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560128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1.27KB
呼吸衰竭教案.docx
《呼吸衰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衰竭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吸衰竭教案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
课题及课时:
第十五节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课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讲授
授课时间
第周第节
教学目标:
了解呼吸衰竭的护理目标、护理评价。
掌握呼吸衰竭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教学要点: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呼吸衰竭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难点:
会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概念:
呼吸衰竭:
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血气分析可作为诊断依据,即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伴或不PaCO2>50mmHg,无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因素称为呼吸衰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导致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参与肺通气和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均可导致呼吸衰竭。
(一)病因:
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常见
气道阻塞性病变:
COPD、哮喘
肺组织病变:
肺结核、肺炎
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
胸廓与胸膜病变:
气胸、胸廓畸形
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脑血管病变、脑外伤、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等
(二)发病机制:
1.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
(1)肺通气不足
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有效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当肺泡通气量减少会引起PaO2降低和PaCO2增高,从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在正常情况下肺泡的通气量为4L/min,相应的氧分压为15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5mmhg,当肺泡通气量不足时在3.5L/min时,氧分压为14mmhg,下降意味着氧气不足,二氧化碳分压在5mmhg升高,说明二氧化碳潴留。
(2)弥散障碍:
肺内的气体交换是受弥散过程来实现,而弥散过程受弥散面积、肺泡膜的厚度和通气性、气体和血液接触的时间、气体弥散能力、气体分压表等影响。
肺泡膜增厚肺泡在进行气体交换时受到障碍,出现了弥散障碍,正常情况下氧气的弥散障碍时二氧化碳的1/20.弥散障碍时多产生的单纯性缺氧。
(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动脉的血液要进入肺静脉时,会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进入肺静脉,二氧化碳通过气道排出。
正常情况下通气与血流比例为4L/5L=0.8
当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时>0.8,也就是说肺泡的通气量增加了,吸入的气体不能完全的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就会出现功能性死腔增大。
当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时<0.8时。
也就是说血流量正常,但是肺泡通气量减少,就会出现我们称作他为肺动静脉分流。
只会产生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
(4)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常见肺泡萎缩、肺水肿等,使肺泡内气体未经过交换就将动脉血液直接流入静脉,使动脉氧分压降低的这种情况叫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
(5)氧耗量增加
氧耗量的增加是加重缺氧的原因之一,当发热、寒战时可增加氧耗量,使肺泡氧分压下降。
正常的肺泡氧分压为13.3,当氧耗量是200ml时,肺泡的通气量为3.7,当氧耗量为400时,肺泡的通气量为6.7,也就是说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肺泡氧分压,当耗氧量不同时会对肺泡的通气量进行调整。
当肺泡的通气功能障碍时就会出现耗氧量增加出现低氧血症。
2.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
脑组织的耗氧是非常大的,约占全身耗氧的1/5-1/4,所以脑对缺氧十分敏感。
通常完全停止供氧4-5分钟就会出现脑组织不可逆损害。
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看缺氧的程度。
缺O2
PaO2<60mmHg:
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和视力轻度减退
PaO2<40~50mmHg:
头痛、嗜睡、精神错乱
PaO2<30mmHg:
昏迷
PaO2<20mmHg:
数分钟出现不可逆神经细胞损伤。
二氧化碳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当二氧化碳潴留使脑脊液H离子浓度增加,影响脑细胞的代谢,降低脑细胞的兴奋,抑制皮质活动。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称为肺性脑病。
表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嗜睡、抽搐、昏迷等。
严重缺O2和CO2潴留可造成细胞内钠和水增加,引起脑细胞水肿,从而引起脑组织充血、水肿和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
(2)心脏、循环:
缺O2和CO2潴留可刺激心脏,早期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血压上升,肺动脉收缩出现肺动脉高压。
严重缺缺O2和CO2潴留时Bp下降,心律失常
急性严重缺O2时室颤或猝死
(3)呼吸系统:
缺氧对呼吸的影响要比二氧化碳要小。
缺氧:
对呼吸的影响是具有双面性即有兴奋又会抑制。
轻度时:
可兴奋呼吸中枢(PaO2<60mmHg)但若缺氧缓慢加重时:
抑制呼吸中枢(PaO2<30mmHg)
CO2潴留:
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具有强大的兴奋作用。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时,通气量会增加,但当PaCO2增高>80mmHg,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和麻醉作用,会使通气量下降。
(4)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缺氧抑制细胞能量代谢,产生大量乳酸和无机磷,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低氯血症和高钾血症:
二氧化碳潴留会加重,代谢性酸中毒,产生低氯血症和高钾血症。
(5)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肾: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常合并可使肾血管痉挛、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肾功不全,尿素氮、肌酐增高,随呼吸衰竭好转,肾功能可以恢复。
肝:
缺氧使肝功能异常:
谷丙转氨酶增高。
二、分类:
按血气分析分为:
I型呼吸衰竭(缺氧型)PaO2<60mmHg,PaCO2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等疾病。
II型呼吸衰竭(高碳酸型)PaO2<60mmHg,伴PaCO2>50mmHg见于肺泡通气不足。
按发病缓急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
一般指病人平时呼吸通畅,突然因为一些原因而导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呼吸衰竭。
如:
急性气道的损伤、药物中毒。
如果不及时治疗,危及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
指病人有些慢性疾病,导致呼吸损害逐渐加重,经过很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
按病理生理分为:
泵衰竭:
比如由神经肌肉病变及胸廓疾病引起呼吸衰竭。
表现为II型呼吸衰竭
肺衰竭:
由肺组织、气道阻塞、肺血管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表现为I型呼吸衰竭
三、临床表现
除了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导致的呼吸困难和多脏器的障碍:
(一)呼吸困难(慢性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表现)
多数病人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以慢阻肺为例:
开始呼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常有点头、提肩等辅助呼吸肌参与,并发CO2麻醉时,呼吸浅慢或潮式呼吸。
(二)发绀(缺氧最典型的表现)
SaO2<90%时,出现口唇、指甲发绀。
发绀的程度与还原性血红蛋白的量相关。
因此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明显,而血红蛋白减少,贫血者则不明显。
(三)精神神经症状(肺性脑病)慢性无急性明显
急性呼吸衰竭可迅速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出等表现。
慢性呼吸衰竭,随着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出现先兴奋后抑制:
失眠、烦躁、睡眠昼夜颠倒→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抽搐、昏睡→昏迷、腱反射消失或减弱,出现病理反射(肺性脑病)。
(四)循环系统表现
1.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多汗。
2.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出现周围循坏衰竭、心动过速、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3.慢性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心衰竭。
4.可以使脑血管扩张,所以病人常有搏动性头痛。
(五)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严重呼衰可以损害肝肾功能:
1.谷丙转氨酶升高。
2.尿素氮升高,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3.应激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
四、治疗要点
呼衰处理的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条件下,迅速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平衡和代谢紊乱,防治多器官功能的损伤,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
1.昏迷者,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
2.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和异物:
祛痰、湿化气道、吸痰器等。
3.解除支气管痉挛。
4.建立人工气道:
①简便人工气道②气管插管③气管切开
5.氧疗:
任何呼吸衰竭只要存在低氧血症都可以进行氧疗。
是改善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
原则上:
Ⅰ型呼衰给予低浓度、持续给氧(1-2L/min)。
吸氧浓度<35%;Ⅱ型呼衰给予较高浓度的吸氧>35%
6.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1)呼吸兴奋剂使用的前提是呼吸道通畅
目的:
呼吸兴奋剂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外周化学感受器,增加呼吸率和潮气量,改善通气。
适用于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
常用药物:
尼可刹米、洛贝林;(国外:
多沙普仑)
(2)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衰以及上述方法不能有效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
包括:
无创机械通气(NIPPV)或有创机械通气
作用:
1)维持必要的肺泡通气量,降低PaCO2。
2)改善肺的气体交换效能。
3)使呼吸肌得以休息,有利于恢复呼吸肌的功能。
并发症:
1)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
2)通气不足-加重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3)循环功能障碍(BP下降,心输出量下降,P增快);
4)气道压力过高-气压伤(气胸、纵隔气肿、间质性肺气肿);
NIPPV应用具备下列条件:
1)清醒能够合作;
2)血流动力学稳定;
3)不需要气管插管保护;
4)无影响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创伤;
5)能够耐受鼻/面罩。
7.抗感染
感染是呼衰的重要病因之一。
特别是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是感染。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8.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1)呼吸性酸中毒:
慢性呼衰常有二氧化碳潴留时会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一般采用机械通气来纠正。
(2)代谢性碱中毒:
急性呼衰容易出现呼吸性酸中毒,通畅给予碱来纠正,但是当呼吸性酸中毒纠正好后,原已增加的碱会储备,使PH升高,为了纠正酸中毒的同时给予补氯化钾、精氨酸。
9.病因治疗
五、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不足、肺内分流增加、通气/血流失调和弥散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增加、意识障碍有关
3.营养失调与食欲下降、胃肠道淤血有关
4.焦虑与呼吸困难、气管插管、病情严重程度、失去个人控制及对预后的不确定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气管插管、机械呼吸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气体交换受阻
1.休息活动
2.病情观察
3.氧疗
(1)氧疗适应证:
呼吸衰竭病人PaO2<60mmHg,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氧疗的目的是使PaO2>60mmHg。
(2)氧疗的方法:
临床常用、简便的方法是应用鼻导管或鼻塞法吸氧,还有面罩、气管内和呼吸机给氧法。
缺氧伴CO2潴留者,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
缺O2严重而无CO2潴留者,可用面罩给氧。
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
吸入氧浓度(%)=21+氧流量(L/min)。
(3)氧疗的原则:
①I型呼吸衰竭:
多为急性呼吸衰竭,应给予较高浓度(35%<吸氧浓度<50%)或高浓度(>50%)氧气吸入。
急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PaO2维持在接近正常范围。
②II型呼吸衰竭:
给予低流量(1~2L/min)、低浓度(<35%)持续吸氧。
慢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PaO2维持在60mmHg或SaO2在90%以上。
4.用药护理
5.心理护理
6.配合抢救
清理呼吸道无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引流。
2.痰的观察和记录
3.应用抗生素的护理
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2.疾病预防指导
3.生活指导
4.用药指导
思考题、讨论题及其他形式的作业:
1.呼吸衰竭概念?
2.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方法?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网址等):
1.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本科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9月
2.叶任高主编《内科学》本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3.《内科护理学》李秋萍主编高职高专第2版
4.《2014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5.中华护理网-医学护理网
板书设计: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概念:
血气分析可作为诊断依据,即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伴或不PaCO2>50mmHg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常见:
COPD、哮喘
(二)发病机制:
1.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
(1)肺通气不足
(2)弥散障碍:
(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4)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5)氧耗量增加
2.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
脑对缺氧十分敏感。
通常完全停止供氧4-5分钟就会出现脑组织不可逆损害。
二氧化碳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引起脑细胞水肿,从而引起脑组织充血、水肿和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
(2)心脏、循环:
急性严重缺O2时室颤或猝死
(3)呼吸系统:
缺氧对呼吸的影响要比二氧化碳要小。
缺氧:
对呼吸的影响是具有双面性即有兴奋又会抑制。
CO2潴留:
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具有强大的兴奋作用。
(4)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低氯血症和高钾血症
(5)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二、分类:
按血气分析分为:
I型呼吸衰竭(缺氧型)PaO2<60mmHg,PaCO2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等疾病。
II型呼吸衰竭(高碳酸型)PaO2<60mmHg,伴PaCO2>50mmHg见于肺泡通气不足。
按发病缓急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
一般指病人平时呼吸通畅,突然因为一些原因而导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呼吸衰竭。
如:
急性气道的损伤、药物中毒。
如果不及时治疗,危及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
指病人有些慢性疾病,导致呼吸损害逐渐加重,经过很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
三、临床表现
除了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导致的呼吸困难和多脏器的障碍:
(一)呼吸困难(慢性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表现)
(二)发绀(缺氧最典型的表现)
(三)精神神经症状(肺性脑病)慢性无急性明显
(四)循环系统表现
(五)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四、治疗要点
呼衰处理的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条件下,迅速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平衡和代谢紊乱,防治多器官功能的损伤,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
1.昏迷者,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
2.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和异物:
3.解除支气管痉挛:
4.建立人工气道
5.氧疗Ⅰ型呼衰给予低浓度、持续给氧(1-2L/min)。
吸氧浓度<35%;Ⅱ型呼衰给予较高浓度的吸氧>35%
6.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1)呼吸兴奋剂使用的前提是呼吸道通畅
目的:
呼吸兴奋剂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外周化学感受器,增加呼吸率和潮气量,改善通气。
7.抗感染
感染是呼衰的重要病因之一。
特别是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是感染。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8.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1)呼吸性酸中毒:
一般采用机械通气来纠正。
(2)代谢性碱中毒:
急性呼衰容易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为了纠正酸中毒的同时给予补氯化钾、精氨酸。
9.病因治疗
五、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不足、肺内分流增加、通气/血流失调和弥散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增加、意识障碍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气体交换受阻
1.休息活动
2.病情观察
3.氧疗
4.用药护理
5.心理护理
6.配合抢救
清理呼吸道无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引流。
2.痰的观察和记录
3.应用抗生素的护理
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2.疾病预防指导
3.生活指导
4.用药指导
课后记载与教学反思:
教研室审批意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衰竭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