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 新.docx
- 文档编号:23610220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50.88KB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 新.docx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 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 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新
课题
5.1洁净的燃料——氢气
课型
新授课
共几
课时
第课时
授课
日期
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
3、知道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
4、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遵守实验规程,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2、知道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的原因。
教学
重点
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燃烧反应的热值
教学
难点
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具
氢气发生装置一套,铁架台,导管,铜制尖嘴导管,干燥的小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底部有孔的小塑料杯,肥皂液。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新课
大家看到了一下子飞起来了许多气球,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气球会飞起来吗?
我们平时用嘴吹的气球能飞起来吗?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学完这节课就会真相大白。
思考
3分钟
讲
授
新
课
那么,氢气有哪些性质呢?
让我们来先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观察活动]【实验5-1】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
项目
观察现象
性质推测
用氢气流蘸肥皂液吹气泡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32页氢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概括。
一.氢气的物理性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气态。
2.标准状况下密度:
0.090gL-1,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3.101.3kPa,-252℃时,呈无色液态;-259℃时,变成雪状的固态。
熔沸点低。
4.极难溶于水。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
手触烧杯,感觉发烫。
解释和结论:
由于氢气燃烧产物是水,对大气没有污染,所以,我们说氢燃料是不产生污染物的清洁燃料。
【过渡】:
你们一定感到奇怪,为什么在进行导气管口点燃氢气的实验时,一再强调氢气必须纯净?
为了弄清为什么,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个有趣的爆鸣实验。
观察活动
阅读
思考
小结
观察活动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讲
授
新
课
[观察活动]【实验5-3】
实验测定,当氢气的总体积在4%~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三.氢气的爆炸极限,4%——74.2%
因此,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四.检验氢气的纯度
[观察活动]【实验5-4】检验氢气的纯度。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再移开拇指点火。
如果试管中的氢气时纯净的,氢气会被点燃,并伴随有‘噗’的响声,如果不纯,则会伴随有尖锐的爆鸣声。
五.理想的高能燃料
优点:
原料来源广、产物无污染、热值高
缺点:
在制造、贮存、运输等方面存在技术问题。
六.氢气的实验四制法
1.反应原理:
Zn+H2SO4=ZnSO4+H2↑
2.发生装置:
固+液,不需要加热
3.收集装置:
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讨论
思考
观察活动
阅读课本
思考
探究
5分钟
8分钟
8分钟
8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小
结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接触烧杯的手感到发烫,说明氢气燃烧生成水,并放热。
不纯的氢气(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极易爆炸,因此使用氢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作业布置检查
136页讨论与交流
136页习题5.1中1.2.3.4
板书设计
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
不纯的氢气,爆炸或爆鸣
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化学性质——可燃性
氢气
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090gL-1
极难溶于水
物理性质
课后反思
课题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课型
新授课
共3课时
第1课时
授课
日期
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
1.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4.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5.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
重点
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碳单质的可燃性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学
难点
碳单质与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
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新课
许多含碳的物质早就被人类的祖先用来做燃料,直至现代,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煤和石油,仍然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燃料。
3分钟
讲
授
新
课
一.多样的碳单质
1.金刚石与石墨验。
名称
金刚石
石墨
外观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晶体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的固体。
质软,有滑腻感,
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良好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质软
导热性
很差
良好
用途
钻头、刻刀、装饰品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
[讲解]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却很大,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讲述]碳单质还包括由石墨的细小晶体与少量杂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无定形碳。
2.无定形碳: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木炭、活性炭有吸附性,炭黑性质稳定,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碳的燃烧——可燃性
a.碳的完全燃烧,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燃烧的热值为32.8kJ/g。
(氧气充足,碳完全燃烧)放热
b.在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的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值为9.2kJ/g,只有完全燃烧的1/3.6。
2C+O2点燃2CO
(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放热
[讨论]烧得很旺的炉子在加新煤后温度会降低,为什么?
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观察活动
阅读
阅读
讨论
交流
阅读
3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讲
授
新
课
吸热
碳除了与二氧化碳反应以外,还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推广:
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三.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状况下密度为1.250g/L
[讲述]我们常常在煤炉里煤层的上方看到蓝色的火焰,这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我们把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扣在一氧化碳燃烧的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燃料)
[讲述]一氧化碳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它是许多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它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因此点燃一氧化碳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提问:
这和我们学过的什么气体相似?
)
3.一氧化碳的毒性
[讨论]
①有人用炉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就在临睡前在炉子上、地上放两大盆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为什么?
②有人说他年轻,身体好,鼻子灵,等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不会煤气中毒,对吗?
为什么?
4.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汽车尾气、煤的燃烧、石油炼制、钢铁冶炼、森林火灾、生物腐烂
小结:
讨论
思考
回答
阅读
讨论
交流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小
结
碳的燃烧产物
作业布置检查
P142.检查站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4)
板书设计
5.2.1多样的碳单质及其燃烧产物
一、多样的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
二、碳的燃烧产物
课后反思
课题
5.2.2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课型
新授课
共几课时
3课时
第2课时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通过对性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其化学性质。
教学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
难点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法
学法
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集气瓶、玻璃片、烧杯、试管、导管、铁架。
石灰石、稀盐酸、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酒精灯、火柴。
教具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新课
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它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我们有必要更多地认识它。
思考
3分钟
讲
授
新
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
加压降温后变为液体,进而凝固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
干冰可升华,即由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
[探究活动]问题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实验5-5】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支点燃的蜡烛,将一瓶二氧化碳通过漏斗向烧杯倾倒。
现象蜡烛自下向上依次熄灭
推断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实验5-6】取一只试管,滴进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直至变色,再将试管加热,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加热后又变成紫
推断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阅读
探究
思考
讨论
观察实验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讲
授
新
课
【实验5-7】取一只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一会儿气,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不溶物
推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不溶物
2.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发生分解
③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该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小结: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和水反应: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H2CO3==CO2↑+H2O
③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④和碳反应:
C+CO2高温2CO
讨论
小结
实验
讨论
小结
总结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小
结
1.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
加压降温后变为液体,进而凝固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
干冰可升华,即有固体界转化为气体。
2.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
③
作业布置检查
148页1.2.6
练习册相应题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
加压降温后变为液体,进而凝固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
干冰可升华,即有固体界转化为气体。
2.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
③
课后反思
课题
5.2.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课型
新授课
共几课时
3课时
第3课时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
1.初步学会制取CO2,了解实验室内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
3.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4.理解碳与一些含碳化合物的相互转变关系。
教学重点
5.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学
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
难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新课
碳燃烧可以得到二氧化碳,但是这种方法所制得的二氧化碳既不纯净又难收集,所以,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思考
3分钟
讲
授
新
课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
固体药品:
石灰石或大理石
液体药品:
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重点)
注意:
(1)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
因为CaCO3+H2SO4===CaSO4+H2O+CO2↑
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
(2)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
(3)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3.发生装置:
由于反应物是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且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CO2的发生装置应与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似.
4.收集装置:
因为CO2能溶于水,并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不用排水法。
又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说明:
收集时瓶口要盖毛玻璃片,且收集时导管应伸人到接近集气瓶底部,尽快排净空气,收集较纯净的气体。
5.实验步骤:
①检查气密性;
②装块状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
探究活动
讨论
交流
探究
5分钟
8分钟
5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讲
授
新
课
③塞紧双孔胶塞;
④由长颈漏斗加液体;
⑤收集气体。
6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人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散;
②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
③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人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利于排净空气。
7验满、检验
①验满方法: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CO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了,证明瓶里已充满了二氧化碳。
②检验方法: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橙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这是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小结: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同氢气)
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装固体,长颈漏斗加酸液,双孔橡皮塞,导气管
3.操作:
检——装——收
4.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5.检验: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验证)
6.验满:
燃着的木条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液态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课堂练习]1.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石灰吟》中所述的物质转变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做实验
讨论
交流
阅读
检查站
5分钟
8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小
结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
二氧化碳的用途及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作业布置检查
P.148/8
158页6.8
练习册相应习题
板书设计
5.2.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课后反思
课题
5.3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课型
新授课
共几课时
1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及主要成分(了解)。
中考资源网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储量有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了解)。
中考资源网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化石燃料及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理解)。
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
4.知道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一些主要产品(了解)。
中考资源网
教学
重点
化石燃料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
难点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新课
燃料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它是古生物留给现代人类的一笔巨大珍贵遗产。
思考
5分钟
讲
授
新
课
[讨论]1.你家中以前使用过什么燃料?
现在使用什么燃料?
2.你知道摩托车、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使用什么燃料?
3.你所在地有热电厂、冶炼厂吗?
它们使用什么燃料?
4.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其中有一项“西气东输”工程,你知道输的是什么“气”吗?
[讲述]上述所涉及的燃料有煤、汽油、柴油、石油气、天然气等,其中石油气、汽油、煤油都来自石油。
煤、石油、天然气就是我们常说的化石燃料,它们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地层深处高温、高压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
一.什么是化石燃料
[阅读]课本P.150~151讨论:
1.什么是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化石燃料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
4.我国的化石燃料资源储量情况如何?
完成课本P.152表格
二.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阅读]课本P.152图5-22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讲述]煤、石油的燃烧会排放出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它们溶于水会形成酸,这些污染物溶在雨水中会形成“酸雨”,对地面上的植物、建筑物、金属制品造成腐蚀。
燃料燃烧不充分会生成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也会污染空气。
由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的含碳量较小,燃烧较完全,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它对大气的污染较轻,通常称为“清洁能源”。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讨论]1.以化石燃料直接作燃料燃烧有何不好?
出路何在?
2.什么是绿色能源?
3.煤干馏出哪些主要成分?
讨论
阅读
阅读
讨论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讲
授
新
课
4.石油分馏出哪些主要成份?
5.“管道煤气”和“罐装煤气”有何不同?
1.煤的干馏(化学变化)
原理: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产品:
煤焦油、焦炉煤气、焦炭
2.石油的分馏(物理变化)
原理:
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不同,把它加热蒸馏而分开
产品:
石油气、汽油、航空煤油、柴油、润滑油、重油、石蜡、沥青等,它们主要含有碳、氢元素。
[探究活动]【实验5-9】比较石油常见馏分的某些性质
馏分名称
汽油
煤油
柴油
润滑油
馏分的
沸点范围
30~160℃
160~220℃
220~350℃
>350℃
颜色
无色
微黄色
黄褐色
褐色
流动性
易流动
易流动
较易
流动
难流动
燃烧现象
火焰最明亮
火
焰
明
亮
火焰较
明亮,
带黑烟
火焰不明亮,
带大量黑烟
结论:
石油馏分的沸点越高,其颜色越深,流动性越差,燃烧时火焰越不明亮且带有较多黑烟。
【实验5-10】煤油的燃烧
煤油完全燃烧的现象是:
火焰明亮,无黑烟产生
原因: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煤油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煤油不完全燃烧的现象是:
火焰不明亮,有大量黑烟(碳粒)生成
原因:
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煤油和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充分反应致使一部分煤油不能完全燃烧,生成碳粒。
[阅读]课本P.155“长话短说”、“知识视窗”
阅读
探究活动
实验
阅读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3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小
结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作业布置检查
156页习题5.3中1.2.3.4.5.
159页7.8
板书设计
5.3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一、什么是化石燃料
二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课后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 初三化学 教案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