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课时 氨 铵盐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646795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57.40KB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课时 氨 铵盐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课时 氨 铵盐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课时 氨 铵盐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课时氨铵盐含答案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1课时 氨 铵盐
选题表
考察点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氮的固定、氨气的
性质和用途
1,4
喷泉实验
5,11
铵盐的性质和检验、
实验室制氨气
3,10
12
综合应用
2,6,7,8,9
13,14
基础过关(20分钟)
1.下列过程不属于固氮的是( C )
A.雷电时生成氮的氧化物
B.工业上用氢气与氮气合成氨
C.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
解析:
雷电时生成氮的氧化物,为自然固氮,属于氮的固定,故A正确;工业上用氢气与氮气合成氨,为工业固氮,属于氮的固定,故B正确;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不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故不属于氮的固定,故C错误;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为生物固氮,故D正确。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B )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于干燥氯气
C.维生素C受热易被氧化,所以有些新鲜蔬菜生吃较好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解析: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不能用生石灰干燥,故B错误;维生素C受热易被氧化,所以有些新鲜蔬菜生吃可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耗,故C正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作保护气,故D正确。
3.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C )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C.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解析:
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故A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按照装置图水会发生倒吸,故B错误;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故C正确;装置中试管口处应塞一团棉花,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得不到纯净的氨气,故D错误。
4.下列物质常用于工业生产制冷剂的是( A )
A.液氨B.液氧
C.液氯D.液氢
解析:
用于工业生产制冷剂的物质的特点是沸点高,易液化,且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氨气易液化,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起到制冷的作用,故选A。
5.对下列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在干燥的烧瓶中分别装入下列气体,打开止水夹,形成喷泉,其中溶液不能充满烧瓶的是( B )
A.NH3
B.NO2
C.HCl
D.体积比为4∶1的NO2和O2的混合气体
解析:
NH3极易溶于水,则可形成喷泉,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故A错误;二氧化氮溶于水和水反应,能形成喷泉,但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液体不能充满烧瓶,故B正确;
HCl极易溶于水,则可形成喷泉,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故C错误;4∶1的NO2与O2和水,4NO2+O2+2H2O
4HNO3,能形成喷泉,烧瓶能充满液体,故D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进行喷泉实验
B.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硫酸和浓氨水,相互靠近时会看到有白烟产生
C.工业制硝酸过程中有下列反应:
4NH3+5O2
4NO+6H2O,反应中氨气表现氧化性
D.加热盛NH4Cl的试管底部,NH4Cl受热升华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体压强迅速减小,可以进行喷泉实验,故A正确;浓硫酸不挥发,不能与氨气反应,故B错误;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故C错误;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不是升华,故D错误。
7.下列有关氨和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NH3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B.NH4Cl中含有少量的I2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
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
D.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据此可推断该气体为NH3
解析:
液氨汽化时吸收热量导致其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加热氯化铵分解,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除去I2,故B错误;蘸有浓氨水和挥发性的酸(如盐酸和硝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而硫酸是不挥发性的酸,故C错误;气体如果是氨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应变蓝,而不是变红,故D错误。
8.(2018·山东莱芜期中)已知物质X、Y、Z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将装满气体Z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溶液最终充满试管体积的
。
则X是( D )
A.NaB.SC.CH4D.NH3
解析:
钠氧化得Z为过氧化钠固体,而不是气体,故A错误;硫氧化成三氧化硫固体,而不是气体,故B错误;CH4氧化成Z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溶液最终不可能充满试管体积的
故C错误;氨气氧化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所以Z是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由反应方程式3NO2+H2O
2HNO3+NO可知,所以体积为试管体积的
故D正确。
9.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3+5O2
4NO+6H2O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 B )
A.2Na+2NH3
2NaNH2+H2↑
B.2NH3+3CuO
3Cu+N2+3H2O
C.NH3+HNO3
NH4NO3
D.3SiH4+4NH3
Si3N4+12H2
解析:
在反应2Na+2NH3
2NaNH2+H2↑中,氨中氢得电子是氧化剂,故A错误;在反应2NH3+3CuO
3Cu+N2+3H2O中,氨中氮的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故B正确;反应NH3+HNO3
NH4NO3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在反应3SiH4+4NH3
Si3N4+12H2中,氨中氢得电子是氧化剂,故D错误。
10.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味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能确定是氨气。
下列提供的方法中,能帮他检验该气体是否为氨气的是( A )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C.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打开的瓶口
D.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解析:
氨气为碱性气体,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检验氨气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若变蓝说明为氨气;氨气能够与氯化氢气体或者硝酸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所以检验氨气可以用蘸有浓盐酸或者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打开的瓶口,若产生大量白烟说明为氨气;故A正确,B,C,D错误。
11.如图为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1)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NH3选用 作干燥剂。
(2)用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3)如果只提供乙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
解析:
(1)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为碱性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2)氨气极易溶于水,如果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打开止水夹,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
(3)加热时烧瓶内压强增大,气体体积膨胀,当氨气与水接触时,因氨气极易溶于水而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引发喷泉的方法: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而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答案:
(1)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2)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打开止水夹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3)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而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能力提升(15分钟)
12.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有氨气的集气瓶中,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
D.
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直接氧化产物为NO2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迅速降低,液体迅速充满试管,故A正确;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有氨气的集气瓶中,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说明氨水呈碱性,故B正确;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碳酸氢氨受热分解,不稳定,故C正确;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D错误。
13.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如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加入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
①浓硫酸 ②无水氯化钙 ③碱石灰
(3)能证明氨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是①C中 ,②D中有无色液体生成设计实验检验D中无色液体的成分:
取少量 粉末,现象为 。
(4)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
。
若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氮气,计算转移电子数为 。
解析:
(1)由装置图分析判断,制备氨气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实验装置,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B中是干燥氨气的装置,浓硫酸、氯化钙都和氨气反应,所以需要选择碱石灰干燥,故选③。
(3)依据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2NH3+3CuO
3Cu+N2+3H2O,反应过程中C装置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证明氨与氧化铜反应,D中有无色
液体生成说明生成水,检验水用无水硫酸铜,现象白色粉末变蓝色或变蓝。
(4)2NH3+3CuO
3Cu+N2+3H2O,反应中生成1mol氮气转移电子
6mole-,反应中生成2.24L(标准状况)氮气物质的量为0.1mol,转
移电子为0.6mol即0.6NA。
答案:
(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③
(3)黑色粉末变红 无水硫酸铜 白色粉末变蓝色或变蓝
(4)2NH3+3CuO
3Cu+N2+3H2O 0.6NA
14.利用如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取和收集纯净、干燥的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关闭装置Ⅰ中的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活塞,说明装置Ⅰ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
(2)利用装置Ⅰ制取氨气,应选用的试剂为浓氨水、 和 (填序号)。
A.氢氧化钠B.浓硫酸
C.硝酸钾D.生石灰
(3)根据实验要求,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
a接
, 接 , 接 。
(4)将氨气通入盛有氧化铜粉末的玻璃管中,加热有红色固体和无色气体单质生成,证明氨气具有 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收集氨气,按图2玻璃装置进行实验。
先打开旋塞①,B瓶中产生白色的烟,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稳定后,关闭旋塞①,再打开旋塞②,B瓶中的现象是
。
解析:
(1)关闭Ⅰ装置中的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活塞,说明Ⅰ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分液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或液体不再滴下。
(2)利用装置Ⅰ制取氨气,为常温下固液制取气体的装置,可认为CaO与浓氨水、氢氧化钠,CaO+H2O
Ca(OH)2、消耗水并放热,且NH3+H2O
NH3·H2O
N
+OH-可知,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使氨气逸出,且温度升高,降低氨气的溶解度,使氨气逸出,A、D符合条件。
(3)利用装置Ⅰ制取氨气,首先选c,制出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需进行干燥,选用装置Ⅱ,粗口进,细口出,所以选c、b;根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选择收集装置及方法e、f,氨气属于极易溶于水且大气污染气体,用防倒吸的装置进行尾气吸收选择d,所以连接顺序为acbefd。
(4)加热有红色固体为铜,在加热条件下氨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
N2+3H2O+3Cu,反应前后氮的化合价变化为-3→0,体现还原性。
(5)A容器压强为150kPa,B容器压强100kPa,A容器压强大于B容器,先打开旋塞①,A容器中的氯化氢进入B容器,氨气和氯化氢反应,NH3+HCl
NH4Cl,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所以B瓶中的现象是出现白烟,氨气、氯化氢为气体反应生成的氯化铵为固体,压强减小,再打开旋塞②,硝酸银倒吸入B瓶中,氯化铵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答案:
(1)分液漏斗中液面高度保持不变(或液体不再滴下)
(2)A D
(3)c b e f d
(4)还原 2NH3+3CuO
N2+3H2O+3Cu
(5)HCl+NH3
NH4Cl 烧杯中的AgNO3溶液会倒流进入到B瓶中,产生白色沉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课时 铵盐含答案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 课时 作业 铵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