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附题目.docx
- 文档编号:23581736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4.44KB
电大《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附题目.docx
《电大《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附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附题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附题目
电大【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第一章
一、概念解释
1.教学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努力,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促进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2、教学系统简单说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组成的一个教学活动的运行系统,教学系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每体等四个方面。
教学系统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复杂运行活动,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教学过程。
3、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有着比较具体的操作系统,它是以现代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个性风格,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和组合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指定的教学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4、传播理论就是运用现代传播学的理念、技术与方法等,对相关信息传诵的过程与方式、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用和功能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解释与说明。
用信息传播理论来分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各类知识、各种技能、思想观念、意识等)则是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
二、简答题
1、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从学校教育的意义上说,教学系统的普遍性的主要任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为学生奠定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基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现代社会公民素养。
第三,培养个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意义: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可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能够得意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先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的整体把握,良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行动纲领,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引导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素:
第一,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
第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第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
第四,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教学每体的选择和运用。
提溜,教学评价的设计。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程序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重要影响,就是它对教学设计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有序的刺激项目(学习项目),学习者从他所知道的东西开始,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步骤学习,从而获得教学目标所要求他们学习的知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虽然注重和强调了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产生变化的一个侧面,即学习者变化的可观察性者这一个方面,但是它没有深入地考虑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心理状态以及许多无法通过行为直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受认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它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
一是学习中存在着不同水平的认知过程;二是学习的积累及其合理恰当与否,取决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三是学习是知识在人们头脑中不断组织和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四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认知的过程对学习的任务和行为进行分析。
总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虽然对学习产生的情境的理解与解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4、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的问题,是以教学的普遍规律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的。
比较具体地来说,教学理论研究的范围包括了教学任务(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
在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中,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者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指导性、整体性、操作性、创造性。
教学设计的一般任务:
一,确定教学目标;二,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三,研究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四,教学过程相关措施的研究与分析。
三、论述题
1、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和决策的过程,所遵循的设计程序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计和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热闹物;二是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状态,设计和确定教学活动的起点状态;三是分析设计教学活动中学生从教学的起点状态向教学的最终目标状态发展过程中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应当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等;四是考虑并研究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所应提供的学习知道;无是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中所要进行的测量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等。
上述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学设计活动所设计的基本要素。
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过程所要达到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什么?
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应如何选择和组织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
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的教学?
教学评价——及时获得和有效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激励学生有效学习?
这些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学设计内容与过程的基本矿家,在一般性常规教学活动范围内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着都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基本要素,这会有利于形成比较全面、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
2、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传统备课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的,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
使用的教学媒体往往是教参给定的,以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为主,在表现力,重现力等方面上都存在不足。
尽管使用了现代的信息技术,但是使用的出发点不同。
在这样一种机械的思维模式下,整合变成了简单的加法。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以前某个教学元素的替代,比如,用课件代替黑板,用扬声器代替教师的讲解,用课件展示代替学生的实验操作。
非但没有促进教学的改进,反而使学生的手脑被机器所束缚,很人性化的过程变得呆板,没有生气,学生能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宝贵品质的机会被计算机剥夺。
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学生的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在分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最后进行学生评价。
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工程。
3、试述教学设计对设计者的基本要求:
P18+10~P19-12。
教学设计对设计者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设计者个人基本条件的要求;二,教学实际者进行教学设计活动的特殊技能要求(第一,教学时间的规划技能;第二,教师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第三,教师的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选择以及优化组合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设计者协调与他人关系的能力。
第二章
一、概念解释
1、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际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化的操作样式,它用检阅的放肆,提炼和概括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解释和说明了教学设计的哩念和有关理论。
教学设计的模式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升华,它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实质,是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P23-3~P24+1;
教学设计的模式是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教学设计的模式也往往表现为一个有序的过程,因此,有不少学者将教学设计的模式称为“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二、简答题
1、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视为应用科学,这个时期的教学设计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
在第一阶段中,从事教学设计的往往是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专家,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则往往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执行专家所作的教学设计,即主要起着具体操作的作用。
第二阶段,教学设计者们侧重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强调用美学效果来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专家的工作,而且也成为每个教学工作者的工作。
第三阶段,在第三阶段,教学设计着重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阶段,在教学设计中起指导作用的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建构主义,第四阶段的教学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
进一步强调教师成为教学设计的主题,而不知识教学设计的执行者。
2、第一,将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三大环节。
第二将教学分析明确地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环境分析;二是学习者特征;三是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和教学内容的分析)。
第三,有三类教学策略:
一是教学组织策略;二是教学内容传递策略;三是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3、第一,两个阶段四个环节。
第一阶段是教学设计的形成阶段,该阶段又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一是中心定义环节;二是特性。
第二阶段是教学设计的创造阶段,这个阶段又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一是作用模式;二是可行系统。
着两个阶段和四个环节体现了系统的反馈与控制过程。
第二,五个领域。
这是教学设计过程在空间上展开而形成的。
第一领域是创设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
一是探索社会的特点和意义;二是创设未来系统的图景;三是准备设计。
这个领域侧重于背景的创设,它是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
第二个领域是知识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
一是对知识系统进行探索,包括探索其社会特征和意义;二是构建中心价值和图景;三是探讨如何进行设计和对社会系统进行描述。
第三个领域是形成设计和解决问题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
一是形成设计的中心定义和系统的特点;二是设计系统的作用,设计可行的系统。
第四个领域是探索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评价和选择。
第五个领域是描述未来模式的空间。
这五个领域在空间上性户关联,从而形成一个教学设计系统。
4、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以下九个阶段:
一是鉴别教学目标;二是进行教学分析;三是鉴别起点行为和学生的特征;四是陈述作业目标;五是开发标准参照测验题;六是开发教学策略;七是开发与选择教学媒体;八是设计与开展形成性评价;九是设计与开展总结性评价。
5、梅里尔的“部分呈现”教学设计模式包括:
第一,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这又包括内容和业绩两个方面。
梅里尔把内容分为四类,即事实、概念、过程、原理。
学习内容的业绩包括记忆、应用和发现。
第二,呈现形式,这又包括讲解和探究。
第三,呈现要素,这又包括一般性的要素和举例。
其中一般性的要素包括定义、程序和原理。
梅里尔的部分呈现理论教学设计模式使用于任何学科和任何教学情境,不过,它基本上是定位于集体教学。
6、肯普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强调四个基本要素;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
四个基本要素是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这四个要素。
三个主要问题即:
一是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这是确定教学目标;二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该怎样进行教学;三是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
十个教学环节是指:
一是确定学习需要和学许目标,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二是选择课题与任务;三是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四是分析学科内容;五是阐明教学目标;六是实施教学活动;七是利用教学资源;八是提供辅助性服务;九是进行教学评价;十是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在这十个环节中,有就个环节都由教师自己完成,只有第六个环节是在教师主讲或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由师生共同完成的。
三、论述题
1、第一,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作为教训业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物,教学设计模式直接地、完整地指导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如何进行,包括教学设计采取什么样的取向、按照哪些步骤进行、各个步骤如何操作等,这些指导对于教学实践工作者有效地进行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
教学设计模式包含了关于教学设计的特定的理论、指导思想,同时也包含了有关的实践素材。
这些教学理论可以转化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来源;第三,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教学设计模式不仅直接指导教学设计的实践,而且它与教学实践活动本身有着密切联系,包含了教学实践活动的理念、取向、要素和操作程序,而这些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四,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指南和依据。
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的管理,为了使教学工作有序到、完整地、有效地进行,就要加强这一部分的管理,而教学设计模式为这一部分的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2、安德鲁斯和古德森14要素
14个要素:
需要的评估;考虑不同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系统;明确限制;形成广泛目标和可以观察的具体化子目标;生成与总目标和子目标相匹配的前测和后测测验;分析总目标和子目标的类型并将下属技能序列化;确定学习者的特点和准备状态;形成与科目和学习者需要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选择每体以采用教学策略;形成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课件;对课件进行形成性评价以诊断课件使用者的学习困难;在诊断基础上,对课件进行修改;开发有关安装和维持以及定期修理教学程序的材料和过程。
瑞奇6要素
六个要素:
确定学习者的需要;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建构评价过程;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递的方式和方法;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安装和维持系统。
史密斯和雷根4要素
四个基本问题:
学习者或受培训者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
怎样评价和修改?
3、狄克和凯瑞的十构成环节:
十个构成环节:
一是明确教学目标;二是进行教学分析;三是确定行为、个性的准备状态;四是写出行为目标;五是开发与标准有关的测验;六是开发教学策略;七是开发和选择教学每体;八是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九是修改教学;十是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
加涅和布里格斯九构成环节:
九个构成环节:
一是教学目标;二是教学分析;三是起点行为和学生的特征;四是作业目标;五是标准参照的测验项目;六是教学策略;七是教学材料;八是形成性评价;九是总结性评价。
作者认为八个基本环节:
八个基本环节:
一是学习者的分析;二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三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四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五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六是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七是教学情境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八是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三章
一、概念解释
1、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种种功能中的发展变化。
认知发展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2、需要通常是指实际状况与理想常模中的标准之间的差距,亦指“实际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
3、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个体的学习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决定着个体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
4、学习方式是指为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方法、途径的总和。
二、简答题
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2、学习需要分析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计划。
这个步骤包括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选择参与学习需要分析的人员等工作。
第二步是收集数据;第三步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第四步是撰写分析报告。
3、五个关系
在对待学习方式的问题上,特别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教与学的关系;二是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三是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关系;四是独立学习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的关系;五是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4、学习方式设计需要达到以下一般要求:
一是多样性、完整性。
二是有序性;三是适度的强化;四是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
5、什么是内部参照分析法P56+6~P56+8;
所谓内部参照分析法,是指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将学习者的现状与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即期望状态)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
5、所谓内部参照法,是指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将学习者的现状与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即期望状态)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
6、所谓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与教育机构之外即外界社会的要求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论述题
1、试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
答:
从四个方面入手P48+2~P49-1。
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条件:
注意力、针对性、自信心、满足感。
因此,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二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三是似是而非和令人惊奇。
第二,加强针对性的技术。
在教学设计中,保证或加强针对性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保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可以降低所呈现的新学习材料的生疏程度。
二是向学习者说明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现有价值;三是逐步使学习者相信现在所学习的东西对将来有价值。
第三,建立自信心的技术。
要使学习者产生足够强的学习动机,就需要学习者对成功地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充满自信,而这种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的。
建立自信心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清楚明确地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目标;二是课堂叫和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使得学习内容容易掌握;三是允许学习者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和达到成功结果的程度。
第四,产生满意感的技术。
使学习者产生满意感的技术主要包括,一是对学习者的学习业绩提供反馈;二是鼓励作出概括、迁移。
2、试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
答:
四个方面P54-2~P55-5。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一般来说要遵循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出了有关教学目标设计的知识都可以适用之外,还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科学精神目标;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科学探究兴趣的目标;社会主任感的目标。
第二,教学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提供问题情境;第二步是明确研究问题;第三步是进行研究设计;第四步是收集研究的资料;第五步是分析处理资料;第六步是得出研究结论;第七步是检验。
第三,师生地位与师生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主题性是很显著的,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强。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来源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第四,教学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仅要重视评价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评价学习的过程;二是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在作为评价之标准的教学目标上,要特别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兴趣、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目标;四是在评价方式上,要尽量注重采用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五是评价的标准、过程和方式都要尽量地个性化,符合学生个人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四章
一、概念解释
1、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
2、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她是指社会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3、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的具体任务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在培养人上的具体要求。
4、课程目标是指某门课程在教学上总体所要达到的结果,即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亦即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从总体上所要促成的学生的身心变化。
5、形成性目标也有人译为“展开性目的”、“生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它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
形成性目标最根本的特征是过程性。
6、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7、表现性目标:
P69+15~P69+17。
表现性目标是美国学者艾斯纳在批判行为目标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教学目标形式。
与强调统一性的行为目标不同,表现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独特性、首创性。
二、简答题
1、三个方面P63+4~P63+5;P63-3~P63-2;P64-3~P64-2。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2、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等概念都属于教育目标所包含的范围,属于这个总概念中的不同层次。
教育目的是教育目标中的最高层次,它对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起者统帅、支配、制约的作用,它是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
培养目标是基本的中间层次,它一方面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支配,另一方面又对教学目标起者制约、支配作用。
教学目标是其中的最低层次,它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支配、制约,它的制定要以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为依据。
3、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四种:
普遍性取向、行为目标取向、形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
4、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第二类,过程与方法;第三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5、教学目标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
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
6、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也称为教学目标的取向)。
7、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要包含四个要素:
第一,行为主体;第二,行为动词;第三,行为条件;第四,表现程度。
8、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社会取向等。
三、论述题
1、四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划分为五个层次或五个类型。
P76-7~P83+15。
(一)认知领域:
概念化;理解;应用;评价;综合。
(二)情感领域:
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信奉、举止。
(三)动作技能领域:
知觉、模仿、整合、创作、熟练
(四)行为领域:
获取、同化、适应、施行和达成。
2、三条准则P95+3~P97-3。
(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2)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3)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
3、一般认为,教学内容的组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关系;
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关系;
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第五章
一、概念解释
1、一般说来,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他各对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
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产生、发展与变化,为教学过程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2、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3、又称为“教学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组合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结构形式。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
三个方面P107-10~P109-7;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2、
(一)教学功能。
教学功能是指将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通过教学过程迅速有效地传播给年轻一代,教给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他们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技能和熟练技巧。
(二)发展功能。
发展功能是指教学过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情感与意志品质、个性与体魄的健康发展,培养精神、探究与实践能力。
(三)教育功能。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和发展了能力,而且还深刻地熏陶和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情感、精神面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3、
(一)教师与教学内容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教师,他们原有的知识未必能持续适应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另一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设计 电大 教学 设计 形成 考核 作业 答案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