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docx
- 文档编号:23562182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92.39KB
国际企业管理.docx
《国际企业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企业管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企业管理
第一章国际企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趋势
一.世界经济国际化及其发展阶段
所谓世界经济国济化,就是指世界各贵在生产分配交换及消费等各个领域内都实现了国际化,具体讲就是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国际分工和协作。
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商品的国际化阶段: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二)资本的国际化阶段: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年代
(三)生产的国际化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二.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趋势
1.世界经济国际化走向更高层次------全球化
按照国际学者已达成共识的解释,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信息;生产要素等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个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联系世界各国经济的三大纽带:
1)国际商务活动:
包括进出口;资金和外汇的流动;跨国直接投资
2)跨国公司
3)国际公约协定和组织
2.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趋势不断增强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两大潮流:
(1)公司一体化
(2)区域一体化:
即指通过削减关税,取消限制,使商品直至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
世界上最大的三个贸易集团的主要成员国
欧洲联盟
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
英国、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瑞士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
3.经济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愈来愈大
“日本造“的美国利率
东京,1994年10月12日晚上,时间已是9点25分。
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但是日本Chukin
银行仍然灯火通明,五十多名银行职员正紧张地盯着面前的计算机屏幕,准备发起一场无声的战争。
五分钟后,也就是华盛顿时间早晨9点30分,美国劳动
部将要宣布9月份的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是美国最重要的价格指数之一,反映的是工厂出厂价的变化。
如果经济成长中有通货膨胀的迹象出现,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反映要比消费者物价指数灵敏得多。
过去两个月里,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上升,继7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之后,8月份又上升了0.6个百分点,升幅是过去4年以来最大的一年。
同时,美国生产能力利用指数的指数值已接近极限。
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爱伦.
格林斯潘在内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生产能力利用指数的上限,即在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生产能力利用的最大极限为百分之八十五,如果平均生产能力利用指数超过百分之八十五,关键行业的产品就会出现短缺,导致物价上升。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994年9月份公布的8月份生产能力利用指数已达到百分之八十四点五。
生产能力利用和生产者价格这两项指标都表明,美国经济的成长已经接近触发通货膨胀的临界点。
假如五分钟后公布的美国9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过高,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已经过热,通货膨胀率将要上升,随之而来的将是美国财政部所发行的美国政府债卷的贬值。
因此,如果通货膨胀率看涨,Chukin银行必须在市场价格下跌之前把它所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卷抛出去以避免损失。
9点30分,出人意料的是,计算机屏幕上的道琼斯“实时新闻“体系显示,美国9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不但没有按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测上升,反而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从这一指标来看,美国经济的增长仍有一定的余地。
因此,至
少近期内Chukin银行不必担心美联储采取包括调高利率在内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而其所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卷仍有利可图。
因此,
Chukin银行不必急于抛售美国政府债卷。
与此同时,日本的其他银行的贸易大厅内也都在紧张地工作着。
许多原先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准备抛售美国政府债卷的银行和财团,此时纷纷转而购买美国政府债卷。
由于这种预期心理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应而来的对美国政府债卷需求的上升,美国政府发行的为期30年的债卷的利率从一星期前的百分之八降到百分之七。
第二节企业经营的国际化
一.企业经营的国际化的含义
经营国际化是指企业逐渐意识到国际经济活动对其前景的影响力,并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建立和进行交易的过程。
二.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两重视角
1.内向视角:
包括以下几种行为:
a)进口/寻求资源
b)从外国公司取得许可证
c)在国内与外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d)成为一家外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外向视角:
包括以下几种行为模式:
a)出口
b)向外国公司颁发许可证
c)在国外与外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d)在国外建立或收购全资企业
三.经营国际化的三个阶段
1.最初的跨国经营阶段:
主要任务是学习
2.渗透当地市场阶段:
主要任务是发展
3.全球优化组合阶段:
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
四.经营国际化的渐进性
卡特匹勒的国际化
卡特匹勒(CaterpillarIn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型土建机械执制造厂商,1996年的销售额为165.5亿美圆,该公司的前身是荷特兄弟公司。
1880年,荷特兄弟发明了马拉的履带式康拜因收割机,以后又改用蒸汽机代替马作动力。
由于履带式机车可以在高低不平的田野上行驶,优势明显,荷特公司从1910年起即开始向邻近美国的墨西哥和加拿大出口农业机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用机械需要量大升,荷特公司的业务增长很快,其中想欧洲盟军提供的坦克
车就达一万多辆。
1925年卡特匹勒公司组建后,公司在原来出口销售的基础上,在欧洲、澳洲和非洲设立了常设销售机构。
第二次世界打战的爆发进一步刺激了对坦克和其他建筑机械的需求,到1945年,卡特匹勒的销售额已达2.3亿美圆。
二战结束后,利用欧洲复兴重建过程中对土建机械的大量需求,该公司于1954年在英国建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分部。
到目前为止,公司在全球已拥有七十多个独资或合资的分公司,此外还有不少合营项目。
据公司年报上的资料统计,从1987到1991的5年间,卡特匹勒在企业扩大再生产方面总共投资50.8亿美圆,其中百分之二十七勇于扩大海外生产规模。
1.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
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
2.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变过程:
纯国内经营----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向国外技术授权----设立国外营销分部----设立海外分公司跨国生产
3.经营国际化采用渐进方式的原因
经营国际化过程的本质---经验积累过程所决定的
4.经营国际化的“带动论“
第三节企业的国际化
一.经营的国际化和企业的国际化
二.企业国际化的含义
是指企业日益摆脱单纯的地域界限,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国际性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从事跨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国内经营型向跨国经营型的转换过程。
三.企业国际化的趋势
1.跨国公司已成为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生力军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世界投资报告》,1997年全球跨国公司情况
母公司
分支机构
海外总资产
53000家
45万家
12.6万亿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报告》(1990——1996)的数据揭示1995年
世界生产
国际贸易
国际技术转让
企业研究开发
跨国公司占全球百分比
40
60
80
90
2.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水平很高。
(1)占有跨国公司的绝大多数。
各国进入全球500大企业数量(家)
1996年
1998年
1999年
美国
162
185
179
英国
34
38
38
德国
41
42
37
法国
42
39
37
日本
126
100
107
韩国
13
9
12
(2)投资规模很大和领域丰富
部分国家与跨国公司比较(1991年)单位:
百万美圆
公司
总销售额
国家或地区
国民总产值
通用汽车公司(GM)
126974
芬兰
109705
福特汽车(FM)
96932
挪威
92097
埃克森石油公司(Exxon)
86656
南非
86029
壳牌石油公司(Shell)
85528
土耳其
74731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
64438
泰国
64637
丰田汽车公司(Tokyo)
60444
香港
59202
通用电气公司(GE)
55264
希腊
53626
全球500家中营业收益最高的行业 (1999年)
行业
收益率
计算机服务、软件
21.44
制药
14.71
多种经营财务
10.64
证卷
10.18
烟草
10.16
洗涤、化妆品
9.28
科学、照相、控制设备
9.25
网络通讯
9.11
饮食服务
8.99
电讯
8.81
(3)经营策略的变化快适应性强
a)多样化和高度专业化并驾齐驱
b)由单纯资本投资向全要素投资发展
c)并购之风此起彼伏
3.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加快
(1)发展速度快
(2)实力不断增强
(3)投资地域分布既广泛又集中
(4)投资动机多样化,但以开拓市场为主
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生产分工的国际化要求
2.世界贸易组织形成的要求
3.世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的要求
4.我国90年代产业政策实现的要求
第四节 国际企业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一.含义
世界上对于国际化的企业有多种名称,如:
多国公司、多国企业、国际企业、跨国公司、世界公司、环球公司、宇宙公司、超国家公司、世界企业等。
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国际企业和跨国公司。
对国际企业也纯在着不同角度的定义,其主要的分歧点在于对国际企业的标准理解不同,主要的标准有:
(1)经营范围标准:
(2)结构性标准:
它包括公司在国外活动的国家数目、企业的所有权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国籍三方面标准。
(3)业绩性标准:
主要指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比重必须达到若干百分比
(4)行为特征标准:
主要指公司的经营行为是否以全球经营活动为目标。
广义的国际企业,是指从事国际性贸易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企业。
狭义的国际企业,是指国际化经营水平发展到高级或成熟阶段的跨国公司——凡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拥有或控制着生产和服务设施的公司部门。
二国际企业的基本特征
1.规模大,竟争力强
2.经营管理上具有“全球战略”特色
3.环境复杂,风险大
4.国际企业能用少量资本控制巨额资本
三.国际企业的类型
1.按一般组织可以分为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避税港公司
2.按经营结构可分为横向型;垂直行;混合型
3.按决策风格可分为民族中心;多元中心;全球中心;区域中心
第二章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与跨文化管理
第一节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及其构成
一.含义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并对其经营活动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各种客观条件的总和。
二.企业经营环境的构成
1.宏观经营环境
是指国际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活动的国际大环境
(1)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特点和趋势
(2)国际金融环境
(3)国际组织
2.中观经营环境
主要是指东道国或地区的各类宏观因素的总和
(1)科技环境
(2)政治环境
(3)法律环境
(4)自然环境
(5)经济环境
(6)社会文化环境
3.微观经营环境
是指那些直接影响个别国际企业经营活动的外部因素
(1)供应商:
即为国际企业提供经营所需的各种资源、生产要素的企业和个人
(2)分销商:
即协助国际企业推广、销售及分配产品给最终消费者的营销中介机构
(3)消费者:
指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消费者
(4)竟争者:
(5)公众:
对国际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能力产生实际影响的群体
三.国际企业经营环境的特点
国际企业的环境同纯粹的国内企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环境的多样化
(2)环境的复杂性
(3)环境的变动性较大且可控程度低
四.文化环境
1.含义
文化是指一种往往并不成文的规矩,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外在表现为群体成员的行为,就其表现来说,可分为:
(1)前台文化:
直观和外在
(2)后台文化:
内在和隐藏
2.文化的构成要素
(1)语言:
(2)教育
(3)宗教
(4)社会组织
(5)美学观念
(6)风俗习惯
(7)价值观念
五.政治环境
1.政治环境的构成
(1)政治体制
(2)国家安全性与政治稳定性
国家安全性主要是指东道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立场所导致的国家安全程度。
政治稳定性包括国内政局的稳定性、政府结构的稳定性和政策的稳定性,
这三者相互联系,最终应通过政策的稳定性体现出来。
(3)政府对外资的鼓励性政策
a)减少关税
b)减少税收
c)提供设施
d)提供服务
e)津贴补助
f)垄断权利
(4)政府对外资的限制性政策
a)东道国的就业与管理政策
b)东道国的股权政策
c)地区满足政策:
即原料和零部件的本土化
d)外贸平衡政策
e)培训政策
f)研究开发政策
g)收益分配政策
h)国家安全政策
2.国际企业的政治风险
(1)含义
即接受外国投资的东道国所发生的直接影响外国投资企业经营的政治变革而带来的风险。
(2)政治风险的主要内容
a)国有化风险
国有化包括没收、征用和蚕食
b)战争风险
c)东道国国内政变、暴乱、革命等引发的风险
3.影响国际企业政治风险的因素
(1)企业外部因素:
a)企业母国与东道国关系
b)产品和行业
c)经营规模及地址
d)公司的可见性
e)东道国政治情况
(2)企业内部因素
a)企业的行为
b)企业对东道国的贡献
c)经营的当地化
d)子公司对母公司的依赖性
4.国际企业规避政治风险的主要途径
(1)预先取得东道国政府的保证
(2)增大当地政府或企业的投资比率
(3)将投资分散到不同国家
(4)大量雇佣当地从业人员
(5)增加出口比率
(6)牢固地控制关键技术
(7)增加在东道国借债的比率
(8)增大在东道国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
“亚洲病”实验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坎涅曼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目前被称谓亚洲病的实验。
这一研究证实和解释了一个现象:
提问方式的微妙差异可以导致截然不同的答案。
实验的参加者被分为两组,分别对同一决策问题作出选择:
问题是:
某地发生了罕见的亚洲病,如不治疗,患者将很快死亡,现已查明该地有600名患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只有甲、乙两种,请在甲乙两种方案中选择一种,并简单陈诉理由。
A组:
如果采用甲方案,1/3的患者可被救活;如果采用乙方案,患者被全部就活的可能性是1/3,一个也救不活的可能性是2/3。
B组:
如果采用甲方案,2/3的患者会死亡;如果采用乙方案,患者全部死亡的可能性是2/3,一个也不死的可能性是1/3。
第二节文化差异对国际企业的影响
一.国家间文化差异的表现
国际企业管理是一种跨文化的管理,它首先遇到的麻烦和挑战是东道国与母国的文化可能有显著的差异。
著名的荷兰学者霍夫斯特曼对70个国家116000个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国家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一个机构或组织内下级在接受粉分配不平等的权力的程度。
高权力距离的国家有以下准则和价值观:
(1)不平等从根本上是好的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人地位高,有人地位低
(3)大多数人应依赖一位领导
(4)权力者被授予特权
(5)权力者不应阴藏其权力
2.对不确定性的回避
即人们感到不确定情势的威胁,从而形成信念和制度以回避可能的风险暴露的程度
高不确定性回避的国家有如下准则和价值观:
(1)避免冲突
(2)不能容忍不正常的人和思想
(3)法律非常重要,应被遵守
(4)专家和权威通常是正确的
(5)统一思想是重要的
3.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将每个人都视为独一无二的,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依据自己的成就、地位以及其他特征。
集体主义则主要依据人们所属的群体加以评价。
高个人主义的国家有以下准则和价值观:
(1)人们对自己负责
(2)个人成就就是理想
(3)人们不必动情地依靠组织和群体
而高集体主义的国家则有以下准则和价值观:
(1)个人的身份以群体成员关系为基础
(2)群体做决策是最好的
(3)群体保护个人来换取个人对群体的忠诚
4.男性化和女性化
男性化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是成功、金钱和事业。
女性化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是关心他人和生活质量。
高度男性化社会有以下准则和价值观:
(1)应该严格区别性别角色
(2)男人是专断的、占支配地位
(3)工作优于其他职责,如家庭
(4)成就、成功和金钱都是重要的
若干国家的文化差异情况(100=最高;50-中等)
国家(地区)
权力化程度
不确定性回避
个人主义
男性化
澳大利亚
25
32
98
72
加拿大
28
24
93
57
英国
21
12
96
84
美国
30
21
100
74
中国
89
44
39
54
新加坡
77
2
26
49
奥地利
2
56
68
98
德国
21
47
74
84
瑞士
17
40
75
93
墨西哥
92
68
42
91
法国
73
78
82
35
意大利
38
58
89
93
希腊
50
100
45
67
丹麦
6
6
85
8
挪威
12
30
77
4
瑞典
12
8
82
2
巴西
75
61
52
51
印度
82
17
62
63
以色列
4
66
66
47
日本
32
89
55
100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企业管理的影响
1.文化是国际企业的外部环境,将对国际企业有多方面的影响。
(1)影响企业的竟争决策和投资决策
(2)影响企业管理中的领导风格
(3)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
(4)影响企业激励的内容
2.文化还可能内部化为国际企业的内部环境或内部条件。
这主要是因为国际企业实行“当地化”,使企业成为多国家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体。
企业在经营中,必须克服其自身内部的文化差异问题,在个种文化和价值间进行必要的
协调和妥协----这是纯粹国内企业所没有的。
3.文化环境对国际企业的影响程度主要与其介入跨国经营的程度和经营活动场所中的职能类型有关。
第三节国际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一.跨文化管理学(Cross-cultureManagement)
跨文化管理学是70年代后期在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研究的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
它研究的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国际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
国际企业所面对的跨文化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2.如何制定和实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计划与战略
3.如何有效地对国际企业进行组织与控制
4.如何有效地实施跨文化的沟通与协调
5.如何有效地实施跨文化的领导与激励
6.组织文化如何变革以适应多元文化
三.跨文化管理的四种基本思路
1.本国中心论:
又称为民族中心论,趋向与将本国的管理方式在国外照搬,其海外分公司管理一般派本国人。
2.客国中心论:
承认文化的差异,管理方式主张入乡随俗,总公司一般不向海外分公司派主管经理。
3.全球中心论:
认为最佳的管理方式和最佳的管理人才是没有文化色彩的。
5.区域中心论:
初级阶段的全球中心论。
四种基本思路的区别
本国中心论
客国中心论
区域中心论
全球中心论
组织复杂程度
总部复杂分部简单
相互独立
总部和各分部之间在区域范围内相互依存
高度复杂,在世界范围内紧密合作
集权程度
总部集权
总部权力相对有限
高度集权的区域总部或各分部紧密合作
总部、分部在世界范围内紧密合作
反馈、控制机制
用总部的既成体系、标准衡量分公司的效益和分公司管理人员的表现
根据客国情况因地制宜
根据地域情况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全球化标准
激励体系
总部高激励分部地激励
各分部自行其事确定标准
根据区域战略目标设立激励体系和标准
根据本地和全球目标设立激励体系
通讯体系和信息流向
大量指令和建议从总部流向分部
总部/分部之间,各分部之间信息交流很少
与集团总部通讯很少,但在区域总部和分布之间、区域各分部之间很高
大量的通讯发生在总部/分部之间以及各分部之间
企业的地域形象
企业主要股东所在国的民族公司
市场所在国的民族公司
区域性公司
民族属性不清的全球公司
人事政策
本国管理人员派驻世界各地
管理人员本地化
管理人员区域化
全球范围内的人才录用,培养全球人才
四.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的难点
1.“自我参照准则”的不可回避
2.“适应他人”与“保持自我”之间的平衡很难保持
五.国际企业的文化融合
1.文化融合的一般规律
(1)文化冲和文化融合贯穿国际企业发展过程的始终
(2)国际企业中的文化冲最终要走向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形成国际企业文化特征的最终
关键
2.文化选择与文化认同
文化的选择与认同,实质就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
国际企业文化融合的关键在于双方对文化的选择和认同能否顺利实现。
3.国际企业的文化管理
国际企业的文化管理可分以下过程:
(1)识别文化差异
(2)文化敏感性训练
就是要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映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建立共同经营观和公司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