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陈家嘴中学课程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643909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113.88KB
安乡县陈家嘴中学课程教案.docx
《安乡县陈家嘴中学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乡县陈家嘴中学课程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乡县陈家嘴中学课程教案
安乡县中小学教师
单位:
陈家嘴中学
年级:
八年级
教者:
彭娣
二○一一年下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情分析
我班水平参差不齐,就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来看,及格率同其他两班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这学期要把拔先辅后工作落实到位。
三、教材分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为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两个古诗文单元共七个教学单元,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七次,写字训练两次,综合性学习三次。
第一单元游记:
以“游”为中心安排教学,让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引导学生弄清游记的游踪,抓住景物的特征。
学习课文写景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和融情于景的写法。
第二单元新闻:
通过阅读,让学生把握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不同新闻样式(消息、特写、电视新闻、人物通讯等)各自的特点,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别。
学习快速阅读文本。
第三单元议论文:
通过阅读,理清议论文的三要素,了解议论文中叙事与记叙文中叙事的不同,学会简洁概括的叙事方法,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第四单元小说:
让学生在七年级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小说这种体裁的认识,在理清情节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学习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五单元说明文:
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顺序和方法。
体会文章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特点。
在七下学习事物说明文的基础上,可通过比较,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特征。
总的教学要求
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六单元古诗文:
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游记。
让学生了解:
游记的写法,古今大致一样,都是记录游踪、描写景物、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积累文言词语文,培养翻译能力。
诗词五首,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领悟作者通过写景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七单元古诗文:
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现代记叙文阅读的有关的知识、技能,来帮助学习文言记叙文字,引导学生按阅读记叙文的要求,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议论文知识来帮助阅读文言议论文,掌握举例归纳的论证方法。
诗词五首,着重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欣赏诗词的方法。
四、主要措施:
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的联系。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广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练习。
五、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
34课时 略读课文:
14课时 写作训练:
21课时
口语交际:
7课时 综合性学习:
3课时写字练习:
2课时
课内阅读:
18课时 复习测试:
14课时 机动安排:
7课时
总的教学安排
第周
教学内容
课时计划
备注
1
1、2课
5
2
3、4课
5
3
5、6课
5
4
7、8课
5
5
9、10课
5
6
11、12课
5
7
21、22课
5
8
23、24课
5
9
25课
5
10
期中测试
11
13、14课
5
12
15、16课
5
13
17、18课
5
14
19、20课
5
15
26、27课
5
16
28、29课
5
17
30课
5
18
复习1-5单元
5
19
复习6、7单元
5
20
期末测试
安乡县陈家嘴中学课程教案
课题
巴东三峡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设计
第1学时(总第1学时)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
三峡西起……(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二、简介作者与三峡概况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
备课手记
第周星期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1.听录音,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
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
总述游三峡的感受:
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怖。
第二部分(2~9自然段):
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自然段):
游完三峡的心情:
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恶。
五、小结: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
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
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欣赏一下三峡的美景吧。
安乡县陈家嘴中学课程教案
课题
巴东三峡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一种形式------游记,条理清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
本课重点是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而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的写作方法则是难点。
学情分析:
作为农村学生,受条件和年龄限制,很少有机会“行万里路”,对外界的好奇使他们对游记的学习充满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可充分把握这一点
课堂教学设计
第2学时(总第2学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刘大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三峡美景?
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赏析
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2.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
请找出
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三、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
),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备课手记
第周星期
四、拓展延伸
现在正在建设三峡大坝,搜集有关资料,想象并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景象。
同步训练
维度A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凝()望崆()岭浣()妆秭()归瞿()塘峡夔()门滟滪()()古刹()玲珑()()袅袅()()单()于
2.体会课文引用诗、民谚、典故的好处。
文中引用诗、民谚、典故,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开头引用民谚“,”,渲染了三峡一带_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民谚“,”,表现了崆岭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句运用___________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诗句“,”,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作者的即景诗句“,”,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3.解释下列词语
浣妆:
古褐苍苍:
平敞:
4.说说下面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②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③江水的险,险在窄,陷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④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
5.请你试着概括巫峡的总体特点以及山、水和云的特点:
总体特点:
奇险秀美山的特点:
多姿多彩水的特点:
险急曲折多滩
云的特点:
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6.本文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蜀道上有个大名鼎鼎、令人闻之生畏的七盘关,此地是自古陕西宁强入川的必经咽喉要道。
古诗有云“上有千仞岩,势欲压人顶。
下有万丈溪,清欲摄人影。
楼空石蹬悬,延缘曲如蚓。
自下而上上,仰视难引领。
自上而下下,深疑入眢(yuān)进①。
惟第七盘雄,曲折赴危岭。
”纵是未亲临其境者,读之也不难想见它的险势异常!
此诗作者为清嘉庆年间潘时鏸,距今已一百八十余年。
人间至少过去六七代人,但对大自然来说仅是打了一个呵欠。
而今我来这七盘岭上的七盘关,仍是仰头仿佛处处巨石就要下跌,却又欲退不能;而向下一看,只疑身陷枯井之中,欲喊无声。
正如登泰山十八盘,一般游人恐怕绝少细数究竟是十八盘,还是十七盘抑或是十九盘一样。
我攀蜀道七盘岭也没有记准到底是不是转了七圈,只知印象最深的是七盘关绝险处立有一石碑,上有“小心移步”四个大字,提醒你千万玩忽不得!
一抬头,那颇有几分狰狞的危岩怪厉地对着我,像在惊问:
这里是只有飞鸟可渡的狭路,你这不知趣的俗子怎敢斗胆闯此禁地?
我只暗笑,没有作答。
其实还有啥好奇怪的,自古以来,凡由金牛道入蜀者,谁能不从这七盘岭“盘”过?
那公元前秦惠文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那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时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吹樵的草民也要“盘”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但历史很多时候也往往呈螺旋形攀登的态势。
就眼前的七盘关来说,人们从秦“盘”到汉,从唐宋“盘”到明清,总是在不断地周旋、周旋……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
如今火车也“盘”,一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折扇,后几节车厢中的旅人探首车窗,看这把巨大的折扇煞是壮观!
汽车也要“盘”,从低而高,好像射出一颗颗飞弹,随后又隐而不见,让人惊心动魄!
七盘关最险,七盘关也最忙。
它从来没有对准谁发请柬,人们却都来找它;它没有主动麻烦谁,人们来了却又抱怨攀它太麻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七盘关再高再险,也只是我们必经路上的一个里程标而已。
7“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
”这句话与哪个句子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今火车也‘盘’,一出隧道,便拟打出一把折扇。
”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一个__________。
试具体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依据本文的思路,在文中划______处补充上与前文意相关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到这七盘关的感受是围绕哪一个词展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维度A1nínɡkōnɡhuànzǐqǘkuíyànyùchàlínɡlónɡ
niǎochán2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险恶、悲凉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险恶、可怕对比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刘皇叔托孤
3浣妆:
梳洗打扮古褐苍苍:
古老、褐色平敞:
平坦宽敞4拟人比喻排比拟人5总体特点:
奇险秀美山的特点:
多姿多彩水的特点:
险急曲折多滩云的特点:
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6引用了王昭君,刘备的典故,典故的引用充实了文章内容,并且显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
课后反馈
安乡县陈家嘴中学课程教案
课题
周庄水韵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课堂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看有关周庄、丽江、威尼斯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对比画面。
以“高山流水”或“泉水叮当”作为背景音乐。
2、教师同时解说:
图一:
对比的“威尼斯”与“周庄”——如果说威尼斯体现了“水城”的富丽堂皇,是“水中的皇宫”;那么,周庄则体现了“水乡”的朴素清纯,是“水上的碧玉”。
图二:
对比的“丽江”与“周庄”——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导入解说:
)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
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
“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二)、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配乐朗读,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周星期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配乐:
以“高山流水”或“表现节日热闹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
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
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
“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
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提问:
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
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参考提示:
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
即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3、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然后点名学生简要叙述前两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突出“水韵水情”。
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
采用竞赛的形式。
§教师归纳总结:
(1)、概括性描述的语句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
※“……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
※“……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街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
(2)、归纳小结: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
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
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
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
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三)诵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采用教师示范诵读,帮助学生理清背诵的层次和逻辑顺序,学生同桌(前后)两人一组相互从“试背”到“熟背”。
※背诵层次示例:
(以句号为单位)
A.第一层:
第一二三句,交代第二次游历的时间、情景及描述阳光照耀下,斑斑积雪之时周庄古镇的“水”(雪)之“色”(雪之白与古镇之古“黑”)
B.第二层:
第四五句,描述“阳光下,积雪融化之时周庄古镇的“水”之“声”(滴水之声与流水之声的重叠)
(四)、作业布置:
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
【板书设计】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课后反馈
安乡县陈家嘴中学课程教案
课题
周庄水韵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
课堂教学设计
第2学时(总第4学时)教案
(一)、检查背诵情况。
抽查后一齐背诵。
(二)、精读局部重点语段(第5段)。
1、学生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
2、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的方法:
(1)、描写景物方法多样。
※提问:
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有什么作用?
§移步换景法。
第三次游历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精神和请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夜游节日梦境般的周庄”,除了写石桥、流水,更重要的还是抓住“水景”着墨,特别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花了不少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乡县 陈家嘴 中学 课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