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知识点与答题技巧.docx
- 文档编号:23559815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83KB
初中记叙文知识点与答题技巧.docx
《初中记叙文知识点与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记叙文知识点与答题技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记叙文知识点与答题技巧
初中记叙文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1、概念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考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4.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6.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
三、特点
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是:
“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形象的人物活动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
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4、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
间接交代的要素,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
掌握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兼有抒情。
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a.记叙:
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
b.描写:
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
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从角度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c.议论:
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
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d.抒情:
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
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六、记叙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找出线索,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7、记叙的顺序
主要有三种:
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叫顺叙。
倒叙,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
开头倒叙,然后再用顺序写出整个过程。
通常是为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
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插叙的内容,或是对叙述事件中的人物身份、性格作简要的介绍,或是对事件的发生做某些解释说明,以深化形象。
八、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为主,有时也有第二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但在小说中,“我”是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塑造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
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在文中用“他”或“他们”来叙述,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用这种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写起来比较自由。
以“你”或“你们”进行叙述的是第二人称。
是直接与读者交流,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九、记叙的中心
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概括记叙性作品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是:
1.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2.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概括段意可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语来加以综合、归纳。
十、记叙的详略
凡是对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即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中心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点(详写),体现了文章的深度,突出中心思想;面(略写),体现了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
有时,在安排详写材料时,还应注意前后呼应。
11、记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的描写,重点是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及景物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十二、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解题思路及方法汇总
一、整体感知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二、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三、分析词语、句子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联系上下文,领悟深层含义;
b.联系文章的立意、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c.多方面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
如:
分析词语的作用:
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主语)________的特点。
如:
分析划线句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结合文章内容,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什么铺垫;与下文什么对比,突出什么的________的特点;揭示了____________的中心;语言上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________特点(感情)。
四、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五、评价、赏析一句话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ABC三步完成)
(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六、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七、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1)分析文章标题:
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
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八、记叙文中抒情、议论的作用
1.抒情是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议论是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九、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a.把握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b.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直接描写——即正面描写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中心思想。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
十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多交代时代背景、社会风俗、思想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等综合考虑。
十二、谈阅读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
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十三、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
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
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14、仿写句子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
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
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3.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称呼:
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十五、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
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
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十六、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十七、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1.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十八、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1.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2.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3.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记叙文 知识点 答题 技巧