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 文档编号:23662019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8.19KB
神农架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神农架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农架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农架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神农架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9日神农架林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神农架林区委员会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神农架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体现宏观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各项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林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克难勇进,奋发图强,紧紧围绕建设“一园四区”的战略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各类自然灾害的挑战,全力打造“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和“矿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1、生态保护卓有成效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259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退耕还林13.5万亩,保存率和合格率均为100%。
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
开展神农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纳入全省首个生态补偿试点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
完成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一期工程、自然保护区保护站所规范化建设工程、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对520户2300人实施生态移民。
生态保护更加有力。
森林覆盖率达到89%(保护区内达到96%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013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珍稀动植物种群数量大幅增加,金丝猴数量增至1280余只,种群数增至8个;陆续发现昆虫新记录种744种,植物新记录种45种。
实现连续30年无森林火灾和重大森林病虫害。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降低到11.3%。
重点规划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85%;城镇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年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2010年单位GDP能耗为1.35吨标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20%;主要污染物COD、SO2排放量控制在约束目标内。
2、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再上台阶。
“十一五”期末,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年均增长15.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1.3:
41.6:
47.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21.2%。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43.6亿元,年均增长24.9%。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有机茶、干果、蔬菜、中药材和畜牧业五大优势板块基地初具规模,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绿色食品加工、矿化产品开发步伐加快。
阳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水平大幅提高。
工业增加值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19.2%。
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
年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32.6%;年接待游客达到218.1万人次,年均增长20.4%。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亿元,年均增长16.3%。
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完成了区内旅游市场主体的整合,壮大了企业规模,企业投资实力增强,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服务功能得到了全面提高。
完善了重要景区景点水、电、路及观赏带建设,实现了景区景点通信全覆盖。
新建四星级以上宾馆饭店6家,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网”建设全面升级。
神宜、武神生态旅游公路全面建成,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00公里,是“十五”末的1.9倍,实现国省道等级化、区乡公路黑色化、村组公路网络化。
基本实现通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全覆盖。
宋洛110KV输变电工程建成使用,“木板”线改造完成,城乡电力网络改造升级,实现户户通。
“十一五”新增水电发电装机容量8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15.3万千瓦。
城镇功能逐步完善。
松柏滨河新区建设初具规模,新增城区面积30%。
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居民人均住房达到33.7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5.2平方米。
木鱼、大九湖集镇改造圆满完成。
全区城镇化率达到39.8%,比“十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
完成松柏和木鱼污水、垃圾处理及供排水管网改造等重点市政项目建设。
农村环境大为改观。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增强,耕地占补平衡。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沼气池建设让65%以上的农村居民受益。
改造农村危房1200户,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5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5.6平方米。
4、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总人口8.05万人,年均自然增长率4.5‰,控制在6‰规划目标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46元,年均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83元,年均增长13.5%。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4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控制在4.5%规划目标以内。
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0.69人/亿元,控制在0.7人/亿元规划目标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制定实施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边远乡镇初中寄宿生交通费补助、高寒地区在校生取暖费补助、交通事故救助等系列惠民政策。
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初步建立了涵盖城乡、相互衔接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发展。
合理布局教学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0%,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加强。
科研、科考、科普工作协调发展,科技三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
千人拥有医院病床数2.8张,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5人。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文化站全覆盖,神农架体育馆建成。
其他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5、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创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取得进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完成。
旅游管理体制和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过去的五年,是全区上下解放思想、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五年,是保护成果最丰、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影响明显扩大、整体形象显著提升的五年。
“十一五”时期取得的建设和发展成就,为“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神农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是一个宏观背景向好、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环境。
1、宏观背景
全球发展呈现新变化。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流,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外部环境中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国内发展呈现新趋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中期加速推进阶段,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
但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失衡,面临的经济转型加快、社会转型加速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
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主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然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省内发展呈现新机遇。
全省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国家着力构建“两横两纵”经济带,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重大契机。
2、机遇与优势
政策机遇。
从宏观政策看,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推进中部崛起,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政策取向将更加突出。
国家将神农架列为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及三峡库区影响区和南水北调水源区,我区将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
从全省发展战略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主体功能区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同时,省委、省政府将神农架列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区以及全省生态补偿的试点地区,我区将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上实现重大突破。
项目机遇。
“十二五”期间,随着神农架机场、十宜铁路、保神高速和电力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区交通、电网瓶颈得到根本改善。
作为全省重点投入的十大景区之一,旅游重大工程的实施,绝版景区的打造,将促进旅游业裂变式发展。
阳日循环经济产业园、盘水生态产业园和木鱼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以及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促进我区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
品牌优势。
神农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亚洲生物多样性永久示范基地,是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神农架”享誉海内外,“野人之谜”举世闻名,这些品牌优势将转化为巨大的发展优势。
后发优势。
全区人民在长期保护与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开放的思维、包容的胸怀、保护的意识、发展的愿望,为神农架腾飞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我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这些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将在“十二五”期间转变为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3、困难与挑战
协调保护与发展任重道远。
保护好神农架是第一职责,发展好神农架是第一要务,共享发展成果的民生期盼和重要的生态地位,决定了我区面临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强保护的双重压力,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将贯穿我区建设始终。
夯实发展基础任务艰巨。
产业规模需进一步扩大,经济的稳定性和安全度需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城镇配套服务和辐射功能需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发展需进一步加快。
激活发展要素迫在眉睫。
全区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亟待提高,分布和结构亟待优化,投融资方式亟待创新,融资渠道亟待拓展,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
总之,“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提升自身地位的赶超期,实现全面腾飞的助跑期,工作基础优势的释放期。
全区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必胜信心,牢牢把握机遇,妥善应对各种挑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抓保护,凝神聚力谋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优化保护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低碳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好“一园四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立区。
始终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在维护和提高生态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坚持旅游立位。
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机遇,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态经济发展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最终形成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以生态农业和林业为基础、以生态工业为支柱、以其他产业为辅助的经济结构。
坚持项目立业。
坚持围绕产业立项目,围绕资源与市场选项目,围绕政策争项目,围绕效益定项目。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大力发展重大产业项目,培育高科技项目,通过项目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民生立信。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坚持作风立身。
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
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带领发展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优化保护与发展方式,建设“一园四区”,生态保护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品质和科学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保护和建设好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发展区。
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6亿元(当年价),年均增长10.8%;三次产业比重为7.5:
44.1:
48.3;地方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53亿元,年均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90亿元,年均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22亿元,年均增长16.5%;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32%;游客年接待量达到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35.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3%,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36.3%;城镇化率达到52%。
科学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0.63件。
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动植物种群数量稳定增加。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1%,森林蓄积量达到2238万立方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2%,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耕地保有量6830公顷。
人民生活总人口控制在8.2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以内。
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5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64元,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40元,年均增长10.5%。
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类别单位
2010年实际
2015年规划
十二五年均增长
省十二五目标
指标
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2.3
24.6
10.8
10
预期性
2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亿元
11.3:
41.6:
47.1
7.5:
44.1:
48.3
—
10:
47:
43
预期性
3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1
2.53
18.1
12
预期性
4
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上)
亿元
11.32[43.6]
23.6[90]
15.8
15
预期性
5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9.22
16.5
15
预期性
6
城镇化率
%
39.8
52
2.44
52
预期性
7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47.1
48.3
[1.3]
预期性
8
服务业就业比重
%
28.6
36.3
[7.7]
预期性
9
旅游经济总收入
亿元
7.5
30
32
预期性
10
旅游接待人次
万人次
218.1
1000
35.6
预期性
二、科学教育
11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9
100
96.9
约束性
12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0
90
[10]
95
约束性
13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
%
1
1.5
[0.5]
2
预期性
14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
件/万人
0.25
0.63
20
1.5
预期性
三、资源环境
15
耕地保有量
公顷
6900
6830
[-1.1]
约束性
16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150
130
[-10]
[-10]
约束性
17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2
0.4
14.9
0.51
预期性
18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65
85
[20]
15
预期性
19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
%
3.8[20]
2.4
[-12]
[-16]
约束性
20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20]
2.4
[-12]
[-17]
约束性
2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化学需氧量
万吨
0.1
0.2
14.9
未定
约束性
二氧化硫
万吨
0.02
0.17
153
未定
约束性
氨氮
万吨
0.012
0.012
-0.5
未定
约束性
氮氧化物
万吨
0.35
0.37
1.17
未定
约束性
22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
89
91
0.4
41.2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2013
2238
2.1
约束性
四、人民生活
23
总人口
万人
8.05
8.25
0.5
0.6
约束性
24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套
218
[5945]
预期性
2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
5以内
—
5以内
预期性
26
城镇净增就业人数
万人
[5463]
[5500]
—
预期性
27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1.3
1.5
4
约束性
28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
90
95
1
95
约束性
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1146
18364
10.5
10
预期性
3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4083
6740
10.5
10
预期性
31
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
%
1
5
—
6
预期性
32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人/亿元
0.69
0.38
—
约束性
注:
1、[]为五年累计数;2、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化物;3、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4、十二五GDP增长速度为可比价;5、总计32项指标,较省20项指标多2项,减少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项指标,新增了旅游总收入、接待人数和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3项指标。
三、优化生态保护方式,建设国家公园
坚持“保护第一”方针不动摇,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文明就是优势”的理念,创新保护体制机制,实行分区管理,实施分类保护,提升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水平,建设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为一体的生态优美、自然和谐的国家公园。
(一)实行分区管理
按照国家公园分区功能定位,实行分区科学管理,推动绿色行政建设,提高生态统筹能力。
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九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燕子垭等10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将木鱼、下谷、大九湖、红坪、新华等乡镇纳入国家公园建设范围。
根据保护需要和现有的土地权属、未来游憩使用情况,将国家公园分为生态保护区、自然生境区、休闲游憩区和传统利用区,并在松柏、阳日、宋洛等外围地带设置服务区和引导控制区,对国家公园有效运转提供服务、支持及保障功能。
各分区严格执行区划管理措施,明确不同的保护和开发强度。
(二)实施分类保护
根据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各类公园及其内部区划层级要求,实施分类保护。
国家自然保护区。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旗舰物种栖息地保护为重点,以逐步恢复、发展和稳定金丝猴、珙桐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境为主要任务,通过实施保护、科研、发展、社区共管、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抓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珍稀濒危动植物繁育、GEF五期、生态公益林补偿、生态移民搬迁等保护工程。
建设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科普和生态文明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家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示范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
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森林景观保护为重点,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开发利用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合理保护、开发和充分挖掘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资源潜力。
重点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和游客安全保护。
实施封山育林、疏林补植、风景林改造等工程。
对209国道沿线,307省道、双神线沿线、武神公路沿线和旅游景区可视范围内环境实施生态修复。
建设集观光游览、度假避暑、休闲娱乐、疗养保健和科普教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
以泥炭型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保护为重点,按照“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总体要求,实施大九湖湿地保护与修复二期工程,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动态监测,逐步扩大大九湖亚高山湿地面积,进一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
在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全国领先、生态良好、风景优美,集湿地旅游、科普、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亚高山示范湿地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以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景观保护为重点,加快以自然保护区、木鱼、新华、下谷等乡镇境内特色地质地貌景观保护与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
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三)开展交流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力度。
搭建科研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开展宽领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保护研究,建立科研、科考、科普实习基地,强化科技对保护的支撑作用,加快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的步伐。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绿色文化、传播绿色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具有神农架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保护与发展新跨越,不断提高神农架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四、优化旅游发展方式,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区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创新发展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壮大市场主体,优化旅游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彰显生态文化,打造绝版景区,拓展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产业裂变式发展,形成“大资源、大投资、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筑牢神农架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核心板块地位,将我区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区和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一)壮大市场主体
加快整合和开发旅游资源,不断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农架林区 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二 个五年 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