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复习总结笔记doc.docx
- 文档编号:23583092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11KB
工程地质复习总结笔记doc.docx
《工程地质复习总结笔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复习总结笔记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复习总结笔记doc
Chap.1绪论
工程地质学范围框定:
与地质学
1.1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1
地质学研究对象:
固体地球的上层
研究内容:
1-5
应用方面,对人类社会担负着重大使命:
1-2,寻找资源、研究地质环境防灾减灾
1.2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1-2
基本任务:
1-3,区域稳定性、地基稳定性、环境影响
具体任务:
1-5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学研究对象:
复杂的地质体
研究方法:
定量与定性结合
1.3±木工程对地基的基本要求2-3
建筑物包括两大类:
房屋建筑、构筑物
地基定义
基础与地基:
前者是建筑物的下部结构
地基承载力定义、要求
地基两部分:
持力层、下卧层
持力层深度不同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较浅、较深、过深地基大致5种情况
1.4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3-4
为保证地基稳定可靠,要求必须
工程地质条件定义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包括:
1-5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
质作用、地形地貌
工程地质问题定义
对于土木工程,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1-4,地基稳定、斜坡稳定、碉室围岩稳定、区域稳定
Chap.2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球具有圈层构造,最外部层圈是地壳
地质作用:
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地壳的基本单位:
元素、矿物、岩石
地球形成演化:
46亿年
地球赤道半径6378.140km,两极半径6356.779km
地球表面参差起伏,70.8%海洋,29.2%陆地
地球外部层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内部层圈:
地壳、地幔、地核
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来自:
对地震弹性波的研究
板块、板块运动
构造运动发生的根源
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
1-2,内热、辐射热。
动力存在,地质作用就不会停止
地质作用实质上是,又划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包括;外力包括
元素
2.1矿物6-9
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
绝大对数是晶体
2.1.1矿物的形态
晶体的习性:
晶体的常见形态
2.1.2矿物的物理性质
颜色和条痕
透明度和光泽:
透光、反光硬度:
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莫氏硬度
解理和断口
密度
弹性、挠曲、延展性(挠性即塑性)
2.1.3常见矿物
黄铁矿、石英、赤铁矿、褐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石榴子石、滑石、高岭石、蒙脱石
2.2岩石9-18
可利用的:
矿石
不可利用的:
岩石
按形成方式分为火成岩(岩浆岩X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的结构(微观X构造(宏观)
变质岩块状构造、沉积岩层状构造、变质岩片理构造
2.2.1火成岩
火成岩的物质成分
火成岩的结构:
1-4,显晶质、斑状、隐晶质、玻璃质(对应不同岩石、各自颗粒大小)
火成岩的构造:
1-3,块状、气孔与杏仁、流纹
火成岩的产状:
岩体的形态、大小、深度、与围岩的关系
深成侵入体:
5-20km,岩基、岩株
浅成侵入体:
<5km,规模小,岩墙、岩床、岩盖与岩盆
火成岩分类火成岩代表性岩石:
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
2.2.2沉积岩
沉积岩:
由沉积物固结变硬的岩石
三大岩石中在地表分布最广
形成的两种途径:
碎屑矿物、生物化学,后者常含古生物化石
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非碎屑结构
碎屑结构:
按碎屑粒径大小分为四类
非碎屑结构:
结晶结构、生物骨架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
层理构造:
沉积岩最基本最特别的构造,两种层理
递变层理
波痕与泥裂
沉积岩的分类
碎屑沉积岩:
1-4
火山碎屑岩:
1-3
非蒸发岩
蒸发岩
2.2.3变质岩
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过程中常形成某些特征性的矿物:
鉴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
与火成岩、沉积岩共同具有的成分:
可能是继承,可能是新生成
变质岩的结构:
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变质岩的构造:
变成构造、变余构造
变成构造:
1-5,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板状构造、斑点构造、块状构造变质作用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常见的变质岩: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
2.3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18-20
3.1地质年代22-25
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的确定:
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
绝对年代的确定:
同位素年龄及公式、常用元素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单位:
宙、代、纪、世
年代地层单位:
宇、界、系、统
年代越新,则......
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
我国地史概况
太古代:
我国已知最老地层,五台运动,花岗岩侵入
元古代:
上下两部分(震旦系、下元古界),吕梁运动
古生代:
生物繁盛(从寒武纪开始可用古生物化石划分地层,含煤),陆地,海西运动
中生代:
中等生物(陆爬),陆地,含煤,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奠定我国东部
新生代:
近代生物(哺乳、被子),第三、四纪,喜马拉雅运动,断块活动
3.2第四纪地质概述25-30
二百多万年前出现人类,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
新构造运动
工程区域稳定性的基本评价因素:
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
冰期、间冰期板块构造学说:
整体分裂为各块
相邻板块间结合情况:
1-3
结合带:
地震、火山活动
不同地质成因的土层:
表3.3
残积土
坡积土
洪积土
冲积土
湖泊沉积土
海洋沉积土
冰硕土与冰水沉积土
风积土
Chap.4地质构造
最基本的地质构造:
褶皱、节理、断层,后两者统称断裂构造。
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
4.1岩层产状与底层接触关系31-33
构造运动定义、涉及范围,分为水平、垂直
倾斜岩层:
往往是褶皱的一翼、断层的一盘
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空间位置,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
露头:
暴露在地表的岩石
岩层露头线:
岩层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等)与地面的交线
底层接触关系:
1-6
4.2褶皱33-35
褶皱:
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
褶皱要素:
1-4,核部、翼部、枢纽、轴面
褶皱基本形态:
背斜、向斜
褶皱轴面产状分类:
1-5,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
折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4.3节理35-37
断层与节理:
前者有相对位移,规模较大
节理的类型按成因分为:
原生、次生
次生节理又分为:
非构造节理、构造节理(又分为张节理、剪节理)
节理的类型按与所在岩层或其他构造的几何关系分为:
1-4,1-3节理的观测与统计:
为了研究和评价岩体稳定性
观测点、观测内容、内业内容
4.4断层37-42
断层要素(断层的各个组成部分):
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断距、滑距
断层的类型:
按相对运动分、组合类型分、与所在岩层产状关系分
断层存在的标志地质体不连续、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地貌和水文等标志
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
1-3,镜面擦痕与阶步、牵引构造、断层岩
断裂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洞室、边墙
4.5地震与活动性断裂42-48
地震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
我国地震情况:
两大地震带交界,世界最大的大陆地震区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等震线、地震波
地震震级:
释放能量的指标
地震烈度:
破坏程度的指标
地震效应:
1-4
地震引发的海啸
活动性断裂:
中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痕迹的断裂
判别标志和方法:
1-4
工程分类:
全新、发震、非全新
断裂勘察
地震效应评价:
避让全新和发震
Chap.5地下水
地下水、重力水
5.1地下水的基本概念50-52
岩石空隙:
10km,1-2km,储存、渗透
孔隙:
颗粒(集合体)之间,孔隙度n
裂隙:
坚硬岩石,裂隙率Kt
溶隙:
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中裂隙经地下水长期溶蚀,岩溶(喀斯特),溶隙率Kk
代表性:
n优于Kt优于Kk
含水层:
空隙存在,重力水能自由运动
隔水层:
不绝对禁止含水
渗透系数K
地下水物理性质:
纯净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
地下水化学成分:
气体、离子、胶体与有机质
5.2地下水的类型52-56分类表52
「归类方法两种:
按某一特征、综合考虑某些特征
上层滞水:
局部隔水层之上,分布不广,对建筑施工有影响
潜水:
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自由水面,重力水,第四纪松散沉积层,无压水,等水位线
「承压水:
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重力水,向斜构造、盆地、单斜,等水压线
孔隙水:
松散岩层孔隙,第四系和坚硬基岩的风化壳,可形成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裂隙水:
坚硬岩石裂隙,山区和第四系松散覆盖层
风化裂隙水:
大气降水补给,气候、地形,潜水
成岩裂隙水:
岩浆岩,喷出岩,玄武岩,水量大,须予以重视
构造裂隙水:
层状,脉状,后者危害较大岩溶水:
潜水或承压水,数量大、运动快、分布不均匀,涌水事故,影响稳定性
5.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56-60
地下水的补给:
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来源1-4,最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连绵细雨)
地下水的排泄:
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1-5
地下水的径流:
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径流条件好的含水层水质较好
地下水的基本运动定律:
层流、紊流、混合流,与雷诺数相关,v非真是速度
地下水与工程:
地基沉降、流砂、潜蚀、浮托作用、基坑突涌、钢筋混凝土腐蚀(1-3)
6.1风化作用62-65
风化、风化作用、风化壳
物理风化:
热力风化、冻融风化
化学风化:
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
生物风化:
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
影响因素:
气候(温度、雨量x地形(高度、坡度、切割程度x地质
勘查评价与防治:
工程意义、调查内容、防治
6.2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66-74
河流的水动力学特征、横向环流与螺旋流(2原因)
河流的侵蚀作用:
地表泥沙被带走,桥墩等河中建筑物顶冲部分做成流线型(使冲刷面平行于流向)
河流的搬运作用:
推移、悬移,运距与粒径、流速关系
河流的沉积作用:
取决于河流含沙量与搬运能力的对比关系,流速流量减小、搬运物增多
河流地貌:
与工程关系密切的有河漫滩、阶地等
防治:
坍岸:
鬃岗地形
不同河床主流线与崩岸位置
治理:
护岸工程、约束水流
6.3岩溶(喀斯特)作用74-79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碳酸盐岩地区,大量地下空洞,渗漏、涌水排水基本条件:
岩石可溶、透水,水的溶蚀性、流动性
岩石的可溶性:
碳酸盐、硫酸盐、卤素盐,排序后大前小
岩石的透水性:
裂隙度比孔隙度更重要
水的溶蚀力:
含C02
岩溶地貌:
地表1-7,地下1-2,组合1-6
工程地质问题:
地基稳定及塌陷(不均匀沉降、地洞):
石芽地基、溶洞地基(有公式x土洞地基
渗漏和突水问题
6.4斜坡与边坡地质作用79-87
向下运动,逐渐变缓
主要因素:
水、工程荷载
崩塌:
条件1-3,防治1-3
泥石流:
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融雪或暴雨激发,形成条件1-4,分类1-2,防治1-3
滑坡:
特征1-5,影响因素1-7,发展阶段1-3,勘察1-4,稳定性评价方法1-3,防治
6.5海岸带的地质作用87-92
海岸与陆地的接触带
水动力特征:
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流作用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沿岸建筑物的防护:
防冲刷和淤积,破浪堤、丁坝、防波堤,护岸墙、抛石或砌石护岸
6.6地面塌陷及处理对策92-94
突发性向下陷落,形成塌陷坑(洞),自然、人工矿山采空区:
移动盆地,10mm
地表变形因素:
1-5采空区调查监测:
1-5
采空区地面建筑适宜性评价和处理措施
岩溶地面塌陷:
规律1-5,处理方法1-2
6.7地面沉降及监测防治95-96
总体下降,多数由人类活动导致
人类活动:
1-3(超采地下水为公认主因),危害1-2
特点:
1-3
原因:
孔隙水压力降低,而总应力不变
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监测:
1-4
防治:
已发生、可能发生
7.1工程岩体分级98-103
目的:
为具体工程服务,为某种目的编制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
1-3
分级的代表性方案
7.2土的工程分类103-114
对象:
松散土
普通分类与专门分类
常用指标:
粒径与粒组、土粒密度、土体密度、含水性、孔隙性、黏性土的稠度和塑性指标
工程分类方案简介:
分类标准、地基土分类我国特殊土:
黄土、红黏土、软土、膨胀土、冻土、盐渍土、填土、污染土
8.1工程勘察技术与方法116-119
工程勘察阶段:
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工程勘察分级:
安全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
8.2工程地质测绘118-119
内容、比例尺、方法要点
8.3勘探与取样119-123
物探:
电法、地震勘探(制造地震波)
钻探
岩土取样:
减少扰动
井探、槽探、洞探
8.4原位测试123-140
静力载荷、静力触探、标准贯入、旁压、扁铲侧胀、波速、室内岩土测试
8.5现场监测140-141
目的任务
建筑物沉降观测
地下水的监测
8.6建筑地基评价141-144
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变形
建筑场地的抗震评价
Chap.9各类工程的勘察要求与评价
9.1高层建筑145-146
9.2公路146-149
9.3桥梁149-151
9.4地下洞室151-152
9.5特殊土152-16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地质 复习 总结 笔记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