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总汇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630014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1.01MB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总汇含答案.docx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总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总汇含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总汇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总汇
一、材料分析题(共45题)
1.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实施耕种。
他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材料二:
他全身心的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因治水有功,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了他。
材料三: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他继位后扩大了哪一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两则材料中继承人的产生办法被称为什么制度?
(4)材料三中记述了大禹采用哪种治水方法取得了成功?
(5)大禹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桀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始称殷,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天子统治有加强,分封制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眼前。
”这是历史爱好者编写的一段歌谣,请结合歌谣内容及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大禹建夏将王位传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有人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有人认为是历史的倒退,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2)“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双方的这次大战具体发生在什么时候?
你认为周武王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除商亡周兴外,上述歌谣中还涉及哪几个王朝的更迭?
你认为几个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对此你有何感想?
3.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某班对“华夏之祖”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
【华夏之祖】
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材料二:
黄帝陵(如下图)
【民主政治】
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贡献?
(2)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会向游客介绍黄帝的哪些事迹?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4)【杰出首领】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许多尧、舜、禹的传说和名胜古迹,观察下列几幅名胜古迹的图片,回答问题:
请你将上述图片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排列。
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4.材料一:
材料二:
观察图片,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的建造者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房屋分别位于什么流域?
造成他们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观察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
(根据所学知识,最少涉及两个知识点,发挥想象力,语句要通顺完整。
)
5.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是谁?
他们的部落起源于哪个流域?
(2)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并举一例说明。
6.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
以上两种住房分别对应我国农耕时期什么原始居民?
房屋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
此图反应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自上而下依次分成哪四个等级?
该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7.材料一: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
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
“禹传子,家天下。
”
(1)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子”是谁?
反映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通过以上材料反映的两种制度,你觉得哪个制度好?
为什么?
8.根据你这两个月的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识读图片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材料三:
早在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黄河边生息劳作,繁衍发展。
(1)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
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轩辕”是谁?
他和谁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你认为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拥有怎样的地位?
(4)为什么中国人常常称自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①是什么制度?
图中②是谁继承王位形成的制度?
(2)请分别写出图二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
(3)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问题:
(1)两则材料描述了哪两种制度?
(2)从何朝起出现了材料二的情况?
(3)材料三描述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统治者将土地和人民分给了谁?
(4)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5)这种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6)实行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11.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史记》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霸诸侯,一匡天下”说的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之所以能称霸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其国力强盛。
请写出春秋首霸姓名。
(2)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些措施?
(3)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跻身社会上层,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4)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
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
……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
——[美]费正清等《中国:
传统与变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讲述的是周代的什么制度?
周王设置这种制度初衷是什么?
该制度对周朝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指出材料中所示的这些诸侯要对国王承担哪些义务?
(3)材料反映的制度下周代的贵族分为哪几个等级?
(4)材料反映的制度没能使西周的统治千秋万代延续下去。
在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哪位国王在位时期出现国人暴动?
又在哪一年西周最终走完了它的统治历程?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
……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
“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3)你认为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论语·为政》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为政》
请回答:
(1)以上语录出自谁的观点?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有哪些?
(3)他的学说和思想后来被哪位帝王立为正统思想而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15.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
后封于商,后人称之为商鞅。
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史记·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析导致商鞅“车裂而死”的原因是什么?
16.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了解春秋五霸
材料一:
春秋时期,王权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出现了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
(二)走进诸子百家
材料二: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三:
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三人最后入围。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春秋时期,出现春秋霸主,割据称雄的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春秋争霸时期,第一个霸主是谁?
(3)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节目类型:
A、《人与自然》 B、《法制空间》 C、《军事天地》
D、《爱心世界》 E、《教育论坛》
请你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
(将节目类型所代表的字母填入下划线)
墨子——________;庄子——________;韩非——________
17.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五: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书中?
战国时期谁发展了老子的这一思想?
西汉初年的哪一政策体现了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
(2)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为提倡教育公平,他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商君”指的是谁?
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务耕织”者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
他变法措施中的哪一条使秦国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4)从材料四和材料五可以看出,法治与德治有何内在关联?
我们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治国方略?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
他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
材料二: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材料三:
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
一是“兼相爱,交相利”,即所谓的;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的。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思辨色彩”?
最能体现老子的思想思辨色彩的著作是什么?
(2)材料二法治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此思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3)材料三的横线处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4)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什么局面?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材料三:
全国分为36郡,后来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
——选自七年级教材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示意图,请填出A________;B________
(2)读材料二,三,请说出周朝和秦朝时期统治地方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3)材料四中包含了秦始皇采取的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的措施对秦朝统治有什么作用?
20.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①能反映这次变法性质的是:
________
②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深远的是:
________
③旧贵族强烈反对的内容是:
________
(3)商鞅变法取得了什么作用?
2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历史的车轮进入了奴隶社会的轨道!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历程吧!
材料:
“天子适诸侯(到诸侯国视察),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汇报管理诸侯国的情况),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没有特殊事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1)中国的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等几个朝代,请你把表格中对应的知识补充完整。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暴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________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________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________
(2)从夏、商、西周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3)材料中描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从中可以看出,诸侯有什么义务?
上述材料说明了周天子和诸侯间是什么关系?
(4)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而伴随着奴隶社会的出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就开始了。
所以有人说: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22.(2017·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
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
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
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4)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线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状况?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秦始皇,自古以来就评说不一,毁誉参半;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最短暂的封建王朝之一。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谁?
(2)灭六国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写出2点即可)
(3)你认为秦始皇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请说明理由。
25.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
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
“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
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材料二: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
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
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材料三: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请回答:
(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
理由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
(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
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
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
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
此建议有何影响?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8.“常比较,多鉴别,掌握历史更快捷。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材料一:
汉武帝当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的繁荣阶段,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二: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材料一中“繁荣阶段”的出现得益于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秦始皇、汉武帝比较表》。
人物
措施
主要贡献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秦始皇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________
焚书坑儒
②________
派蒙恬反击匈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 上册 材料 分析 总汇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