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 文档编号:2367245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1.25KB
广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广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0广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
政府工作报告
黄华华:
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省跨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危中求进,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主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全力以赴保增长,抓住时机扩内需,着眼未来促转型,扎扎实实惠民生,既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又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基本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宏伟进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完成。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见事早、行动快、出拳重,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完成生产总值3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生产总值40748元、增长8.4%,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9052亿元和3649亿元,增长6.9%和10.3%。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珠三角地区部分市首次出现人均生产总值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的好势头。
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5.4:
50.3:
44.3调整为5.1:
49.3:
45.6。
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贡献率达49.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7.7%,省属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全年增长84.2%。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6万亿元,增长15%。
汽车、船舶、核能、风电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业增加值增长4.9%。
预计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8%和5.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珠三角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快。
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粤东、粤西和山区五市生产总值增幅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0.9和1.5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7元,实际增长12%和10.7%。
城镇新增就业172.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
社保参保人数和社保基金总量稳居全国第一,365万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对口支援四川汶川和甘肃“三县一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援建项目已开工721个、竣工423个,累计到位资金75.9亿元,开工率、竣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分别达97.3%、57.1%和69%。
灾区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整体移交16所中小学校和一批公共生活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
召开全省动员大会和珠三角9市现场会,制定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决定和方案,研究细化并分步推进《规划纲要》提出的试验区、示范区、重要基地、重点项目,迅速在全省掀起新一轮“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热潮。
与国家6部委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实施《规划纲要》。
出台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导意见,编制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五个一体化专项规划。
开工建设莞惠、佛肇等城际轨道交通,加快广深沿江、广珠西线等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坚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并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完善和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措施,有效扩大投资需求。
省市政府与各大银行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达2万亿元。
加快实施“新十项工程”,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53亿元,增长19.5%。
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中海石化(惠州)1200万吨炼油等33个项目建成投产,广州西江引水、揭阳潮汕机场、台山核电一期工程等74个项目新开工建设,中航通用飞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基地、核电装备产业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华润海丰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等7个项目获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
认真落实家电汽车农机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及带薪休假等政策,在全国率先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促进家电、汽车、旅游、房地产、信息服务等重点消费保持畅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92亿元,增长16.3%。
大力推动“广货北上西进”,到国内重点城市举办130多场促销活动,成交额达5800多亿元。
加强市场供应和价格调控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2.3%。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省财政新增安排22亿元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预计民营经济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54%。
加大对外经贸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内外销并举,重点推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一般贸易扩大出口。
组织和参与300多场经贸洽谈活动,创设广东易发网、粤港国际商贸通等平台,千方百计抢抓订单、拓展市场。
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111.2亿美元,其中出口3589.6亿美元,分别由1月下降31.1%和23.6%转变为12月增长32.3%和23.5%,全年下降10.8%和11.5%,呈现降幅持续收窄、总体好于全国的态势,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六大产业和八大载体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金融业整体规模赶上香港,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
编制实施装备、汽车、钢铁、船舶、电子信息等12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
比亚迪电动汽车、广汽自主品牌乘用车等项目加快推进。
全省汽车产量达113万辆,居全国前列。
龙穴造船基地30万吨自主知识产权超大油轮出坞。
广州中低速柴油机、南沙重型机械装备和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
沿海石化产业带布局基本形成,中委合资南海(揭阳)石化2000万吨/年超重油加工项目获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另选址湛江东海岛。
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加快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珠海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获批,68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74.8亿元。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显示、新能源、新光源、新通信及软件等“四新一软”产业,我省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平板显示等新兴产业基地之一。
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积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40万吨、水泥产能1039万吨,关停小火电553万千瓦。
积极开展省部合作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大力推进“三旧”改造、围海造地、土地开发整理,新增亿元生产总值消耗建设用地同比下降11%;利用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53.7万亩,比上年翻一番;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比上一轮规划减少耕地保有量523万亩,增加建设用地规模635万亩。
组织实施新十项节能工程,单位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能耗超额完成全年预定目标。
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省装机容量12.5万千瓦以上的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脱硫工程,地级以上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东西北地区的县城基本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日处理能力超千万吨。
(四)狠抓自主创新,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深入实施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十大创新工程,创新经济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跃居全国第二。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新增两院院士5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1位。
全面推进省部和省院产学研合作,新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64个、创新联盟9个,组织引导全国高校、研究院所2200多名科技特派员入驻3000多家企业,辐射带动1万多家企业转型升级。
省部产学研合作4年新增产值7000多亿元、利税1000多亿元。
省院合作转移转化中科院400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产值130多亿元。
创新平台建设提速增效,新增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华南新药研发大平台跻身国家生物医药重大创制平台行列。
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深港创新圈等重大创新集群建设进展顺利。
制定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计划,节能减排、数字装备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广晟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并纳入国际标准体系。
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实施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自主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工业增加值达3100亿元,增长23.4%。
质量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取得新成绩,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跃居全国第一。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名牌带动战略,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国第一,分别增长14.8%和49.3%,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稳居全国首位。
(五)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完善和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获得丰收,粮食生产实现增产。
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优质蔬菜、水果、花卉、茶叶、南药及家禽、肉猪等生产效益提高。
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科技体系进一步健全。
建设现代标准农田125万亩,有97个县(市、区)出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3个、农业龙头企业48家。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市场准入制度初步建立。
林业产业稳步发展,油茶、珍贵树种等发展迅猛。
畜牧业持续增长,海洋渔业经济保持繁荣。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规划得到加强。
38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完成农村公路改造任务,提前一年实现镇到建制村公路硬底化。
乐昌峡和湾头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六)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促进珠三角提升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加快振兴。
实施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分片区召开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现场会和工作会议,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加快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省财政提前集中安排专项资金45亿元,以竞争方式择优扶持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产业转移园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33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实现工业产值924.4亿元、创税48.2亿元,分别增长19.3%和21.7%。
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再上新水平,全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总量、在校生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招生规模增长超过三成,转移欠发达地区生源17万人。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步伐加快,共培训82.4万人,新增转移就业128.5万人,分别增长40.9%和20.8%。
人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东西北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上升4.8%,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73.7万人、增长23.6%;珠三角城镇新增就业下降21.4%,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
(七)全面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出台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决定,成功举办粤港、粤澳合作联席会议。
粤港共同制定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编制“共建优质生活圈”和“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落实CEPA和服务业对港澳开放先行先试政策,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对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港澳资银行在广东设立“异地同城支行”等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与港澳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开拓海内外市场力度加大,帮助在粤港澳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府工作报告 广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