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唐诗常用常识积累素材汇编.docx
- 文档编号:23611737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17KB
高中语文唐诗常用常识积累素材汇编.docx
《高中语文唐诗常用常识积累素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唐诗常用常识积累素材汇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唐诗常用常识积累素材汇编
高中语文唐诗常用常识积累素材汇编
1、白话诗派
在一般的文学史中,都没有提到这个诗派,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写的是白话诗。
在把诗歌视为高雅艺术的文人眼里,他们的诗大概是不值一提的。
但是,他们的名气却不小,他们的诗,近现代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几个和尚,也就是所谓的“诗僧”吧。
他们是王梵志、寒山、拾得。
他们诗的共同特点是采用白话俚语,通俗易懂,但内容却并不浅陋。
他们是和尚,谈佛悟道的内容固然不少,但也有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直言人生哲理的。
比如王梵志的《我昔未生时》: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翻着袜》: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寒山的《寄语食肉汉》:
“寄语食肉汉,食时无逗遛。
今生过去种,未来今日修。
只取今日美,不畏来生忧。
老鼠入饭瓮,虽饱难出头。
”《田家避暑月》:
“田家避暑月,斗酒共谁欢。
杂杂排山果,疏疏围酒樽。
芦莦将代席,蕉叶且充盘。
醉后支颐坐,须弥小弹丸。
”
这个诗派在当时和对后代的影响都不小,王维、皎然、顾况、元稹、白居易、杜荀鹤、罗隐等著名诗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以王梵志为代表的通俗诗派的影响。
王维诗《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注云“梵志体”。
中唐诗人顾况作过多首梵志体五言诗。
宋代以后,更多有仿作。
宋黄庭坚《书梵志〈翻着袜〉诗》说:
“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
”唐代白话诗派不仅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的佛教文学运动,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白话通俗文学的演进。
王梵志、寒山等人的诗,在日本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年来,在西方一些国家也是声名鹊起。
还值得一提的是,“姑苏城外寒山寺”,是以寒山命名的。
寒山和拾得被人认为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显世。
在清代,更被封为有名的“和合二仙”。
2、边塞诗派
边患,一直是困扰甚至危及历代朝廷的重大问题。
从商、周时期北方的玁狁(即后代的匈奴),到后代的匈奴、吐蕃、突厥、西夏、辽、金等,与中原的战争不断,以边塞题材入诗的作品,自《诗经》以来就有很多。
《诗经》中的《采薇》、汉乐府中的《出塞》《入塞》《关山月》《饮马长城窟》等都是边塞题材的诗歌。
唐代自立国起,就一直受东突厥、吐谷浑、吐蕃、西夏等的不断侵扰。
初唐时期,经唐太宗君臣的征讨,才保持相对安定的局面。
但此后仍然战争不断。
一方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困苦,一方面,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建功立业,直取功名富贵的机会。
初、盛唐时期的许多诗人,都亲身经历过边塞的军旅生活,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边塞诗派。
盛唐的边塞诗派名家辈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都是唐诗名家,这还不包括王维、李白、杜甫等也写过不少边塞题材诗歌的大诗人。
盛唐的边塞诗佳作迭现,《燕歌行》《塞下曲》(高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凉州词》(王之涣)、《从军行》《出塞》(王昌龄)等,都是唐诗中的名篇。
盛唐的边塞诗充满一种昂扬的情调,有一种希望杀敌报国、保土安民的豪情,也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社会的黑暗,许多诗歌对下层士兵和人民大众充满了同情,也有一些诗歌描写了边塞风光与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活跃于诗坛的十位诗人,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他们是: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他们的经历和诗歌风格很相似,所以把他们作为一个群体。
宋以后有一些异说,像刘长卿、李益、朗士元、皇甫曾、皇甫冉、冷朝阳、李家祐等人,也都被拉入过“十才子”中。
大历时期,距“安史之乱”的平定不过数年,而许多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如藩镇的割据,回纥、吐蕃的入侵等,中央政府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权,但唐帝国毕竟是“中兴”了。
十才子大多出身低微,官都做得不大,仕途都不太畅达,但文化素养很高,诗写得很好,堪称“才子”。
尤其是李端、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包括刘长卿、李益等),更算得上是中唐初期比较杰出的诗人,也都有一些佳作传世。
十才子的诗,反映时事,揭露矛盾的作品不多,但也有少量作品写得很好,如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他们写得最好的,还是羁旅、赠别、山水等诗。
比如:
日落众山昏,潇潇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日即事》
十才子的诗,工于炼字炼句,但疏于谋篇炼意。
含蓄淡远而气象不大,已经没有了盛唐诗歌的气象,对中、晚唐诗歌有较大影响。
4、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另一大诗派。
这个诗派的主要人物韩愈、孟郊、贾岛、卢仝、刘叉等,基本上都是仕途不太畅达之人。
其领军人物韩愈,虽然是天下文宗,但人生并不得意,最后还因谏迎佛骨被贬到潮州。
人生失意,就不免有很多牢骚,诗歌则多抒写人生的不幸,虽然也因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境界却不太高。
后人讥笑“郊寒岛瘦”,甚至称贾岛为“诗囚”,是有一定道理的。
韩愈又是古文运动的主将,他在散文领域里指出的“唯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等理论,也影响到这一派的诗歌创作,他们追求一种奇崛怪诞的风格,其成就是在元白诗派之下的。
有人把李贺也拉入了这个诗派。
李贺和韩愈的关系不错,他因为父亲名“晋”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韩愈还专门写了《讳辩》为他辩解。
但李贺的诗风和韩孟诗派其他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其成就也远在他们之上。
5、上官体
初唐时期的诗歌是什么样子,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州。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这首诗的作者是上官仪,唐太宗时进士,高宗时官居显要,是当时的著名文人。
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就是他的孙女。
这首诗名叫《入朝洛堤步月》,是在洛阳早朝时经过洛堤有感而作。
据说他骑在马上,高声吟诵此诗,“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唐诗纪事》)。
诗没有多大意思,但语言华美,对仗工稳,既是六朝诗歌的延续,又有所发展。
这种诗风为当时人所效法,称为“上官体”。
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的时代。
唐代初年,也是五言诗占据主要地位。
“上官体”以五言诗为主,多是应制奉和、侍宴咏物之作,内容很贫乏。
但这是当时的社会风气。
从唐太宗到武则天,经常召群臣到内廷饮宴,宴必命赋诗,并以此定优劣,给予赏赐。
武则天时,率百官游龙门,命赋诗,诗先成者赐锦袍。
东方虬诗先成,被赐予锦袍。
宋之问诗后成,但武则天看了以后,认为比东方虬写得好,就把赐给东方虬的锦袍夺过来,改赐给宋之问。
唐中宗令群臣赋诗,让上官婉儿在这些诗中选一篇为新翻御制曲。
上官婉儿选宋之问诗而不取沈佺期。
她说沈诗“微世雕朽质,羞睹豫章才”,词气卑弱,而宋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则较强健。
沈佺期见评语,不敢再争。
在这种风气之下,人人都写这种应制诗是很正常的事。
上官仪的主要贡献,是对六朝以来已经广泛使用的对仗加以总结,提出“六对”“八对”的理论(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对唐代格律诗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6、沈宋诗派
初唐的宫廷文人中,除上官仪以外,沈佺期和宋之问算是名气最大的。
但上官仪官居宰辅,于政事上尚有所作为,而沈、宋二人却仅仅是宫廷御用文人,而且人格比较卑污,谄事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最后又都遭贬谪。
要依附权贵,成为御用文人,还是需要本钱的。
沈、宋的诗大多是应制奉和、歌功颂德之作,从风格上看,也没有脱离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也就是元好问《论诗绝句》中所说的“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但如果仅从艺术性上看,沈、宋的诗确实写得很好,尤其是五律和七律,在他们手中基本定型。
齐、梁时期沈约等人对声韵和诗歌格律的研究是很有成效的,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讲究四声的调配以形成诗歌的音乐美,但“四声八病”的规定太严,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
六朝人开始讲究的对仗,在诗歌中的粘对要求也不严格,这些问题,在沈、宋手中都得到解决,为唐代的格律诗定下规矩,为后代诗人所遵循。
《新唐书·宋之问传》说: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
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这种新的格律诗体,在当时被称为“沈宋体”,也就是“格律诗派”。
7、田园山水诗派
达和穷,仕和隐,一直是困扰古代知识分子的矛盾问题。
他们的最高理想是“功成身退”,“功成不受赏,长揖归田庐”(左思《咏史》),“愿一佐明主,功成返旧林”(李白《留别王司马》)。
但是这种想法并不是很现实的,更多的,是命运多舛,仕途不畅。
灰心丧气之余,转而卜居田园,啸傲山水。
晋、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如此,唐代的许多诗人也如此。
因此,也就有了许多田园山水诗的产生。
盛唐人的归隐,与陶渊明已经有很大不同。
陶渊明是真隐不仕了,而唐人的隐,多多少少有一点想走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这一点,连李白都未能免俗。
盛唐人的归田园,也与陶渊明有很大不同。
他们往往都是大庄园主,没有如陶渊明那样身杂老农间,亲身参加劳动的经历,所以他们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和陶渊明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陶渊明《归园田居》),完全是两回事。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唐代诗人的田园诗,更多的是对田园风光的赞叹。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唐代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更多的是旁观者的感受。
唐人山水诗也与谢灵运不同。
谢灵运虽然性爱山水,但是牢骚太盛,以这样的心情去写山水诗,难免不够冲淡平和。
白居易《读谢灵运诗》说他“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皆奇趣……岂惟玩景物,亦欲抒心素。
”,是很准确的。
唐代山水诗人虽然也有人生不如意处,但要平和得多。
尤其是多以禅理禅趣入诗,更有一种空灵缥缈的韵味。
谢灵运的山水诗,描写游览所见,有移步换景之妙,但有画境而少意境,如同工笔山水。
唐人山水诗,或从大处着眼,或撷取一山一水、孤月烟渚、幽壑长松、飞瀑寒泉,如同写意山水,又于山水描写中融入客愁乡思、怀人寄友,意境要深远得多。
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等,都是审美高手、语言大师,其山水诗用语之流畅优美,更是谢诗所不能比拟的。
8、晚唐山林隐逸诗派
晚唐时期,不仅没有了初、盛唐时的恢宏之气,连中唐时的中兴气象已不可见了。
晚唐文人,也没有了初、盛唐文人那种锐意进取和中唐诗人的批判精神。
晚唐政局极其混乱险恶,文人入仕不仅非常不容易,而且即使入仕,不要说实现理想抱负,连自保都很困难,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归隐的道路,甚至根本就不参加科举。
“虚戴铁冠无一事,沧江归去老渔舟”(许浑《秋日候扇》),是他们共同的思想。
许浑晚年归隐丹阳丁卯桥村舍,司空图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郑谷归隐逸家山,方干隐居镜湖。
此外,还有陆龟蒙、曹邺、喻凫、李洞、刘得仁等。
他们寄情山水,以诗书自娱,也以诗书排解心中的苦闷,他们对儒家的兼济情怀已经不太感兴趣,而对佛道,尤其是禅宗思想却非常热衷。
他们的生活大多比较清贫,所以诗歌也多凄清哀怨;他们无意功名富贵,所以诗歌多表述淡泊情怀;他们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所以诗歌也多是听泉、品茗、弈棋、饲鹤、赏月、踏雪、望云、采药、弹琴,或往来应酬唱和。
但是,名还是要的,何况晚唐时期,仍然是诗歌的世界,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说: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可见诗歌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所以这些山林隐逸诗人,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苦吟觅句上,也写出了许多清丽脱俗的诗歌,使晚唐诗坛不至过分冷寂。
9、晚唐写实诗派
晚唐社会已经如夕阳西下,气息奄奄了。
中唐以来的各种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尤其是宦官在与官僚的斗争中取得绝对胜利,把持朝政,一步步把唐帝国引向灭亡。
晚唐诗人中,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精神,大胆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成为晚唐诗歌中最有现实意义和斗争精神的诗派。
遗憾的是这样的诗人不多,他们的这些诗歌远不能和李白、杜甫和元、白新乐府运动相比,但是却是晚唐诗歌中最有价值的作品,为晚唐诗坛抹上了一丝亮色。
10、元白诗派
中唐时期元稹和白居易发起的“新乐府运动”,是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当时影响很大,参与的人也不少,所以有人就把元白诗派直接称为“新乐府派”。
经陈子昂倡导,盛唐诗人完成的诗歌革新运动,在中唐初期却没有能很好地继承下去。
顾况、刘长卿、李益、韦应物及“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技巧更圆熟了,但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却渐渐远了。
“安史之乱”平定带给人们的短暂的欣喜,很快被严酷的现实击碎。
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土地兼并、赋役繁重,使得朝廷危机四伏,人民生活困苦。
但是统治者仍然沉浸在“中兴”的光环之中,而对人民的盘剥却又变本加厉。
于是,白居易、元稹发起了创作新题乐府以反映现实、揭露社会弊病的诗歌革新运动。
当时的追随者有李绅、张籍、王建、唐衢、刘猛、邓鲂、李余等人,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乐府诗的两大代表人物,他们都继承了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但两人所走的道路并不相同。
李白是汉、魏乐府的继承和总结者。
他以乐府古题写时事,走的是和当年曹操、曹植等人一样的路。
他的著名乐府诗歌《战城南》《行路难》《陌上桑》《子夜吴歌》《长相思》等都是乐府古题。
杜甫是唐代以后的乐府诗的开创者。
他的乐府诗,完全打破古题的束缚,根据需要自拟新题,即所谓“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大大拓宽了乐府诗的境界,如《兵车行》《丽人行》和“三吏”“三别”等,都是这类作品。
所以,杜甫算得上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只不过这是一尊大神,什么样的庙都供不下——他写过很多边塞诗,但不入边塞诗派;他写过许多田园山水诗,但不入田园山水派。
同样,他也不入乐府派,但他确实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以诗歌应该反映民瘼、针砭时弊为宗旨,强调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提倡诗歌的通俗化,是对李、杜乐府诗歌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的诗歌,也确实能击中社会的弊病,才会有“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白居易《与元九书》)的效果。
11、中晚唐意象诗派
什么是意象?
意是指内在的抽象的心意情感,象是指外在的具体的物象。
借助象来表达意,如我们常说的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就是“意象”。
中晚唐时期,有一批有远大理想抱负,才气横溢,诗写得非常好,但人生的道路却并不顺利,甚至屡遭打击的诗人,如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他们的诗歌,大多是抒写自己的理想情操和发泄人生失意的愤懑。
但是,一方面,险恶的现实环境让他们不能直抒胸臆,诗歌不得不隐晦曲折;一方面,他们都是写诗的高手,深谙诗贵含蓄的原则,多用比兴,诗歌多含而不露。
这一派诗人的诗极富韵味,诗歌的艺术成就极高,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唐诗 常用 常识 积累 素材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