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 文档编号:23611751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6.08KB
高中语文《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高中语文《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广东省始兴县风度中学高中语文《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李白诗《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对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围绕“豪放飘逸”这一核心去通读四首诗,寻出“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找出“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悟出“豪放飘逸”的手法运用,走入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
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对人格的维护与崇拜,对世俗的看破与俯视。
2、反复诵读四首诗,理清李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2、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赏析《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
步骤
二赏析《哭晁卿衡》,展示基本解读的文字:
《哭晁卿衡》基本解读(重点:
比喻、情景交融)
这首诗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主旨)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
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
“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
据《十州记》,蓬莱山对着东海东北岸,周遭五千里另有圆海绕山,圆海水黑,人称为冥海,无风之时尚且洪波万丈,人不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把守,是太上真人所居之所,只有飞仙才能通过。
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
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
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带出末句无限惋惜和悲愁。
末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
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
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似在悼念晁衡的仙去。
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一)声读,全班齐声朗读
(二)意读,讨论如下问题
1请问四句诗,哪句诗给你留下的画面最为清晰?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2第一句画面清晰吗?
(明确:
不清晰,这句采用了赋的手法,是直陈其事。
)
3第二句,画面如何?
(明确:
清晰。
如果要拍摄的话,需要乘直升机,获得一个俯视的图景:
远征的船只像水中漂泊的一片小树叶,只有那片白帆让人发现船只只是在烟涛微茫的蓬莱仙岛一带缓缓绕行。
)
4第三、四句写了哪些景物?
通过这些景物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课后练习二进行,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是盛唐的佳话,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体现。
《哭晁卿衡》的第三、四句既写景,又抒情。
试体会诗中所写的情与景的关系。
答:
第三句写的景物是“明月”、“碧海”,但这又是借景抒情。
用“明月”喻指晁卿,用“沉碧海”喻指其不幸遇难;既含有对朋友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又有为痛失朋友的伤感之情,甚至我们还能从诗人选用“碧海”为喻体,似乎还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意味:
朋友海上遇难自然是令人伤心不已的事,但这碧波荡漾的大海能成为这位品行高洁者的最后归宿,也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啊。
第四句,写的景物是“白云”,通过拟人,让这没有生命的天色也有了人的“愁色”,移内心难言之情于眼前所见之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与“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一样,充分地抒发了因朋友亡故而极其悲伤的感情。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作所写的景物一定要与表达情思有相似或相关的联系,能够激发人的联想想象;只有这样才能使人“触景生情”,使作品具有“欣赏”(“欣”是怡悦,“赏”,按照周汝昌先生的解释,就是“交流”的意思)的价值。
小结:
诗忌浅而显。
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
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丁都护歌》基本解读(重点:
白描、细节)
首二句说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
把纤夫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与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造境便很典型。
“吴牛”乃江淮间水牛,“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这里巧妙点出时令,说“吴牛喘月时”比直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效果好得多。
写时与写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写境传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叹息语意沉痛。
“拖船”与“上征”照应,可见是逆水行舟,特别吃力,纤夫的形象就突现纸上。
读者仿佛看见那褴褛的一群,挽着纤,喘着气,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步一颠地艰难地行进着……
气候如此炎热,劳动强度如此大,渴,自然成为纤夫们最强烈的感觉。
然而生活条件如何呢?
渴极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水浊不可饮”呵!
仅言“水浊”似不足令人注意,于是诗人用最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表现:
“壶浆半成土”,这哪是人喝的水呢。
只说“不可饮”,言下之意是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
纤夫生活条件恶劣岂止一端,而作者独取“水浊不可饮”的细节来表现,是因为这细节最具水上劳动生活的特征;不仅如此,水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水浅,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以下两句写纤夫的心境。
但不是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他们的歌声即拉船的号子来表现的。
称其为“都护歌”,不必指古辞,乃极言其声凄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泪下如雨,这也照应了题面。
以上八句就拖船之艰难、生活条件之恶劣、心境之哀伤一一写来,似已尽致。
不料末四句却翻出更惊心的场面。
“万人系磐石”,“系”一作“凿”,结合首句“云阳上征”的诗意看,概指采太湖石由运河北运。
云阳地近太湖,而太湖石多孔穴,为建筑园林之材料,唐人已珍视。
船夫为官吏役使,得把这些开采难尽的石头运往上游。
“磐石”大且多,即有“万人”之力拖(“系”)之,亦断难达于江边(“江浒”)。
此照应“拖船一何苦”句,极言行役之艰巨。
“无由达”而竟须达之,更把纤夫之苦推向极端。
为造成惊心动魄效果,作者更大书特书“磐石”之多之大,“石芒砀(广大貌)”三字形象的表明:
这是采之不尽、输之难竭的,而纤夫之苦亦足以感伤千古矣。
全诗层层深入,处处以形象画面代替叙写。
篇首“云阳”二字预作伏笔,结尾以“磐石芒砀”点明劳役性质,把诗情推向极致,有点睛的奇效。
通篇无刻琢痕迹,由于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写来自觉“落笔沉痛,含意深远”,实为“李诗之近杜者”(《唐宋诗醇》)。
(一)声读,全班齐声朗读
(二)意读,讨论如下问题
1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请你用一句话描述。
(明确:
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一群衣衫褴褛甚至赤身露体的纤夫,拖着载满各种石料的木船,喊着粗犷的号子,挪动着沉重的脚步逆水而上。
)
2这首诗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遍就不会忘记的)是哪句?
(明确:
给我印象最深让我过目不忘的诗句是“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
3这两句诗是否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联系课后练习四,讲析夸张特点和作用。
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
请说说下列诗句中数量词的表达效果。
答:
极尽夸张之能事,表达效果可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天”“金”两句,极言其“高”“贵”,于是就与要表达对象“天姥”“不食之人”形成反衬对比关系,进而突出要表达对象的特征。
另一方还可强化诗作主人公的感情;“白”“飞”两句就是这样,“白”极言“愁绪”之长,“飞”句在如此豪壮的描写中,不但表现出诗人雄壮的气魄,而且还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无限的热爱。
(三)过渡性归纳评析:
这种不可意使用语言技巧,“实话实说”又说得如此的恰到好处,便是形成了李白诗歌一个风格,称之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一语言风格,在《越女词其五(其三)》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下面我们来读这首首。
四赏析《越女词》,展示一般解读的文字:
越女词五首(其三)(重点:
神态描写)
写作背景简介:
《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所写。
谢灵运有《东阳溪中问答》诗,应是此五首诗之所本。
谢诗:
“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
月就云中堕。
”
基本解读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入”二词入神之笔。
“棹”指摇船的动作。
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鉴赏要点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一)声读,全班齐声朗读
(二)意读,联系课后练习三,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多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最显著的特色。
请从本课中找出相关的例子。
附:
教学反思:
第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
“宝”:
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
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
课题:
怎样写好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
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
(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
(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二、教师示范小结
三、指导要点
盘:
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
“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
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
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七)、盘至竖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哥:
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
竹:
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
羽:
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
吕、昌:
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
兢:
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八)、哥羽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基本上能把握学生的字形,但在细节上还要加强指导。
第(8)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九)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右偏旁比例不等的特点,学习这些字的写法。
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先看看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读读课文,说说这些例字的书写有什么规律。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峰:
“山”字旁略高,右半的长撇长捺要舒展。
和、知:
右“口”一般比左“口”大,并比左“口”略低。
催:
左让右,单人旁撇短些,不要太斜;右半部分上下平稳,高大些。
说:
言字旁横向左取势,不宜过宽,转折时要对准上面的点,提和下一笔呼应,并注意提的角度。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九)、峰催说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字形复杂的字在结构上还需要指导练习。
第(9)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中右结构字的构字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先看看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想一想,说说写好这些字的关键是什么?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这课的例字均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相互间的穿插和避让,使之协调统一。
四、范字指导提要
仰:
中间的竖提收缩。
做:
中间部分收缩,使右边部分的长撇得到充分的舒展。
哪:
左口向上抬,右竖充分往下舒展。
班:
左提收紧,使中间的撇能向左充分展开。
右“王”下横从撇下起笔,略长些。
街:
中间部分的竖起笔稍高,以显示挺拔有神,4个横画要和右边的横画相互穿插,使其紧密不松散。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十)、仰街哪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对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的把握尤其重要,有些学生还要加强指导,引导仔细观察。
第(10)课时
课题:
学习钢笔字的方法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掌握练习钢笔字的方法
重点:
掌握练习钢笔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
在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在反复的书写训练中逐步提高,是学习写字的成功之路。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动机,培弊意志
人对练习写字的需要不是自生的,而是靠实践的体验,靠教育者的引导,逐步形成的,并由此产生情感,形成浓厚的兴趣。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练字的动机。
否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哭晁卿衡 丁都护歌 越女词五首其三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