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3653878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40.91KB
届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届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宣城八校2018届高三3月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1至第4页,第Ⅱ卷第5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范围:
必修1、必修2第一至五单元。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9年在皖南屯溪修建飞机场时,安徽省博物馆文物工作者清理发掘了多座土墩墓,出土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原始青瓷器300余件,器形有尊、壶、杯、盂、瓶、盉、瓿等(如图1)。
材料主要表明
A.安徽地区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B.西周时期中国已出现原始青瓷
C.青瓷主要集中于中国南方地区
D.在生活用具领域最先出现青瓷
2.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武帝建议:
“天下豪桀兼并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
”该项主张的实质是
A.以郡县制来遏制王国势力B.强化分封制在地方上的作用
C.实行推恩令剥夺地方权力D.迁移郡国豪富加强中央集权
3.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评论道: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白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据此,沈既济认为
A.科举制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州郡察举无法选拔贤才
C.选拔人才权应南礼部把持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素养
4.康熙七年(1668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广东巡抚王来任上疏请求复界,清廷以“海氛未靖”为由拒之,但默许“以海边为界……听民出田界外”。
对此现象理解最全面的是
A.康熙年间曾一度松弛闭关政策B.清廷已意识到闭关政策的危害性
C.清廷内部存在开放和锁国之争D.小农经济的特点无须要对外开放
5.阅读下列两幅与安徽相关的近代战争形势示意图(图2、图3),这两幅图可以说明
图2图3
A.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一直在南方B.近代安徽是民主革命的后方基地之一
C.长江流域是近代战争争夺的重要区域D.新、旧民主革命的战略态势明显不同
6.1863年李鸿章致曾国藩的一封信函中说:
“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
且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
”据此,李鸿章强调
A.全方位学习西方势在必行B.创办军事工业是洋务派的使命
C.洋务运动最先从上海兴起D.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尤为必要
7.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
1月26日,双方发布《孙文越飞宣言》(如图4)。
据此,你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1)目前在中国不适宜实行共产主义或苏维埃体制;
(2)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早在1920年9月27日有关放弃在华特权与利益的宣言;
(3)就未来中东铁路的管理与重组达成相互谅解;
(4)苏维埃否认在外蒙古有任何帝国主义企图或政策。
图4
①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占主导地位
②苏联力图为中共争取合法政党的身份
③维护国家主权是孙中山与苏联合作的前提
④共产国际竭力支持国民党的改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同清末中国人开办的和外国人开办的T厂一样,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开办的工厂(和矿场)大都集中在上海、天津,以及江苏、辽宁、河北、广东、山东和湖北的一些地方。
出现该现象的根源在于
A.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经济发达地区盛行“实业救国”
C.国共十年对峙的政治现状的影响D.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地理优势
9.中国是“礼仪之邦”。
到了清代,传统礼仪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军政,小到衣食住行、举手投足,无不做出详尽的规定,但晚清时期中国礼仪发生巨变(如图5)。
决定这一巨变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渗入B.近代民主革命的推动
C.近代城市经济生活日渐开放D.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10.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进入共区。
此前他曾把中国的共产主义描述成一种“农村共产主义”,机械学习苏联革命道路,但在他访问了延安并与毛泽东交谈后,他把中共提高到了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
斯诺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
A.“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新型革命道路
B.苏俄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D.长征中的红军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
11.表1是某一资料统计的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军伤亡人数。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表1
时期
年份
阵亡
负伤
合计
第一时期
1937年
125130人
224232人
349362人
1938年
249213人
485804
735017人
A.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大溃败B.抗战初期的国民党积极抗日
C.国民党奉行了片面抗战路线D.国民党正面战争是主要战场
12.图6是1950~2010年安徽省人均粮食产量波动周期分析示意图。
其中最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共党内“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
B.工农业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
C.安徽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摧残
D.农业服务于工业的政策指引
13.尼克松总统在1970年10月欢迎来访的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随后又在1971年2月的《世界形势报告》中,多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非“红色中国”)的说法。
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外交关系B.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C.已开始放弃遏制新中国的政策D.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已破产
14.图7是漫画家英韬的作品《徒劳》,该漫画反映的最准确的寓意是
A.台独势力自欺欺人
B.海峡两岸关系僵化
C.“一国两制”的出台
D.祖国统一不可撼动
15.有人曾嘲笑梭伦所编订的法律好象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
梭伦对此的答复是:
当破坏协定对双方都不利的时候,人们是会遵守相互间的协定的。
这表明
A.雅典城邦崇尚民主和法治B.梭伦改革的举措具有中庸色彩
C.雅典民主政治的雏形形成D.梭伦认为法律可协调各方利益
16.公元429年,狄奥多西二世任命了一个由七名官员和一名法学家组成的八人委员会,不仅对君士坦丁皇帝以来的敕令进行汇编,而且把法学家的著作也包括在内,后来没有成功。
到公元435年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委员会,仅对敕令进行汇编,结果于公元438年编成,内容包括白君士坦丁皇帝以来的敕令3000多种。
出现该现象的历史根源在于
A.罗马帝国的迅速扩张B.罗马皇帝重视法律的编纂
C.公民法范围过于狭窄D.《十二铜表法》的弊端暴露
17.美国学者查尔斯·舍曼曾说:
“就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法典编纂来说,现代立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查士丁尼庞大的罗马法机关的翻版,前者只不过是适应时代的需求,披上了现代语言的外衣而已。
”据此,查尔斯·舍曼强调
A.罗马法是一部体系完善的法典B.罗马法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吻合
C.罗马法原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D.现代西方法典完全套用罗马法
1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很少发表政治言论。
1977年她加冕25周年之时,面对苏格兰和威尔士就获得更大自主权而举行公投,她发表讲话以维护英国统一。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英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责任内阁是制约了英王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较为完善D.英王是英联邦的维系者
19.美国总统大选是世界媒体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图8是节选自某著名报纸上的一份统计示意图。
该示意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美国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两党对垒、轮流执政是美国两党政治的突出特点
C.总统制共和政体是西方最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D.政党政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主要形式
20.1891年,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次公众集会上宣称:
“帝国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我不能容忍有另外的主人。
”他甚至向一批年轻的新兵宣布:
“如果你们的皇帝命令你们向父母开枪,你们应当照办。
”该材料主要强调
A.德皇威廉二世开始实行独裁统治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C.德国代议制为实君型君主立宪制D.德皇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2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的著作中,有许多地方是借用远航探险作比喻。
他曾明确地说过,“通过在我们时代已开始习以为常的远距离的航海和旅行,人们已揭露和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
”据此推理
A.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B.近代自然科学开始指导早期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哲学研究新领域D.远航探险成为欧洲经济发展主要渠道
22.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以下是世界人口增长过程示意图。
据表2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表2
历史阶段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新技术革命时期
时期
距今300万年公元前8000年18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初现在
人口
数量
约0.1亿
约6亿
约30亿
60多亿
增长特点
极其缓慢
缓慢
增长加快
先迅猛增长
后缓慢下降
A.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B.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完善
C.各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程度D.人类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
23.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
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据此,约翰·里德认为
A.二月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B.十月革命实现苏俄人民获得和平、面包的愿望
C.四月提纲符合苏俄的国情
D.布尔什维克党始终代表苏俄人民的根本利益
24.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曾指出:
“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欧洲,而要在自由中实现德国统一,这是谁也不能自圆其说的。
”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A.可提高整个欧洲的国际地位B.有效抵制国际霸权主义的直接威胁
C.增强德国在欧洲中的影响力D.有助于捍卫成员国国家主权的独立
25.1961年,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反映出
A.第三世界开始结盟B.多极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增强
C.第三世界开始崛起D.南斯拉夫是不结盟运动的核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外路受敕牒以下官,行省注之,然后咨呈都省,乞颁敕牒可也。
凡随朝诸有司当受付身者,委都省出之;凡外路诸有司当受付身者,行省出之。
如此,则上庑远地而堂陛愈高,都省增崇而天王益重矣。
或者以为国家因四远及蛮荆之新附,故立行省以镇之,内不须立也。
不知汴梁有省,岂汴梁亦新附之地哉?
事在不疑,惟陛下察其可否而行之。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二“建官”门引赵天麟奏议
材料二孙中山注意到,中国历史是沿着分裂、混乱、统一、专制的圈子反复循环,紧随每一个混乱时期之后的是众多王位争夺者漫长而又无情的争斗,直到最后一个胜出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与人民无辜受难,历史模式周而复始的循环着,要打破这一循环和为那些有识之士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以共和制或联邦制来代替君主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20章)
材料三
图9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世祖时期的赵天麟对行省制度的看法。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所述历史模式的基本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打破这一历史模式的实践活动。
(7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向。
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政治制度创新的认识。
(5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的产品——粮、帛很大一部分一向是以地租赋税形式缴入城市,这种单向流动缩减了农民可用作交换的商品量及其购买力。
到了宋代,随着经济作物和农村副业的发展(以副养农),农民可供交换的商品量和购买力较前有了增加,城乡间双向交换商品日趋频繁,农村商业较前发展的原因就在于此。
——任继愈《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表3152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
年代
(1)总人口(百万)
(2)城市人口(百万)
(3)乡村人口(百万)
(4)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
(5)乡村农业人口(百万)
(6)乡村非农业人口(百万)
1520
2.40
0.13
2.27
80
1.82
0.45
1600
4.11
0.34
3.77
76
2.87
0.90
1670
4.98
0.68
4.30
70
3.01
1.29
1700
5.06
0.85
4.21
66
2.78
1.43
1801
8.66
2.38
6.28
50
3.14
3.14
材料三建国以来,安徽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几经停顿,迂回曲折,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
新中国诞生之时,安徽省设市11个,在全国28个省(区)居前。
但到1978年安徽人口城镇化水平只有12.6%,仅比1965年末上升1个百分点。
——安徽统计信息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前后农村商业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8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古今中外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共产党宣言》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
……一句话,它按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世界”。
这个新的世界,就是资本主义生产下形成并不断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以及建立和形成于世界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外交、军事等全球性战略格局(如下:
图10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军事格局发展进程)。
图10
(1)根据以上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
(6分)
(2)阅读图10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史中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
(6分)
安徽省宣城八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A
A
C
D
C
D
B
A
B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C
D
B
C
C
D
B
D
C
1.B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周墓葬中出现了原始青瓷。
这说明原始青瓷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故B项为正确答案。
A、D两项仅凭题干图文材料是无法体现的;C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2.D解析:
由“皆可徙茂陵”“此所谓不诛而害除”等信息可知,主父偃主张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迫使地方富豪大宗离开故地,从而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据此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
材料并未涉及郡县制、分封制、推恩令,故A、B、C三项均无法体现。
3.A解析: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强调隋朝实行科举制,可以选拔天下英才,因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故A项为正确答案。
察举制也可以选拔贤才,B项观点绝对化;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
4.A解析:
由“清廷以‘海氛未靖’为由拒之”可知,清廷仍然坚持闭关政策。
再由“默许‘以海边为界……听民出田界外’”可知,清廷在海禁政策上有所松弛,故A项为正确答案。
B项违背史实;C项是对材料的部分理解;D项是材料出现的原因之一,不符合材料角度。
5.C解析:
从图2、图3的地域来看,长江流域对战争的发展态势影响巨大。
C项为正确答案。
A、D两项拔高了图2、图3的主旨;近代安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区域并非后方基地,B项错误。
6.D解析:
由“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可知,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军事科技落后于洋人。
“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强调学习西方科技十分必要。
由此可知,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建议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故D项为正确答案。
洋务派仅仅从器物层次上学习西方,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是对材料最后一句话的曲解。
7.C解析:
图4中第
(1)条即可反映出孙中山拒绝用共产主义代替三民主义,也没有把领导权放弃,交由马克思主义者来执行纪律和命令。
这说明孙中山坚决保持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权,①正确;孙中山与苏联的合作,虽能帮助中共争取合法政党身份,但在材料中很难体现,排除②;图4中的第
(2)(4)两条明显体现孙中山竭力维护国家主权,③正确;④从图4中不能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C项。
8.D解析:
材料强调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工厂集中于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这主要与该地区的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条件、交通等因素密切相关。
故D项为正确答案。
A、B两项并非主要原因;C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
9.B解析:
图5反映了鞠躬礼代替了跪拜礼,不仅体现了民主、平等思想,而且反映了生活礼仪的近代化。
而中华民国政府要求废除跪拜礼。
据此可知,民主革命是推动社会礼仪变革的主要因素,故B项为正确答案。
其他三项并非主要因素。
10.A解析:
斯诺在1936年7月前把中共描述成“农村共产主义”,认为中共机械地学习苏俄革命道路,但到延安访问后发现中共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并非是苏俄式道路,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故而改变了过去的看法。
据此推理A项为正确答案。
材料侧重强调中共开创的新型革命道路对斯诺的影响,B项角度不符合材料意思;C、D两项并非主要依据。
11.B解析:
从表1中数字可知,1937~1938年国军伤亡人数成倍增长。
这主要是抗战之初国民党执行了积极抗日政策所致,故B项为正确答案。
其他三项均无法从表1中得出。
12.A解析:
图6显示1950~2010年安徽省人均粮食产量出现最低谷发生在1959年。
当时正处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时期,受“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故A项为正确答案。
B、C两项是“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而非图4最低谷出现的原因;D项是“左倾”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13.A解析:
“多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非‘红色中国’)的说法”说明尼克松总统改变了对新中国的看法,不再视为绝对的敌国。
也即说明美国政府试图要改善与新中国的外交关系,A项为正确答案。
B项明显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观点本身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14.D解析:
漫画利用大陆架的地质自然结构特征,指正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关系。
台湾的形状如同一条船,台独势力企图用将台湾中国领土中分离出去。
图7中的“中国领土”处于极其稳定的态势,寓指领土“不可撼动”。
据此推理,分裂祖国是不可能的也就祖国统一是不可撼动的,故D项为正确答案。
台独势力企图分裂祖国,并非自欺欺人,A项错误;B项不是漫画反映的本质寓意;“一国两制”从漫画中无法体现,C项错误。
15.D解析:
由“破坏协定对双方都不利的时候,人们是会遵守相互间的协定的”可知,梭伦强调法律使签订协定双方的人不会轻易破坏协议,从而维护了双方利益。
也即法律可协调各方利益,D项为正确答案。
雅典城邦的民主氛围从材料中无法体现,A项错误;材料仅仅体现梭伦对法律的认识,没有涉及梭伦改革的举措,B项错误;D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
16.A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代的皇帝重视编纂法典。
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完善罗马法来维系地域广袤的帝国统治。
这说明罗马帝国的扩张使公民法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编纂出实用性更强的万民法。
据此推理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
B项是题干材料现象的变相重复;C项是其原因之一并非根源;D项与材料没有因果关系。
17.C解析:
由“现代立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优士丁尼庞大的罗马法机关的翻版”可知,查尔斯·舍曼强调现代立法机构充分利用罗马法原则,说明罗马法的原则不仅在古代,而且在近现代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故C项为正确答案。
罗马法并非一部法典,A项观点本身错误;B项拔高了罗马法的作用;D项观点绝对化。
18.D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伊丽莎白二世在行使国家元首的权力,力图维护英国的国家统一,体现了她是英联邦维系者身份,故D项为正确答案。
A、C两项虽与题干相关,但并非材料所强调的主旨;材料并未涉及内阁,B项错误。
19.B解析:
由图7中的标题和两党的得票率来看,美国激烈的两党对垒,决定了总统的竞选。
由此可以得出,该图示鲜明地反映了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B项为正确答案。
A项是媒体关注美国总统竞选的原因之一,不符合题干角度;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两种形式,C项观点片面;D项不能反映图示的本质内容。
20.C解析:
由“帝国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如果你们的皇帝命令你们向父母开枪,你们应当照办”均强调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说明德国是一个实君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C项为正确答案。
A项错在“开始”;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近代德国政府首脑是帝国宰相,D项错误。
21.C解析:
由“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可知,材料反映了远航探险与哲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C项符合材料意思,为正确答案。
A项夸大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B项从材料中很难体现;D项违背史实。
22.D解析:
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的增长分为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新技术革命四大时期。
划分这四个阶段的主要标准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来确定,由此可知,影响四个时期人口发展进程的是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D项为正确答案。
A、B项是在近代世界出现的,不能全面反映自古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C项从表格中不能直接体现。
23.B解析: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满足了人民退出一战和获得土地的要求,故B项为正确答案。
24.D解析:
由“在自由中实现德国统一”可知,阿登纳侧重强调欧洲一体化对国家主权独立与完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故D项为正确答案。
其他三项均不是材料所强调的。
25.C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和“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可知,铁托所说的“艰苦的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安徽省 宣城 八校高 三联 历史试题 答案 精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