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训练语文试题一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679565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18
- 大小:229.15KB
高考模拟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训练语文试题一含答案.docx
《高考模拟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训练语文试题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训练语文试题一含答案.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训练语文试题一含答案
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训练卷
(一)
语文
2019.5.
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规民约作为传统“德礼法制”文化的独特载体和传统乡村治理的独特方案,在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被作为解决乡村社会问题的本土资源而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证明其重要的法律文化价值。
然而,在汲取这一独特法律文化资源精华时,如若打开方式不正确,则会很大程度影响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及功效。
乡规民约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立约宗旨。
乡规民约是乡村社会共同价值与乡村理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自然融入乡村社会生活的途径与载体。
而目前有些地方的乡规民约,在劝禁、惩罚、规范等内容上,明显存在“不合道德”“逾于法律”的情形,这是需要避免的。
当代乡规民约建设的宗旨与目标的确立,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合理、适当的方式融入乡规民约体系建设,通过乡规民约的独特产生形式、内容表现、传播与落实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乡村的社会风尚、社会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处理乡村“细事”的前提。
乡规民约不是国家政策与法律条文的简单抄录,也不是各地乡规民约的简单拷贝。
乡规民约之于中国法律文化中的持久生命力,之于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在于其本土性、地域性、传播性以及规范的普遍性、可执行性、可操作性、世代相沿不悖性。
传统乡规民约形式多样,易记易学易诵,可仪可则可范可守,为民众信服。
传统总类性乡规民约,集教育、规劝、告知、奖惩等功用于一体,为一定地域内的乡村民众所普遍遵守。
专门类乡规民约,大多与一乡一村不同的社会事实有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其条款简明扼要,可执行性强,规范稳定。
而当代乡规民约的建设,近十余年来虽取得较大成效,但其制定与运行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原因在于对乡规民约这一独特法律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导致乡规民约存在形式普遍单一、制定主体不清晰、文本篇幅冗长等问题。
最为严重的是乡规民约的可守性不足,缺乏实施保障,制约了乡规民约的有效性,使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真正成为切实有效的治乡之规、理村之约。
在汲取乡规民约这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精华,使其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和深刻把握乡规民约的独特法律文化价值及其生成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乡村社会实际出发,真正建立起不违道德、不逾法律的乡规民约体系。
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乡规民约对于当代乡村“良法善治”的独特功能与作用,最终谱写出乡规民约创新转化应用的时代华章。
(摘编自胡仁智《“乡规民约”的独特法律文化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规民约是解决乡村社会问题的本土资源,在传统乡村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B.乡规民约承载着传统的“德礼法制”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
C.在当代,处理乡村“细事”的乡规民约,其宗旨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乡规民约,需要尊重和把握其独特价值及生成规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站在法律文化价值的角度,重点论证了当代乡规民约创造性转化的有效途径。
B.文章第二段围绕着立约宗旨,论证了当代乡规民约建设的宗旨与目标确立等问题。
C.文章第三段阐明传统乡规民约的特点,在比较中指出当代乡规民约建设中的问题。
D.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有些地方的乡规民约存在不合道德、逾于法律的情形,这是发展中难以避免的。
B.乡规民约立足本土,有鲜明的针对性,这是它生命力强、得以世代沿袭的根本原因。
C.只要加强了实施保障,就可以使乡规民约成为真正切实有效的治乡之规、理村之约。
D.发挥乡规民约的独特功能,需从乡村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乡规民约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科学素质一般指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方面的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科学素质纲要》颁布以来,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课标进行修订,开展科学教师培训,开发科学课程,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快速发展,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影视、科普网站等不断出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动持续开展。
10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高。
上述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升。
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比2005年的1.6%提高近三倍。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推进力度。
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有研究表明,201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
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并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的目标。
(摘编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材料二:
自2006年《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平均增长由2005-2010年的0.33百分点发展到2010-2015年的0.59百分点,再提升到2015-2018年的0.76百分点,逐步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
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10.38%增长到2018年的20.84%,在重点人群中居首位,保持了领先并快速增长的势头;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2.97%增长到2018年的10.14%;农民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0.97%增长到2018年的2.62%。
(摘编自《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
材料三:
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产生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
2018年与2015年相比,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历次调查中首次出现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下降的状况。
这一方面反映出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保证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也能同比例增长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已进入高位增长和缓慢提升阶段。
(摘编自《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主要调查结果》)
4.下列对材料相关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是2005年的近四倍,超过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2015年具备科学素质公民比例的一半。
B.2006年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均增长百分点明显提高,按这样的增长速度,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在2020年有望超过10%。
C.2007-2018年,从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等不同人群科学素质水平的比较来看:
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增长率最低,城镇劳动者增长率最高。
D.对于中国不同文化程度公民科学素质2018年与2015年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都有所下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均有所增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6年颁布的《科学素质纲要》,促进了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的修订、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开展,有效支撑了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B.科学素质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国政府都很重视。
C.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我国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却越来越大。
D.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再加上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进入缓慢提升阶段,他们的科学素养增长比例会自然下降。
6.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月惊蛰春始开雨辰
当蓄势已久的第一声闪雷划破早春的夜空,悠荡于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便日渐和畅起来,薰梅,染柳,催桃,土地变得松软了,冬眠昆虫蠢蠢欲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时候,天色如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或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
在某些地区,春的步履姗姗来迟,然而“冻雷惊笋欲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唤醒。
这一切无不表明,“春到人间草木知”。
在江南水乡,“天开地辟转鸿钧”,万千条抽芽的柳枝经微微春风的吹拂,越发轻盈柔美,一片片鲜绿从芦苇丛的枯枝败叶中蹿出来,贴地而长的荠菜、马兰头、艾草、泥胡菜,仿佛一个个玲珑的乡村女孩,争相点缀着千里沃野。
此时,行走于园林绿化带或杂草丛生之地,还得提防害虫的侵袭。
在江浙的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人们把随带的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驱除虫害保护庄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墙基、畜栏、厕坑等处撒上石灰末,在果树下洒上石灰水等等。
记得少儿时代常听家母念叨:
“金(惊)蛰银蛰,人吃狗食。
刚出洞的蛇虫百脚是顶顶毒的!
你可要当心哪!
”
那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一座墙院里,步出后门即是与菜园相连的一个池塘。
原本静静的水面,到了惊蛰,就会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轻轻的,听起来像在敲着蒙布的小鼓。
深潜水底的鱼儿,偶尔也会浮游上来,一甩尾巴又不见了踪影。
耕耘菜园,铁耙翻起的蜂窝状泥块上,能看到好多条蚯蚓像幼鳝一样激烈地蹿跳。
公鸡打鸣似乎也不择时间了,冷不丁会拍动双翅啼叫起来,跃跃欲飞。
在隐蔽的墙脚边,还可发现蛇不知什么时候蜕下的皮,软不拉耷的一条,孩子们见了惊得大呼小叫。
万物跃动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
向来靠土地吃饭的农家,诚然不会在这晴雨交替的时光只顾陶醉于人间春色而坐失耕种的良机。
在长三角地区,此时已是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
广播喇叭里播放的全国“两会”新闻,和着犁田机器的轰鸣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小曲声,已经在田地里喧腾起来,到处充满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派新气象。
小麦大多已经拔节,青青油菜即将开花,禾苗茵茵似绿色锦缎,一片一片,在艳阳的映射下鲜亮夺目。
农谚道,“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得歇”。
此时,施肥、培土、适时灌溉对于农作物的长势是十分关键的,而同样不能有丝毫疏忽的还有对秧田防寒措施的落实到位。
如能不失时机地把握好这些环节,加之风调雨顺,农家期盼的好收成就不会是梦。
今年惊蛰,虽然还没有百花争艳,没有燕舞莺歌,但它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理解生物的奥秘和“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蓝图。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薰梅,染柳,催桃”三个短语并用,赋予“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以人的功力,为展示万物复苏的季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B.作者描写江浙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不但表现了初春农家的生活习俗和情趣,还寄寓了远离害虫侵袭的厚望。
C.作者认为,农家想要取得好收成,不失时机地施肥、培土和灌溉是十分关键的,同时,风调雨顺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D.本文运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图画,启示人们要抓住春的机遇,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
8.本文标题为“三月惊蛰春始开”,“春始开”在文中有什么突出表现?
请结合全文概述。
(6分)
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春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恢字弘达,幼聪颖,年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所遗。
既长,美风表,涉猎史籍。
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宣武之难,逃在京师。
高祖义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为辅国将军。
建康平,还为冠军将军、右卫将军。
天监元年,为侍中、前将军。
二年,出为使持节、征虏将军。
四年,改授后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
义兵初,郢城内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殡,及恢下车,遽命埋掩。
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内大治。
十三年,迁散骑常侍、益州刺史,使持节如故,便道之镇。
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资其骑乘,有用则以次发之,百姓赖焉。
普通五年,进号骠骑大将军。
七年九月,薨,时年五十一。
遣中书舍人刘显护丧事。
恢有孝性,初镇蜀,所生费太妃犹停都,后于都下不豫,恢来之知,一夜忽梦还侍疾,既觉忧遑,便废寝食。
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后又有目疾,久废视瞻,有北渡道人慧龙得治眼术,恢请之。
既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慧龙下针,豁然开朗,咸谓精诚所至。
恢性通恕,轻财好施,凡历四州,所得俸禄随而散之。
在荆州,常从容问宾僚曰:
“中山好酒,赵王好吏,二者孰愈?
”众未有对者。
顾谓长史萧琛曰:
“汉时王侯,藩屏而已,视事亲民,自有其职。
中山听乐,可得任性;彭祖代吏,近于侵官。
今之王侯,不守藩国,当佐天子临民,清白其优乎?
”坐宾咸服。
(节选自《梁书·萧恢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B.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C.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D.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兵,指反抗残暴或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也指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的军队。
B.出,指京官正常外调,而《<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的“出”指因罪贬谪。
C.中书,当时所施行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简称,舍人是其主要官员的称呼。
D.藩,有屏障的意思,古代用封建诸侯来屏障王室,所以称诸侯的封国为“藩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恢聪颖好学,深受朝廷赏识。
他童年就通晓一些儒家著作并善于解说疑难,长大后又涉猎史书;后来遭逢乱世,走上仕途,得到了明帝和高祖的重用。
B.萧恢倾心为民,治政卓有成效。
他刚到郢州就命人及时埋葬病死者,并派使者巡查辖区;在益州又巧妙化解了官府与百姓在交通方面的矛盾,深受爱戴。
C.萧恢恪遵孝道,乐于救济他人。
人们都认为,正是因为他的精诚所至,才治好了母亲的眼疾;他在不同的地方任职时,所得的俸禄在当地就分发给众人。
D.萧恢博古通今,富有政治眼光。
他在荆州时曾表示,汉朝的王侯应当亲自帮助天子治理百姓;现在的王侯情况不同,需要注重保持自身清白廉洁的品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2)既觉忧遑,便废寝食。
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董传留别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①,眼乱行看择婿车②。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③新湿字如鸦。
【注】①寻春马:
化用孟郊《登科后》诗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句。
②择婿车:
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
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③诏黄:
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中的“留别”意指以诗文留赠亲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留别”相同。
B.首联描写的是诗人自己,身上穿着简陋的粗布衣服,但因有满腹诗书而气质高华。
C.颔联中的“厌伴”和“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他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D.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并描写了好友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的形势才建议转入反攻,而他建议谨慎追击的直接原因则是“”。
(2)《庄子·逍遥游》中写到,只有拥有强有力的背与翼,大鹏才得以“,
”,然后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冥,并生发出观雾如马、问天正色的豪情。
(3)杜甫《登高》中“,”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如建瓴走坂、百川东注,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8年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
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的变化。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梯被安全、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情奔放,老一辈的表演,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如柔美温婉的阿果、隐忍顽强的阿达、庄重贤惠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奔向未来的心路历程。
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
舞剧《大凉山的回响》,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温暖的大山深处,走进那遥远而又温情的故乡深处。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B.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C.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D.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翻天覆地丝丝入扣酣畅淋漓别具一格
B.翻天覆地有条不紊淋漓尽致独辟蹊径
C.前所未有丝丝入扣淋漓尽致独辟蹊径
D.前所未有有条不紊酣畅淋漓别具一格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B.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的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C.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D.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示例:
《红旗谱》《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等革命文学著作,描绘了中华儿女抵御外侮、英勇奋战的形象。
材料:
《东周列国志》《齐民要术》《牡丹亭》《三国演义》《梦溪笔谈》《长生殿》《隋唐演义》《西厢记》《天工开物》
21.下面文段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指出并分析其错误之处。
(6分)
高考志愿填报前夕,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
甲同学说:
“工商管理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
”乙同学说:
“我报的是法学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律师的梦想。
”丙同学说:
“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
”丁同学说:
“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很难说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昔日,粗茶淡饭;现在,丰衣足食。
昔日,小伙伴自制沙包一起玩耍;现在,商店里电动玩具琳琅满目。
昔日,医生治病常凭多年经验,望闻问切;现在,检查身体多用医疗器械,检验化验。
昔日,书信往来,时间颇长,等待中有期待;现在,微信问候,瞬时即达,快捷中有快乐。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舒适与富足,同时,也有一些东西在慢慢远去与逐渐消逝。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会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训练卷
(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1.(3分)
B(“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有误。
文中说“乡规民约是乡村社会共同价值与乡村理性的集中体现”,乡规民约并没有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
)
2.(3分)
A(“重点论证了当代乡规民约创造性转化的有效途径”有误。
“当代乡规民约创造性转化的有效途径”并不是文章论述的重点,重点是论述其重要性、意义。
)
3.(3分)
D(A项,“这是发展中难以避免的”有误。
B项,“这是它生命力强、得以世代沿袭的根本原因”有误。
C项,“只要……就……”分析有误。
“加强了实施保障”并不是“使乡规民约成为真正切实有效的治乡之规、理村之约”的必要条件。
)
(二)(12分)
4.(3分)
A(“超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2015年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的一半”有误。
)
5.(3分)
B(A项,“有效支撑了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模拟 广东省 广州市 普通高中 毕业班 考前 训练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