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3632455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4.45KB
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前言
受沁阳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2年4月承担了《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任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组(以下简称中规院项目组)一行于2002年4月4进驻现场,在沁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建委的大力协助下,中规院项目组完成了现场踏勘和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中规院项目组在沁阳期间,先后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就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设想充分交换意见,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收集了大量背景材料。
2002年4月 日,中规院项目组就第一阶段完成的调研工作,形成对沁阳市总体规划的初步认识,并向沁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作了初步方案的汇报,同时沁阳市领导对中规院项目组的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指导。
中规院项目组回北京后,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中规院有关技术措施,即刻开始方案编制工作,现在形成了总体规划纲要。
沁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本规划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沁阳市建委等市直有关部门及广大市民对此项规划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我们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组
2002年5月于北京5
第一章总论
一.沁阳概况
二.对历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回顾及实施评价
三.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分析
四.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
五.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划定
六.规划期限
第二章规划目标和规划指导思想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指导思想
第三章沁阳市社会经济条件综合评价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沁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研究
一.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分析
二.区域发展背景分析
第二节沁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现状基本特征
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四.沁阳市主导产业发展分析
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措施
第四章沁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城镇发展的现状特征
三.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本原则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思想
六.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七.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八.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九.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沁阳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一.现状概况和评价
二.交通规划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内容要点
第六章沁阳市域其它重要基础设施规划
第七章沁阳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一.沁阳旅游发展现状优势和旅游发展目标对策
二.沁阳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八章沁阳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第九章沁阳市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一.城市性质
二.城市职能
三.城市人口规模
四.城市用地规模
第十章沁阳市城市发展目标和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策略
一.城市发展总目标策略
二.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策略
三.城市发展现代化指标体系
第十一章沁阳市城市用地工程评定和建设用地选择
第十二章沁阳市中心城地区总体空间布局
一.城市现状建设用地特征分析
二.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三.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选
第十三章沁阳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一.现状概况
二.存在问题
三.规划原则
四.规划布局
第十四章沁阳市城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一.工业用地规划
二.仓储用地规划
第十五章沁阳市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一.公共设施概念与范畴
二.现状概况
三.存在问题
四.规划原则
五.规划布局
第十六章沁阳市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一.绿地系统规划
二.景观风貌规划
第十七章沁阳市城市生态发展规划
一.生态规划依据、目标与思路
二.规划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分析
三.城市空间扩散的阻力分析
四.城乡开敞空间网络(绿色网络)与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
第十八章沁阳市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一.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十九章沁阳市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二.排水工程规划
三.供电工程规划
四.电信工程规划
五.燃气工程规划
第二十章沁阳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卫设施规划
第二十一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工程规划
二.消防工程规划
三.抗震工程规划
四.人防工程规划
五.郊区居民点规划
第二十二章沁阳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年限
二.近期建设规模
三.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四.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内容
第二十三章沁阳市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一.远景发展条件分析
二.远景布局的基本内涵
三.远景发展构想
第二十四章沁阳市城市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附件一会议纪要
附件二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事记
附件三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图纸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沁阳概况
沁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麓,作市西南部。
东与博爱县毗邻,西与济源交界,南与温县、孟州接壤,北与山西省晋城市相连。
全市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30公里,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6万公顷。
沁阳市历史悠久,夏为覃怀首邑,商属京畿重地,秦汉称河内郡,明清高怀庆府,历来为豫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1989年撤县设市。
2000年底,全市辖6镇6乡和4个办事处,329个行政村,总人口44.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00余人,是河南省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区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沁阳地处洛阳、焦作、山西晋城三市相交的中心地带,是河南省中西部地区交通要道,晋煤南运、东运的咽喉地带,焦(作)枝(城)、(北)京洛(阳)、郑(州)太(原)、侯(马)月(山)四条铁路穿境而过,太洛、焦克、郑常、新济公路交汇市区,公路干线达300余公里。
区内邮电通讯便捷,已建成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等网络,实现了国际国内电话直拨。
(一)地势地貌、水系和气候
沁阳市北部为北部为太行山地,中部和南部为冲积平原。
区内最高海拔为1116.9米,最低海拔为110.0米。
沁河自区域中部自西而东穿越,城市建成区位于区域中心位置,沁河南侧,地势较为平坦,总体走向为北高南低,一条干渠(总干渠)由西而东自城市南侧穿越而过。
沁河现为季节性河流,平水期基本呈干沽状态,丰水期由于雨水集中,易形成洪水,1982年出现建国以来最大洪峰,洪峰流量达到4131M2/S,超过20年一遇洪水频率,但城市未受洪涝灾害。
总干渠由于上游设闸拦蓄,因此沁阳段总干渠亦成干涸状,目前基本功能成为沁阳市区的一条排污明渠。
城区同时还有几条小型灌渠流经,但也基本无水,成为城市的排水沟渠。
另外,区内尚有蟒河、丹河等河流和逍遥、八一两座中型水库。
两座水库由于库址地质条件等因素,蓄水量甚少。
(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沁阳区内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境内有矿产资源20余种,其中铝矾土、白云石、磺石、钾长石、铁矿、锂矿等储量丰富,是河南省矿藏资源密集区之一。
山药、地黄、牛漆、菊花“四大怀药”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史,享誉中外,在国外被誉为“华药”。
生姜、烟叶、大蒜“怀府三辣”久负盛名,远销欧亚。
沁阳位于太行山天然汇水盆地,地下水总储量达1.96亿立方米,属华北富水地区之一。
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有神农坛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圣塔、清真北大寺、失载育纪念馆、李商隐墓白松岭猕猴保护区、丹河峡谷、神仙洞等共88处,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
历史上文化名人荟萃,唐有诗人李商隐、史学家司马贞,元有科学家许衡,明有科学艺术家失载育、名宦何瑭等。
(三)综合经济实力
沁阳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是河南省确定的18个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之一,也是全国发展乡镇企业百强县(市)之一。
近年来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高,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9.9亿元,比“九五”初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
52:
34。
沁阳是全国粮棉高产县(市)及河南省“吨粮”县(市)之一。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了以铝电、化工、冶金、机械、建材、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多门类产业结构和玻璃钢、皮革、造纸机械铝电四大支柱产业,使沁阳在全省110个市县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位居第11。
(四)科教发展基础
沁阳目前没有高等教育学府,但中等教育较为发达,私立中小学校的办学方兴未艾,完全能满足目前城市儿童和青少年接受高中以下文化教育的需要。
教学基础比较扎实,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却没有中等以上专业学校教育的基础,这方面尚有待“开发”。
(五)人民生活水平
(六)人口状况
目前全市总人口为44.6万,
二.上一版总规的回顾及实施评价
1.要点
城市性质:
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级文化名城,焦作地区中部的商品贸易中心,以发展轻工、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小城市。
城市规模:
规划期末(2000年)8.5万人。
用地规模:
城市建设规划总用地为8.16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主要选择向西发展。
用地规划布局:
工业尽量靠北布局;
道路交通规划:
新区三纵八横共11条主次干道,道幅较宽,在旧城区因地制宜有限度拓宽部分街道。
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商业中心选择布置在建设大街和原西大街的交叉口。
旧城区则主要布置传统的商业服务设施。
行政办公用地布局: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在建设大街两侧和怀府路两侧布局。
2.评价
1991版的总体规划,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在对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各项事业的评估和预测应该说是有依据的,其在道路网、各功能用地及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套布局方面尚算合理。
但是,该规划对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各项事业的评估和预测不过充分,或说对城市发展的速度把握不准,而在这种情况下又未能给今后的建设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具体的表现主要在道路规划及控制建设方面。
旧城区的道路交通改善难度极大,城市中心实际上又已经移至太行路与怀府路的交叉口。
上一轮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功能用地的确定过于迁就现状,使得本轮规划在城市功能用地的调整有了较大的难度。
而要使城市的发展变得有序,则必须做做到各功能用地的合理布局。
三.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
1.国家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并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按国际公认的“五普”标准,已达36%,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后,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加速城镇化阶段的到来,意味着对城市既有的社会经济、自然多重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极大挑战。
沁阳作为全国26个加快城镇化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上一版的城市总体规划显然已不敷城镇化发展建设的需要。
2.高速公路、西气东输和大型铝电项目的立项建设,神农坛风景旅游区的开发,为沁阳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城市市区有了迅速“膨胀”和环境大幅提升的需求,同时又对沁阳古城保护提出了严峻的课题,亟需要做一个全面合理的城市空间与社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
四.总规修编的依据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相关法律
2.国务院2000年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二)主要参考文献
1.沁阳市“十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2.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版)
五.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划定
城市规划区范围的确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共同构成城市生存系统,城市规划和管理上必须将其视为一体进行统一协调。
从管理角度看,神农坛风景旅游区离城区较近,又是省级风景区,大型铝电项目选址西向镇,西万镇是城市水源地,均需列入市区管理范围。
因此,本轮总体规划,将整个市域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
六.规划期限
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本次规划期限定为20年,
即:
2005—2020年
近期为2005年,
中期为2010年,
远期为2020年,
远景考虑2020年以后。
第二章规划目标和规划指导思想
一.规划目标和本次规划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规划确定沁阳市城市发展战略,论证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市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升沁阳在湖南中西部区域中的功能和作用。
2.调整城市性质、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确定城市布局形态。
3.凸现沁阳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神农坛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内涵,挖掘沁阳文化特色和自然山水特色,做好城市特色文章,重塑城市品位,重整城市格局。
尽量做到城市与风景旅游区之间的互促互进。
4.建立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和符合城乡一体化的区域交通格局和市域交通网络。
城市路网结构的调整,要为今后汽车交通的大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5.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效率,指导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经营目标。
6.为城市下一层次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做指导。
二.规划指导思想
提出经营城市的理念,立足新世纪、新沁阳的规划思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可操作性,实现观念的融合、区域的融合、时空的融合、特色的融合、产业发展的融合,坚持规划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创造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以沁阳文化气质和环境质量取胜,以做强做特做优做美城市为目标,科学地驾驭好城市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沁阳城市发展竞争力和实现沁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谋划和落实合理的发展空间。
1.坚持环境引导原则
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和用地空间的导向。
通过城市环境特色塑造,引导城市形象的提升。
2.强化规划和管理结合的原则
通过具体的规划管理措施建议和重大政策建议,充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意图实现。
3.合理调整、规划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合理优化城市交通流的分配,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
第三章 沁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沁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研究
一.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分析
(一)宽松的国际国内形势为沁阳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国际走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发展经济和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使世界政治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正逐渐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跨国发展的趋势,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亚太地区经济进一步蓬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增长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世界经济重心正由大西洋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
太平洋世纪即将到来,为我国各地区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为各地区的城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社会发展也全面进入新的阶段,知识经济正逐步取代传统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新经济浪潮席卷全球。
在这种快速变革的大背景下,城市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职能也正产生深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势必影响到城镇自身的发展。
2.国内形势
随着一系列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加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开始阶段,未来几年的经济将会继续快速增长。
从2001年起,我国将进入“十五”(2001─2005年)计划时期,这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形势下的五年计划,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到2010年,我国将要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进入新世纪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不失时机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抓住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实施“引进来”战略,引进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实现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国力。
近两年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步伐明显加快,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今年11月份在多哈会议上中国已经正式被批准加入WTO,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面对中国已经加入WTO的挑战和机遇,在20多年来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实践基础上,把过去成功的“引进来”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续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同时,把发展经济和开拓市场的目光投向世界经济大舞台。
这是中国经济20多年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面对未来、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促进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沁阳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走出去”战略为沁阳市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国家对城镇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沁阳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的轨迹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回顾我国近20多年的发展历史,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以生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在整个80年代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9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生产潜力的逐渐减少,改革又进入了第二步,即以国有企业改制为标志的城市改革,逐步在城市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但随着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我国又逐步出现了市场经济国家常有的问题,即生产过剩,需求不振。
一方面,工业产品大量积压,价格走低,另一方面,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象城里人那样买得起这些并不昂贵的工业产品。
站在黄土地上的广大农民渴望能象城里人那样生活,工业产品的生产者希望数量惊人的农民能象城里人那样消费。
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各级领导都尽最大努力采取了许多对策措施,虽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提出了要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决策,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民,培育城市,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
2.城镇化发展战略已被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已编制完成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包括了城镇化发展战略、西部地区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生态环境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五个方面提出的主要内容,首次提出了“城镇化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两大新战略”。
国外对中国城镇化的前景也予以很大的关注,世界银行的一份经济预测报告中甚至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技术”列入拓展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空间的两大经济增长点。
适应城镇化发展,又同时提出结构调整的新任务,主要是包括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和技术结构,特别是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
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举国上下空前的重视,为各地区的城镇发展提供了许多新契机,湘潭市应充分抓住这些机遇,加快自身发展。
3.国家领导人对城镇化问题高度重视
在1999年世纪之交我国城乡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下召开的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研究了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措施,讨论了建设部代拟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对于提高城市和村镇建设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他在肯定城乡规划在促进经济建设、调整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各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八个问题:
一是不顾客观规律,盲目扩大规模;二是违法建设屡禁不止;三是旧城区超强度开发建设,环境恶化;四是交通规划和建设管理滞后;五是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六是村镇建设散乱,区域环境恶化;七是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受到严重破坏;八是许多城市新建筑缺少整体意识。
在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城乡规划工作迎来了第三个春天,这对沁阳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区域发展背景分析
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沁阳市今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佐证
从经济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进程来看,城镇化发展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初、中、后期。
初期是基本上尚处农业社会,城镇人口比例较低。
城镇化化发展中期,则是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经济基础相对已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突破50%。
后期阶段为成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超过70%,这一阶段农村人口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已不大,为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最后相对稳定在10%以下,城镇人口比重则相对稳定在90%以上的饱和状态,城镇化以提高质量为主,发展速度重新放缓。
根据统计资料,2000年湘潭市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0%以上,按照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节沁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特征判断
(一)市域社会经济发展实力总体上不强,发展水平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湘潭市农业比重过高,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
工业经济总体实力不强,传统工业基地特色明显,急需转型。
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商贸优势明显。
(二)全市对外交通潜在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对经济制约明显
规划中的焦?
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会改变大大提高沁阳在河南省西北部交通枢纽地位,改变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并促进市域交通体系不完善局面的迅速改变,促进市域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三)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治理压力较大
全市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工业化冲击较大,如何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维持好和保护好沁阳城生态环境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环境,是本次规划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地区地表径流因为沁河和总干渠常年干涸,对城市环境的净化甚小,如何与周边城市和区域搞好协调,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统筹安排。
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优劣势SWOT分析)
(一)面临的机遇
1.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国家“十五”计划提出经济主要目标是,保持国民经济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今后五年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沁阳市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
未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将提升沁阳市的产业竞争力。
“四大怀药”和“华药”是沁阳市农业三大优势产品,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后续效益,形成高科技、生态和高效农业产品。
铝电、机械和制革等传统支柱工业,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将成为沁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旅游业是未来我国市场需求十分广阔的产业,具有产业拉动力强,吸纳劳动力多的特点,是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
沁阳市旅游业比较优势明显。
未来,具有发展成河南省重要的旅游服务中心的潜力。
2.城镇化战略的推进
国家“十五”计划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密集区有序发展。
沁阳是河南北部地区重要的城镇密集区,是河南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又被确定为全国26个城镇化进程试点城市,如何调整市域范围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沁阳市 城市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