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措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3639716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71KB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措施方案.docx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措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措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措施方案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个性化素质教育,是符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近三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一、创新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发生机制
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并不是任何活动都对学生具有价值和发展性意义,那么实践活动是怎样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的呢?
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对学生发展、素质生成最有价值呢?
活动教学要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宗旨,就必须首先考察分析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外因素,了解活动教学的发生机制,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策略。
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变量:
活动主体因素和活动客体因素。
具体说来,主体因素包括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主体对活动的自主参与程度、主体的自我效能感等;活动客体因素包括活动目标的适切度、活动有无成效、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对象和围的确定、活动条件的提供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学生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
二、实践活动的理念
1.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实践活动促发展”的主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是活动教学的灵魂。
它重视活动的独特价值,强调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的发展是在主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相互作用的中介便是主体的活动,正是主体积极主动的活动推动着主体发展的进程。
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
惟有活动,才能提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惟有活动才能实现多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发展只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才有望实现,为此,教育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2.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体实践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活动教学重视活动在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必然注重学习者“学”的活动。
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
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
为此,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
这种主动学习方式主要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学习问题为特点,包括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亲身体验、探索、加工、改造和创造等实践性活动来实现和完成。
总之,这种学习过程不仅强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三、活动教学的实践效应
活动教学不论是作为教育观念的体现,还是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变必然具体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体体现出不同的自主参与程度,处于不同的学习、活动状态,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因而,考查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活动情形和活动状态是将活动教学与其他教学区别开来的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据此,可在以下对比中对活动教学的课堂效应作一描述。
记忆水平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应答状态。
以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方式接受和记忆大量知识,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动手做事的机会,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易产生焦躁、烦闷、厌恶、冷漠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适应水平的教学——学生处于自觉适应状态。
虽时有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但这种思维为教师所把持与牵制,只是教师思维的再现与印证。
教师被自身设计的教案与思路所奴役,对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不能放手。
学生的情绪体验表现出时而充满激情和渴望,时而又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
创新水平的教学——学生处于主动创造状态。
教师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不再为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所左右,对于超出备课围的意外问题和突发事件,能因势利导将教学引向深入。
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对象性活动情境,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框架里,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索。
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状态,表现出热情、活跃、积极、关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活动教学追求的就是属于创新水平的教学。
四、创新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实施措施
(一)实验目标
1.教学实践目标
(1)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教育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的。
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
(2)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
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
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理论研究目标
(1)探索活动教学的一般理论,包括活动教学的思想渊源、活动教学的方法论。
活动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的关系。
活动教学的涵、类型、特征与功能等。
(2)探索活动教学的操作原理与教学策略,包括在各个不同学科中设计、组织、实施各类活动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等。
在实践活动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方式之外,还必须追究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即学生主动参与的是怎样的一种活动,它必须对于学生具有教育的意义和学习的意义,也就是必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因此,那些学生参与程度高同时又具有较大教育和学习意义的活动是活动教学所追求的活功。
提高实践活动的在价值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将活动的水平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活动的水平只有定位在学生正在形成,刚刚在成熟,刚刚在发展的区域才具有教育的价值。
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主体实践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出准确的判断。
(2)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
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在的矛盾冲突。
活动教学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不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引起
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时,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维持学习活动的适当难度,不断向学生指出讨论中有争议的部分,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3,利用现有资源调整、补充和改造现有课程和教材
目前我国中小学使用的各科教材是为了适应全国广区的普遍要求而编制的,与活动教学实验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这一矛盾势必影响着实验的进行。
活动教学的教材应是非学科中心的,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双向扩展为特征,以活动的方式呈现、综合了认知、情感、行为等多种发展目标的教材。
活动课程是活动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教学实践中的活动课程将以综合活动课的形式进行,与学科活动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综合性活动课以跨学科的主题学习为主,促进学生形成综合运用知识、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力。
它将突出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体验学习,与学科教学容有机地融合,成为活动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4.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真正作为主体去活动,需要为活动教学营造一定的环境和气氛。
我们认为,感受尊重、得到理解、享有权利应是活动教学人文环境的主要特征。
这一环境需要从下列方面加以创设。
(1)建立新的教学制度
学校的教学制度是教学规章、守则、行为规和组织结构的总和,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制度化的反映。
在活动教学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学校的教学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例如,应当将束缚学生自主精神发挥的有关课堂规定加以修订;将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划一要求加以改造;将不利于形成学生健康心理的管理方法加以改进。
学校一定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学生有机会反映自己的意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形成平等的人际关系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地体现平等与和谐。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每一个学生都应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传播媒体接触大量的信息,往往会在某一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贮备,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
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要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
同样,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不断发展自身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
(3)净化语言环境
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语言,语言既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也能摧毁他们的自信和尊严。
活动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语言必须符合规,禁止使用一切有损于学生自尊和人格。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话语,提倡使用体现、平等、关怀、友爱的数学用语。
5.实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
“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思想要求活动教学的教学评价融入新的观念和方法,开辟新的思路。
(1)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新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评价看成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纯“客观”。
“公正”的描述,因而关注于测量技术的完善和评价标准的建立。
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产生了诸如过分依赖量化,忽视定性评价,使教师处于评价中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状态以及评价不能有效地发挥促进教学的作用,常常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种种问题。
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对教学评价活动形成全面的认识。
我们认为树立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新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观念的主要思想是:
①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评价不是消极地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和描述的活动,而应当积极地促进教学过程,成为使学生受到教育。
加深对教学实际过程的认识以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为此,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学过程,使评价在学生眼中不再是一令人发怵的“考卷”,也不再是教师严厉目光下的“监督劳动”,而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增进了解。
共同反省教学经历,形成对教学策略与成效的共识,并共同谋求改进方向的过程。
②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为中心的倾向,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形成。
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导致自我系统完善的活动。
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为自己的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并为改进学习积极地努力。
为此,教学评价要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
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评价,不仅要注意他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还要关心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③重视教育价值的多元性
作为学生发展目标的各项容的结构是不相同的,生成机理是不一样的,成果形态也是各异的,不能采取单一的试卷测试方法加以评价。
人们由于价值观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教学的某一过程或学生的某一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因此,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主对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2)从发展的角度确定评价容
活动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目标,对评价的容也应有新的思考。
我们认为,教学评价从评价对象角度应当包括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三部分,从评价功能角度应当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
各种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操作方法也不尽一样,但在容上都应当体现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以及回答教学当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活动教学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在这方面,我们不追求面面俱到,但是要力求抓住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核心素质以及实验的主要目的。
1学生评价的主要容
2主要包括:
3a.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4b.学习的基本能力;
5c.已达到的认知水平、情感水平和行为发展水平。
其中需要关注:
自主性、创造力、兴趣、动机。
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的技能、合作精神、思维品质,等等。
在评价中还应考虑下列容:
在团体活动中的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身体发育情况以及需要特别指导的方面。
(3)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我们积极主各实验学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具有各自特色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中,要注意制订好评价方案,重点解决资料收集和分析的问题。
积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辈评鉴)、行动观察(班级语言分析、轶事记录、角色扮演)等定性评价的方法。
要做好观察现场的安排,充分讨论和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与收集到的资料的意义。
要发扬的评价精神。
消除评价中的教师特权,并要认真地研究评价报告的呈现方式以及会给学生带来的感受。
创新教育与实践活动教学实验是一项探索性的实验,必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我们强调理论的先导作用,同时也十分重视改革实践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来自第一线实验教师的创造。
让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推动下开展实验、深化实验,使实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养 学生 创新 精神 实践 能力 措施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