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经典.docx
- 文档编号:23567377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12.30KB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经典.docx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经典.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经典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作制冷剂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C.浓硫酸作干燥剂D.稀盐酸除铁锈
【答案】D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干冰作制冷剂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C.浓硫酸作干燥剂,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D.稀盐酸除铁锈时,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方程式6氯化铁和水;是化学性质。
选D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
【答案】C
【解析】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错误;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不属于化学性质,错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C。
点睛: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C.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B
【解析】
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与水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
4.如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可将传感器采集的实验相关信息显示成曲线图。
若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则在持续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下列对物质X和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X
纵坐标Y
A
水
溶液的质量
B
水
溶液的pH
C
氢氧化钠溶液
溶质的质量
D
氢氧化钙溶液
溶液中钙元素质量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质量增加,错误;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溶液的pH减小,正确;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质质量增加,错误;D、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中钙元素质量减少,若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则氢氧化钙反应完全,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减少至0,错误。
故选B。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答案】A
【解析】
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燃料,错误;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刻画玻璃,正确;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正确。
故选A。
6.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均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分类
B物质的检验
冰水、雨水和蒸馏水都是混合物
消石灰、纯碱和烧碱都是碱
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用酚酞试液能区分熟石灰和氢氧化钠
C化学与生活、生产
D“低碳经济”的措施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灼烧没有,故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详解】
A、蒸馏水是纯净物,消石灰烧碱都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故A不正确;
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灼烧没有,故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不能用酚酞试液能区分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故B不正确;
C、甲醛对蛋白质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C不正确;
D、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正确;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倡导低碳生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盐是含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甲醛对蛋白质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7.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答案】C
【解析】
A、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无定形炭是黑色的,故A错误;
B、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所以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B错误;
C、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只有无定形炭具有吸附性,能使红墨水褪色,而金刚石、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使红墨水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9.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石墨连接在电路中
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
B.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色
D.灯光亮了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该实验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已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21%,则试验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正确;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C、已知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后将其还原为铁单质,而铁粉颜色为黑色,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将石墨连接在电路中,灯光亮了,正确。
故选C。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石墨做电极
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C.用石墨粉做润滑剂
D.用铁做成铁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经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经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能和碱的中和反应,是由酸的化学性质决定的。
考点: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1.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解析】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错误;B.因为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所以三氧化二碳也具有还原性,正确;C.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以及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推测出三氧化二碳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三氧化二碳与水反应生成草酸,所以三氧化二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正确。
故选A。
1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吸烟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
D.“白色污染”是指一些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正确;
B、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B正确;
C、常见能形成酸性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C正确;
D、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造成的污染,颜色不一定是白色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13.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
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
C.澄清石灰水D.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和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CO→CO2”的反应可以是
,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
,类型也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正确,D、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CO2与H2CO3的相互转化”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错误,故选C。
考点:
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5.欲鉴别三个集气瓶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B.分别观察它们的颜色
C.分别闻它们的气味
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B、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均没有颜色,用观察它们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它们的气味的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6.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密性,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乙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s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由0~2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C.由20~8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推(拉)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D.若锥形瓶中装有氢氧化钠固体,注射器中装有水,则只要测量出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即可证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拉注射器,压强减小,瓶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乙图可知,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可推知该同学的操作是拉注射器,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由乙图可知,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并保持不变,说明该同学实验中一直保持注射器活塞位置不变,如果立即松手,瓶内压强恢复至常压状态,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若瓶内装有氢氧化钠固体,注射器中装有水,注射器中水加入后,不管溶解是否放热,瓶内气体都会被挤压,压强变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根据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一是气体的多少;二是温度的高低;通过改变其条件来判断压强的变化。
17.下图所示的实验组合,最终想证明的是
A.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B.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
C.C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是H2CO3
D.二氧化碳与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稀醋酸喷洒到蘸有石蕊的紫色花朵上后,发现花朵由原来的紫色变为红色,该实验只是先验证一下酸能使石蕊变红,这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故A错误;
B、向紫色花朵上分别水和二氧化碳接触,结果紫色花朵并不变色,第二个和第三个实验分别验证了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红,这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故B错误;
C、C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是H2CO3,这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故C错误;
D、向紫色花朵上喷洒水后再放入二氧化碳中,结果紫色花朵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前面三个实验是为此实验做铺垫,反映出该实验的结论的正确性,故D符合实验最终目的;
故选D。
18.如图所示,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一会后再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剩余气体。
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B.图B的现象是:
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
C.图C实验一段时间后振荡,只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D.图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瓶口可能出现蓝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铜片上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振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中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所以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选项正确;
B、图中的铜片受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选项正确;
C、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铜片上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振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选项错误;
D、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中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选项正确,故选C。
1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答案】C
【解析】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选项说法正确.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2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单质,其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碳均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其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氧化物 易错点 汇总 练习 测试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