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班总复习之文言文部分测试有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671676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43KB
1209班总复习之文言文部分测试有答案.docx
《1209班总复习之文言文部分测试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9班总复习之文言文部分测试有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09班总复习之文言文部分测试有答案
瓮安职校总复习之文言文、古诗词部分考试试卷
姓名学号总分:
100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木直中(zhòng)绳,揉以为轮,其曲(qú)中规朝(zhāo)服衣冠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chù)恶。
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
茕茕孑(jié)立,形影相吊
臣闻求木之长(cháng)者,必固其根本。
沛公欲王(wàng)关中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郯子(tán) 苌弘(chánɡ)老聃(dān) 李蟠(pán)
B.句读(dú) 渎职(dú)穷兵黩武(dú) 买椟还珠(dú)
C.六艺经传(chuán) 传记(zhuàn)传说(chuán) 传宗接代(chuán)
D.贻之(yí) 春风骀荡(yí)心旷神怡(yí) 甘之如饴(yí)
【答案】 A(B项“句读”应读dòu;C项“六艺经传”应读zhuàn;D项“春风骀荡”应读dài。
)
3.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
“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代词)
A今者有小人之言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D)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西汉刘向编定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B《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论述了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就要积德义、察民心,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才能善始善终地治理天下。
C《鸿门宴》选自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与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他俩是同时代的人。
D《劝学》这篇文章运用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学不可以已”-----学习要积累----这样一个道理。
6.下列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被动句)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
客何为者?
C.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D。
不然,籍何以至此?
7.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4.A)
A.故幸来告良幸:
宠幸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辞:
推辞
C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
你们这些人D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道歉
8.选出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一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5.B(原句中点加在翼上,而B点加在兄上吧)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吾得兄事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D.秦时与臣游
9.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C(A要通邀B郤通隙D距通拒)
A.张良出,要项伯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D.距关,毋内诸侯
10.下面哪个成语出自《鸿门宴》文段,请选出正确的一项7.B(A、C出自《将相和》D出自诸子散文
A.完璧归赵B.劳苦功高C.负荆请罪D.缘木求鱼
11.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军中无以为乐
③.寿毕,请以剑舞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12.选出上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
A.玉玦是半圆形的佩玉。
“玦”与“决”同音。
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表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1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D①“距”通“拒”,“内”通“纳”;②“坐”通“座”;③“倍”通“背”;⑤“卻”通“隙”;⑦“啗”通“啖”;⑧“要”通“邀”;⑨“蚤”通“早”;⑩“豪”通“毫”。
④⑥两句不含通假字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卻 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⑦拔剑切而啗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秋毫不敢有所近
A.①③⑥⑦⑨ B.②④⑤⑦⑩C.②④⑥⑧⑩ D.①③⑤⑧⑨
14.30.下列加点词活用正确的一组是(C)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
名词用做动词,“让…..作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C.吾从而师之从:
动词,跟从
D.沛公军霸上军:
名词用做动词:
驻军
15.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6.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
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贻:
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
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
Yí,阿谀,奉承
17.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C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A
18.下面对《师说》中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竹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9.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D)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A.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通“熟”熟悉)
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入暮,晚上)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D.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D)
①沛公军霸上②吾得兄事之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范增数目项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D.①④⑥/②⑤/③(名动、名状、动使动)
22.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D)
A.若属皆且为所虏B.行将为人所并
C.吾属今为之虏矣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B。
走:
使……逃跑;C。
轻锐:
轻装精锐的部队;D。
北:
向北面))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次:
驻扎B.可烧而走也走:
逃跑
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
轻装精锐D.引军北还北:
北面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4.D.(D项都是介词,在;A。
介词,用/介词,按;B。
连词,于是/副词,才;C。
助词,无意义/代词,道路))
A.裹以帷幕,上建旌旗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B.乃取蒙冲斗舰十艘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顷之,烟炎张天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D.进,与操遇于赤壁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诸葛亮的预言”错,是周瑜预言)
A.“进,与操遇于赤壁”略写进军过程,交代决战地点。
B.“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反映了曹军的骄傲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麻痹心态。
C.“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略写初战,交代两军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助火威作铺垫。
D.“时操军众已有疾疫”“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这些话都证实了诸葛亮的预言是正确,从一定侧面说明了曹操失败的原因。
26.下列句子,“然”的意义、用法与例句中的“然”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沛公默然B.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C.小女子斯斯然走了过来D.輮使之然也
27.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B)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8.A.(莫:
不定代词,没有人)
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不)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
B.今为君计(出计,谋划)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计谋)
C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将要)
D.鲁肃闻刘表卒(死)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29.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9.D.(④语气词,呢;⑤连词,因为)
①恐为操所先(表示被动)②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作为)③冰,水为之(结成)
④何辞为(原因)⑤不为尧存(为了)
A.②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②③
3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10.A.(②乃:
乃至,甚至;④乃:
于是)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却)
③乃罢会(于是)④操乃留征南将军…….守江凌。
(仍然)
⑤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仅,只)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②③
31.下列各项对课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2.C。
(作者详写孙权方面,略写刘备方面,对曹操方面则写得更略。
以孙权一方为主,兼及其他两方)
A.《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等编纂而成,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B.本文结构清晰,内容安排也很自然、严谨。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先写战前各方的活动,侧重写孙刘联盟;再写战斗实况及结果。
C.作者详写孙权和刘备方面,对曹操方面则是略写,且大部分是侧面描写,这样以孙刘为主,兼及他方的写法,避免了重点不突出的毛病。
D.本文以清晰的笔墨,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各种人物的对话,写了孙曹双方劣势和优势、被动和主动转化的因素与结果。
32.下列不能说明学习要坚持的一项是(C)
A驽马十驾,功在不舍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D不积小流,不以致千里
33.“者”字的用法有用在数词后,相当于“个”“样”;用在判断句中,表停顿;表原因;用在动词后,代指导人、物、地方等下列各句中,表原因的是(C)
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B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C虽有槁暴,无复挺者,搡使之然也。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4.“而”字用法有表修饰、表并列、表顺承、表转折等,下列各句中“而”字是表修饰的一项是(D)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35.词语古今意义差异较大,下列不属于此例的一项是(D)
A地方绝境黄泉寄托B妻子前进河北小学
C中国祖父非常寄托D绝境前进形成姐妹
36.“焉”字意义和用法有:
a相当于“于之”b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c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里”d疑问代语,相当于“哪里”。
下列各句中是a义项的是(B)
A.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B.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且焉置土石
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朝服衣冠”中的“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167例3
C闻寡人之耳者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8.以下各句,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28.C
A.范增说项羽曰(shuì)B.(哙)嗔目而视项王(chēn)
C.至莫夜月明(mò)D.距关,毋内诸侯(nà)
39.对以下各句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9.A
A.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B.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后代)
C.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进军)D.于是入朝见威王(接见)
4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是用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30D
A.而翁长铨。
B.某得八焉。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其后诸侯共击楚。
41.下列各句中,文言虚词“以”用作连词的一句是31.C
A.此天以君授孤也。
(把)B.常以身翼蔽沛公。
C.遂自投汩罗以死。
D.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42.下列各句,没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33.C
A.必蹶上将军。
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3.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34.D
A.良庖岁更刀。
B.范增数目项王。
C.用心一也。
(因为,专一)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44.以下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句是35.D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生,亦我所欲。
C.此世所以不传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45.以下各句,属于倒装句的一句是36.C
A.请为将军筹之。
B.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竖子不足与谋。
46.对下段文字的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7.C
子贡问曰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子曰③其恕乎④己所不欲⑤勿施于人⑥
A.①,②?
③,④。
⑤,⑥。
B.①:
“②?
”③:
“④?
⑤,⑥!
”
C.①:
“②?
”③:
“④!
⑤,⑥。
”D.①:
②?
③:
④!
⑤,⑥。
47.以下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D)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
(一直)雕刻不停,连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译:
有了疑难,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得到解决了。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
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凭主观推测来推断它的有无,是可以的。
48.下列句子,“数”的意义是“屡次”的句子有(A)
A.范增数目项王B.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D夹岸数百步
49.下列是倒装句的有(A)
A沛公安在?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孰与城北徐公美
50.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①君为我呼入(替)②君王为人不忍
B.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着,趁机)②不如因而善遇之(于是,就)
D.①故遣将守关(所以)②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51.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B)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
5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提示:
D项“绝”:
渡,横渡。
答案:
D )
A.吾尝跂而望矣 跂:
踮起脚后跟。
B.声非加疾也 疾:
快,这里引申为“洪亮”。
C.假舆马者 假:
凭借,利用。
D.而绝江河 绝:
断绝。
53.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答案】 C(均为“学习”之意。
A.出:
超出/出自。
B.惑:
疑难问题/糊涂。
D.道:
道理/风尚。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5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其皆出于此乎生乎吾前 D.择师而教之而耻学于师
【答案】 A(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于①表被动,当“被”讲,②介词,跟。
C乎①疑问语气词,吧,②相当于介词“于”,在;D而①表承接关系,不译,②表转折关系,却;)
5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答案】 C(C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
56.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圣人之所以为圣B.余嘉其能行古道
C.小学而大遗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答案】 D(都是“爱护、疼爱”之意)
57—61题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5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
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
5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
5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B)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6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
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
61.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
62-67题“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6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6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
64吾尝终日而思矣(F)
6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
66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F)
67蟹六跪而二螯(A)
68.下列各句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组是(11.B.(①⑾被动句/②④⑤判断句/③宾语前置句/⑥省略句,前后句都省略介词“于”/⑦⑧⑨状语后置句/⑩⑿定语后置句))
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②刘备天下枭雄③豫州今欲何至
④巨是凡人⑤我,子喻友也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⑦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⑧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腹心”即“心腹”)
⑨灌油其中,裹以惟幕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⑾行将为人所并
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⑾/⑩⑿B.①⑾/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⑿
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⑾⑿D.②④⑤/①⑾/③⑥/⑦⑧⑨/⑩⑿
69—72题“而”字的用法简而言之,有下列几种用法,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选择正确答案。
(A连词,表修饰B连词,表转折 C连词,表递进D连词,表并列)
69吾尝终日而思矣(A)
7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B)
7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72蟹六跪而二螯(D)
73—76题.“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
a.说,b.路,c.学说、道理d.主张、风尚。
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D)
73. 人道寄奴曾住。
( a )
7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
75. 俱会大道口。
( b )
76.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d )
77.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
【答案】 D(A.学者:
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众人:
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
C.从而:
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
7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C)
A《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樊哙勇猛粗犷、清醒机智,是本文中写得最生动突出的一个人物。
()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
79、下列有关典制,礼俗知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和合称。
B、五经,是《诗》《书》《礼》《易》和《春秋》的总称。
C、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古代国家的国君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
D、同窗,是指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之间的互称。
8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朝服衣冠”中的“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167例3
C闻寡人之耳者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二、判断题
(一)古今异义正确理解是积累文言词语方法之一,请对下列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对错进行判断。
(3.古:
本来。
2.今:
山东省11.详细说来出13.古义:
逃跑
1.范增说项王曰(说:
古义:
劝说,劝告;今义:
说话)( )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
崤山以东;今义:
指山的东面)( )
3.亡去不义(去:
古义:
离开;今义:
往,到)( )
4.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固:
古义:
牢固;今义:
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
古义:
交往;今义:
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
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
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
古义:
……的原因;今义:
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
意外的变故;今义:
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
古义:
能够;今义:
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
古义:
表明;今义:
感谢)
11.而听细说(细说:
古义:
小人的谗言;今义:
小声说话)
12.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
古义:
快步走;今义:
步行)
(二) 词类活用的正确理解是积累文言词语方法之一,请对下列词语的词类活用理解对错进行判断。
4.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6.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09 复习 文言文 部分 测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