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年加工3000吨农副产品新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3632452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64.21KB
强烈推荐年加工3000吨农副产品新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
《强烈推荐年加工3000吨农副产品新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年加工3000吨农副产品新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烈推荐年加工3000吨农副产品新建项目可研报告
年加工3000吨农副产品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年加工3000吨农副产品项目
2、建设性质:
新建
3建设单位:
(待定)
4、法人代表:
(待定)
5、企业性质:
(待定)
6、建设地点:
商洛市刘湾产业项目区
二、项目主要内容
本项目利用商洛山区丰富的核桃、板栗、香菇等农、林、特产品资源,将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加工工艺相结合,辅以精美外包装,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并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种植业的发展。
项目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5960平方米。
包括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办公楼等。
设备购置安装主要包括气调库建设及各类工艺设备购置及安装。
总投资2548万元。
企业自筹1050万元,拟申请银行贷款1498万元。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生产规模
1
核桃
吨
1000
2
板栗
吨
1000
3
香菇
吨
50
4
柿饼
吨
100
5
黑木耳
吨
50
6
土鸡蛋
吨
800
二
经济数据
1
总投资
万元
2548
2
其中:
规模总投资
建设投资
万元
万元
1824
1481
其中:
外币
万美元
0
3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3
4
流动资金
万元
1034
其中:
铺底流动资金
310
5
资金筹措
其中:
借款
万元
万元
2548
1498
项目资本金
万元
1050
自有资金占合计
%
57.56%
6
年平均销售收入
万元
4994
7
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18
8
年平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4277
9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740
10
年平均所得税
万元
185
11
年平均税后利润
万元
555
12
年平均增值税
万元
191
三
财务评价指标
1
总投资收益率
%
30.73%
2
资本金净利润率
%
52.86%
3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35.37%
4
项目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
万元
2477
5
项目投资回收期
年
4.21
6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26.34
7
项目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
万元
1905
8
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
39.67%
9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42.5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计委、建设部出版发行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贷款项目评估实用方法》;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4、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2006年12月23日
7、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五、论证结论
1、项目所在地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具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源条件。
2、项目属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范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3、项目建设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组建大企业,顺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国内国际趋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4、项目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属绿色产业。
5、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综合以上简述,项目选择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营业务选项合理,建设规模适度,具备各项建设条件,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明显,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一、项目的提出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万多家,完成产值达到4.2万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近15%,从业人数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
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
虽然如此,在世界范围比较,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0%。
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深加工率为80%左右,而中国相应比例分别为45%、30%。
加工比例很低,深加工用粮不到粮食总量的8%,大宗果品的商品化加工率不到10%。
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2—3︰1,而我国仅为0.3—0.4︰1(其中西部省区仅为0.18︰1)。
由于加工转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比较落后,造成了我国农副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大意义
我国农业和农村正面临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
经历了30年追求数量增长的温饱型农业,如今已进入到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特功能的新阶段。
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现代农业由种养业、加工业、农产品物流业三部分组成。
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农产品加工业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通过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
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据农业部资料,2002年中国农业部门需要劳动力的合理数量为1.96亿人,但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口达3.25亿,剩余劳动力1.29亿人,农业部测算到“十五计划”期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到1.8亿人,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
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为部分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并在较长的时期内为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副产品消费面临升级的要求,一是农副产品量的增加,一是农副产品质的提高。
农副产品的质的要求就是深加工,据专家测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比值,每增加0.1个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机遇
当前,全国上下处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非常重视。
早在2002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强调“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
”回良玉副总理在今年中央党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农产品档次,促进农民增收”。
中央文件精神和领导同志重要讲话,体现了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形势,即农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出现了多年期盼、十分难得的好局面,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急需提高。
同时也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即大力发展农产品及及其加工业。
2007年3月,商洛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会议指出:
结合商洛实际,关键要抓好“一村一品”建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该项目是有力带动“一村一品”建设的产业举措。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商洛山区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也是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目前仍比较贫困,所辖七个县区有五个人仍属国家级贫困县。
全区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创业,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9元。
但受制于自然环境、科技、文化等因素,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如何实现农业市的发展与突破,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在探寻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矛盾、农林特资源大市与经济强市的矛盾出发,立足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围绕农业上工业,发展工业促农业”成为发展的一个有效思路,努力把农业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实现由“原字号”农产品到“品牌”成品的转变,促进农业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借鉴外地发展经验,对商洛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地区来说,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商洛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依靠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潜力十分有限。
农产品加工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够把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能够促进农产品加工升值,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第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
通过龙头企业带基地,实现了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对接,有利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从而使工业反哺农业、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成为现实。
第三,农产品加工业是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来源。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可以拓宽税源,壮大地方财力,使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在商洛得到较好落实,在一些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区域的乡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居住条件将率先得到改善,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所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出路,是商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条件已具备
针对农民收入低而不稳定、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局面,早在1995年,原地委、行署在赴湖南怀化、湖北郧阳考察的基础上,明确了山区建设的思路,提出“发展商洛经济,潜力在商、优势在山、希望在山”。
商洛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林特产品,潜力巨大。
原地委、行署将核桃、板栗、食用菌作为优势项目,实行产业化开发,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商洛各类林特产品已初具规模。
据市统计局资料,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99亿元,项目涉及主要农林产品近年产量如下:
项目主要农副产品产量表单位:
吨
年度
板栗
核桃
黑木耳
香菇
禽蛋
2001
5619
12581
802
2156
30078
2002
9394
13840
700
2405
31039
2003
10153
17390
711
2270
33243
2004
10617
18565
659
2199
35456
2005
10816
20245
734
2017
37315
2006
11541
20319
611
1404
37903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把“做特绿色食品”作为商洛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予以大力发展。
至2006年底,十大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到72万亩,通过省级认定的成规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到32个。
已启动洛南县无公害农产品争先认证工作,镇安板栗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
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店发展到37家,产品供不应求。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紧迫性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关中要充分发挥科技和制造业优势,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率先发展。
陕北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跨越发展。
陕南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突破发展。
”
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陕办发〔2006〕33号)提出陕南突破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实现思想观念突破;缓解瓶颈制约,提升区位优势,实现基础设施突破;依托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实现特色产业突破。
以绿色产业为主攻方向,依托山水、立足富民、产业推进、多元发展。
重点发展中药、食品、水电、旅游等绿色产业,有序开发优势矿产业,加大技改力度发展装备制造业。
坚持富民为本,分层次突破,农户在特色种养业上实现突破,县域在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生产和产品深加工上实现突破,市域在集中力量抓大项目、大产业上取得突破。
全面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实现陕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财政收入等“四个翻一翻”的目标,力争“十一五”末GDP达到250亿元。
面临周边地区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商洛实现突破发展显得日益紧迫。
商洛市是传统农业地区,2005年农村总人口212.33万人,占全商洛总人口241.98万人的87.8%,商洛实现突破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加速发展的配合。
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已成当务之急,该产业带动力强、受益面广,应成为一个长远的战略发展方向。
近年来,商洛地产农林特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但基本以初级产品出售,优质深加工农产品还比较少,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006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是: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并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
国家提出以下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加大国家投入力度
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整个建设投资的比重,增加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技改投入。
2、给予相关的金融支持
商业银行要将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国内外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有关银行应积极予以支持。
3、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税收方面将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
(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魏增军市长在商洛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提出要努力把商洛建成面向西安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三)、深受农民欢迎
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受农副产品卖难困扰,影响了发展农副产品种植业的积极性。
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不但能直接扩大农副产品销售、为农民带来增收,而且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入到农副产品种植业的行列,扩大生产规模。
并进一步带动农产品专业生产协会、农业经纪人等服务业的发展,搞活农产品物流业,再次带动就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四)、区域生态优势。
商洛自然环境优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境内林木丰茂、群山逶迤、绿水环绕、空气清新,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五)、市场竞争优势。
优质的资源、低廉的价格、以及富裕的劳动力,配以先进的设备、精致的包装,再加上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标志,将确保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四、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略)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条件与存在的限制因素及建议。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当今农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价格、质量、品牌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竞争。
增强农业的国际或地区竞争力,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卫生安全水平,提高农户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带动农户与国内国际大市场接轨,企业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商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基础薄弱。
客观上,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一)、农产品认证率低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已成为农副产品加工、包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以此创建商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优品牌,才能将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
对商洛农副产品销售将起到关键作用。
安全农产品主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这三类食品像一个三角形,底部是无公害食用,中是绿色食用,顶部是有机食品,越往上要求越严格。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经省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证,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没有被工业“三废”、农用化学物质等物污染,成受污染,但未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生产、加工并经专门机构——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严格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国家农业部2005年《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农市发[2005]11号)指出: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有效保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适应市场需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针对中国国情,农业部要求对这三类食品要同时抓,因地制宜,整体推进,以适合不同农业生态环境的状况,适应不同农业生产水平现状、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认定是市场准入的“身份证”与“通行证”,重点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认定和市场准入。
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农产品认证工作,扩大企业的原料基础。
(二)、商洛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还未形成
一家一户的分散化经营不能适应市场的主体地位,由于农产品市场发育不足,特别是信息体系不完善,及供应结构不合理,造成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营销水平低。
对农产品加工、收购造成一定限制。
为此,国家农业部于2006年印发了《“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2006]21号),阐述了市场建设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
建议地方政府从以下方面大力扶持商洛农产品市场建设,包括加快旧市场改造步伐、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引导农民建立营销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等。
(三)、资金限制因素
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贷款难,而造成其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资本金充足率不够,达不到银行的贷款要求;二是企业季节性强、风险大,银行不愿向发放贷款。
对此,财政部将采取财政贴息、大幅度推广保险、进一步扩大投资参股、中央财政参与信贷担保等四大措施,引导银行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放贷款,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产品加工业。
第三章、市场分析和预测
一、市场供求现状分析
(一)、农产品包装加工的增值潜力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深加工及精美包装的农副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
人们对农副产品的消费观念巳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价格因素趋向弱化。
质量上乘、安全可靠、形靓物美,中高档次的消费需求比例逐年增长。
成品、半成品及包装精美、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满足城市人群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礼品消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宠爱。
而那些简陋、档次低的农产品则少人问津。
这种消费趋势意味着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大有可为。
国际上常用的恩格尔系数体现人们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当人们的食物支出降低到总收入的40%以内时,说明消费水平已步入一个较高的层次。
目前,我国已有4亿多人口恩格尔系数在37.5~38%之间,这个人群对食品消费的选择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说明中国农产品已进入消费升级阶段。
近年来,商洛地产农林特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业已形成优势资源。
“十五”期间新增基地面积87.5万亩。
但基本以初级产品出售,“萝卜白菜,出地就卖”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导致了农产品没有品牌,大都“养在深闺人未识”,增产却不增收。
优质深加工农产品还比较少,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这也意味着,农产品加工、建立品牌、配送、营销等环节都还大有文章可做,商洛地产农副产品,品质优良,绿色无污染,增值潜力非常大。
将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在材料选择、包装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农副产品的特性、销售市场的特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等因素,使包装与产品完美结合,在城市受到消费者的大力青睐。
据统计,经过包装的农副产品,其价格平均增幅在80%以上。
(二)、项目涉及农副产品简介
1、板栗
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已栽培板栗。
板栗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
河北、山东、陕南是我国板栗著名的产区。
至2006年,商洛种植面积发展到253万亩,年产板栗11530万吨,镇安、柞水两县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板栗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性味甘温,能厚肠胃、补肾气,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等功效。
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多和脾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也能强筋健体。
唐代著名医学大师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著述栗为肾之果肾病肾虚者常食效果显肾为生命之源肾健则长寿也。
2、核桃
核桃,原名胡桃,为胡桃科落叶乔木核桃树的球形核果,其故乡是亚洲西部的伊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我国。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
入肺、肾、大肠三经。
有补肾养阳、清肺止咳、润肠通便、抗老防衰、润肤黑发、养血安神的功效。
对肾虚所致的腰膝冷痛、滑精、遗精、尿频、乏力、白发早生,肺虚所致的咳嗽、气短、畏寒以及肠燥便秘等症状,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能强身壮体,益寿延年。
核桃与其他补品或补药同时使用时,有增强滋补的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核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糖类、纤维素、维生素及无机盐等六大营养要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核桃为中国主要经济树种,商洛核桃果实营养非常丰富,核桃仁含脂肪63%,最高达80%。
为大豆的3.4倍,花生的6倍,油菜籽的1.6-3.4倍。
油质香浓纯净,不含胆固醇。
蛋白质含量17-27%,碳水化合物10.7%。
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烈推荐 加工 3000 农副产品 新建 项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