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docx
- 文档编号:23587848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37KB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docx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
等级
项目
合格
规范化
示范性
6-1
专业设置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4.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6.专业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专业建设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整体规划。
7.有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和教风学风等,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培养。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不少于2个。
4.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6.专业建设分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
本专业建设在学校整体建设规划能得到有效实施。
7.有反映职业教育特征、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文化氛围。
有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和教风学风等,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
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不少于3个。
4.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6.专业建设分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本专业地位凸显。
7.有反映职业教育特征、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文化氛围。
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具有强烈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6-2
课程建设
1.根据国家和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审批程序规范。
2.有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合理确定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比例。
3.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并严格执行。
不使用盗版教材。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规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7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
1.根据国家和省颁发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根据相应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审批程序严格规范。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比例,选修课程的所占课时比例达到5%。
3.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本专业能自主开发2门以上或参与开发3门以上校本专业技能课程。
4.校本课程凸显本学校的专业特色,开发的课程或教材被市级以上教育行政或教研部门推广使用。
5.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不使用盗版教材。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6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
1.根据国家和省颁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根据相应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审批程序严格规范。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比例,选修课程的所占课时比例达到10%。
3.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本专业能自主开发3门以上或者参与开发5门以上校本专业技能课程。
4.校本课程凸显本学校的专业特色,并为区域内同行学校课程资源共享,开发的课程或教材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或教研部门推广使用。
5.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不使用盗版教材。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6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
6-3
师资队伍
1.专业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具有相关专业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持过校级以上教改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2.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4人,其中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少于2人。
专业专任教师与本专业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
36。
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90%以上,获得与专业相关的高级工职业资格50%以上。
3.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任教,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4.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
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立足教学岗位普遍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每年3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
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位专业教师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对口实践不少于3个月。
1.专业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和高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执业资格。
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主持市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或有2篇以上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2.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7人,其中具有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少于4人。
专业专任教师与本专业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
30。
专业专任教师本科学历90%以上,高级职称20%以上,获得与专业相关的高级工职业资格60%以上;获得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资格20%以上。
3.聘请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5%左右,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4.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改革与创新意识强,基本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和技能实训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5.制定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35%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5%。
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位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对口实践不少于3个月。
1.专业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系列高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执业资格,熟悉行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经常性参加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
主持省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或有2篇以上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2.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少于7人。
专业专任教师与本专业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
30。
专任专业教师本科学历95%以上,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5%以上,高级职称25%以上,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80%以上;获得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或执业资格40%以上。
3.聘请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25%,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4.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强,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和技能实训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具有熟练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5.制订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4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和进修,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8%。
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位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对口实践不少于3个月。
6-4
教学设施
1.有基本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
2.工科、医科类专业实训设备总值10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3000元),其他类专业5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2500元)。
实训项目开出率80%以上。
3.有不少于2个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4.生均专业印刷图书不少于2册,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报刊。
5.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室。
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每7人1台,教师用计算机每人1台。
6.初步建立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应用有一定的成效。
1.有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2.工科、医科类专业实训设备总值18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5000元),其他类专业实训设备总值9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4000元),实训项目开出率90%以上。
3.有不少于3个、合作协议满2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4.生均专业印刷图书4册以上,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新购图书生均0.5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6种以上,图书流通率较高。
5.多媒体教室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
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每7人1台,教师用计算机每人1台。
6.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进课堂,利用率高、成效显著。
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积极研发和引进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1.有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教学设施能为区域内同行学校所共享。
2.工科、医科类专业实训设备总值26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7000元),其他类专业实训设备总值150万元以上(生均不少于5000元),实训项目开出率95%以上。
3.有不少于5个、合作协议满2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品牌企业不少于3个。
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4.生均专业印刷图书6册以上,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新购专业图书生均0.5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8种以上,图书流通率较高。
5.多媒体教室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
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每7人1台,教师用计算机每人1台。
6.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进课堂,利用率高、成效显著。
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积极研发和引进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6-5
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进程安排有序,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资源配置合理。
2.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严格并有效实施。
顶岗实习安排6个月左右,实行校企共同管理,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4.围绕课程建设、项目开发及技术服务,组成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团队。
5.建立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行业用人标准,构建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1.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有序。
有基本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运行良好。
2.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突出“教、学、做”的统一。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严格并有效实施。
顶岗实习安排6个月左右,实行校企共同管理,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4.围绕课程建设、项目开发及技术服务,组成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团队,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
5.建立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行业用人标准,构建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基本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1.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有序。
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运行良好。
2.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
突出“教、学、做”的统一。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严格并有效实施。
顶岗实习安排6个月左右,实行校企共同管理,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4.围绕课程建设、项目开发及技术服务,组成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团队,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5.建立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行业用人标准,构建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6-6
质量效益
1.年招生30人以上。
60%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2.开展校级技能大赛,本专业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教育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
3.就业率90%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
4.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8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80%以上。
1.连续招生3年以上,年招生2个班,60人以上,在籍学生规模180人以上。
80%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10%以上获得2个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2.开展校级技能大赛,本专业学生参赛率90%以上。
本专业学生在市级教育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奖项。
3.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起薪达到一定水平,就业满意度较高。
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
4.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8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85%以上。
1.连续招生4年以上,年招生4个班,120人以上,在籍学生规模360人以上。
90%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15%以上获得2个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2.开展校级技能大赛,本专业学生参赛率达到100%。
本专业学生在市级教育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奖项。
3.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起薪较高,就业满意度较高。
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
4.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0%以上。
说明:
1、本标准中的“教学设施”等适用于大类通用专业,艺术、体育以及不适合大规模办学的特殊专业参照执行。
2、凡颁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专业,应执行其特别之规定。
3、达到合格标准,且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的专业,可直接认定为示范性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 建设 标准 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