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docx
- 文档编号:23627284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50.41KB
现代教育技术.docx
《现代教育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
Highqualitymanuscriptsarewelcometodownload
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这是教育技术的(B)
A广义定义BAECT94定义CAECT2005定义D国际定义
2、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包括: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C)
A学习B实践C评价D改善
3、(A)
4、AECT2005定义的教育技术的三大范畴不包含以下的(C)
A创造B使用C评价D管理
5、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A)
A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B学习态度C学习结果D学习动机
6、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不包括(C)
A开发B利用C分析D评价
7、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A)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对象。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教育过程D实践过程
8、教育技术绝非仅指用于教育的媒体和手段,而是指人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A)(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
A有形技术、无形技术B人文、技术
C硬件应用、软件应用D媒体环境、知识态度
9、教育技术是一门(C)的学科
A理论B实践C理论与实践并用D理论与实践分开
10、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C)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A网络技术B多媒体技术C现代教育技术D信息技术
11、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C)
A.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B.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
C.教学资源的利用D.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12、大约在(C)。
“现代教育技术”一词开始在我国使用,它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属于同一个概念。
A20世纪70年代初期B20世纪7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期D20世纪80年代初期
13、AECT94定义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B)设计、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定义B开发C设计D拓展
14、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媒体技术能力(B)教学实践能力和评价研究能力。
A获取知识能力B信息应用能力
C获取信息能力D科学研究能力
15、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A)更名为“教育技术”
A电化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
C数字技术D计算机辅助教育
16、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D)
A视频传播阶段B教育技术阶段
C视听教育阶段D视觉教育阶段
17、根据你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C)
A、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C、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语义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述而已
D、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18、(B)年是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标准正式发布
A1997B2004C2008D2014
19、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D)年对教育技术做出了定义,是目前国际国内教育技术界普遍认可的定义,也是我国大多数教育技术学教科书所采用的定义
A1972B1973C1977D1994
20、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1920到1968年对应(D)
A萌芽阶段B初步发展阶段
C全面发展阶段D电化教育发展阶段
21、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二十世纪初到七十年代至今对应(B)
A视听传播阶段B教育技术阶段
C视听教育阶段D视觉教育阶段
22、(C)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A二十世纪以前B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十年代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23、教育技术学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属于(B)下的二级学科
A理学B教育学C工学D文学
2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是(C),在国外听教育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运用幻灯广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A20世纪50—60年代B20世纪30—50年代
C20世纪20—50年代D20世纪60—70年代
25、20世纪50—60年代属于国外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以(C)媒体的介入为标志
A有声电影、录音B闭路电视系统、卫星电视教学系统
C电视、电子计算机、程序教学D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
26、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早期被称为(C)
A电视教育B函授教育C电化教育D电影教育
27、电子出版物得到广泛应用,教学信息也以超文本组织结构方式呈现这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什么趋势(D)
A网络化B智能化C多元化D多媒体化
28、根据1994年关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发表的教育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B)的理论与实践
A开发、利用、管理、评价、设计
B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C利用、设计、开发、管理、评价
D管理、设计、开发、利用、评价
29、下列关于教育技术的叙述中,阐述合理的是(C)
A教育技术是将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B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仅为教学的媒体
C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D教学技术不包括对传统教学手段的研究
30、教育技术领域最核心的内容是(B)
A教育媒体B教学设计C计算机教育应用D教学研究方法
31、现代的学校不仅是全日制学校、面授学校等有形的学校,还有教育学校、网络学校等无形的学校,这体现了哪一种现代的教育思想(D)
A现代教育观B现代师生观C现代人才观D现代学校观
32、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细化不包括(D)
A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B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
C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D教育技术的改革
33.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内容细化不包括(B)
A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B教育技术的改革。
C.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D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技术,
34.语言技术和直观技术通常称为(A)
A传统教育技术B.现代教育技术。
C.多媒体教育技术D媒休教育技术。
35.信息化教育在教育层面上的主要特征表现为(B)
A数字化B.教材多媒体化C、网络化D.智能化
36.教师信息素养不包括(C)
A基本信息素养B.多媒体素养
C.情商素养D课程整合素养
37.下列不属于我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是(A)
A教师办公环境B.网络教学环境
C移动学习环境D.多媒体教学环境、
二、多选题
1.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可以概括为(ABCD)
A媒体技术能力B.信息应用能力。
C.教学实践能力D.评价研究能力
2教育技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包括(ABCD)
A提高教学质量B改善教学效果
C提高技学效率D扩大教学规模+
3.与1994定义相比。
ACET2005教育技术的定义发生的变化包括(ABCD)
A领城名称由“教学技术改为“教育技术
B.研究对象更改为“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C.研究对向定为“促进学
D.研究范畴更改为“创建使用和管理资源的开发
4.下列哪几项教育技术研究的问题(ABCD)
A资源的开发B.教学的设计C资源的评价D资源的运用。
5.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
A基本信息素养B多媒体素养
C网络素养D课程整合素养
6.AECT2005定义的主要贡献(ABCD)
A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由教学领域展到企业绩效领域
B.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
C首次将“创造”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三大范畴之一,强调教育技术创新。
D.从对一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研究限定为对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的研究,突出了专业符色和工作重点。
7.随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E)
A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
B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的研究
C.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要研究
D.更加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
E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主拟化。
8.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中设计主要包括(ABCD)
A教学系统设计B信息设计
C教学策略设计D学习者特征分析。
9.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BC)阶段。
A直观教育技术阶段B.电化教育发展阶段
C全面发展阶段D视听传播阶段
10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包括(AC)
A学习过程B教学策略C学习资源D信息设计。
11从AEC11994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
A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文践并里的学科。
B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对象。
C教育技术包括有形的教育技术和无形的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D.学资源是优化学过程的必要条件。
一
12.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
A基本信息素养B、多媒体素养
C网络素养D.课程整合素养
13.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内容细化包括(ABC)
A视听教育的理论技术B、远程教育的理论技术。
C.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D教育技术的改革
14.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了一个(ABCD)教育技术体系
A语言技术B系统技术C.媒体技术D直观教育技术
15.信息教育在技术层面上的主要特征表现为(ABCD)
A.数字化B.多媒体化C网络化D智能化
16.信息化教育在教育层面上的主要特征表现为(BCD)
A数字化B.多媒体化C资原全球化D.教学个性化
17.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ABD)
A网络化B智能化C数字化D虚拟化
18教育技术从哪些方面促进教学方式的发展(AC)
A数字化B教材多媒体化C资源全球化D.教学个性化
19教育技术从哪些方面(ABC)促进教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A教师教学观B学生学习观C.学校办学观D学校发展观
20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体现在(ABCD)
A提高教学质量B改善教学效果
C.提高教学效率D.扩大教学规模。
21.教师信息素养包括(ABCD)
A基本信息素养B多媒体袁养
C网络素养D课程空合素养
22我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包含哪些(ABCD)
A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B网络教学环境
C.移动学习环境D多媒体教学环境
三、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3、教育技术绝非仅指用于教育的媒体和手段,而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大类。
4、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电化教育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5、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6、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更名为“教育技术”。
7、2004年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标准正式发布,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8、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媒体技术能力、信息应用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评价研究能力。
9、教育技术分为有形教育技术和无形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10、教育技术学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属于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
11、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了一个包含语言技术、直观教学技术、系统技术、媒体技术在内的教育技术体系。
12、语言技术和直观技术通常称为传统教育技术。
13、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14、信息化教育在技术层面上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15、信息化教育在教育层面上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
16、视听教育阶段的时间21世纪30-50年代。
17、直观教育技术阶段的时间20世纪以前
18、视觉教育阶段的时间20世纪初至30年代
19、视听传播阶段的时间20世纪50-60年代
20、教育技术阶段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至今
21、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两个阶段电化教育发展阶段和教育技术全面发展阶段
22、教育技术从哪三方面教师教学观、学生学习观、学校办学观促进教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23、教育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四、判断题
1.电化教育就是教育技术。
(×)
2.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
(√)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
4.教育技术学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属于文学下的二级学科。
(×)
5.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70年代至今对应教育技术阶段。
(√)
6.视听教育阶段的时间是20世纪50-60年代。
(×)
7.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终身学习。
(√)
8.教师应具备掌握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
9.教育技术能力不是教师基本要求。
(×)
10.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发展中包含改变了教师“教”的方法。
(√)
11.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发展中包含改变了学生“学”的方法。
(√)
12.教育技术的定义只有ACET1994版(×)
13.ACET1994定义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14.ACET1994定义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15.教育技术的手段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
16.教育技术的目标不是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
17.信息化教育是以传统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
18.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也需要科学化、专业化,不能只看重分。
(√)
19.远程教育使教学活动不受时空、教材和媒体的限制,表现出巨大的灵活性。
(√)
20.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
五、简答题
1、教育技术的ACET1994定义是什么它有哪些研究内容
答: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
(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更加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5)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第二章?
学习理论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理论是教学技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其中重视学习环境的建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流派是(C)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D、信息加工理论2、把学习目标分成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的认识(D)A、戴尔B、奥苏贝尔C、加涅D、布卢姆
3、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B)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A、教学资源?
B、学习者C、系统设计思想D、教学实践
4、(C)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
A、香农B、麦克卢汉C、戴尔D、施拉姆
5、在“经验之塔”中,最高层是(A)
A、语言符号B视觉符号C、观摩示范D、设计的经验
6“经验之塔”理论强调的是(D)
A、做的经验B、观察的经验
C、抽象的经验?
D、给学习者的刺激
7、“经验之塔”的第一层是(A)
A、直接有目的的经验B、设计的经验
C、演戏的经验D、观摩示范
8、下面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的是(C)
A、CMIB、CADC、CAID、CAM
9、1948年(B)提出的“五W”传播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A.香农B、拉斯威尔C、贝罗D、戴尔
10、传播过程是以中国信息传送和(B)的过程
A.反馈B、交换C、编码D解码
11、表征信息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言符号和(D)
A.符号B。
图形符号C、目视符号D、文字符号
12、人们构图时往往将主题放在视觉(A)以突出主题。
A、重心位置?
B、左边位置?
C、游遍位置?
D、靠上或靠下位置13、线条的粗细、浓淡、虚实在人们视觉心理产生不同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粗线弱、细线强B、浓线轻、淡线重
C、实线静、虚线动D、没有正确答案
14、根据人们对不同色彩的心理反应或联想,可以将颜色分为暖色和冷色两大类,下列颜色中,(D)属于冷色
A、红色B、黄色C、橙色D、蓝色
15、(B)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A、戴尔?
B、斯金纳C、克劳德D、加涅
16、(A)通过“饿猫打开谜箱”实验来研究学习,提出了刺激----反应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A、桑代克?
B斯金纳C、巴普洛夫D、华生
17、在教育技术领域,(B)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为后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A、桑代克?
B、斯金纳C、巴普洛夫D、华生
18、(A)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有外在的“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建构主义D、信息加工
19、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其中“顿悟说”是由其代表人物(A)提出的
A、柯勒B、布鲁纳C、加涅D、斯金纳
20、(B)的认知发现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有积极的意义
A、柯勒B、布鲁纳?
C、加涅D、斯金纳
2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C)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A、柯勒B、布鲁纳C、加涅D、斯金纳
22、(C)根据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提出了九段教学法
A、柯勒B、布鲁纳C、加涅D、斯金纳
23、学习理论的新取向----连通主义学习理论是由(D)于2005年首次提出的
A、布鲁纳B、斯金纳C、加涅D、乔治.西蒙斯
24、提出强化理论的是(B)
A、布鲁纳?
B、斯金纳C、桑代克D、华生
25、提出试误理论的是(D)
A、斯金纳B、华生C、布鲁纳D、桑代克
26、学习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认知理论优于行为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优于认知主义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由于行为主义理论?
D、不同的理论优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没有优劣之分
27、下列不属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的是(A)。
A、促进迁移原则B、小步子原则
C、及时强化原则D、积极反应原则
28、以下那位学者提出程序教学法(A)。
A、斯金纳B、布鲁纳C、桑代克D、维特罗克29、在开发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课件时,采用的主要理论是(A)。
A、程序教学B、试误法C、建构主义理论D、认知—发现理论
30、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B)。
A、学生的保姆B、学生的帮助者C、知识的传播者D、学生的家
31、人们的想象力会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这种现象称为(B)。
A、视觉里重心的右撇B、心理趋合?
C、画面均衡D、画面统一
32、斯皮罗认为适合高级学习的教学原则是(C)。
A、抛描式教学B、自上而下的教学C、随机通达教学D、支架式教学
33、桑代克试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B)。
A、学习是认知、发现B、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C、学习是学习者主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D、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B)。
A、建构主义理论B、强化理论C、认知主义理论D、试误理论35、视觉重心的右撇现象是指(B)。
A、人的视觉会使画面趋于平衡B、人的视觉会感觉画面的右边重些
C、人的视觉会感觉画面的左边重一些D、人们的想象力会填充右边部分
36、在经验之塔中,塔的底部是(C)。
A、设计的经验B、参与演戏C、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D、观摩示范37、在经验之塔中,参与演戏是属于(B)。
A、抽象的经验?
B、做的经验?
C、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D、观察的经验
38、在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中,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可以接受的信息内容的过程一般称为(A)。
A、译码B、反馈C、编码D、信道
39、教师教学时,以不同的媒体呈现同一个概念,以便学生能完整的理解该概念,是遵循了哪条传播效果原理(B)。
A、共同经验原理?
B、重复作用原理?
C、信息来源原理D、抽象层次原理
40、“经验之塔”理论告诉我们(B)。
A、下层的经验比上层的经验重要B、下层的经验比上层的经验具体
C、下层的经验比上层的经验抽象D、上层的经验比下层的经验重要
41、编码的过程是(B)
A、信息转化为符号?
B、信息转化为信号
C、符号转化为信号?
D、信号转化为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BCD)
A、桑代克B、斯金纳C、巴普洛夫D、华生
2、认知主义学习的代表人物有(ACD)
A、柯勒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3、经典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ABCD)是学习环境的主要因素
A、情境B、协作C、绘画D、意义建构
4、新建构主义与经典建构主义相比,主要有一下(ABCD)几个方向的不同
A、考虑了网络时代学习的新特征B、强调网络时代,会搜索就会学习
C、注重“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D、强调学习创新观
5、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法的大致步骤有(BCD)
A、多做练习B、问题情境C、假设与检验D、整合与应用
6、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大致步骤有(ABCD)
A、呈现先行组织者B、呈现学习内容C、知识的整合协调D、应用
7、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程序,他的结构应与人的任何活动的一般结构相似,即应遵循(ABCD)这些步骤
A、任务B、内容C、形式D、方法
8、人的视觉心理包括了(ABC)A、心理趋合B、画面均衡C、视觉重心D、视觉范围9、人对声音的感知中,主观听感要素有(ABD)A、响度B、音调C、频率D、音色10、影响信息的因素有(ABCD)A。
、符号B、内容C、处理D、通道11、教育传播要素包括(ABCD)A。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B、教育信息C、通道和媒体D、传播环境12、教育的传播基本方式有(ABCD)A、自学传播B、个别传播C、课堂传播D、远程传播13、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包括(ABCD)A、共同经验原理B、抽象层次原理C、重复作用原理D、信息来源原理14、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BCD)A、平衡原理B、反馈原理C、有序原理D、整体原理15“经验之塔”中,底层“做的经验”包括了(ABC)A、有目的的直接经验B、设计的经验C、演戏的经验D、参观展览16、“经验之塔”中、顶层“抽象的经验”包括了(ABC)A、视觉符号B、静态图形C、言语符号D、观摩演示17、系统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ABD)的科学A、模式B、原理C、信息D、规律18、贝罗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ABCD)等基本要素A、信源B、信息C、通道D、受传者19、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ABCD)A、及时强化原则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