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幼儿园教研组长.docx
- 文档编号:23598236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5.48KB
如何当好幼儿园教研组长.docx
《如何当好幼儿园教研组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当好幼儿园教研组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当好幼儿园教研组长
如何当好教研组长
1、制度大观——幼儿园教研组的组织建制与制度保障
(1)教研组的组织建制
教研组就是根据一定的保教任务,将园内教师进行系统的有机组合而建立的融集体与个别、实践与探究于一体的一个保教专业的研究组织、从而保持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办园质量。
所以,幼儿园教研应该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是为实现目标而专设的一个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
1、教研组的建立
通常情况下,一所幼儿同教研组组织的建立有以下几个特征:
■教研组的存在数量与该幼儿园所拥有的幼儿年龄段建制有关,基本成正比。
如果有两个年龄段,就自然形成两个教研组。
如果有三个年龄段,就对应有三个教研组,如果有托班(也有称宝宝班),自然就形成四个教研组。
■教研组的命名,直接对应所教年龄段,简单顺口,如果年龄段是中班和大班,那教研组就是中班教研组与大班教研组,意义也直接,大班教研组就是对5-6岁的幼儿、幼儿与活动、活动与教材进行实践研究。
当然,没有绝对的对应,有的幼儿园幼儿年龄段完整,2-6岁班均有,但每一年龄段的班级数量少,或个别年龄段的班级数量少,导致各年级教师数量不均衡,难以形成研究气氛。
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合并教研群体,按相邻两个年龄段进行教研组合、)如有的幼儿园就有托班小班合并的“托小班教研组”,中班大班合并的“中大班教研组”。
■一般,每一个教研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带领该教研组教师进行具体的研修工作。
2、教研组创新组织案例
大小教研组
小教研组是各所教年龄段教师组成的基本教研组、大教研组是由所有小教研组的教师组合而成,即幼儿园全体教师,设一名大教研组长,或业务同长,或保教主任,或另外任命一位,也可由一名小教研组长兼任,一般是园内富有专业权威或专业经验的人员担当。
■在教研组组织结构中,存在上下级的关系,由大教研组统领各小教研组的学习与研究,大教研组长负责与各小教研组长进行相关教研管理工作的沟通。
■在教研内容上,大、小教研组的教研内容整体上保持一致,由于小教研组是园内最小的实践细胞,可在大教研组的教研主题下进行适当分解或细化(可参考第二章)。
■各组际之间要加强互动,不可割裂,以保证幼儿园教师资源在研修过程中的充分运用。
如通过大教研组组织共同性的理论学习,一起根据教师的实践情况进行对照性的讨论与反思,又如各小教研组在组内实践的基础上借助大教研组的力量进行合作实践、经验分享;大教研组也可以通过阶段性的组织,对各小教研组在自行实践研究中碰到的困惑或问题群策群力开展教研,以期共同解决,实现同伴互助效益的最大化。
名师工作坊
一般是指由幼儿园内专业上较有影响力的(在一定区域内)教师领衔主持所形成的·个保教研修组织,目的在于“扬名师之长,传名师之优”。
案例张老师工作室
项目组
通常将某项项目单独立项,指定几人到几十人,处理同样的问题,形成一个项目组,专业性比较强,它的设立具有灵活性与阶段性特点,所以通常表现出短时而高效的特点。
案例“幼儿衔接家长系列工作研究”项目组
教研组长例会
为了保证各年龄段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便于管理层及时掌握各班级的工作动态,发现当前存在主要问题,及时调整,从而保障班级工作有序而高效地进行。
■由园长与教研组长参加,原则上安排在开学初、学期结束,以及每月一次,并编写了例会安排表。
■在落实课程实施精神上有“上通下达”的意义,保证了教研组长能及时反馈近阶段教研组主要工作情况,并在汇总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调整完善的过程中,增强了教研组问的学习与沟通,有利于共同提高。
例会时间
例会内容
开学初
解读园务计划,共同分析、研讨各组教研计划划,保证园本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共性问题的研究
每月月底例会
1.对各年级组教学工作与研讨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教研组建设中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寻找对策。
2.共同学习课改信息,理解内化,并适时传达到各组。
学期结束
针对开学初的园办计划,汇总与评价本学期教师的教学工作与教研组的研究情况,并初步勾画下学期教育教学的工作与研究方向。
(2)教研组的工作流程
1、工作流程
教研工作流程是指教研工作与活动的流向顺序,主要包括工作过程中的环节、步骤和程序。
教研工作流程反映了组织系统中各项教研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呈现出-种动态性。
建立教研工作流程的意义在于优化教研活动的管理与组织,让教研活动趋于规范化与科学化。
从以上根据时间轴呈现的教研组工作安排,可以发现整个学期的教研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侧重。
第一阶段(第1周-第2周):
教研计划的研究、编制与确认
第二阶段(第3周-第17周):
教研计划的执行
第三阶段(第18周-学期结束):
教研工作的总结
2、工作程序
时间
主要任务
主要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
(第1周-第2周)
制定计划
▷共同研制计划:
组长与园长共同研制、明确各教研组的研讨方向,
分头制定各组计划。
▷合理安排计划内容与人员:
组长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研内容与组员承担的关系,周密考虑安排的目的性,以充分调动组员参与的积极性。
▷确认教研计划:
通过第一次教研活动,与组员沟通并确认计划中目标与内容的合理性与组织的可行性,让组员了解自己承担的研讨任务,做到早知晓、早安排、想全面。
第二阶段
(第3周一第17周)
执行计划
▷制定教研预案:
按教研计划制定相应的教研方案(参考第三章),保证每一次或每一段的研讨能有效落实。
▷教研公告:
告知组员教研内容,准备好相应资料或信息,布置教研要求,做好做足教研前期准备。
▷组织教研活动:
根据教研预案组织教研活动,做好教研记录。
▷组织组际联动:
根据计划,在适当的研究阶段,组织组际联动,保证信息与资源的通畅。
▷阶段性总结:
对教研活动进行阶段性的信息汇总或小结,反思与调整计划,保证研究方向不迷失。
第三阶段
(第18周-第20周)
总结
▷布置教研总结工作:
安排教研总结的具体事项,布置总结内容,告知组员总结的形式与时间。
▷按期组织教师论坛:
确认总结日期,按时组织组员交流,共享教研成果。
▷做好自我教研总结:
根据反馈,汇总组员信息以及自己一学期的教研工作,撰写教研组工作小结。
▷初步形成下学期研讨方向:
在反思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思考下学期的基础下,思考下学期的教研方向。
▷整理教研资料:
将一学期的教研资料整理归档。
(3)教研组组织制度保障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
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教研组作为幼儿园内教师群体研修的一个最基础的细胞,有其独特的工作流程与工作程序,自然也应该依靠相应的制度来衡量组织与教师的行为,恪尽职守,正所谓“有组织.就要有纪律”。
1、教研组常规性保障制度
教研组常规性的制度主要包括对教研工作中人、事、物的管理制度,通常有:
教研活动制度、教研组长岗位职责、带教制度、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这些制度必需以文本的形式加以呈现,甚至可以张贴在教师办公室或会议室,让每个教师理解作为教研组织中的一员应该具有的行为规范与职责。
●教研活动制度
教研组活动制度主要是围绕教研组如何落实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开展保教研究、进行保教管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保障性条款,以保证教研活动能够井然有序,并有效地开展。
教研活动制度
为了切实履行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围绕教改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特制定以下教研活动制度。
1.教研组要根据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对照教改精神,以及幼儿园的教改部署,编制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2.按照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关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生成,并视具体研究情况作小范围调整。
3.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两周一次,每次90-12分钟。
4.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目的、有内容,
5.教研活动形式丰富,做到集体研修与个别学习相结合。
活动前有预告,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评价,并及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
6.教研活动一般由教研组长主持,也可由有经验的组员轮流主持。
7.学期结束时,需对照教研计划进行总结,梳理反思教研过程与效果,总结经验,整理文本,确定可持续研究的方向.
8.各个教研组之间在教研目标、教研内容、教研形式与教研经验上,要加强沟通,共同实践.
教研组长岗位职责
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核心人物,需要保证教研组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转用相应的制度赋予其一定的管理权利,同时也让其理解自己承担的义务,促进其自主自觉地引领教师进行研究,与组员齐心协力建设好自己的组织。
教研组长岗位职责
教研组长是幼儿园保教研究的核心成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为了激励教研组长带领教师们贯彻执行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努力践行课改理念,有效开展日常保教工作的研究与实践,特制定本岗位职责。
1.协助园长做好幼儿园日常保教管理工作。
2.加强自身修养,事事先思于人,先说于人,先行于人,团结全组人员,促进班组文明建设。
3.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改精神,明确保教目标,结合本园实际,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制定与实施教研计划。
4.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有意义的教研活动,承担指导本组成员的立务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评价与总结工作。
5.协助园长定期审阅保教计划,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备课、听课与评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协助园长对全组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检查与考核,实事求是地组织教师自评、互评与他评。
7.做好组内青年教师的带教与培养工作,帮助教学有困难的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8.做好本组教研资料的积累、整理与归档工作。
9.合理、有序地安排教研组内的各项工作,带领全组教师
按时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
10.组织年级组的大型主题活动,如遇突发事件,及时开
展研讨活动和工作布置,发动组内教师共同研究、献计献策。
带教制度
这是一种利用幼儿园内的骨干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制度,助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它可以建立在一师一徒、一师多徒、多师一徒多种带教关系上,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保两者能够互助共勉、共同成长。
特色带教制度
一、基本要求
为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指导帮助广大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特开展特色带教工作,由特色教师有目的地在形成带班风格、教学风格上全面带教。
1.带教教师应向被带教教师详细解读先进的课程理念与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特色带教计划。
2.带教教师和被带教教师应围绕带教的特色,每周互相观摩活动不少于一次,并做好记录。
3.被带教教师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每学期应向本年段教研组展示特色带教内容一至两次,写好活动反思。
4.每学期结束时,被带教教师应写一份有关特色带教学习的专题小结,由带教教师审阅并写出书面意见后交教研组留档。
5.学期结束向全园教师就特色带教内容进行展示汇报,指导教师认真评价并对带教情况进行小结,及时调整带教计划。
带教结束后进行客观的评估和总结。
确保两者能够互助共勉、共同成长。
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来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的基本环节,更有利于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与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改走到今天,倡导课程同本化实施的理念下,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更加理解课程园本化的价值与内涵,从而通过备课凸显幼儿园课程在组织与实施上的办园特色。
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主要解决教学计划、课程进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及方法等常规教学基本问题,以达到年段组内教师的集体智慧和个人特长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1.集体备课应突出研究风气,既要研“教”,又要研“学”,实现教师的“教”为幼儿的“学”服务的目的。
2.要根据本年段的保教任务,明确各周的保教内容及安排,要重视保证课程实施的平衡性。
3.集体备课应建立在个体备课基础之上,集体备课的作用再分析、提建议、添方法等。
4.要重视教学设计,要突出教学目标,突出幼儿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师生互动。
5.集体备课采取“说课”的方式进行。
根据集体备课的中心议题,由主备课人进行说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达成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重点、难点等。
6.组内其他成员根据主备课人的说课,提出修改意见,进行补充完善,最后形成成熟的教(学)案。
7.集体备课记录应详细完整,集体备课记录除记录讲稿要点外,更要记录集体研讨中的个别建议。
听课评课制度
教研组组织成员听课评课是为了了解教师课程实施情况,掌握课程实施动态,倡导教学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便互相吸纳教学内容,取长补短。
这是促进教师成长、提高专业能力的最常用的方式,调查显示,这也是最受广大教师欢迎的一种教研内容与形式。
听课评课制度
1.教研组长提前三天通知执教者,执教者按照课程计划准备活动。
2.教研组长组织内的教师一同参与,但以自愿参加为原则。
3.课后教研组长根据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及本园《课程质量标准》,组织听课教师就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共同研讨,并给予执教者书面反馈意见。
4.组内听课每月两次,每月末汇总听课记录和反馈意见。
5.每位教师每月的听课数量和记录反馈的质量列入每月工作考核。
6.评课应以激励为导向,坚持正面引导与鼓励。
对于存在的问题既要态度明确,又要积极建议,真诚帮助同伴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7.听课活动后请做好以下资料的收集与汇总:
执教者的活动教案;研讨活动的记录;活动质量评分表。
8.级组内听课可主动邀请课程监测小组的成员一同参加。
每月20日将听课评课活动情况汇总及每次活动资料一起上交课程监测小组。
教研资料管理制度
教研资料是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轨迹与成果,是反映教研组工作成效的一种根据,是教研组建设的珍贵财富,必须加至管理。
教研资料管理制度
为有效积累与管理幼儿园教研组的研究资料,保证教研资料的系统化,查询高效化,管理科学化,特制定以下教研资料管理制度。
1.教研组收集与整理的主要资料包括:
学习材料、教研计划、教研总结、教研记录、教师专题总结、教学案例,以及相关专题或课程研究的成果资料包。
2.每学期教研组的资料由教研组长负责收集、整理,对各类材料进行分类装订,并定期将有关材料向园档案管理员(资料员)做好移交,以便及时保管和存放。
3.教研组组员应当配合组长,在学期结束时,根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移交个人相关教研资料,便于组长及时整理。
4.教研组资料原则上仅供园内教师进行查阅,一般不外借、不外传,确需外借须经园长批准,并向档案管理员(资料员)履行有关借阅手续。
2、教研组创新制度案例
教研组长例会制度
为了引导和促进幼儿园内组长群体在专业能力、教研组织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进而保障组长引领园本研修质量,某幼儿园制定了“教研组长例会制度”。
教研组长例会制度
本制度从幼儿园行政作为和组长作为两方面提出要求,希望体现教研组长的专业引领意识,提高引领能力。
行政
1.幼儿园应制定本学期例会计划,并将计划列入园务规划,形成常规工作。
2.定期组织教研组长、研究小组组长研修活动,根据需要一般每一至两月活动一次。
3.组长例会由幼儿园副园长负责召集与组织,组织者应事先将活动要求与信息告知组长,以便她们做好准备。
4.例会的主要目标:
(1)帮助组长设计、准备、组织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保证每一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2)充分利用组长资源,组织同伴互动,提高组长各方面的能力。
组长
1.组长应主动参加每一次例会,并在活动前做好准备,如教研活动计划、需要求助和研讨问题等。
2.在活动中,应积极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同伴提供支持与帮助。
3.认真反思教研活动,对照活动过程与最初计划目标间的关系,学习分析,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
信息共享管理制度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教育也高度关注与之相关的信息、情报、资讯,以使研究和实践与教育需求、背景、规律紧密结合。
利用个体的资源进行信息传播,从而提高教师集体对外界教改的敏感度,更好地审视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无疑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信息共享管理制度
随着学习途径的不断拓展,我园初步建立了信息共享管理制度,以保障信息的获取、整理和输出更加流畅有效,对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个人需求,向学校提出学习、进修的要求。
2.教师可将自己在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想法与意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适宜地发布给园方、教研组或伙伴。
3.凡由学校安排参与的各级各类观摩、学习、培训等活动。
参与者应努力获取相关信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文本、录音、视频等)进行信息收录与保存。
4.学习后,参与者应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主动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负有向其他教师输出、传递的义务。
5.学校、组室应为信息的发布与传达创设平台,以利于同伴共享。
6.每学年评选一次“最佳传播者”,由全体教师公开公正地无记名投票产生,并由园方给予一次性奖励。
3.网络教研制度
网络缩短了距离,拉近了空间,利用网络教研不仅可以拓展教师的眼界,也可以充分发表见解。
与此同时,网络教研也鱼龙混杂,是非难分。
规范网络教研行为有利于教师更健康地参与研修,打破时空限制。
网络教研制度
网络缩短了距离,拉近了空间,利用网络教研不仅可以拓展教师的眼界,也可以充分发表见解。
与此同时,网络教研也鱼龙混杂,是非难分。
规范网络教研行为有利于教师更健康地参与研修,打破时空限制。
网络教研制度
1.幼儿园要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提供支持。
2.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技术培训,提高网络教研技术水平。
3.组织全园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相关业务培训。
4.课改实践为主的阶段性的“主题式网络教研”,并制定具体研修方案,保证研讨的针对性与参与性。
5.鼓励教师集体或个人积极参与区里和市里组织的网络研讨,充分展示幼儿园的课改风貌,同时,利用网络汲取他人先进经验,并内化实践。
6.园方要加强网络教研工作的指导及问题研究,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交流活动,提升网络教研的主流价值.
7.出台网络教研激励机制,制定网络教研评价表,定期进行优秀网络教研组、网络教研先进教师的评选。
4.国际教研制度
开展园际教研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使幼儿园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
由于教育规律具有普遍性,各幼儿园会有共同的发展追求,各幼儿园内也有一定的基础与资源,园际间的资源整合,可以提高对共同问题研究的力度及影响力。
国际教研制度
开展园际教研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使幼儿园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
由于教育规律具有普遍性,各幼儿园会有共同的发展追求,各幼儿园内也有一定的基础与资源,园际间的资源整合,可以提高对共同问题研究的力度及影响力。
区域性园际教研制度
“园际教研”是指幼儿园间的联合行动,是幼儿园之间因教学特色同向或互补关系而结成的协同发展的研究团队所开展的园本研训活动。
本着多层次、多维度、自主建设的原则,特制定本区园际教研制度,供各个幼儿园参考。
园际教研的内容
1.开展由教学特色牵动的园际互动。
各幼儿园要在自身教育教学特色方面开展互动,在审视自身发展历程、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立幼儿园教学特色研究互动方向,认真开展园际教研。
2.开展由科研课题研究牵动的园际互动。
科研服务于课程建设,教科研结合,要体现用科研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
不同课题的幼儿园联合组成研究协作体,增强研究过程的信度与效度,提高科研成果的适用性。
3.开展由优势互补牵动的园际互动。
幼儿园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因各园的优势不同,园际间可以优势互补。
4.开展地域内园情结合的园际互动。
同一地域内,因各园园情有一定的差异,在教学教法中有不同的特点,为此可开展片际互动。
国际教研的要求
1.各园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开展园际教研活动。
2.各园在需要的基础上,可以聘请骨干教师作专业引领。
3.各园要注意积累活动资源与相关资料,注意运用现代技术。
4.定期举办园际互动的展示与总结会。
2、计划指南——幼儿园教研计划的编制
(1)教研内容的确定
所谓教研组计划,是指为完成较复杂研讨工作任务而预先设计与确定的行动方案。
它具有统领整个学期教师保教实践研究的作用。
计划只是一种文本,关键是在计划编制过程中的思考与权衡,而保证研究的方向与目标。
1、教研活动研究的基本内容
解读幼儿
对教师来说,一项最大的挑战就是用何种满意且富有成效的方式来管理幼儿的行为和回应幼儿,因为和幼儿相处不仅是时间上的付出,更挑战的是教师的生理、智力和情感。
班级幼儿是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的群体,但同时他们又是脆弱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育,每个成长的幼儿个体都是独立而富有特色的,需要教师在集体中因材施教,所以,解读这个群体的年龄特点、理解每个孩子的行为,支持与帮助他们快乐成长,永远是保教研究的核心视角。
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媒介,是众多教学专家经过多年实践经验,以及对幼儿活动与发展的认识、理解而科学筛选、提炼与编写出来的,有的是统一的教师用书,有的是教学经验集,一般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然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显示出“没有一本教材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事实。
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一纲多本”的课程建设方向,使得各地幼儿园课程环境相对宽松.“1+x”模式的幼儿园课程实施现象普遍。
另外,幼儿园一日活动都是课程,需要教师对每一个课程的实施理念予以准确理解并有效实施,因此,在这样的态势下,教研更需要研读教材,让教育教学内容不仅适应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也适应幼儿生存与生活的环境,让他们学以致用,积累生活经验,构建生活智慧。
探究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有效的设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理可推,教法学法的探究也是基于对幼儿的解读与教材的理解,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经幼儿年龄特点来诠释。
2、园本教研活动内容的选择视角
实践课改理念
顺应课改热点
细化课题内涵
坚持持续研究
(2)教研形式的选择
关注教研形式的创新,是当今很多幼儿园在园本教研实践中的一个研究方向,希望通过有效地教研形式带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
因此,教研组长在编制教研计划时,不仅需要思考教研的内容,也需要同步思考教研形式与教研内容的内在统一,以确保群体研修与个体研修的和谐有效。
1、教研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集体性研讨
集体性的教研活动,一定是基于组内教师大家共同的需求而进行的。
所以,当遇到以下必须的情形时,建议采用集体性研讨:
■计划确认:
开学初教研计划的确认,这是所有组员都必须参与的一件事,应该人人知晓、人人有责。
■理论学习:
组织组员共同学习领会课改理念或精神.这是所有人都需要理解与实践的。
■研究教材教法:
组织组员对某一个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共同的价值澄清与方案设计。
■看课评课:
组织组内教师共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着课评课。
■实践反思:
组织组内教师进行集体性的教学反思或案例解析。
■信息交流:
组织组员共同接受与学习园外的课改信息。
■大活动安排:
各类年级组大活动的设计以及活动后的小结。
■教师论坛:
学期结束时组织组员进行专题交流。
集体性研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组员间的互动效度,如果不属于师群体当下、共同必需的内容,则无需进行集体研讨,以防面面俱到而适得其反。
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主要是指教师为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幼儿园 教研 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