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推行农村社区化 宅基地换房屋农民住楼1121瞭望.docx
- 文档编号:23654695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28.96KB
山东诸城推行农村社区化 宅基地换房屋农民住楼1121瞭望.docx
《山东诸城推行农村社区化 宅基地换房屋农民住楼1121瞭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诸城推行农村社区化 宅基地换房屋农民住楼1121瞭望.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诸城推行农村社区化宅基地换房屋农民住楼1121瞭望
山东诸城推行农村社区化宅基地换房屋农民住楼
2010年11月21日19:
26 瞭望
瞭望2010年第47期封面
“撤村并居”是与非
土地需求紧张的现实,再加上政策执行中涉及“建设用地指标”,有人士也因此怀疑农村社区化的真正动机,被认为至少是“非单一目的驱动”。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
诸城“撤村并居”的“农村社区化”改革探索,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
有媒体评论认为,“诸城是整建制推行农村社区化的先行者”。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更是认为,“诸城市在2007年找到另一种焕发市民活力的‘良药’:
两公里社区服务圈,使得农民在两公里之内就能享受到各种文化设施,这加强了农村的文化建设。
”在他看来,“这些农村社区文化活动改变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习惯,新文化氛围的改变,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
不同的声音则认为,这是推行城镇化的“大跃进”,是意在获取城市建设指标、充盈政府土地财政之举。
事实上,从1985年至1987年还未改市时创造“商品经济大合唱”,到1988年至1991年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再到1992年以后制定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及后来的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再到此次“农村社区化”,诸城的每一次探索,都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
动因
对于撤村设社区是不是急功近利,诸城市委副书记张洪全的回应是“水到渠成”,是农村社区化发展的必然。
而且,诸城农村社区化探索早于撤村设社区政策三年。
正因为此,2008年4月,民政部公布了全国296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名单,诸城市是其中之一。
诸城同时还是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化管理改革的试点市,也承担着潍坊市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农村社区化建设的试点任务。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了解到,诸城市的社区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7年,诸城市开始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了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以两公里为半径,把全市1249个村庄及有关单位,按照地域相邻、习俗相近的原则规划建设208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涵盖5个左右的村庄、1500户左右。
2009年,诸城市再次提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即在农村以社区为单元,统筹推动公共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组织、聚合居住等工作,以求实现积聚、集约发展。
在当地政府看来,农村社区化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依托自然村设置的建制村(行政村)的存在,仍然在农村基层表现出不适应。
另外,如果建制村与农村社区长期并存,当地政府担心很容易在农村基层产生一个新的管理层级。
2010年6月开始,诸城市撤销1249个建制村,以此来推进“农村社区化”的发展。
对于“撤销建制村”的动因,诸城市政府的说法集中于四大原因。
一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入推进受到影响。
由于建制村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一些公共服务产品,如标准化警务室、标准化卫生室、标准化服务厅等很难在每一个村庄都建设。
在社区内部,也出现了中心村与非中心村的差别。
二是农村基层的生产要素难以集约利用。
由于建制村的界限壁垒,土地流转难以推行。
而且,由于建制村的存在,合作经济组织辐射范围小、带动能力弱。
而一些半空壳村的宅基地长期闲置,农村基层的特色产业园区不便于统一规划,难以形成。
三是农村基层由于受宗族派性影响,农村的民主政治难以推行,选人难、用人难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难以普及,特别是供气、供热、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宽带网的铺设等,依托原来的建制村很难普及。
不过,无论是在社区实地调研,还是接受采访时一些干部言语间的流露,土地无疑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诸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857家,城区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向农村扩散,带动20多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当地干部看来,诸城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生产要素在城乡流动与聚集的阶段,包括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
诸城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对本刊记者表示,诸城工业基础较好,在一些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农民集中居住,这也“便于土地的综合利用”。
也就是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诸城对“土地的综合利用”的需求,也为诸城推行的“中心城区——镇驻地——农村社区”的框架体系提供了平台。
具体来看,诸城以大中城市的标准建设好中心城区,提高中心城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势必涉及用地的增加。
事实上,诸城在拉起大中城市发展框架过程中,实施三处街道驻地外迁,城区实际规划建设面积达到4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70多平方公里。
以现代化县级市的标准建设城镇。
与用地密切关联的内容是,为提高镇域工业化水平,在13处镇(街)建起24个工业园区、17处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为镇域工业发展搭建载体,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
同时,以现代城镇的标准建设农村社区,其中规划建设各类产业园区300多个。
本刊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诸城市在承接青岛市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相关的企业达70余家,部分业已落地,部分处于商谈中。
投资企业看重诸城便利的交通、相对便宜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政府对此也具有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对接青岛的产业转移,诸城市规划建设了青岛产业园区。
青岛产业园区设计了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仓储物流等十大功能区。
下一步,园区计划在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
在此之前产业转移的成功案例之一便是北汽福田的落地。
据当地政府介绍,福田汽车诸城汽车厂由当地一家规模不大的制造企业发展而来。
当初为吸引福田汽车到当地投资,政府部门把600多万的资产连厂带人一并无偿划给了北汽福田。
目前,福田诸城汽车厂已经成为福田汽车产业核心制造基地,总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超过14亿元,员工超过3700人。
有研究者表示,城市扩张难以避免“圈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地区吸引“凤凰”栖息也离不开土地这一资源要素。
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干部表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两大出发点在大的方向上并没有错,关键要把握好进度和节奏,切实保障上楼的老百姓利益。
”
两本账
诸城,四通八达的交通、整洁的城市,还有新楼林立。
在诸城的208个社区中,共有78个农村社区开工建设住宅楼952栋,建成后可容纳1.8万户居民入住。
对于建设这些楼房的资金来源,诸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孙鲁安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在城中村、城郊村和镇驻地,所有聚居楼房的建设都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形式操作。
具体的做法是,在符合市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由开发商开发建设。
居民安置楼由开发商与居民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既有货币补偿,也有实物补偿。
楼房建设的标准、规模等也由开发商与居民直接商定。
开发商投资建楼后,补偿则是通过在置换出的土地上进行经营开发,房屋面向市场。
这种运作方式在安置楼的建设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至于镇下面的安置楼的建设,孙鲁安说,资金主要由镇政府承担,市里没有具体的指标,依据镇一级政府自身的实力而定。
还有一种资金来源是镇一级政府与开发商签订协议,交由开发商运作。
通过企业实现居住区的建设。
孙鲁安表示,为了保证安置楼的质量,部分社区首创了代表参与的监督形式。
即每几户居民选出一名代表,全程参与到建设的全过程,有什么问题及时就能反映。
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职责是对五大责任主体的监管。
包括勘察、设计、建设(开发公司)、施工(开发公司通过招投标引进的施工企业)、监理。
“最重要的是对安全和质量的监督”,孙鲁安补充道。
除了资金,避不开的是土地。
诸城市土地局勘测站站长曹玉健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安置楼的建设用地主要包含三大块:
一是存量的建设用地,二是每年部、省、市层层划拨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三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进行的周转指标。
在土地置换方面,曹玉健介绍,山东省下达给诸城市的指标是2010年到2020年共计一万多亩。
至于置换出来的土地用途,“要建楼的话,肯定要占用别的土地,置换出来的地主要还是用于农民安置”,曹玉健说,“以前住平房,基础设施可能不好,供水、供暖等都要用地”。
据诸城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安文丰称,如果农民全部迁到社区中心村居住,保守估计,将腾出8万亩旧宅基地复垦为耕地。
下一步,曹玉健介绍说,诸城将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抓手,每年重点整体改造偏远村、空心村50个左右,聚集5000户以上,复垦旧村址4300亩,年节余3000亩建设用地指标。
把这些指标储备成周边土地,每年的土地收益有两3亿元,然后再把这笔钱用于开展新一轮村庄居民点土地综合治理,以此循环。
在土地的背后,农民是一个绕不开的巨大群体。
在部分地区,农民上楼,一次性补偿比较到位,老百姓也基本满意。
但当地有部分农民对长远却存有担忧,“如果以后遇到自然灾害或是其他突发情况怎么办?
”当有人问及当地政府部门人员,如果老百姓到城里后没有稳定的收入怎么办?
得到的回答是“找工作啊,这不城市化了吗?
”
对于当下在全国试行的农村社区化,有研究人士认为,短期安置可以做到,但是如果长期不能稳定就容易成为流民。
要实现稳定、持续、无痛地转化成城市人口,需要有全面而又长远的考虑。
其一,住房的保障。
要让农民基本满意,要能满足长期的居住需求。
农民宅基地户与户之间布局相对分散,除了本身面积较大外,房前屋后还有不小的面积。
房屋置换中,即使按居住面积一比一置换,农民所能无偿分到的住房面积也通常比原来实际拥有面积小。
如果再把小区公共面积分摊在置换的面积里,农民实际拥有的居住面积更小。
在诸城,各镇(街)政府的“合村并点盖楼计划”经上级政府批准后,自行组织实施。
镇(街)政府在获取批准后,在丈量村民住宅和评估村民房产价值后,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农民住房。
房地产开发权由地方政府授权相关企业组织实施。
据介绍,在诸城市的农村,无论原来住房的新旧、面积的大小,一律按80平方米住房给予补偿,其存在的问题在于:
一是居住面积难以满足农民的住房需求。
且不论原来的住房习惯,在一些人口较多的家庭,除去厨房和卫生间,留给五六口人的空间实属太小。
再者补偿问题。
由于对原来的住房一视同仁,不予补偿或是给予相同补偿,对于已经住了10年、20年的家庭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部分新建房屋家庭对此存有异议。
甚至有家庭因为建房,花光了所有积蓄。
还包括农民购房的非自愿性。
农民房产单位面积估值必定低于新建楼房单位面积的价格。
本刊记者走访一些社区调研发现,农民要想获得同等面积的住房,则需要倒贴数额不菲的购房款。
其二,体面的就业。
具体表现为有长期稳定的工作,同时要拥有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
农民由自己盖房转住居民楼,不仅仅是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新的社会生态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也将形成。
对于农民,其不只要求良好的居住环境,更看重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在诸城,就业带动也是实现农民聚居的重要举措之一。
枳沟镇乔庄社区依托工业园而建,桑莎集团在这里建设了制衣分厂。
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分厂吸引了乔庄及周边800多名妇女入厂工作。
从现实情况来看,与包含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的体面就业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当地对此也鲜有提及。
农民集中居住于楼房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水平可能会下降,这就需要有更高的保障,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并进一步提升。
其三,非就业人口的保障。
除了适龄劳动力,农村老人与小孩则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两大群体的生活保障如果完全依赖于就业的家庭成员,则难以实现完全保障。
调研中记者也发现,“上保险”正是农民的一大诉求。
透明度
此前,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城乡统筹“要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机制来带动农村的发展,包括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
诸城的探索与这一思路有诸多切合之处。
但让农民集中居住进行土地置换,则留下了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操作空间。
一是农民集中居住的土地的性质。
是否可以流转还需要明确建设用地的性质,如果属于国有土地则可以进行市场买卖;如若不是,则仍旧属于集体建设用地,农民住楼后仍旧需要土地证,而房屋则不能买卖。
或者需要按征地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变为国有才能进入市场。
实际操作中,在农民集中居住的小区,房屋同时面向了市场。
二是宅基地置换出来的土地性质。
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建设。
而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腾出来的宅基地则用于复垦,以置换建设用地。
而集中住楼后腾出的部分宅基地则用于房地产开发,其面向市场后,土地的性质也已发生了改变。
对于城中村的部分,当地干部特意强调,“这是旧城改造项目”。
三是“村改居”的时机是否成熟。
山东省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秦庆武介绍,一般说,应在城市化水平达到60%~70%,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农业劳动占比不大时,“村改居”时机才比较成熟。
因此,秦庆武也认为,这种试验个别地方探索可以,但应谨慎推进。
对于让农民集中上楼,“被上楼”一词频频见诸网络。
网络上对此的论战早已展开。
赞同者中,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是代表之一,其列举的宅基地换房集中居住的好处包括:
有利于守住18亿亩耕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大大节约;农村公共品供给更加有效;农村治理更加有效;农民的住房变得可抵押,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等。
反对者把目光瞄准了政策的目的以及农民利益的保障上。
各地在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让农民以宅基地置换房屋的最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这是推行此政策的政府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代表性的反对观点认为,让农民住楼、改善居住环境的背后,凸显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然,抑或是当地政府膨胀了的政绩观。
事实上,在推进居民聚居融合的过程中,会否出现大拆大建也一直是诸城市所担心的问题。
就具体执行的镇(街)这一主体,政府部门一份9月份的材料里特别提醒,“注意教育和要求镇(街)充分认识,撤销建制村并不是大规模地归并自然村,更不是强拆自然村,也不是大规模地合村并点。
引导农民聚合居住,要通过公共服务的吸引、政策的引导、基础设施的改善来实现,而不能急于求成”。
从国土资源部此前在24个挂钩试点省份试点工作情况的快速调研报告来看,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一些地方将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片面理解成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和降低政府土地取得成本的手段,偏离了增减挂钩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初衷。
”
另一方面,业界普遍比较担心的问题是,此举是否与农村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已经到了农民集中住楼的阶段。
有研究人士认为,农民生活还很不富裕,经济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在这样的新农村建设中,会否导致农民返贫,甚至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是普遍的担忧。
就诸城本身来说,市委、市政府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考核激励机制,也成为镇一级政府热衷于农民“上楼”的推动因素。
其在奖惩措施中规定:
凡进入潍坊市小城镇建设提升考核前10名的镇,列入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给予70万元的奖励;对不能按要求完成镇(街)驻地改造、农民居民点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社区集中供暖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在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并对相关责任人及时进行调整。
70万元奖励的动力和“一票否决”的压力,二者至少得考虑其一。
再者,从调研的情况看,安置房的建设,真正的主体成了开发商,市场化的运作虽降低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速推动农民的聚居,但在利益驱动下出现的一些苗头需要警惕。
诸城“新农村”故事
2010年11月21日19:
26 瞭望
村民说,“我们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求生活能够安稳,能长期维持下去”;干部说,“我们做的是有益于改善村民生活的工作,一些村民似乎并不领情”。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
一阵大风突然刮起,高楼林立的聚和苑小区尘土飞扬,不远处近1000平方米的小区休闲广场上,老人们领着小孩四散奔跑。
风停后,又悉数聚集到广场。
这是诸城市枳沟镇初冬某下午的一瞬。
目前,诸城市承担着三个试点任务,民政部“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国土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试点市”,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化管理改革试点市”。
2007年,诸城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了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以2公里为半径,把全市1249个村庄及有关单位,按照地域相邻、习俗相近的原则规划建设为208个农村社区。
在这个“三试点”市中,枳沟镇又走到了最前面。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徒步来到了距离小区2公里的旧村,远远就看见枳沟镇驻地改造拆迁示意图。
从中得知,枳沟镇“农村社区化”项目计划2010年年底完成拆迁205亩,涉及247户住户,拆迁建筑面积47626平方米。
其目标是,“打造以聚和苑集中居住区为中心的商业一条街”。
在包括枳沟镇在内的诸城“农村社区化”三个乡镇,已经搬迁的、留守原地的、接到通知即将搬迁的多位村民,各自向本刊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枳沟二村,最后3户
距离诸城市区20公里的枳沟镇枳沟二村,81户村民已经有78户搬入了新的楼房。
离旧村大约2公里,离枳沟镇人民政府大约300米的聚和苑是这个村村民们新的住所。
本刊记者走进小区,五栋建筑已经建设完毕,旁边是正在施工的两栋楼房。
一位苏姓村民指着对面的学校对记者说,现在的新家,感觉方便、舒适,“小区的对面就是学校,孩子上学也不用担心。
”村民们告诉记者,房子是按户给,每户80平方米,村民不用掏一分钱。
需要更大的面积则要自己花钱购买,每平方米1200元。
80平方米的户型没有库房,花钱购买更大面积的户型才有库房。
每间库房大约15平方米,每平方米1100元。
“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不同,农村的家同时还承担起了仓库的作用,比如各种农机具、种子、化肥、收获的农作物等,都搬上了楼房,这些问题怎么办?
”有村民表示担忧。
因此,村民普遍反映,80平方米的房子不够住。
普通人家一般五六口人,再加上地里的收成、种地用的农具、农用车等,不购买更大面积的房子就满足不了基本需求。
花钱买房,少则两三万,多则10万有余。
除了面积,村民心里还有一本生活成本账。
目前,不少地区的农村还是采用烧柴(农作物秸秆)做饭,搬到单元楼再烧柴做饭已经不现实。
村民黄华(化名)告诉本刊记者,搬到楼里后,电费没有变化,但是水费更贵了,而燃气费比城里还贵。
城里面是2.8元/每立方米,小区里则达到3.8元。
至于具体原因,有村民表示,“据说是因为管道铺设的原因。
”
一位孙姓村民和两位苏姓村民表示,以前在村里就不用考虑燃气费,一把草或是几根木柴就可以煮饭,现在“一切只能是钱做主了”。
由于小区的居民今年8月份才搬过来,依据相关优惠政策,第一年的取暖费全免。
“今年不要了,那明年呢?
以后每年都少不了。
”据村民们粗略估算,仅取暖费一项,80平方米的房子一年大约就要2000元。
“以前房前屋后还能种一些蔬菜,现在全都要花钱买”,几位村民七嘴八舌讨论着。
黄华的儿媳说,一年增加的生活成本,“没有5000元到8000元下不来”。
除了生活成本上升外,村民普遍反映,种地也比原来远。
枳沟二村81户村民中,还有3户仍在原地。
村民们的原话是,“搬不出来!
”其中一户告诉本刊记者,家里一共是5口人,无偿提供的80平方米不够住,花钱买又实在拿不出钱,所以只好留下。
另一家因为与父母分开住,家里一共3口人,但由于房子才建好两年,一来新建的房子就这样被拆感觉可惜,二来建房已经把积蓄花光,也无力承担新的购房压力。
“所有房子不论好歹,全部拆除,又没有任何补偿,新建的房子当然舍不得了”,郭姓村民对本刊记者说,“自己家的住了十几年,要有钱,我们也想搬。
”
对于村民的一些诉求,或是未能按照安排进行搬迁的住户,当地一些干部认为,“近乎为难”、“故意刁难”。
对于自己所做的有益于改善村民生活的工作,“一些村民似乎并不领情”。
由于其他村民已经搬走,水已经停止供应,剩下的3户村民吃水是从井里压取。
官庄店村,没有落款的拆迁通知
一片11层的高层住宅正在兴建,多已封顶。
工人们有的在铺设一些管道,有的在对路面进行硬化,几台挖掘机正在施工。
在诸城舜王街道下辖新建的农村社区——红星社区,本刊记者想用镜头留下这些场景时,被工地负责人发现,并送到了诸城市华龙房地产开发公司(红星建筑公司)总经理宋旭亮面前。
宋拒绝采访并坚持让下属派车把本刊记者送回宾馆。
在二次返回红星社区行程中,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搬迁到红星社区的都是城乡结合部的村民,房屋置换出来的土地都将用于房地产开发。
工地上,一位工作人员也透露,正在建设的楼房只是第一批,如果全部建成后将能入驻大约2000户居民,“每户能分到200平方米。
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进行置换,包括20平方米的车库。
”
按照计划需要搬迁入驻楼房的村民告诉本刊记者,一套宅基地置换两套房,每套房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目前,已经封顶的楼房是为官庄店村修建的,该村大约800户村民。
而官庄店村和官庄村一共约1800户居民,全都需要搬到正在修建楼房的地方。
官庄店村距离诸城汽车站坐出租车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毗邻潍河,被认为是黄金地段。
村民介绍,为了方便拆迁,赶工期,让老百姓自己租房住,搬进楼房期间的租房费,每平方米补助8元。
有村民出示给本刊记者一份名为《诸城市官庄店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通知,其中奖励费目录明文规定:
“凡在拆迁公告规定期限20天内签订拆迁协议,房产证、土地证交拆迁方并拆除房屋的,对被拆迁人每户每提前一天给予500元奖励,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10000元。
”
但这一通知,既无落款,也无任何单位公章,只有一个日期,“2010年3月10日”。
在村民周洪发家里,老人拿出厚厚的一沓纸,那是村民们针对房屋拆迁置换提出的意见。
老人同时还拿出了一份按有一百余个村民手印的拆迁反对书。
在众多的村民意见里,本刊记者仔细翻了一遍,不住高楼和换开发商成为共同的诉求。
村民大多希望按五六层开发。
村里一位姓宁的老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关于房屋要拆迁,要集中入住楼房一事,村民们事先完全不知晓。
针对此事,村里没有开过党委会,也没有和村民会商过,“我们早就知道北边建楼房,大家都看得见。
但是谁都没想到是给我们建的,房子都封顶了,直到要拆我们的房子了,我们才知道房子是给这里的居民盖的。
”
在房屋面临拆迁前,村里的数百亩耕地就已经于2009年9月被征收。
周洪发告诉本刊记者,去年9月,村委会以建学校和修路的名义,征收村民的口粮地近400亩。
每亩地赔偿4万元。
在周洪发给记者出示的一份上访批示里,山东省农业厅在批复中的数字是296亩。
对于村民不愿搬到楼房的原因,宁姓老人向本刊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意见:
一是对建筑质量存有担忧。
在工地施工的工人曾有多人告诉村民,在不该浇筑水泥的时节,为了赶工期,施工时完全没有考虑此因素。
老人说,在温度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浇筑的水泥不够牢固。
而建房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件大事,哪怕一点点都马虎不得。
对于统一性的搬迁,房屋好与坏都会分配到人,所以村民普遍存有担心。
二是房屋的户型不切合老百姓的住房需求。
老人说,一间屋子,放下一张床后,就几乎没有空间了。
不能满足需求,老百姓自然不会满意。
三是上楼后费用高。
尽管在没有落款的《诸城市官庄店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里明确表示,“安置区内,电梯运行费、电梯维护费、电梯更换费、二次供水费自安置房竣工后50年内予以免除。
”但村民认为,这份没有落款和责任人的通知,不可信。
“开发商没有信誉,老百姓感觉不可靠,说不准两三年后就没人管你了”,老人说。
即使这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诸城推行农村社区化 宅基地换房屋农民住楼1121瞭望 山东 诸城 推行 农村 社区 宅基地 房屋 农民 1121 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