母校,曾有词云:
“湖山信美,莫告诉梅花,人间何世。
独鹤招来,共临清镜照憔悴。
”他看上去笑容满面,可是他内心是憔悴的,忧伤的。
师生暌违的一段时日,他总频频赐书嘱我专心学业,勿为人间闲烦恼蚀其心血。
他的片纸只字,我无不一一珍藏,时时捧读,有如亲聆教诲。
他以毕生心血致力学问,以满怀仁爱,付予人间。
以他的佛心佛性,必然往生西方。
他临终时听师母吟他自己少年时得意之作,正如摇着短梦,飘然归去,内心必然因不辜负此生,而感到万分欣慰吧!
(摘编自《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夏承焘教授热爱诗词,小学时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并为此不断进取,成就非凡。
B.琦君一生受夏承焘先生影响很大,却未能及时撰文悼念,动笔写作本文时可谓百感交集。
C.回顾抗战时期作诗及讲授词选两件事,都是为表现夏承焘教授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立场。
D.作为弟子,琦君记下了恩师诸多诗词,并能从细节出发展开对先生的回忆,情真而意切。
E.本文生动再现夏承焘教授为学、教书、做人等生活片段,表现了夏承焘教授的精神风貌。
8.琦君曾在《鹧鸪天》一文中回忆夏承焘先生说:
“他因时适地,寓教诲于诗词,真是充分发挥了‘温柔敦厚,诗教也’的古典精神。
”本文中夏承焘先生“寓教诲于诗词”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9.根据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夏承焘先生的“佛心佛性”?
结合文章举例阐释。
(2)第二段琦君回顾“之江大学”的求学经历有什么作用?
10.夏承焘先生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词学研究者,探究他的人生,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代学人呢?
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和你的积累加以阐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水北山居记
[明]宋濂
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
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
岂人之彝性或固然欤?
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
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①也。
湖府经历②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
永嘉为海右名郡,南引七闽,东连二浙,宦车士辙之所憩止,番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
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
伯旼则不然。
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
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櫂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
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
人皆曰:
贤哉,吾伯旼!
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
然予窃有疑焉:
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
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
试以伯旼之意逆之:
官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之滨乎?
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虑宜详矣,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
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③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
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
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
我知之矣:
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
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已。
虽然,予犹有一说,为伯旼告焉:
当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庸。
有如伯旼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
伯旼宜悉屏江湖之念,而益存魏阙④之思。
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注】①罍(léi)洗:
古代祭祀或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
②经历:
官名,职管出纳文书。
③鞅掌:
繁忙劳累。
④魏阙:
朝廷的代称。
1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B.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C.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D.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1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如,《硕鼠》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是对统治者的称呼,在《采薇》一诗中指将帅,在本文中指才德出众的人。
B.《楚辞》是指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创作的想象丰富,情感浓烈,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歌作品集。
因为屈原是楚国人,所以取名为“楚辞”。
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孔雀东南飞》是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与另一首叙事诗《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建议伯旼应彻底打消寄情自然的念头,多一些为朝廷做事的心思。
功成名就后再辞官回到水北山居养老,过潇洒从容的生活。
B.作者认为伯旼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是不因为出仕或退隐改变心志,贫贱不能令其恐惧,富贵不能令其自满,操守始终如一,超越众人而成为名臣。
C.作者认为伯旼的行为值得商榷,作为一名地方官,身负一方百姓的重望,不能耽于山水之乐。
D.作者认为古之君子身在朝市,心在山林;今之君子身在山林,心慕朝市。
作者和当时的人都认为伯旼就是古之君子。
1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②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
(文中划横线句)
(二)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
”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雄伟气势: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3)《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4)、杜甫《蜀相》中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敬仰和对他未竟事业的痛惜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虞美人》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的句子是:
“,。
”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夜筝白
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环境。
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
C.三,四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
D.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17.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
18.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
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
第II卷(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葳蕤雕栏玉彻蓊(wěng)蓊郁郁含情脉(mài)脉
B.修茸瓦釜雷鸣薜荔(pìlì)淇水汤汤(shāng)
C.弥望罄竹难书潭柘(zhè)寺敛裾(jū)
D.撩沉香雪霁寒霄踯躅(chíchú)白公姥(mǔ)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_________的亭台楼阁。
②四川的女孩子大多_________,表达能力和吵架的能力一流。
③卡通米老鼠_________,活泼可爱,还最会赚钱呢!
④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的几件绿玉和水晶的雕刻,_________,精致可爱。
A.伶牙俐齿聪明伶俐小巧玲珑玲珑剔透
B.玲珑剔透伶牙俐齿聪明伶俐小巧玲珑
C.聪明伶俐小巧玲珑玲珑剔透伶牙俐齿
D.小巧玲珑玲珑剔透伶牙俐齿聪明伶俐
2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艺术中“风骨”的评品,源自对国人的感性生命及其精神风貌的识见。
从魏晋开始,许多绘画作品尝试运用这个观念,一时蔚然成风。
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风骨”成了后人评判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尺度。
A.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B.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此后,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D.此后,出现了一些追求“风骨”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形式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
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人发现一年轻女孩欲跳河自杀,岸边顿时围了许多人。
路人A:
“这女孩太自私了!
”
路人B:
“这女孩太愚蠢了。
”
女孩咆哮:
“关你们什么事。
花了这么多钱读大学,还是找不到工作,男朋友又不要我了,我现在已经一无所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说到最后,女孩哽咽了。
路人C:
“姑娘,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机会。
”
路人D:
“你这么年轻,又这么漂亮,还是大学生,我要是有一个你这样的女儿,多好啊!
”
路人E:
“姑娘,现在心中还有牵挂吗?
如果有,就好好活着吧。
”
女孩突然跪在地上,“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想您们了……”站起来,面对大家,“谢谢各位好心人,您们放心,我一定会活出自己的精彩。
”说完在掌声中昂然离去。
面对这个场景,你有什么感想?
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明确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D
5.①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典的意境。
②引出下文,为写荷叶作铺垫,同时映衬了残荷之美。
6.①描写的时间不同:
选文是阳光下的荷塘,朱文是月下荷塘。
②描写的对象不同:
选文是一幅夏日新荷图,重点写了蛙、鱼等动态景物,更有人的活动;朱文描绘的是一幅月夜荷塘图,主要是荷花、荷叶等静态景物;③营造的意境不同:
选文意境明丽、充满生机;朱文意境朦胧而静谧。
④寄托的情感不同:
选文情感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安徽省 滁州市 定远县 民族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