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册语文计划和第一单元备课1.docx
- 文档编号:23647168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7.12KB
十二册语文计划和第一单元备课1.docx
《十二册语文计划和第一单元备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册语文计划和第一单元备课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册语文计划和第一单元备课1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13.2)
一、班级概况
本班有学生共46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2人。
本班学生于第一学期期末的语文成绩平均分为86.87分。
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能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家长也不配合,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
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
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到五年级下册为止,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教材后附生字表。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
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
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
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
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要充分利用好我的网站上的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积累运用的训练。
四、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会80个生字,复习查字典的方法,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3、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
注意积累词语,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
进一步训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5、阅读适合程度的课外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阅读不少于20万字。
6、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7、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事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
8、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五、教学措施及建议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下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
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
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提出。
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
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
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
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
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
一个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安排在第一组。
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交流平台”中的提示,体会如何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第二个是“文章的详写和略写”,安排在第二组。
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还可以适当想一想如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
还有一个是“文章的叙述顺序”,安排在第三组。
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
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一组的课文《匆匆》课后第二题:
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又如,第五组的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第三题: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里的“?
”“!
”各指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理解和把握,课后题往往仅是举个例子,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学生手中。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
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
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
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学过的词语,如,“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满不在乎”“游手好闲”可以归为一类,“落荒而逃”“鱼贯而入”“蜂拥而至”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的词语,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
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
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
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
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侧重。
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
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
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本册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安排在“外国名篇名著”中的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师在教学这两课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浏览”上,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
通过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
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
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
有的需要创设情境,如,谈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际目标要明确。
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
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
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
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
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
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
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如,第四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两个角度,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
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
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
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
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本册明确安排的“小练笔”在第五组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本册还多次在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动笔的练习,如,《匆匆》课后第三题: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
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课后第四题,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第四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
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练笔安排,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学生进行练笔,但切忌拔高要求。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这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前几册教材相同。
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两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
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
如“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特点,我要把他们写下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写人的时候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让我们也试着用演讲的方式,和母校告别吧”,提示学生注意写演讲稿的方式,并试着作一次演讲。
教学中要落实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用各种语文形式来回忆小学生活,与母校告别。
两个部分的阅读材料只是给学生一些例子,从活动的角度方面给学生一些引导,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本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制作成长记录袋、班级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
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
最后的联欢会,先布置学生去策划、准备,汇报演出则要等到离校之前再进行。
(七)“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本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和3首词。
本册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册,前面11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
这组中安排的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
因此,这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
(八)“综合复习”的使用
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综合复习”,这既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些复习的材料,更是为了向老师提示一种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的复习也应注重综合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做那些脱离听说读写实际的单项的题目。
“综合复习”提示的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是:
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综合复习”中选用的9篇阅读材料,内容各异,形式多样,旨在检查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
凭借这9篇文章设计的题目,涉及到小学毕业生所应达到的语文能力的方方面面,主要有:
能朗读、默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语;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能联系实际谈谈阅读的体会感受等。
还结合阅读安排了仿写、缩写、写由阅读想到的人和事、写读后的感想等多种练笔。
除了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复习,还安排了“给外地亲友写封信”,这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通信活动,复习写信这一最常用的应用文。
希望教师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切实用好这些综合复习材料。
既然是复习,就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测自评,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具体使用办法可参考后面的“‘综合复习’使用说明及练习提示”。
六、教学安排
周期
日期
内容
备注
1
2.27-3.1
1、文言文两则
2
3.4-3.8
2匆匆3、桃花心木 4、顶碗少年
3
3.11-3.15
5、手指 习作、拓展一
4
3.18-3.22
6、北京的春节 7、藏戏
5
3.25-3.29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维吾尔
6
4.1-4.5
习作、拓展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7
4.8-4.12
11、灯光 12、为人民服务
8
4.15-4.19
13、一夜的工作 习作、拓展三
9
4.22-4.26
期中复习 清明放假检测
10
4.29-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1
5.6-5.10
15、凡卡 16、《鲁宾逊漂流记》17、《汤姆.索亚历险记》
12
5.13-5.17
习作、拓展四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3
5.20-5.24
19、千年梦圆在今朝五一节放假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
14
5.27-5.31
21、我最好的老师 习作、拓展五
15
6.3-6.7
综合性学习
16
6.10-6.14
综合性学习
17
6.17-6.21
综合复习
18
6.24-6.28
综合复习考试
19
20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通元小学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
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
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到五年级下册为止,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教材后附生字表。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
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
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
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
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语文 计划 第一 单元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