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意见.docx
- 文档编号:23667325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7.66KB
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意见.docx
《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意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意见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
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未来几年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基本依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体现内涵式发展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经研究,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提出如下原则性意见: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和“一体两翼”(以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项职能的教育事业为本体,以信息化和国际化为大学腾飞的两翼)发展战略,秉承“三博”(博学、博雅、博爱)文化育人理念,彰显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致力于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师资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质量为重
巩固以往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如教师教育、基地班、交叉培养班、“博雅计划”、研究型教学等改革成果,重在进一步深化和推进。
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发展,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系统改革,整体优化
在通识教育、研究型教学方法、国际化专业和课程、信息化学习资源和方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验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综合改革、整体优化。
正确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共性要求与个性培养、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3.立足实际,着眼长远
根据国家政策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按照师范类、非师范类两种类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区分专业类型性质,凝练专业方向,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培养特色。
同时,根据各专业的性质、特点、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毕业生调查等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优势专业,扶持新兴专业,增加紧缺专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修订工作的具体思路
精心设计,重点突破,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化发展;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学生可持续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培养方案应体现普通和拔尖、不同专业类型之间的区别;体现研究型教学方式的推广应用;体现名师的教学引领示范作用;体现实践实验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贯通”;体现教学信息化和自主学习资源建设;体现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1.分类设计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政策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按照师范类、非师范类(含基地班、交叉培养班)两种类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普通与拔尖的区别、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区别。
2.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一是强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办学规律进行整合和设置。
二是强化学科基础的导论课程,形成学科基础导论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调动低年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三是突出课程的研究型导向,明确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作为本专业和学校的研究型教学示范导向。
3.强化实践实验教学
体现全培养过程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主线贯通”。
文科建立个案分析、社会调查和社会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综合训练性开放实践教学体系;理工科对现有实验课程中的实验项目进行梳理整合,建立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层次相互衔接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
有条件的学院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实验课程。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本专业每年的实践实验教学内容和安排,体现四年“主线贯通”。
4.注重国际化培养
改革公共外语教学,突出听说能力培养,加强专业外语训练;加大双语教学课程、全外文授课课程和全外文授课专业的建设力度,引进原版外文教材,吸收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全外文授课课程和全外文授课专业的介绍或描述准确,且与国外优秀大学的相近课程和专业描述对接;为学生搭建国际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出国实习、访学、深造;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联合培养、合作办学,实现资源远程共享。
培养方案的主体内容按照国际化办学的要求实行中英文对照排列。
5.凸显教育信息化
加强课程资源的自我建设和引进力度,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开设在线网络课堂、混合式教学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讨能力;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开设不同等级的计算机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对学生修读在线网络课程、混合式教学课程提出明确要求,予以标注并附修读说明。
6.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
遵循“以生为本,以师为先”的理念,进一步压缩学时学分,重在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四、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努力构建一套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国内外高等教育接轨、体现高水平大学办学思想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各专业应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确立相应的目标和要求。
对毕业生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信宽容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正确判断的能力。
2.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一定领域的学科知识。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3.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及求实探索精神。
4.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5.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健身技能。
6.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教育专业素养。
五、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分师范类、非师范类两种类型,设置公共教育、专业类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四级课程平台。
公共教育课程总学分占30%左右,专业教育课程总学分占70%左右。
各课程平台由若干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师范类专业应修取教师教育课程模块18个学分(14个必修、4个选修),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原则上,各类专业的学生应修取课程总学分要求如下:
表一:
各类专业的课程总学分要求
类别
总学分
非师范类专业
师范类专业
交叉培养班
课程总学分
120-140
130-150
≤170
学制一般为4年。
理论课学分以一学期(16周以上)每周上课1学时为1学分;实验课、体育课等每周上课2学时为1学分;实践实验环节教学一周为1学分。
每门课程学分原则上不超过4个学分。
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如下:
表二:
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类别
模块
学分(个)
建议修
读学期
备注
公共教育
课程平台
公共必修
30个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
1-7
各专业所在学院自行商定开课学期报学校统筹
大学外语
12
1-3
第3学期通过英语四级可以免修第4或第5学期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否则必修
0
4-5
大学体育
4
1-4
第1学期集中安排,第2至4学期选项上课
通识选修
12个学分
人文科学类
12
2-8
学校将提供50%在线课程供学生修读;学生不得修取与本专业已开设专业课程相同或近似的课程;建议学生文理互选,兼顾艺体类;学生在辅修专业所修取的课程学分可按要求冲抵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
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
艺术与体育类
专业类基础
课程平台
专业教育
78-98个学分
大类打通培养
此三类课程平台总学分中,必修占60-70%;选修占30-40%
1-3
1.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应用、高等数学、高级程序语言设计、高等语文等课程纳入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由各专业所在学院按需提出开设申请,学校统筹安排
2.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由各专业分别开设3门以上课程,其中第1学期应开设“专业导论课程”或“新生研讨课”
3.各学院每专业应提供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3-5门;各学院每年须组织3-5场外籍专家的专业报告,学生的学习计入学生的素质拓展成绩单;每个专业应先提供3-5门在线课程,并逐步达到课程总量的50%;学生应至少修读2门在线课程方可毕业
4.交叉培养班须修取另一专业的20-30个学分
5.师范类专业应修取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见表四)18学分
专业基础
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
1-5
专业方向
课程平台
专业方向
4-8
(一)公共教育课程平台
公共教育课程平台分为公共必修和通识选修,公共必修课程共30个学分,通识选修课程共12个学分。
具体安排如下:
表三:
公共教育课程平台
模块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别
学
时
学
分
课内
总学时
周
学时
每学期
上课周数
课外
学时
建议修
读学期
备注
公共必修课程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
48
3
48
3
16
1-7
各专业所在学院自行商定开课学期报学校统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
32
2
24
3
8
8
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
48
3
32
2
16
16
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
96
6
48
3
16
48
1-7
大学
外语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
必
90
6
90
2
13、16
1-3
第3学期通过英语四级可以免修第4或第5学期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否则必修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
必
90
6
90
2
13、16
1-3
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
必
122
4
122
2
13、16
1-4
第1学期集中安排,第2至4学期选项上课
通识
选修
课程
人文科学类课程
选
12
2-8
学生不得修取与本专业已开设专业课程相同或近似的课程;建议学生文理互选,兼顾艺体类
社会科学类课程
选
艺术与体育类课程
选
自然科学类课程
选
(二)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
该平台主要是指大类打通培养的基础课程组合,应体现课程的整合、知识的融合、能力的综合等大类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原则上要求各专业开设3门以上课程,其中第1学期应开设“专业导论课程”或“专业研讨课”等,帮助新生全面了解本专业并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应用、高等数学、高级程序语言设计、高等语文等课程纳入该平台,由各专业所在学院按需开设。
(三)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各学院可按照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前4至5学期统一设置自成体系的课程模块,应尽可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体现科学性和前沿性。
师范类、非师范类必修课应在前6学期开设。
师范类专业还必须开设14分的教师教育模块必修课程,且教育、心理类课程不少于3学分,学科教育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
师范类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参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实施,具体要求如下:
表四:
师范类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生应
修学分
建议开课学期
备注
基础课程
心理学基础
必修
2
3-4
必修5个学分;选修3个学分。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类课程应涵盖儿童发展、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中学生心理辅导等内容;教育学基础、教育学类课程应涵盖教育哲学、课程设计与评价、有效教学、学校教育发展、班级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方法等内容
教育学基础
必修
2
4-5
中小学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
必修
1
1-5
教育学类
选修
2
5-8
心理学类
选修
1
5-8
技能课程
教师语言
必修
1
1-7
必修6个学分
书写技能
必修
1
1-7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必修
3
5-6
教学技能训练
(分专业开设)
必修
1
5-6
学科教育类课程
各学科教学设计
必修
2
5-6
必修3个学分
选修1个学分
课程与教材研究
必修
1
5-6
各学科教育类课程
(分专业开设)
选修
1
6-8
实践课程
教育见习
必修
2
3-6
必修
(不计入课内总学分)
教育实习
必修
8
7
(四)专业方向课程平台
各专业方向应开设3门以上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可作为本科生阶段与研究生阶段的过渡,倡导小班授课,倡导全英文授课。
师范类专业还应开设4学分的教师教育模块选修课程(参见表四)。
其它专业方向课程一般以1学分课程为主,授课学时不超过16学时,在4-8学期开设。
六、实践实验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集中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
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的学分设置,文科不低于总学分(含课外实践实验学分在内)的15%;理工科不低于总学分(含课外实践实验学分在内)的25%。
实验课达到16学时,应作为单独课程开设。
各实验室与实验设备应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教师必须接纳本科生参与其研究的课题,并进行研究型实验。
学生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获取应用型技能证书等,由学院认定相应素质拓展学分(参见第七条)。
表五:
实践实验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范类学分(个)
非师范类学分(个)
课内实验课程
文科≥9
理工科≥25.5
文科≥8
理工科≥23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
8-16
4-6
见习
2
6
毕业论文(设计)
6-8
6-8
其他实践活动
七、素质拓展学分
课外的第二课堂实行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具体参见《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华师行字〔2007〕35号)、《关于进一步落实<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华师行学字〔2007〕79号)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八、辅修、双学位课程
各专业应在第3学期至第7学期标识出不少于50学分的双学位课程供其他专业学生修读。
学生原则上修取不少于42学分方可申请辅修双学位证书。
学生选修另一专业双学位课程达到规定学分,并完成该专业的毕业论文,符合双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学校颁发双学士学位证书。
其中,符合学校辅修条例的,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九、关于编制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
(一)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简介。
2.培养目标。
3.基本要求。
4.主要课程。
5.学制及授予学位。
6.教学时间分配表。
7.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其中:
学分为总学分;学时为课内学时;专业选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为学生应修学分。
8.课程计划表。
其中:
打通培养的课程或多个专业合上的、名称相同、学分相同的课程必须使用统一的课程编号,并在备注栏中注上“合”字。
9.实践实习教学环节。
10.说明。
该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本专业哪几学期与哪些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相同;
第二,本专业分哪几个培养方向,修学专业选修课的方式;
第三,建议学生选择哪些学科门类的课程获取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二)本科课程编号的要求:
本科课程编号由八位数字组成,按下列方式编排:
4☆☆☆☆☆☆☆
开课单位编号课程类别码专业方向序号课程序号
1.开课单位编号:
开课单位按专业进行编号,公体部编号为330;理论课部编号为340;公外系编号为350。
各单位专业编号将原来的专业编号由第一位数字8改为4,如801改为401。
2.课程类别码:
公共教育平台公共必修课代码为0,专业必修课代码为1,专业选修课代码为2,公共教育平台通识选修课代码为3。
3.专业方向序号:
若专业选修课分方向组设置,同一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序号应相同。
如各方向均可选修的专业选修课,该序号为“0”。
通识选修课程如果区分模块开设,该位由学校统一给出模块编号。
为加强实验课程建设,各学院实验课程可以独立给予一个方向号,形成模块。
4.课程序号:
每类课程从“001”开始按顺序编排。
十、有关要求
1.有先行课的课程必须注明先行课的编号,且先行课必须提前开设。
2.要求每学期的周学时数控制在18-22学时的范围内,各学期学时应均衡分布。
3.原则上要求每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的总学分应是学生必须选修专业课学分的两倍以上。
4.人才培养方案应为中英文对照,同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5.所有格式要求见“附件2:
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6.本次修订工作时间安排见“附件3:
2013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时间安排”。
7.本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自2013级起执行。
附件2:
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学院☆☆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简介【黑体,小四】
【内容格式:
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学院简介单独作为一页,需包含各本科专业的历史、特色、教学资源状况等内容,字数不超过1500字。
专业编号:
4☆☆(按专业进行编号,公体部编号为330;理论课部编号为340;公外系编号为350。
各单位专业编号将原来的专业编号由第一位数字8改为4,如801改为401。
)
专业代码:
(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为准。
)
一、专业简介【黑体,小四】
【内容格式:
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简要介绍本专业的历史、特色、教学资源状况等。
)
二、培养目标【黑体,小四】
【内容格式:
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表述必须确切。
)
本专业培养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能力、能从事***(岗位)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基本要求【黑体,小四】
【内容格式:
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各专业应根据本次培养方案对毕业生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毕业生基本要求,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
)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2.
……
四、主要课程【黑体,小四】
【内容格式:
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课程之间用“、”隔开)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黑体,小四】
【内容格式:
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
学制:
☆年
授予学位:
☆☆学士
六、教学时间分配表【黑体,小四】
【数字格式:
TimesNewRoman,五号,单倍行距;文字格式:
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项目
周数
学分
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
备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军事训练
学年论文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
见习
毕业论文(设计)
复习考试
入学及毕业教育
学年总结
机动
课程教学
小计
七、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黑体,小四】
【数字格式:
TimesNewRoman,五号,单倍行距;文字格式:
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其中:
学分为总学分;学时为课内学时;专业选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为学生应修学分。
专业类必修课指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必修课、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必修课、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选修课、专业基础课程平台选修课、专业方向课程平台选修课。
)
类别
学期
课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计
百分比%
学
时
公共教育平台必修课
专业教育必修课
专业教育
选修课
计划开设
学生应修
公共教育平台选修课
小计
学
分
公共教育平台必修课
专业教育必修课
专业教育
选修课
计划开设
学生应修
公共教育平台选修课
小计
八、课程计划表【黑体,小四】
【数字格式:
TimesNewRoman,五号,单倍行距;文字格式:
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其中:
打通培养的课程或多个专业合上的、名称相同、学分相同的课程必须使用统一的课程编号,并在备注栏中注上“合”字。
“课程名称”一栏下面的具体课程应译为英文名称。
)
课程
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学时分配表
周学时
先行课
考试方式
双学位课
素质课程
课程课类
备注
授
课
实
验
课
外
公共教育平台
必修课
……
选修课
12个学分。
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
必修课
……
选修课
……
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必修课
……
选修课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计划 修订 指导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