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技巧毕业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3586874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3.30KB
评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技巧毕业论文.docx
《评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技巧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技巧毕业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技巧毕业论文
评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技巧--毕业论文
【标题】评威廉?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技巧
【作者】肖小琴
【关键词】复合式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蒙太奇【指导老师】张红兵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意识流”一词最初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中,他提出“意识流”只是一种比较确切、相对完美的表述与概括,它把人类心理活动中那种象水流一样的意识的客观状态,比喻为一个生动的形象。
在威廉.詹姆斯以后,意识流才进入文学领域,用来称呼这种把意识活动展现为一种“流”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或心理描写的作品。
意识流方法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大为时兴,出现了一大批公认的意识流作家,如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伍尔夫,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等,这使得意识流方法得到快速传播。
我国也引进了意识流这一新词,在1987年5月20日至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二十世纪外国文学评论丛书”举办了意识流问题讨论会,并于1989年12月出版了《意识流》专题论文集。
这使得我国在“意识流”研究方面成为热点,对福克纳“复合式意识流”的研究更是热点中之热点。
这种意识流方法扩大了文学的心理描写的领域,并把对人类精神心理活动的文学表现推进到一个新的真实的水平。
对于20世纪的西方人来说,昔日文明的荣耀与天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把他们无情地抛在了一个危机四伏、人欲横流的荒原上,踯躅其上的人们无不感到孤独、绝望、荒诞、„„先辈血脉里涌动的激情在这一代身上化作了痛苦的思索,他们完全淹没在各种怀疑主义和相对论的思潮中,他们面对现实做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雄心归于淡泊,于是生活趋于平淡,那些曾经慑人心魄的悲剧、爱情和传奇已无从说明现代人所面临的严峻的状况和精神危机,小说家们及时把目光投向人的内心世界,深入到每一贯平凡的灵魂中去,这使得小说的面貌获得巨大的改观。
人的内心世界是瞬息万变、深不可测的。
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逼真地呈现人物内心的情绪、感觉、意念、欲望已成为当代作家的一个艰巨任务。
意识流小说正是由此而产生的。
美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威廉.福克纳,他的作品题材广泛,规模宏大,写出了南方大贵族的没落,资本主义的荒谬性,以及西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困惑和幻灭感,表现了资本主义衰亡的“时代病”。
他笔下的意识流是复合式意识流,它不同于单一式意识流,也不同于乔伊斯的交叉式意识流。
单一式意识流常常是以人物的一个意识为中心和端点,向四周辐射式地散开去,展开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
交叉式意识流是交叉地同时描写几个人物的意识流,形成多线索多人物的立体交叉意识流结构,扩大表现范围,增大作品容量,使得意识流作品丰富多姿,内容层叠交叉,不同人物的意识流竟相展现,各尽其妙,特点是分散。
而复合式意识流则是不同的人
想同一件事,意识的展开有一个共同关注的焦点,好象“异床同梦”,特点是集中。
福克纳在复合式意识流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中,四个人物的意识流动,都是以凯蒂的堕落为聚焦点复合而成的。
围绕同一个中心,四股意识流交融复合,不仅中心人物凯蒂得到了突出显示,展示了不同人物心灵的真实情感,也使得原来模糊的事件,朦胧的形象,久远的历史逐渐清晰起来。
这种复合式意识流结构,使人物心理展示,由单线辐射型、平面交叉型,发展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复合型,使得意识流表现日趋丰富完善,更为完整合理。
在复合式意识流小说中没有一个控制作品的权威的“声音”,没有结构上的统一和意义上的一致。
小说《喧哗与骚动》共四个部分,由四个人来叙述,没有一个权威的声音来讲述凯蒂的事。
第一部分是老四白痴班吉的叙述,全是“痴人说梦”。
第二部分是老大昆丁自杀前的内心独白,思绪混乱如同梦呓。
第三部分是老三杰生的独白,表现杰生的冷酷和狠毒。
以上三部分均用意识流写法。
第四部分则是用传统的叙述方法,通过女佣人迪尔西来补叙没有交代清楚的情节。
小说的几个人,都在想一个中心事件:
凯蒂伤风败俗的事,都在想两个人物:
凯蒂和她的私生女儿。
一个故事,通过几个人的意识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互相交汇加强,就象几个不同方向的反光镜的光线统统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突出了中心人物的事件。
所以凯蒂这个人物,虽然没有出场,其人其事全是通过别人的反应曲折地表现出来的,但给读者的印象却非常丰满,栩栩如生,还可以不断变换叙述角度,层层深化,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和表现力。
福克纳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复合式”意识流呢,他在谈《喧哗与骚动》的写作过程时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先从一个白痴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来,可以更加动人。
可是讲完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没有把故事讲清楚。
我于是又写了一遍,从另外一个兄弟的角度来讲,讲的还是同一个故事,还是不能够满意。
我就再写了第三遍,从第三个兄弟的角度来写,还是不理解。
我就把三部串在一起,还有什么欠缺之处就索性用我自己的口吻加以补充。
”[1]这段表明:
单一式意识流不容易说清问题,复合式意识流有较强的表现力,但它仍有缺陷,所以作者不得不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补充了未交代清楚的主旨和情节。
那么,具体来说,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意识流手法是如何被运用的呢,即运用了哪些技巧来表现这种复合式意识流的呢,
一
用“时序颠倒”是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其对“心理时间”的重视,都彰显出其意识流技巧的成功运用,这种方法被用来阐明他“时间仍然是一种流动状态,除了在个人身上有短暂的体现外,再无其他形式存在”[2]的理论。
福克纳认为,人类在生理上必须按自然时序存在,但大脑却常常超越自然时序的限制,将过去、现在与将来融合在一起。
“„„我只要化虚为实就可以放手充分发挥我的那点小小的才华,„„我自己至少可以创造自己的一个天地,我可以象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
所谓‘本来’,其实是没有的——只有‘眼前’。
如果真有所谓‘本来’的话,那也就没有什么伤心,没有什么悲哀了。
”[3]“昨天今天明天都是现在,不能够分开,只有一个。
”[4]
(一)由其独特的结构方式体现出来:
小说由四个各自独立的章节组成。
每一个部分涉及发生在一天内的事情,并围绕一
个人物。
第一部分发生在1928年4月7日,由白痴班吉叙述,复活节前夕;第二部分发生在1910年6月2日,由昆丁叙述,倒退了18年,第三部分发生在1928年4月6日,由杰生叙述,第四部分发生在1928年4月8日复活节当天。
小说的4个部分所涉及的4天时间完全打破了小说的时间顺序,它不按时钟时间来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是跨越时间界限使各种事件更迭交替,按照“C、A、B、D”的顺序排列的。
将童年的康普生家的4个孩子在小溪边玩耍;祖母1899年的葬礼;凯蒂1909年与达尔顿的爱情;1910年4月凯蒂与赫伯特的婚礼;之后凯蒂私生女小昆丁的出世;1910年6月昆丁的自杀;1917年康普生的去世;1928年小昆丁的出逃以及杰生的搜寻等生活片段融合在一起,通过前后穿插和多次往返的叙述,逐步将许多零碎分散和孤立的回忆、印象与意识活动交织成一幅较为完整的图画。
尽管小说仅描述了4天的内容,但却全面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大家族几十年的兴衰过程,使往事与现在并列出现,揭示死亡与失贞的主题。
为何要把叙述的时间顺序颠倒呢,
第一,看看故事的开头。
传统小说一般在开头要交代故事的背景、人物、起因等等。
而《喧哗与骚动》则一开始就让读者进入由一个白痴所理解的令人困惑、支离破碎的世界。
欧文?
豪在《福克纳译传》中谈道“班吉浮想联翩所带来的迷惑使毒蛇的反应更加敏捷,迫使读者去捕捉线索,进行比较和做出预见”。
[5]由于班吉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只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用他的感觉回忆着过去,对失去的描述如同照相一般真实、准确,不去解释任何事情,也不去评判任何人,但他却成了评判他人的工具。
因此,以一个白痴的叙述作为故事的开始,向读者展现一幅康普生家族客观、真实的生活画面。
第二,把班吉部分放在开头,表面上看,故事的时间顺序是颠倒的,但实际上次序非常清晰。
班吉部分主要回忆康普生家子女的童年;昆丁部分主要叙述青年时期的事情;杰生部分讲的是成人后的事情;迪尔西部分纯粹写当前的事。
由此看来,作品的安排顺序,是和康普生家子女的成长过程相对应的,讲述了这一家30年的兴衰。
由此可见福克纳对小说结构的安排是高人一畴的。
(二)在作品的前3部分也用了“意识流”的手法,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顺序,使他笔下的人物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福克纳的时间是一种流动状态,只在个人身上有短暂的体现,是一种超越时钟时间的心理时间。
法国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家亨利?
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1941)的心理时间学说认为,人的情绪思想和意志犹如一股连绵不断的动流,无时不在变化之中。
这股动流包含了人在任何特定时刻内的全部意识。
他认为,由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条线索表示的钟表时间是一种刻板,机械和人为的时间观念,只有心理时间才是真实和自然的,他明确指出,时间并不是许多单独,独立和分散的分秒单位的机械组合,而是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并与意识融为一体的具体过程。
他强调真正的时间应该是意识和心理过程上的时间。
这种意识和心理时间来自于对时间流逝的内在体验,不受客观时间干扰。
往往通过外界的引发——实物,官能感觉,梦境等等——勾起对过去经历过的,生理感觉到的东西的回忆,而这种回忆被触发后,就直接描述出来,不象传统小说那样做一个交代,现在,过去重叠,人们感受到逝去的时光,获得人生的意义。
这种心理时间在康普生家族的三兄弟身上,也就是书中的前3位叙述者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福克纳运用心理的时间深入3个康普生兄弟的内心世界,以人物的自我意识为中心,展示人的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然属性,3个叙述者的叙述从一个意识跨越到另一个意识,场景也频繁转移,极富跳跃性。
(以班吉为例)
在第一部分中福克纳真实地表现了白痴班吉的消极、被动、低级、混乱的感官印象,
运用了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习惯和交际语言,别出心裁地模仿出一个白痴的感觉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无时间的混沌世界。
由于没有时间的观念,班吉对往事的联想与现实发生的事件纵横交错,使过去与现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例如当1902年班吉到大门外迎接放学归来的凯蒂时,他常受姐姐的关心和爱护。
而现在当他念念不忘关心爱护自己的姐姐仍去大门口迎接她时,他被指责攻击一个小女孩因而受到残酷的阉刑。
又如当他看到小昆丁与男朋友一起荡秋千“哼哼”起来时,昆丁小姐的反应是急呼呼地斥责仆人别让班吉乱跑。
在过去,凯蒂则是抛下查理安慰弟弟,谴责自己,立即跑进厨房洗掉自己身上的香水味,直到班吉闻起来仍然象“树的香味”为止。
他的意识很快地由现在跳到过去,并能明确地感受到过去的世界充满了爱,关心和同情,而现在的世界却充满了冷漠、误解和孤独。
萨特在《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
<喧哗与骚动>》中说:
“当代多数作家„„都曾各人试以自己的方法割裂时间”。
[6]“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
”[7]为了表达福克纳自己所说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他采用了“心理时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时空结构,产生了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审美效果。
二
运用“内心独白”来发掘人物的隐蔽动机,探索人物的潜意识活动。
内心独白是一种把人物默默无声的存在与各个层次的意识活动内容过程呈现与读者的写作技巧。
它反映人物的内心思考,包括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在的思索,分析的估量,也包括将来的想象和预测,既反映人物浅层的,明确清醒的意识活动,也反映人物深层的,朦胧模糊的意识活动。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所使用的内心独白,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种内心独白宣泄内容是愿望的表达,它遵循的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快乐原则”,满足本能的需要。
无论是班吉还是昆丁、杰生,他们的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或不愿意说出来的欲望,一直潜藏在深层心理中,现在得到了机会,失去了自制,都以一种白日梦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班吉身上是渴望找回凯蒂的爱,所以才有他听到打高尔夫球的人喊球童(caddy),便立刻会想起姐姐(caddie),发出绝望的痛苦的哼叫;他由哦闻不到树香,想到凯蒂在十四岁那年搽香水,穿大人装束,香水味儿盖过了凯蒂原有的树香,便哭个不停,直到凯蒂洗了澡,又象树一样香了,并把香水给了黑女仆迪尔西,才停止哭叫;入水去玩,一走进水里,马上想起他小时候和凯蒂在小河沟里玩水的情形。
昆丁是一个忠诚的理想主义者。
他信守美国旧南方的道德准则——家庭中妇女的贞操是家族的荣誉。
这正是他的愿望之所在。
在凯蒂失贞后,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挽救然而没有丝毫效果,于是他构想了一个妹妹无辜的情景:
“是他硬逼你的吧,那么是他逼你就范由他摆布的吧,他比你力气大”。
[8]甚至还想:
“这个世界之外真的有一个地狱就好了:
纯洁的火焰会使我们两人超越灭亡。
到那时候你只有我一个人,到那时候我们两人将处在纯洁的火焰之外的火舌与恐怖之中”。
[9]这正是昆丁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一直受到压抑和潜藏在心灵深处,无意识和本能,失去了控制,得到宣泄与外化的机会,渴望用死亡来实现和凯蒂在一起的愿望。
杰生则是以自我得失为标准来衡量一切行为,他的世界完全建立在惟利是图的原则上,他嘲笑家族的过去,只注重现在,处处以金钱为中心,为赚钱,他不择手段。
他欺骗母亲,将凯蒂寄给小昆丁的生活费侵吞,偷看凯蒂给女儿的信并把信里的钱拿走。
为了钱,他置良心不顾。
当凯蒂从报纸上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赶回时,他所
担心的是凯蒂会回来与他分割家产。
当凯蒂提出与女儿小昆丁见一面时,他一边看时间,以便要求凯蒂付钱给他。
可以说钱是杰生的快乐所在。
第二,内心独白是一种意识流动,它要经历的是一个过程,因此它必然要有一个走向;不管它遇到什么反抗和抵御,不管它被多次中断和转换方向,但它总是朝着一个吸引它的终点流去。
班吉虽然没有时间的概念,也不能区分过去和现在,但他的意识流动最终是以他33岁生日那天为主,回忆以前的事都是由眼前的事或物触发的,昆丁的内心独白体现得更为明显,在他选定自杀时间地点时,自杀是已经决定了要发生的事—他盲目地走上这条路,既没有意愿,也没有想到它,就是那么一回事:
你仿佛只把它看作是这样一种经验,它可以说是一夜使你白了头而根本没有改变你的形态,自杀并不是有意识地选择,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这一天当中,发生了很多事,诸如:
听到三个小孩争论河中多年人们无法钓上来的鳟鱼,耐心地帮小姑娘找住处„„还不断回忆起以前的事,尤其是关于凯蒂失贞及结婚时的回忆,但这些都未能阻止昆丁走向死亡这一终点,在最后一声钟响时,昆丁很快地收拾好自己的物品,熄了灯,带上帽子,走向河边,实现了他生命的超越。
它们意识的进程并非极度顺畅,常常在流动中会遇有以前的、当前的各种事物的刺激而引发回忆,引发意识的跳跃。
但意识的流动进程无论经历怎样的阻碍,最终都会达到最后的目标。
这就像一条激流,会绕过任何阻挡它的高山巨石向低处流去一样。
第三,内心独白具有跳跃性。
我们知道,一个精神异常或神经质的人,他的思路是不能长时间集中在一个物体上,总是急速地从一个跳向另外一个,没有准备,没有过度,它们之间没有冲突,并行不悖。
在《喧哗与骚动》中,班吉和勒斯特经过栅栏时,衣服被钉子挂住,班吉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另一次(1900年圣诞节前两天),凯蒂带着他穿过栅栏去完成毛莱舅舅交给他们的一个任务——送情书给隔壁的帕特生太太的情景„„。
由于班吉是一个白痴,他的思维相对简单,跳跃性也就不大。
那么进入第二部分,由于昆丁意识活动充满病态的高亢和绝望,意识跳跃很大,层出不穷,让人透不过气来。
看看这一段话:
“这一辆电车上倒没有黑人,一顶顶尚未泛黄的草帽在车窗下流过去。
是去哈佛的。
我们卖掉了班吉的他躺在窗子下面的地上,大声吼叫。
我们卖掉了班吉的牧场好让昆丁去上哈佛你的好弟弟。
你们的小弟弟。
”[10]
这是昆丁过桥后搭上的一辆电车,从售票员说明车子去向的话“是去哈佛的”中联想自己来哈佛上学家中卖掉班吉的牧场(即本书开头所提到那片高尔夫球场)给他凑学费的事。
接着又想到凯蒂结婚那天班吉大闹的情景。
相对来说这段还有迹可寻,来看看这一段:
“于是他说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看着邪恶暂时得逞,其实并不能永远——于是我说它也没有必要占上风如此之久,对一个有勇气的人来说——于是他说你认为那是勇气吗——于是我说那是的,父亲你不认为是吗,——于是他说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的道德观念的仲裁者,不管你是否认为那是勇气反正它比那行动本身比任何行动都重要,否则的话,你不可能是认真的——于是我说你不相信吗,我可是认真的——于是他说,我看你是过于认真了,才这样要使我震惊,否则你是不会感到万不得已非告诉我你犯了乱伦罪不可的——于是我说,我并没有说谎,我并没有说谎——于是他说你是想把一桩自然的出于人性所犯的愚蠢行为升华为一件骇人听闻的罪行,然后再用真实情况来废除它——于是我说把是要将他从喧闹的世界里孤立出来这样就可以给我们摆脱掉一种负担,而那种声音就象是从来没有响过一样
——„„——于是他说这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一个词了世界上别的什么也没有这不是绝望直到时间还不仅仅是时间直到它成为过去”。
[11]
这是昆丁回想凯蒂失身后他与父亲的一番谈话,由于昆丁处在自杀前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中,这段对话是没有逻辑、混乱不堪的。
读者可视为精神不正常者的谵语。
问中的破折号是译者加的,原文是没有任何标点,这样的长句正好表达出他内心独白的跳跃性,产生出丰富的内涵,让读者穷追不舍,去观察他的意识活动,去亲身体验他的内心感受,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三、运用自由联想扩大作品的表现范围,增加作品的容量和层次。
在意识流作品中,自由联想是描述人物内心活动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令读者感到困惑。
人物的意识流既无一定的顺序也无固定的模式,他们往往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由一人或一件事情联想到其他的人和事,由现在联想到过去和将来。
“自由联想具有一种流动性,它是一个随时都能中断,随时都能接续的过程,它的客体不断转换,它的方向不断变化(然而它的总的走向是不变的),它在受到不断的诱发时,无论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就能不断地进行下去。
”[12]意识活动在内容、时间及地点上的混杂性、跳跃性,决定了自由联想必须打破传统的叙述方式,不受任何时空条件的限制。
罗伯特?
汉弗莱曾指出:
“三个因素影响人物的自由联想:
第一,回忆,这是自由联想的基础;第二,感觉。
它引导自由联想;第三,想象。
它决定了自由联想的灵活性。
”[13]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构成人物意识活动的主要特征。
在《喧哗与骚动》中,人物的自由联想同样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福克纳在描述简单、甚至看似琐碎的事件时,往往插入其他的内容,这些内容尽管没有打乱事件的进程,但它们却花费了作者更多的笔墨。
这些内容大多是人物的自由联想——不仅包括外部涉及的人物,还包括与事件完全无关系的人物。
在《喧哗与骚动》的第一章中,福克纳描述的外部事件非常简单:
班吉生日那天的事。
其中班吉勒斯特寻找钢这件事本可以一两句话说清楚,福克纳却用了近五十页的笔墨。
在勒斯特寻找子儿的过程中,班吉触景生情,联想到过去。
他听到“开弟”的声音,经过栅栏时衣服被钩住,看到了车房里的旧马车,牲口棚,走进水里玩水等,这些客观存在的周围事物激发了班吉的内心活动,使得他浮想联翩。
这些自由联想看似杂乱无章,但仔细阅读便可以找出它们的引发条件。
比如班吉听到别人叫喊球童“凯蒂”,便想起心爱的姐姐,哼叫起来,对1900年圣诞节前两天,凯蒂带着他穿过栅栏,替毛莱舅舅送情书给隔壁的帕特生太太的联想是由他们经过栅栏时班吉的衣服被钩住而引发的;对于他,小时候和凯蒂在小河沟里玩水的情形是由班吉走进水里玩耍时而引发的,这一切都显得真实自然,水到渠成。
这种方法的运用使小说中的人物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由此物想彼物、由别人想到自己,从现在想到过去,从此地想到彼地,在这种联想过程中,客观时间与心理时间相互渗透,过去的回忆、未来的期望和人物当前的意识活动穿插在一起,三种时间重叠、渗透、交融,形成一种时空错乱序列颠倒的结构。
想象决定自由联想的灵活性,人物想象的自由度与和他们的性格、生活经历及教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喧哗与骚动》中,班吉、昆丁、杰生想象的自由度就与他们的性格、生活经历及教育背景有密切关系。
班吉是一个白痴,虽有33岁却只有三岁小孩的智力,他的生活的圈子也仅仅是在住宅周围,所以谈不上有什么生活阅历,他的自由联想大多停留在凯蒂陪他玩,凯蒂结婚那天及达姆娣昆丁父亲的死上面,并且联想的方式也很简单:
开弟与凯蒂音近,现在“下水玩”与以前和凯蒂下水玩同是走进水里玩,同是经过栅栏,衣服被钉子钩住„„相对来说,昆丁的自
由联想要复杂得多,跳跃性也更大,有时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特别是他自杀前,由于精神处于极度兴奋,自由联想的跨度也就越大。
为了表现这种跳跃性,福克纳采用了很多长句,中间没有一个标点,读者读起来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这与昆丁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哈佛大学生有关,他崇尚哲学,他在自杀前曾想到一句令他宽慰的词句:
“NonfuisumFuiNonsum”.即过去不存在,现在存在,过去存在过,现在即将不存在。
他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同情心(如替小女孩买面包及寻找回家的路,却遭到误解)。
凯蒂的失贞给了他沉重打击,再加上父亲的熟视无睹和母亲的不负责任。
昆丁作为家族荣誉的维护者,他始终在冥思苦想,在寻找生活的真谛,最终走向死亡,使自己获得一种新生,超越了一般的死亡。
在《喧哗与骚动》中有这样一段话:
“全镇第一辆姑娘拥有的汽车这正是积生所不能容忍的汽油味使他感到难受然后就大发脾气因为一个姑娘家没有姐妹只有班吉明班吉明让我操碎了心的孩子如果我有母亲我就可以说母亲啊母亲”[14]
这是昆丁在寝室打开汽油瓶洗血迹之前,由汽油瓶联想到母亲说杰生讨厌汽油味。
近而联想到班吉明,再联想到康普生太太给班吉明换名字时所说的话。
要是没有注解,一般的读者都会很难弄懂是怎么回事。
杰生是杂货铺里的一个小伙计,随着金钱势力在南方上升,他已顺应潮流,成为一个实利主义者,仇恨与绝望有时也使他成为一个没有理性、不切实际的复仇狂与虐待狂。
他的自由联想显得要易懂得多,思绪也要清楚得多,我们来看看这段话:
“‘你是我唯一的希望了’,她说。
‘每天晚上,我都为你而感谢上帝,当我们站在那儿等着大伙动身时,她说感谢上帝,如今父亲也不得不给带走,留在我身边的是你而不是昆丁。
感谢上帝,你的脾气不象康普生家的人,因为我现在剩下的只有你和毛莱舅舅两个人了,这时候我对自己说,恩,有没有毛莱舅舅我倒是一点也不在乎„„’”[15]
这段话中,“感谢上帝”这句话是杰生的思绪从接回小昆丁的那天转移到举行康普生先生的葬仪的那天,使自由联想显得很自然,把他母亲那自私自利、以大家闺秀自居的清高表现了出来,同时扩大了作品的表现范围,使作家在较狭小的客观时空范围内容纳了较多的主观经历,增加了作品的容量和层次。
四
用象征性的物象暗示主题,暗示其他事物,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象征手法常被福克纳用来进一步表现主题思想。
他所用的象征可以分为叙述性象征和主题性象征。
叙述性象征用来发展小说中个别情景和故事,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
一个意象不断的呈现和再现,那么该意象就成为一个象征。
在昆丁部分,忍冬花的意象共出现了30多次,昆丁发现凯蒂失身后,从门外“传来灰色的忍冬的香味”,小说第一次出现了忍冬花。
在凯蒂失身的野外,到处长满了忍冬花。
昆丁就是在散发着忍冬花香的小河边找到凯蒂的。
凯蒂告诉昆丁她失身给达尔顿时,忍冬的香味又来了。
他们抱头痛哭,“周围都是浓得化不开灰色的忍冬香味。
”昆丁想用小刀捅死妹妹时,“忍冬的香味波浪似的一阵阵升入空中。
”[16]在这里忍冬花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它不仅仅代表昆丁乱伦的欲望,而且是性欲的象征,是他和妹妹性成熟的象征,无论昆丁走到哪里,他都被忍冬花的香味所包裹。
性直接威胁着昆丁竭力保全的世界。
手表、钟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喧哗与骚动 评威廉福克纳 喧哗 骚动 意识流 技巧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