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安全知识MicrosoftWord文档.docx
- 文档编号:2357008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43KB
次氯酸钠安全知识MicrosoftWord文档.docx
《次氯酸钠安全知识Microsoft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氯酸钠安全知识MicrosoftWord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次氯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hypochloritesolution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19
CASNo.:
7681-52-9
分子式:
NaClO
分子量:
74.44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
次氯酸钠溶液7681-52-9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本品有致敏作用。
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物。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工业级(以有效氯计)一级13%;二级10%。
外观与性状: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pH:
熔点(℃):
-6
沸点(℃):
102.2
相对密度(水=1):
1.1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回目录
稳定性:
禁配物:
碱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8500mg/kg(小鼠经口)
LC50: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3501
UN编号:
179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类其它腐蚀品。
次氯酸钠生产工艺的安全设计
别名:
漂白水 分子式:
NaClO 分子量:
74.44 CAS:
7681-52-9 危险类别:
第8.3类其他腐蚀品 化学类别:
卤素含氧酸盐 一、物化性质 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或黄绿色液体,具有刺激气味,不稳定,易分解,有腐蚀性。
1工艺概况
次氯酸钠是一种多用途、多功能的化工产品,可用于消菌、杀菌以及用作纺织和造纸工业的漂白剂,在有机化工产品生产中作为氯化剂氧化合成水合,肼、偶氮二甲酰胺、氯代异氰尿酸。
作为氯碱工,业生产的产品之一,次氯酸钠生产实际上是氯碱行业的一个分支,它是由烧碱与氯气反应而得,其生产,方法有间歇法和连续法两种。
近年来,有不少人针对次氯酸钠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造,但是不论采取何种生产方法、生产工艺,稳定而安全的生产过程一直倍受人们重视。
近年来,人们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及工作环境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次氯酸钠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强腐蚀性的强碱、剧毒的氯气、易燃易爆的氢气等危险化学晶,安全生产显得特别重要。
如何进行安全生产,提高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可以在3个层次上把关。
第1层次为工艺设备系统的安全性,即设计的工艺设备系统是安全的,即使发生操作失误或其他一般意外事故,工艺设备系统也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第2层次为建立正确的操作规程,尽量减少操作责任安全事故的发生;第3层次为工厂操作人员穿戴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以便在意外发生安全事故时,对操作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这3个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中,应该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第1层次,即工艺设备系统的安全性上。
但很多工厂却把注意力放在第2层次与第3层次上,对第1层次的安全措施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现有的工艺设备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时,若对第1层次的安全措施不予以重视,往往容易形成事故隐患。
广东省东莞市新建的某次氯酸钠生产车间,在分析总结国内现有次氯酸钠生产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了自行开发的生产工艺,并对此生产系统进行了周密的安全分析,分析该生产系统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如可能产生氯气外泄、混合气体爆炸等,并在工艺设计阶段加以防范,设计出了一个安全的工艺。
实际运行证明,该生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1.1工艺介绍
电解生产的碱液、氯气,将直接在氯吸收工序反应,生成产品次氯酸钠。
此过程为强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以带走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
另外,次氯酸钠溶液中往往要求含有一定的游离碱,以保证其稳定性,故生产系统要有游离碱补加系统,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次氯酸钠溶液。
其工艺流程如下:
来自电解工序的湿氯气,其温度在90℃左右,经过钛制热交换器的初步冷却,与来自次氯酸钠吸收塔的循环碱液在文丘里吸收器处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反应热。
未吸收完全的氯气在文丘里的抽吸作用下,随着循环液进入次氯酸钠中间贮罐,并通过贮罐与吸收塔之间的上连通管进入吸收塔。
与此周时,来自电解工艺并经冷却后的碱液从塔的中部进入吸收塔,进一步吸收氯气;未反应的氯气进入吸收塔顶部的泡罩塔,用质量分数为13%-15%的新鲜碱液吸收,余气则放空。
吸收塔内的吸收液从塔的底部流出,通过泵经换热器到文。
丘里吸收器的进口处,进行新一轮的吸收;而中间贮罐内的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定期排到成品罐。
目前,该工艺流程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2工艺特点
(1)文丘里管吸入产生的强烈混合作用导致了氯气的高吸收效率,且利于系统的压力平衡。
在传统的工艺设计中,为平衡吸收系统的压力,特别设置了压力调节阀。
在尾气吸收过程中,应当保持一个衡定的平衡压力。
压力过大,会使吸收反应逆向进行,填料塔变为主要吸收设备,甚至使循环吸收液跑到尾气吸收系统去,严重时会因反应热过大而损坏设备。
相反,如果平衡压力过小,或者因自身的负压过大而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不但尾气吸收无法进行,甚至会造成整个电解反应也无法进行。
而在本工艺流程中,通过调节吸入补充空气的量,从而控制文丘里吸收器进口处的氯气压力为微负压(-98.1Pa左右);与此同时,次氯酸钠中间贮罐内的压力一般为正压状态(2943h左右)。
这样的压力平衡系统能带来以下3点好处:
①控制氯气吸收的主要场所在文丘里吸收器处,可避免文丘里吸收器处的负压过大而影响吸收反应的正常进行;②氯气的微负压状态可防止电解槽阴阳极室因压力不平衡而造成隔膜穿透,使电解槽中氯气和氢气发生混合;③次氯酸钠中间贮罐和吸收塔中的正压环境促使塔内向下流动的余氯能继续与碱液反应,次氯酸钠中间贮罐内的正压不会使循环液的流动受阻而造成液堵现象,这已经过实践证明。
(2)余氯经过二级吸收,可保证尾气中基本不含氯气,避免了余氯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
吸收塔内的余氯先经过喷淋碱液的两相吸收,当塔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塔内气体会顶开泡罩塔,在多层泡罩内与质量分数为13%-15%的新鲜碱液进行充分的反应,最后通过排空管放空,排放的尾气中基本不含氯气。
2存在的工艺爆炸隐患
如前所述,次氯酸钠中间贮罐和吸收塔内的正压环境有利于氯气的吸收,但是吸收工序的氯气是直接来源于电解工序产生的高温湿氯气,其中必然会含有少量的氢气、氧气以及其他气体杂质。
由于氯气被循环碱液大量吸收,故除氯气外的气体组分将会在中间贮罐和吸收塔内积聚。
在氯碱电解生产过程中,氢气与空气或与氯气都可以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
例如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当其中氢的体积分数达4.1%-74;2%时,在20℃和常压下,就具有爆炸的危险。
若电解工序产生100m3/h左右的氯气(电解法氯气往往含有其他气体成分,例如空气、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电解阳极室生成的各种有机氯化合物),假定氯中氢的体积分数为0.4%,氯中氧的体积分数为3%,则将有0.4m3/h的氢气和3m3/h的氧气进入氯吸收工序,也就将有爆炸危险;当隔膜的性能恶化,氯中含氢量增加,则爆炸的危险更大。
因此,可能产生的氢气积聚现象是非常危险的,在工艺设计时要给予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次氯酸 安全 知识 Microsoft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