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月考六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616960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1.63KB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月考六试题.docx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月考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月考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月考六试题
山西省应县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月考六)试题
一、课内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1.贾府是《红楼梦》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课文用不少笔墨描写这个环境,揭示贾府的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特殊的社会地位。
下列环境的描写,不体现这一点的一项是( )
A.
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B.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C.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
“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D.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2.下列对宝玉摔玉这一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摔玉的缘由是因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所引起,在宝玉看来,神仙似的黛玉也应该有“通灵宝玉”。
摔玉写出黛玉的“美”。
B.“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
C.“摔玉”恰恰印证了宝玉母亲王夫人的话“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说明宝玉本来就性格古怪,也暗示了他与母亲之间的矛盾。
D. “摔玉”是宝玉性格的突出表现。
宝玉因黛玉无玉而痴病发作,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宝玉”狠命摔去。
摔玉写出宝玉的“痴”。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4题。
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
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情/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安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①_____________”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更加/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②_____________倒不如那时不留她。
”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神气 坦然 尤其 B.神气 安然 更加
C.神情 安然 尤其 D.神情 坦然 更加
4.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你放着罢,祥林嫂!
②祥林嫂这样可不行,
B.①你放着罢,祥林嫂!
②祥林嫂怎么这样了?
C.①祥林嫂,你放着罢!
②祥林嫂怎么这样了?
D.①祥林嫂,你放着罢!
②祥林嫂这样可不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
家本微贱。
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
“能事我乎?
”子高许诺。
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
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
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
镇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
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
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
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
中/又往慰劳众军
B.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C.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D.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
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
文帝梦见自己骑马登山几乎要坠下山时,都是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B.子高忠心耿耿。
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C.子高性情恭敬谨慎。
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不高兴了,他亲自进宫侍奉医药。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征讨留异时受伤。
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时,子高和他在建安相会,人马最为强盛。
先后任过贞毅将军、东阳太守、通直散骑常侍等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译文:
(2)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11分)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9.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10.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四、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蜀道难》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蜀道难》中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收成
薛立彬
①顺义站在秋天的田野里,脚下是踩上去软绵绵的被打碎的玉米秸,他忽然就有了一种陌生感。
②他记得小时候,秋收秋种是要忙好长一段时间的:
掰玉米,割玉米秸,运玉米秸,刨玉米根,耕地,整田垄,播种,这一整套程序一环扣一环,没个半月二十天的,是忙不完秋的。
可是,现在收割机一弄,把玉米秸打碎,耕地播种一条龙,两三天就忙完了,过去三秋大忙的一点儿影子也看不到了。
③那个时候,玉米秸被割倒以后,为了便于运输,还要在田野里晾晒几天,目的是除去水分减少重量,在这晾晒的几天内,玉米秸的下面就会成为蛐蛐、蚂蚱、蝗虫等昆虫的天地,拨开玉米秸,抓蚂蚱,捉蛐蛐,逮蝗虫,再找一块空地,生一堆火,烤蝗虫、蚂蚱、蛐蛐吃,那个香啊。
④还有生长着田野里的那些野果,在收了玉米之后显露出来,他和他的那些小伙伴儿,在田野里疯跑,去寻各种各样的野果,找到野果,装进
衣服口袋,装不下的,就在衣服上蹭一蹭,然后放进嘴里,那个甜哟。
⑤顺义这会儿很想找一个人说会儿话,
但环视四周,却没发现一个人。
从前却不是这样,到了秋收,田野里都是人,机器轰鸣的声音,乡邻吵嚷的声音,吆喝牲口的声音,街坊四邻边干活边聊天,聊收成,聊家常,那个热闹呀。
⑤可现在,田野里空空旷旷,连个人影也没有。
“不一样了。
”顺义自言自语地说,“科技进步了
人不受累了,可这人的关系也疏远了。
”
⑥顺义想起了刚才那个开着收割机收他家玉米的小伙子,人长得倒是怪精神的,可是说起话来噎死个人。
这收割费用是四百六二块四,顺义给他四百六,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两块四你也要啊。
”
⑦“大哥,你到商店里买东西,少一分人家也不会卖给你。
我加一百块钱的油,给人家99块,能行吗?
”
⑧顺义看了小伙子一眼,又给了他三块,“不用找零钱了。
”顺义气呼呼地说。
⑨“那可不行,你不让我吃亏,我也不能让你吃亏不是?
”
⑩顺义踩着这软绵绵的玉米秸在田野里慢慢地走着,他想过两天他的脚底下就要种上小麦,小麦长出来,天气就慢慢变冷,冷着冷着就要过年了。
过了年就是春天,春天过去就是夏天,夏天到了就收麦,收麦后又要种玉米,种了玉米又要收,就这样一年年的过去了。
(11)“张顺义——张顺义——”顺义正乱七八糟地想着呢,田地那头儿,他老婆正挥着手喊他呢。
(12)“啥事?
”
(13)“啥事?
猪场里的猪要生了,你在那磨叽啥呢?
也不带手机,急死个人!
”顺义一听,拔腿就跑,跑着跑着,一脚踩空,摔倒了,顺义爬起来接着跑,四十多岁的人了,跑起来还像个小伙子。
12.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题目为“收成”,可是却看不到主人公顺义忙碌,只看到顺义雇人帮他收割,说明他家人少,忙不过来。
B.收割之际,主人公站在秋天的田野浮想联翩,比较过去和现在收割的场景,有失落之感,对现代科技是有着抵触情绪的。
C.顺义和小伙子议价,为两块四而计较不已,一个斤斤计较的、懒惰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本文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两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写出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农民精神的影响。
E.小说最后这个情节,运用了细节描写,“还像个小伙子”一方面写出他听到老婆的呼唤之后快速反应的动作,一方面也表现看过田野之后愉快的心情,丰收了,跑起来当然轻快。
13.文中两次提到了“踩着软绵绵的玉米秸”,试分析其作用。
14.从文章开头四段可以看出顺义是个怎样的人?
15.有人说,本文的主题是是通过“丰收”来写人际关系的疏远,有人说,本文是通过“丰收”来写科技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
你觉得呢?
试分析理由。
六、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遭遇了这场变故,他面容憔悴,形象大变,精神恍惚,2月6日从拘留所
里出来,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C.去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571亿多的成交额。
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年轻人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难免犯一些错误。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但我们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勇气,而且还要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深入反思,着手准备下一次的奋战。
C.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D.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慎食油腻、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
18.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近日结束的北约成员国防长会议重点推出4 项扩军和改革计划,这种“秀肌肉”的做法对于缓解乌克兰危机可谓是 。
②日本众院7月16日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
日媒对此撰文批判安倍,指其“动摇了民主政治的根基”,走上了一条与战后日本路线 之路。
③加拿大一项网上民意调查显示:
1年级至12年级的家长中,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学校给子女的功课太多并感到不满,而华裔家长的看法则 ,抱怨作业太少。
A.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B.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C.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大相径庭 D.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19.(4分)使用下面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不少于60字且意思完整的话。
词语:
节俭幸福行动务实中国梦
答:
20.图文转换(4分)
下面是2010~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命题特点。
要求:
①答出三个特点;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50字。
2010~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
类别年份
篇 名
题料来源
体裁
作 者
初中
高中
诗词
散文
2010
《劝学》《马说》《游山西村》
2
1
1
1
荀子、韩愈、
陆游
2011
《论语》《蜀道难》《醉翁亭记》
2
1
1
2
孔子、李白、
欧阳修
2012
《孟子·告子上》《师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2
1
2
孟子、韩愈、
辛弃疾
2013
《观刈麦》《阿房宫赋》
《赤壁赋》
1
2
1
2
白居易、杜牧、苏轼
2014
《离骚》《蜀道难》《春望》
1
2
3
0
屈原、李白、
杜甫
2015
《离骚》《使至塞上》
《念奴娇(大江东去)》
1
2
3
0
屈原、王维、
苏轼
七、写作
2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成绩下来后,小蔡同学的成绩刚够本省二本段,她犹豫不决:
上二本,就得到偏远地方,将来就业就可能留在那里;要上高职专科,一辈子可能就是蓝领,难以出人头地;如果复读,又担心明年上不了一本,白白耽误一年。
假如你是小蔡的同学,请帮她做出选择,明确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月考六语文答案2016.3
一、课内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1、答案:
D解析:
只突出富贵与别家不同,没有揭示来源和地位。
2.C不能解读为“暗示了宝玉与母亲之间的矛盾”。
3.A(“神气”偏重于精神,“神情”偏重于表情;“坦然”强调无心理障碍,“安然”强调心理上有安全感;“更加”多在同一主体上递进,“尤其”多在另一主体上递进。
)
4.B(①“你放着罢,祥林嫂!
”语气更急迫,与后面“慌忙大声说”更协调;②“祥林嫂怎么这样了?
”用疑问语气表否定,比一般陈述式否定句语气更强烈。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5.B结合语境,可知“文育”是“往见”的宾语,“反命”的主语是“子高”。
6.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7.C“文帝不高兴了”不对,原文“文帝不豫,入侍医药”是指文帝病重。
8.
(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
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关键词“稍”“习”“胆决”“愿”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2)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关键词“兵甲”“御”“陈(通假字)”的翻译各1分,“一髻半落”的句式特点1分,句子大意1分。
)
解析:
(1)稍:
渐渐。
习:
通晓,熟悉。
胆决:
胆识决断。
愿:
希望。
(2)兵甲:
兵器和甲胄,泛指武器装备。
御:
统率。
陈:
通“阵”,阵地。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
门第低微。
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
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
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
“你能侍奉我吗?
”子高同意了。
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
(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
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
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
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
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
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
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
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
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
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
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
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
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
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11分)
9.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
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
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10.①羁旅悲愁:
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之叹:
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心系朝廷:
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④苦无知音:
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9.景与情关系的一般术语有:
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包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共10种,然后一一排查即可。
本诗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是典型的乐景写哀。
10.“偷生”二句状写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远适南国的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泣下沾襟。
“老病”二句,道出了诗人晚年思想上的矛盾。
诗人年老多病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但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
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
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未见有知音”,能有几人理解?
这正是杜甫晚年悲剧生活与矛盾思想的自我写照。
四、11.
(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25分)
12.
(1)D3分,E2分,B1分(B说有抵触情绪不准确,“科技进步了,人不受累了,可这人的关系也疏远了”这是今昔比较之后发现的不足,不代表抵触科技,否则他得自己手工收割,他就不会买手机,但是确实对人们因科技而疏远有遗憾。
选AC不给分)
13.①在结构上,“踩玉米秸”这个细节使小小说层次清晰,以此为标志,写了两个内容,表现了两种心情。
②在内容上,第一次写踩玉米,要表现的是现代科技让农业生产给顺义造了“陌生感”;第二次则让他回到眼前丰收的喜悦上来,而且开始憧憬下一次的丰收。
14.①是一个熟悉农活的人。
这可以从他喜欢并享受“掰玉米,割玉米秸,运玉米秸,刨玉米根,耕地,整田垄,播种”这一套程
序可以看出;②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这可以从“想找人说话”,他回忆大家一起劳动场面可以看出;③也是一个挺会享受生活的人,在小孩时“烤蝗虫、蚂蚱、蛐蛐吃,那个香啊”等等可以看出。
15.这是一个见仁见智
的主题。
第一种:
赞成写人际关系的疏远。
①科技使人们之间亲身接触的场合减少了,只有“声声”的交流,通过手机;但却少了集体劳作或是说合作的现场带来的亲切感。
本文作者站在田野中的感受,那陌生感就是这种原因而产生的。
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成了界限分明的来往,正如文中的“两块四”,精确而少了人情味。
③杀猪、猪生仔等乡村常事原本是邻里邻舍互相帮忙的,现在是都变成了“各家事”,小说的最后一个情节揭示的正是这样一种现实。
第二种看法:
赞成生产方式的改变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
①“陌生感”是先进生产方式带来的进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他给人们带来了轻松的生活。
这样顺义才能站在田野中去感悟人生,这恰是进步的表现。
②人际关系方面,看似人与们的直接疏远,但是人与人的交往更加简单了,虽说小伙
子一定要“两块四”,但他也不多要那“三块”。
劳动方式变化了,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有偿的互助,小伙子可以得报酬,顺义可以得轻松。
人际关系简单了。
③劳动工具先进化,合作关系
有偿化
,使家庭能的独立自主性更强了,各管自家事,恰是进步的表现。
解析:
12.本文前面是对科技造成的热闹场景消失和人关系的疏远的描写,但是全文的主题却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科技进步了,人不受累了,可这人的关系也疏远了”,因为后文作者恰恰因为科技才能站在田野里遐想联翩,才能这样轻松愉快感受丰收成果。
13.内容的变换,心情的变换,因踩米秸而变得自然,如果注意到这个特点,作用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14.人物形象是从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中显示出来的,本文开头几段属于心理描写,有劳动的一整套程式,有吃果子和虫子的描写,有找人说话的心理。
正是从这些心理活动中,可以揣摩他的人物性格。
15.本文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是顺义回忆思考过去劳动场面,二是顺义与小伙子的议价,三是回家让猪生仔,从这三个情节入手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
六、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6.(3分)D解析:
A表意不明。
“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到底“谁不认识谁”,有歧义。
B项有歧义,是“近200个字”最易读错,还是“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不明确;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节”.
17.(3分)D解析:
A“产生”的宾语成分残缺;B“不但”语序不当,放“我们”后;C中途易辙,“开创”的主语是唐太宗。
18.(3分)C(南辕北辙:
指行为与目的相反。
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应县 学年 语文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