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1.docx
- 文档编号:23643781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8.31KB
必修二1.docx
《必修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1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
国家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家性质:
即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3)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二、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1)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
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专政:
对象:
极少数敌人。
作用:
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人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民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四、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五、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六、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根据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七、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含义
优点
局限性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它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选举成本高、效率低,在选民较多的、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组织难度大
间接选举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
可以降低选举组织难度,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低。
不能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这种竞选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二、影响选举方式的主要因素:
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我国采取的选举方式:
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差额选举的选举方式。
三、公民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四、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
(1)公民只有不断提高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3)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五、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社会听证制度。
听政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六、我国实行民主决策的原因:
(1)根本原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决策的主体,决策必须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因而要实行民主决策。
(2)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
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七、村委会和居委会
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
自治区域
农村
城市
含义
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民主选举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民主决策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民主管理
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民主监督
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是村民自治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八、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
(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我国正把他作为发展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九、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1)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
(2)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3)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4)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十、民主监督的方式
①信访举报制度。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
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2、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某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如何行使监督权: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序与无序参与政治,其区别就在于:
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5、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6、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7、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推行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径)。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依法行政—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依法行政的原因:
(1)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依法行政的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2)政府必须审慎使用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3)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4、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根本原因:
有利于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2)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重要性: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能真正做到权为民作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5、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内部监督:
上级政府监督、法制部门监督、审计部门监督、监察部门监督。
外部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
1、含义:
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2、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们自觉的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有权威和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
4、政府如何树立权威?
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再次,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二、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它的常设机关。
3、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三、人大代表
1、地位: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
由民主选举产生。
每届任期5年。
3、人大代表的义务: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大代表的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四、政体
1、含义: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地位: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表现在: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优越性:
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三、党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四、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后三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五、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六、我国的政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各民主党派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组织上:
相互独立。
法律上:
地位平等。
)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主题:
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综合探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
(1)地位: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
(2)构成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对内表现:
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对外表现:
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3)分类:
按国家性质划分,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等;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
(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5)主权国家的义务: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2、国际组织
(1)含义: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2)地位:
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3)分类:
①按照活动主体,分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欧盟、WTO、八国集团。
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博鳌论坛。
按照活动区域,分为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WTO、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
和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东盟。
按照职能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
联合国。
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WTO。
3、联合国
性质:
世界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