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习俗2.docx
- 文档编号:23621805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4.73KB
中外习俗2.docx
《中外习俗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习俗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习俗2
中外习俗
主讲:
陈璇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如果没有这些礼俗、节日,是否觉得生活缺少企盼和点缀?
过年的传说你知道吗?
世界各国有哪些不同礼俗?
何谓礼俗、礼节、礼貌、礼仪?
礼貌:
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如问候、称呼。
礼节:
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致意、致谢、祝愿、慰问的惯用方式。
礼仪:
在一个区域内人们交往时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的程序和规范。
礼俗:
社会形成的习俗惯例。
如婚丧嫁娶、饮食送礼习俗。
全球匪夷所思的奇特风俗
马达加斯加“翻尸节”:
将亲人遗体挖出共舞
多哥的奇异风俗:
把葬礼办得像狂欢
洪都拉斯古风俗:
换妻集市3个月开一次
柬埔寨奇怪风俗:
少女婚前必须会吸烟
印度利用日全食治疗瘫痪儿童,坚信把儿童埋进土里可以治愈
印度家里无厕所不能迎娶妻子
土耳其男女共浴浴池里选新娘
多哥夫妻离婚必须交换头发
南非祖鲁男子也要检查贞操(在祖鲁语中,“祖鲁”是“天堂”的意思)祖鲁人一夫多妻在南非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奥地利人:
把马、龙、蛇、猫、狗视为吉祥之物,喜欢用它们作装饰图案。
瑞士人:
忌背后议论其他民族;忌谈金钱,一般不向别人借钱借物。
比利时人:
忌蓝色,忌谈论政治、宗教话题。
荷兰人:
在星期六、日禁止弹奏乐器,星期日要绝对休息,商店等都要停止营业。
丹麦人:
有一种高度的趋同心理,不喜欢与众不同。
瑞典:
是个半禁酒的国家,到瑞典人家做客不要送酒。
挪威:
爱红色,赴宴时喜欢用带点红色包装的小礼物。
芬兰:
是桑拿浴的故乡,酷爱桑拿,并认为是圣洁之事。
一、世界各地新年习俗
1、挪威:
藏扫帚
在圣诞节前夜藏扫帚是挪威的一项古老风俗。
过去,人们认为巫婆和恶鬼会在圣诞节前夜外出寻找扫帚来骑,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把扫帚藏在最安全的地方。
如今的挪威主妇依然遵循这一传统,她们在睡觉前会把扫帚、拖把和刷子等物品全藏好。
而男人们有时还会溜出家门,在外面放上几枪,以吓跑巫婆和恶鬼。
2、捷克:
用核桃壳制作小船
捷克共和国的一项圣诞节风俗则是用核桃壳制作小船。
人们会敲开几只核桃,在半只空核桃壳里放进一只蜡烛点燃,让它在一只盛水的大碗里漂。
据说,核桃船的行驶轨迹也预示着主人的未来。
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主人就越有可能生活得幸福长寿。
如果小船一直靠在碗边,则意味着主人会守在家里不外出。
3、斯洛伐克和乌克兰:
向天花板抛食物
在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的圣诞节前夜饭开始前,一家之主会将一勺叫做“Loksa”(用面包、水和罂粟籽馅做成)的食物抛向天花板。
粘在天花板上的食物碎屑越多,就预示着主人一家来年会更加衣食无忧。
4、瑞典:
火烧稻草山羊
瑞典小镇Gavle会在圣诞节前竖起一只巨型的稻草山羊,在圣诞节这一天之前,把山羊烧掉。
5、西班牙:
“拉屎木头”
在西班牙,人们会在圣诞节这一天将事先做好的木头人(仅仅脸部完整)的一部分投进壁炉,一边唱歌一边敲打木人,“命令”其从体内“排泄出”糖果和礼物来。
6、德国和丹麦:
播放英国电视喜剧片
德国和丹麦的电视台在新年夜几乎都会雷打不动地播放一部英国喜剧电视片。
各国“年夜饭”食俗
印度:
饿肚子,过了午夜各家才品尝准备好的饭菜。
匈牙利:
忌食飞禽,匈牙利人认为吃鸡、鸭、鸽等飞禽,来年的幸运便会飞走。
保加利亚:
打喷嚏得牛羊。
法国:
存酒喝光,法国人有一种迷信,认为除夕家中如有剩酒,来年会交厄运。
波兰:
吃青菜,事事顺心如意。
越南:
禁止喝汤.猜猜为什么?
二、世界各地见面礼
握手礼;合掌礼;鞠躬礼;作揖礼。
碰鼻礼;吻手礼;贴面礼。
阿拉伯:
将右手举在额前,左手贴在胸。
尼日利亚:
各自用大拇指在手上轻轻弹几下,以示问好。
缅甸,泼水礼,表示彼此情深谊长。
非洲的坦噶尼喀人,在见面时,各自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握手。
拍拍肚子表示不愁吃穿,身体健康;鼓掌握手,表示庆贺、祝福。
摩洛哥,客人来访,主人要敬茶三杯,客人则必须饮完,然后才促膝谈话畅叙家常。
刚果人见面,先伸出两手握几下,然后躬下身子吹几口气。
太平洋某些岛屿上的居民,见面时用中指勾住,然后用力向自己身边拉,表示亲热友好
也门,主人向来访的客人身上洒香水。
拉丁语国家见面礼节有握手、亲吻、拥抱。
初次见面一般行握手礼,并互致问候。
在交谈的过程中,语调不高,自然、和蔼,听别人的谈话非常专注。
做客时习惯迟到一刻钟左右,一般不会准时,但通常不会迟到太久。
做客时一般带一点小礼物。
我国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
(一)蒙古族
蒙古族牧民对来客一见面:
“它、塞吉、百势!
”是问好的意思。
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的敬意,会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
到牧民家里做客,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
主人端来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
(二)藏族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普遍的一种礼节。
此外,还有磕头、鞠躬。
磕头主要对活佛,有时也对长者。
鞠躬是对长辈或尊者。
藏族的禁忌较多:
进寺庙,须经主事喇嘛同意,进庙时不准戴眼镜,禁止在庙内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等。
不能在酥油灯上点烟抽。
对于狗,不准乱打乱赶。
(三)满族
满族敬重宾客由父兄接待,上菜以双手为上礼。
每逢大宴,主人家必跳“空齐舞”。
过去客人就餐,由族中长辈陪同,晚辈一般不同席,年轻媳妇在旁边站立待候。
进餐时,先由主人向客人斟第一杯酒,酒盅用小盅,没有干杯、碰杯的习惯,客人喝酒必须留点底子,俗称“福底”。
(四)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敬重长者,走路、说话长者为先。
问候致礼时,要说“撒拉木”(你好)或“雅克西姆塞斯”(您好),男子手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手抚胸,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女子双手抚膝躬身后退。
在迎宾待客时,“给洗手水”是不可缺少的礼仪。
吃饭或交谈时,吐痰、放屁是很大的失礼。
(五)
壮家人不论男女老少,和别人交谈时,从不用“我”,而是以自己的名字代替。
壮家人待客惟以槟榔为礼,客人一来,一边咀嚼槟榔,一边聊天,就像喝茶抽烟一样。
壮族人把彩虹看作挂在东方的龙,禁止用手指;忌踩踏门槛;送礼忌送单数;两家喜事不能互贺等。
(六)
苗族同胞热情好客,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
若是远方来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候。
苗族人有不少禁忌:
不吃羊肉,忌狗肉上灶,忌在屋内煮蛇肉,忌刀口向上,忌凶器指人,忌在家里或夜间打口哨等。
(七)
土家族十分好客。
逢年过节主人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
土家人禁食狗肉;忌随意移动火坑中的三脚架,忌用脚踩灶,灶上忌放衣裤、鞋袜、脏物。
三、世界各地服饰习俗
早在古代中国,服饰就是人的身份的标志。
过去“官有官服,民有民衣”,各种身份、职业的服饰差别很大。
人们可从官员所着的官服,判断出他是文官还是武官,而且知道他属于哪一品官。
例如,在清朝,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均以九个等级来划分,即“九品”。
文官的服饰全以鸟为图案:
鹤代一品,锦鸡表二品,孔雀显三品,鸳鸯示四品,白鹇为五品,鹭鸶是六品,鸂鶒(xichi)指七品,鹌鹑系八品,蓝雀属九品。
武官的服饰则以兽为图案:
一品有麒麟,二品现狮子,三品出豹,四品藏虎,五品隐熊,六品配彪,七品、八品为犀牛,九品生海马。
后来简化为:
一至三品绣九蟒五爪,四至六品绣八蟒五爪,其余三品绣五蟒四爪。
在服饰民俗中,除日常服饰外,还有特殊的服饰,即婚服与丧服。
我国少数民族有艳丽多彩的服饰。
四、世界各地节日习俗
圣诞节: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
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
绿色的是圣诞树。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
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
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歌:
《平安夜》、《听,天使报佳音》、《铃铛儿响叮当》。
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万里闻名。
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
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联系到少年儿童和礼物,从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
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狂欢节:
狂欢节,通常是基督教四旬斋前饮宴和狂欢的节日,原由主节一直延长到四旬节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节前几天。
盛行于欧美地区。
许多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狂欢节节日,化妆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和牧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等。
一般在2、3月份举行。
狂欢节那四天,狂欢的热浪席卷整个巴西,男女老少披红挂绿,艳装浓抹,载歌载舞,春潮决堤般地涌向大街。
市面上除了药店、医院和酒吧之外,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学校放假,真可谓“谁也不属于谁,谁也管不了谁”。
有钱人金装玉饰自不待言,就是穷苦人家凑热闹也要稍整衣帽,敲着空罐头盒子,叮叮当当地投入狂欢的人流,仿佛一年一度不狂欢一下,明天就没有好运气。
人们忘掉了富裕和贫穷,忘掉了忧愁和烦恼,忘掉了紧张和疲劳,只剩下欢和乐。
此时,全国上下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种族肤色,都似一朵朵欢乐的浪花汇入了欢乐的海洋。
这种欢乐的气氛也感染着来自异乡的旅行者,不少外国人也情不自禁地溶入其中。
最为热烈、紧张、欢快的要数桑巴舞
奔牛节: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狂欢者慕名前来参与这场勇敢者的游戏。
7月6日的开幕式使潘普洛纳城北部的小镇被围堵得水泄不通。
人们身着传统的白色衣裤,挥舞着红色手绢,体验在愤怒的公牛前奔跑逃命的刺激。
烟火,香槟、气球,人浪,欢呼,这个城市的一切都沉浸在夏日的狂欢中。
奔牛节所展示的勇敢者的智慧、胆识、技巧与意志,令狂欢者们如痴如醉,故而经久不衰。
不过,奔牛节也是最危险的节日之一,每年的奔牛节都会发生人员被公牛攻击而死伤的事故。
稻草人节:
2006年4月23日,第一届稻草人节在法国巴黎开幕,大约20个稻草人将在花园中展览3个月。
稻草人节将每年举行一次,每一届稻草人节都将邀请一名时尚人物为稻草人设计服装,本届稻草人节邀请的是时尚设计师玛丽·梅西耶。
玫瑰节:
卡赞勒克市是保加利亚种植产油玫瑰花最多的一个地区,每年市政府都举办“玫瑰节”,透过文化活动表现保加利亚人民勤劳、智慧和好客的品格,促进经贸交流。
保加利亚是重要的玫瑰油出口国,其产量占据全世界产量的40%。
玫瑰油是制造高级香水的主要原料,1公斤玫瑰油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5000至6000美元,因此,玫瑰油有“液体黄金”之称。
图为玫瑰花农身着民族服装,展示采摘玫瑰花的技艺。
番茄节:
西班牙东部小城布尼奥尔27日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节日“番茄大战”。
当地民众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3万多人用100多吨西红柿作武器展开激战,使整个市中心变成了“西红柿的海洋”。
游戏规则是西红柿必须捏烂后才能出手。
当天中午12点,随着一声令下,早已等候在人民广场及其附近街道上的人们,立即冲向满载西红柿的6辆大卡车,抓起这些“红色子弹”胡乱地向身旁熟悉或陌生的人们身上砸去。
一个小时以后,斗士们个个“弹尽粮绝”,精疲力尽,“番茄大战”宣告结束。
万圣节:
万圣节也称“鬼节”,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
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
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据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人们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
万圣节流传到今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个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年轻人化装舞会的节日。
万圣节的服装,也是万人万相,不是单调的大鬼小鬼了。
学校在万圣节不放假,万圣节已成为西方人一个很普通的季节性节日。
有很多人将此看作秋的结束以及冬的到来。
情人节:
情人节来源于罗马主教华伦泰。
那时,基督教在罗马还是新教。
罗马皇帝克罗迪斯二世下令所有的年轻士兵不允许结婚或订婚,他担心结过婚的男人只想呆在家里,不想出去打仗。
华伦泰主教很同情他们,经常秘密地为年轻人主持婚礼,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令克罗迪斯二世很恼怒,华伦泰主教被逮捕入狱,并2月14日被处死。
后来,罗马年轻人便在每年2月14日华伦泰主教的殉难日自发举行活动纪念华伦泰主教,2月14日便成为情人节。
复活节:
复活节指的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
因而复活节可能在从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复活节是最古老最有意义的基督教节日。
因为它庆祝的是基督的复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要庆祝这一节日。
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白合花枣是这一季节的象征。
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为朋友和家人给鸡蛋着色打扮一番。
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壳。
复活节那天早上,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节日礼物。
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举国同庆的感恩节,规定从这一天起休假三天。
即使远在异乡的美国人也都要赶回去与家人团聚,共庆佳节。
美国人对感恩节重视犹如圣诞节。
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国清教徒难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驶往美洲。
他们在疲劳、饥饿、寒冷和疾病的袭击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达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
当时正值冬季,当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贮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猎获的野鸭和火鸡。
春天来时印第安人又教他们种植玉米和南瓜等。
这年秋季玉米丰收,移民们举行了丰盛的感恩会。
以后在每年玉米收获后的11月底,白人移民都要举行感恩会,但当时感恩节的时间并不固定,直至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把感恩节定为全国性的节日,号召人民同心同德,为美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努力。
加拿大感恩节(十月八日)与美国不同日
儿童节: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日本的儿童节是5月5日,它的标志鲤鱼旗,有孩子的家庭用竹竿挂起鲤鱼旗,有几个孩子就挂几条。
原来江户时代中国“鲤鱼跳龙门”传入日本,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黄河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所以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的象征,为了祈祷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立起鲤鱼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
5月5日儿童节也是男孩节。
男孩节是在1948年被正式定为日本的国家法定节日,包括重视孩子的发展、祈求孩子出人头地、生活幸福等内涵,同时也有感谢妈妈的意义在里边。
这一天家中有男孩的家庭,会在庭院里悬挂鲤鱼旗。
家家户户都在室内摆设现示出英武气概的娃娃,同时在室外挂鲤鱼旗和七色彩旗纸做的黑鲤鱼和红鲤鱼在天空迎风摆动,犹如在大海里遨游。
此外,在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称“柏饼”)或粽子。
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根据“尊重儿童的人格,谋求儿童的幸福,同时感谢母亲”的原则,规定这一天为全国公休日。
春节:
中国年是什么?
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
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
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
把“年”吓得逃回了海里。
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
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
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对联,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
春节俗称“新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确定夏历(农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
因此称为新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两千多年至今。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中国各地,人们过春节有着许多不同的传统习惯,但是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不管是北方、南方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南方,这顿饭一般有十几道菜,其中一定要有豆腐和鱼,因为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
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一齐包,这是一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圆形的薄面皮里,用开水煮熟,加上调料,全家人坐在餐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
除夕要守岁,在这一夜人们是在欢乐中送旧岁迎新年的。
过去,在新年到来时,人们燃放爆竹,以示庆祝。
春节放鞭炮,汉代已见记载,宋代更加普遍。
宋代由于火药发明,改用“纸卷裹火药,燃之发声”,声尤震惊,故称“爆仗”。
现在这种源于驱邪的习俗,由于安全和污染的原因,在北京和一些大城市的市区已禁止了。
到了初一,全家老小换上节日盛装,开始迎接客人来访或外出拜年。
见面时,相互以“新年好”、“春节好”等吉祥之词相敬,然后请回家中,吃些糖果、喝些茶水,谈谈家常。
如果在过去一年里,亲友之间曾发生过什么纠纷,只要春节去拜年,那就是彼此谅解了。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地方演戏,放电影,有的地方舞狮子、扭秧歌、踩高跷、赶庙会,到处是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
当然人们更多的是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各电视台在节日期间安排了大量的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观看的精彩节目。
贴春联、年画、点花灯,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活动。
元宵节: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指正月十五,即农历新的一年里第一个月圆之意,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
因元宵节的主要节俗活动有施放花炮烟火、张灯、赏灯等,故称“灯节”。
此外,还有耍狮子、舞龙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
元宵节张灯习俗起源于汉代,在南北朝时蔚然成风。
当时已有油灯、漆灯、燃香、点蜡等,灯明如昼,如有月色,灯月交辉,观灯则更具乐趣。
谜语在我国早已流行,秦汉时期已较普遍。
宋代开始把谜语贴在花灯上,成为灯谜,让人猜测,增加节日的雅趣。
元宵在南方多叫水团、汤团、成为民间重要节日食品与点心,今民间认为吃汤团有家人团圆、幸福吉利、新一年圆满顺遂之意。
清明节:
属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节期在公历每年4月5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上已节的风俗,主要有禁火寒食、祭扫坟墓、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及插柳等。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拜祖在先秦已有,秦汉时多在寒食节进行。
明清以来扫墓活动增多,不仅扫自己先祖的坟墓,且拜祭历代功臣,皇帝派大臣祭黄帝墓。
今清明节则为革命烈士扫墓,举行纪念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最重要的节日。
因古代“端”与“初”同义,午与五同音,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
此外,端午节还有女儿节、诗人节、天中节、沐兰节、端阳节等名称。
端午节的起源历来诸说并存,但认为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广泛而深远,今之竞渡即源于此。
端午节期间,民间有划龙舟、吃粽子、饮黄酒、采菖蒲等习俗。
龙舟竞渡主要在汨(mi)罗江,每年都举行竞渡仪式。
人们抬龙舟到屈原庙朝祭,再下水竞渡。
竞渡习俗在南方普遍。
吃粽子起源于古时投五花粽于汨罗江,是为了赶开蛟龙,唐宋以来,粽子是端午节时人们喜吃的节令食品。
饮雄黄酒庆贺端午,驱毒杀虫,有驱除邪恶之意。
雄黄又名鸡冠,是一种矿物,旧多作中药。
民间谚语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由于端午节在夏至前后,气温渐高,需要消灭害虫和防止疾病,因此无论南方、北方人们都有悬白艾的习俗。
艾,又名医草、冰台、黄草。
医家用针灸百病,故曰灸草。
插艾叶于门旁,以除毒气。
春月采嫩叶作菜食之,治一切恶气,长服止冷痢。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民间俗称八月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传统佳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大节。
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主要活动有祭拜月神、赏月、赏桂、观潮和吃月饼等习俗。
早在汉晋时民间已有赏月之举,当时人们认为,秋天空气清爽,是赏月的佳节。
月饼原为我国南方市民的点心食品,后流传全国。
月饼原为祭奉月神的供品,吃月饼有团圆之意,亲友之间还以月饼相赠。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民间形成尊敬老人的习俗。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节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